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动作
26987600000012

第12章 说话之道(3)

“没有你的时候,也没见我饿死。走,走,走,带着你的吃的,赶紧走。”

“哎,你这什么态度啊,我可是好心关心你诶!”

“谢谢你关心。赶紧走!”

其实,吃什么并不重要,暖暖也不是因为男友没买她喜欢吃的东西而责怪他。根本原因在于无辜加班和被主管骂,心中的气愤无处发泄,于是迁怒到男友身上。回想一下自己刚才的样子,那态度,那口气,的确挺没良心的。想着想着,暖暖觉得很后悔,赶紧跑下楼,把男友追了回来。

有时候,不管是情侣还是朋友,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吵架,往往并不是为了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由于双方表达意见的语调。声音沙哑、微弱、不自然,带有气息声,给人的印象是消极、虚弱或紧张;声调升高,词尾带有刺耳的低吼声则会让人觉得不自在,甚至痛苦。在表示疑问时,句尾的语调会稍稍抬高;表示强调时,声音的起伏很大,个别字加重音;表示强烈的情感时,音调降低或者逐渐提高。

说话时,如果只抓住字面意思,像背书一样表达,讲话便只是借词来传达意思而已;高明的说话者会将词意和语调配合起来,充分地表达爱恨喜怒。而且,音阶的变化能让话语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感染听话的人。

曾经有一位人称摩契斯卡夫人的波兰明星,一次,她到美国演出,一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台词。摩契斯卡夫人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台词。观众听不懂她台词中的含义,但是觉得非常具有感染力。摩契斯卡夫人的语调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轻快渐渐转为低沉,最后慷慨激昂,悲壮万分,在座的观众都受到了摩契斯卡夫人声音的感染,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这时,台下传来一个男人的笑声,他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摩契斯卡伯爵。原来,当不懂波兰语的美国观众沉浸在摩契斯卡夫人用声音营造的悲伤世界中时,只有伯爵听得懂她说的话的含义,原来,摩契斯卡夫人不过用波兰语背诵了一段九九乘法表。

声音是灵魂的音乐,有时候,只听一个人的声音,就构成了诱惑力。有的人则不那么幸运,不说话时还好,一张嘴说话,就让人产生反感情绪。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原来语调有着如此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不明白语义,也能传递情感,甚至影响对方的情绪。

通过语调表达自身情绪,通过分析语调理解他人的情绪,这就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察言观色”,而且,这种能力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英国卡迪夫大学心理学院对84名14个月到18个月的婴儿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研究,心理学家发现,婴儿能够根据不同的语调理解大人的行为。

研究人员让婴儿观看一些有意动作和无意动作,同时发出声音,比如“whoops”、“There”等,提示动作的意图和含义。同样的实验,研究人员再用希腊语重复一遍,婴儿此前没有接触过希腊语,完全不能理解单词的含义。结果发现,婴儿更多地模仿有意动作,用英语和希腊语发出提示,婴儿的模仿行为差不多。这说明,婴儿在推断大人的意图时,并不是根据语义,而是根据语调。

米蓝是一位年轻的诉讼律师,也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人,她在法庭上很少败诉,在司法界拥有广泛的名声。最近,米蓝遇到了麻烦,她不喜欢自己的声音了。起因是,她被电话里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人的声音迷倒了。那是一种厚重、性感的男低音,就像舞台剧中男主角的声音一样,听进耳朵里,仿佛震得出“嗡嗡”的回响。米蓝对他的声音一“听”钟情,很快,米蓝就赢得了这位男低音的爱情,但也出现了棘手的问题。

“我的声音很低,在电话里,常常有人将我误认为男人,其实我倒无所谓,可是我男朋友不喜欢,觉得我的声音不够甜美、性感。”医生给米蓝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她的声带并没有毛病,她的声音低沉是吸烟引起的。医生拒绝给米蓝做手术,“声音的改变会造成性格的改变,我觉得你的性格和声音正好相配。”

几个月后,米蓝在另外一家医院做了声带整形。她的声音变得清亮、悦耳,更加女性化,由此,她的外形也变得更迷人,更性感了。可是,她真的遭受了心理上的灾难。“在法庭上,我的庭辩没有了激情和冲击力,每天晚上,我都会梦见自己以前的声音,我觉得自己快要患上精神分裂症了。”

