他的楷书一反初唐的风格,行以篆籀之笔,变瘦硬为雄浑丰腴,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弘,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出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那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他的代表作有《东方朔画像赞》、《祭侄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中兴颂》等等。
柳公权,中唐大臣,官至太子少师,唐代着名书法家,擅长楷书,与颜真卿齐名。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他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欧阳询和颜真卿的字最好,就慢慢地汲取了欧阳询和颜真卿书法的长处,在晋人劲媚和“颜体”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柳公权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曾经“笔谏”唐穆宗。他的书法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偏重于骨力。代表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甲骨文,我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文字。具体来说,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比较多。
金文,又被称为铭文或是钟鼎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者是籀。金文书法有两种风格,一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画起止多露锋芒;二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画多挺直,不露或是少露锋芒。
身经六朝的书法家——杨凝式
杨凝式是五代时最杰出的书法家,擅狂草。他生于晚唐,卒于后周显德年间,历经六朝,官至宰相、三公,他擅长以“装疯”避祸,以此安然度过了晚唐和五代的战乱。
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来又学习“二王”,最终一变唐朝书法,开奔放奇逸之风。不管是布白,还是结体,都能让人耳目一新。他的书法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韭花帖》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意,狂草《神仙起居法》更是运笔奇异,在草书中时常加入一些行书,后人称之为“雨夹雪”。
杨凝式是书法史上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朝丞相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又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出的统一的文字书写形式。小篆作为大众书法形式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彻底被隶书所取代。但是由于其字形优美,始终为历代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新奇古怪,而且还可以随意添加曲折,所以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皇帝用来制作印玺。李斯是小篆的鼻祖,代表作有《泰山刻石》等。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或是“蝌蚪篆”,是书体的一种,因为其粗尾细形就好像蝌蚪一样,才命名为蝌蚪文。这种文字产生于汉末,书写的关键在于笔画起止都以尖峰来书写,起笔和收笔都比较尖锐,中间稍前部分则加重线条,充满了表现毛笔特性的趣味。这种文字在曹魏时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因为在书写运用方面非常容易造成整体画面的太过尖锐,对线条和整体布局无法协调,所以唐代以后就很少见到了。
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四家”是北宋着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合称,后世认为他们四个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最高成就的书法家。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为人正直,性格豁达,又才华横溢,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少有的天才,他的书法可当得“宋人第一”。
苏轼的书法师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杨凝式等人,他积极从这些书法大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的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乍看朴素、平实,但其实内里蕴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神龙一样变化莫测。他长于楷书、行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一种包蕴“大海风涛”之气的艺术美感。他的传世名作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láo)赋》等。
黄庭坚字鲁直,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书法方面他长于行书和草书,最初以周越(北宋初年书法家,对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有很大的影响)为师,后取法颜真卿以及怀素,还受到了杨凝式的影响。他的笔法以侧险取势,奇崛纵横,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砥柱铭》等。
米芾是北宋时着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个性怪异,举止癫狂,遇到石头就称“兄”,在那里膜拜不已,人称“米颠”。他精于鉴别和收藏,而且还不断地制造赝品。在书法方面他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还擅长临摹古人书法,已经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
米芾初学周越,后学欧阳询与柳公权,字体紧贴,笔画挺拔劲健。后来又转学“二王”,体势展拓,笔势爽劲。他称自己写字是“刷字”,也就是说他的书法的行笔方法和前人不同。他的代表作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拜中岳命帖》、《草书久帖》、《多景楼诗帖》等。
蔡襄,字君谟,北宋大臣,着名书法家。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法艺术高深,他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能够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蒙惠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艺术细胞最发达的皇帝——宋徽宗与“瘦金体”
宋徽宗名叫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因为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重用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后来金军南侵,他被俘虏到了北国,受尽屈辱而死。
宋徽宗多才多艺,一生钟情书法绘画,喜欢收集名人书画。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独步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就算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之后也会赞叹有加。他以瘦金体所书的代表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预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等。
宋徽宗除了擅长书法外,在绘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古代绘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位时就大力提倡绘画,扩充了翰林图画院,并让手下的文臣编辑了很多画谱,保存了很多稀世珍品。他还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宋徽宗本人擅长水墨画,他的绘画代表作有《降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四禽图》、《雪江归棹图》等等。
榜书,又被称为“署书”,是用大字书写在宫殿上的匾额。根据《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法家应该是秦丞相李斯。
书画两栖的大家——赵孟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宋末元初的着名书法家、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是宋朝宗室,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赵孟先在南宋为官,南宋灭亡后又被元朝统治者看重,入仕新朝。元世祖忽必烈非常欣赏他,称他为“神仙中人”,给予他种种礼遇。元仁宗时他已官居一品,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是元朝初期最显赫的文人。
赵孟在书法和绘画两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书法方面他是集晋、唐书法大成的书法家,精通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书风外秀内刚、老辣厚重,结体严整、笔法严熟,世称“赵体”。他的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兮辞》、《赤壁赋》、《道德经》等。
赵孟除了擅长书法外,还以善于绘画闻名于世。他是元代着名的画家,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被后人称为“元人冠冕”。他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也是无所不精。赵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关键人物,是古代绘画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他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以及一系列绘画创作方面的理论,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渐湮没的画坛颓势,让绘画从工艳琐细转向了质朴自然。他的绘画代表作有《重汉叠嶂图》、《双松平远图》、《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红衣罗汉》、《人骑图》等。
明哲保身的大书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松江府华亭人,明代大臣,官至太子太保,着名的书法家、画家。他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明熹宗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当时魏忠贤专权,他就自请退休,直到崇祯四年才重新被起用,执掌詹事府。他对政治非常敏感,一有政治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回乡,平息后才肯复出为官。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了许多名人书画,他自己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书法从率易中得来,讲究追摹古人,但是又不拘泥于古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天真平淡的个性。
他凭借自己对古人书法的深刻体会,汲取前代书法大家的长处,加上自己的创意而随意挥洒,变化融合,最终自成一家。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非常精到,始终保持着正锋,少有偃笔、拙滞的败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都显得疏朗匀称,力追古法。他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他的书法可谓集古法之大成,代表作有《琵琶行》、《草书诗册》、《前后赤壁赋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他的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主,呈现出两种面貌:较常见的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
他的绘画作品,通常都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他处处讲究摹仿古人,但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跳出古人窠臼,自成风格。他的画法特点是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笔墨修养,融汇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由此而作的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所临摹的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采取青绿设色、水墨兼并浅绛的综合绘画技艺手法,人物工笔精湛,山水风格独特,充分体现出他自然传承画坛艺术的巨匠魅力,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着,他也因此成为“华亭派”的首领。他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作有《高逸图》、《关山雪霁图》、《江干三树图》、《秋兴八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