其实,想要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并不容易,而且,自己听到的说话声和别人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90%的情况下,人们不喜欢听录下来的自己的声音,因为他们觉得不像自己。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录音,或者第一次听答录机上自己的声音,大多数人都觉得怪异,那个所谓的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和印象中的声音相去甚远?那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里,但是通过头骨传入自己的耳朵,这样就产生了不同声音的感觉——你听到的和我听到的是不一样的。

那些欲说还休的话

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统计,2011年除夕当天,仅北京市的手机用户就共发送了10亿条手机短信,平均每人发送46条;同一天,上海的中国移动用户发送短信量达9.2亿条。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使用短信呢?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

老外看到心仪的女孩子,会主动上前搭讪,要到电话号码后,将对方约出来吃饭或者看电影;中国人则喜欢先要到对方QQ号,在网络上聊一阵子,再进行下一步,即使是前卫的男孩子,在打电话之前,也要发几条短信试探一下,貌似,这一套路对中国女孩子很适用。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害怕面对面地聊天,非要躲在屏幕后面说话呢?因为中国人含蓄。

这种含蓄在传媒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概念——“高语境”。高语境是和低语境相对的,信息传播时,内容存在于物质语境或者个人身上,是高语境;反之,内容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讯息中,便是低语境。在高语境文化下,人们的真实想法必须从语气、表情、动作、氛围中进行推断。高语境社会的代表便是中国和日本。

业务代表问:“您觉得这个报价合适吗?”“听起来挺合理的,但是我要回去和老板商量一下。”“商量一下”则代表后者无法接受或者不愿意接受这个价格。“我还以为×××是你心中的女神呢!”“怎么可能,我虽然是近视眼,但还能看见人。”这些都是高语境传播的典型例子。听话的人需要在脑子里转个弯,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有这样一个段子。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问他的学生:“英文中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语是什么?”学生心想,文学大师怎么会问这么小儿科的问题呢,轻松地回答说:“私はあなたを爱する(我爱你)。”川端康成抬头望了一下天,说:“你们翻译得完全不对,如果是日本人,翻译成‘今夜月色真好’就可以了。”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但川端大师的解释反映的却是日本的现实。这并非矫情,而是日本文化中特有的景象。

中国人和日本人说话都喜欢拐弯抹角,话里有话,言不由衷。在男女关系中,女性比男性更含蓄,更难以捉摸。《源氏物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源公子受到许多女人的爱和等待,紫姬也是其中的一位。有一天,源公子从别的女人那儿回来,看到紫姬侧卧在床,脸朝里,源公子只能看到她披着长发的背影。源公子看到紫姬无声的背影,立刻体会到紫姬此刻的心情,一切哀怨、悲伤尽在不言中。源公子走向她,坐在床边,抚摸着她的头发说,“以后我都陪你”。如此含蓄、委婉,若是情商不够,定会尴尬收场。

正因如此,在中国,男女之间的恋爱不是直来直往,而是拐弯抹角,没有“你爱我,我爱你”的直接表达,而是来回反复地暗示,不经意地传递信号,努力捕捉微妙的动作和表情,反复地印证,走过山路十八弯,才能看见彼此真实的内心。就像《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一样,是爱,也是反复的算计和斟酌,在小心翼翼的你来我往之间隐藏炽热的感情。

日本人的表达方式更加含蓄,甚至让人无法察觉。日本人觉得,最美好的是失去,最绚丽的是死亡,就像樱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凋谢。在电影《情书》中,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爱恋一直是浅浅的,甚至没有被女孩察觉。直到男藤井树死亡,一段沉静又热烈的爱慕才被回忆起来,如此含蓄,如此委婉,就像《追忆似水年华》给人的怅然一般。

有些话放在嘴边,欲说还休,这和文化背景有关,有时也确实是形势使然。一些场合中,有些话不好直说,又不能不说,于是,人们想到用旁敲侧击、绕道迂回的方式来表达。有时一语双关,有时用委婉的语言暗示,有时曲解影射,有时借故事假托,因此表达得含蓄不露,若非善于思辨,小心斟酌,恐怕难以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南朝时期,齐高帝和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后者是当时的大书法家。一天,齐高帝突然问王僧虔:“你和我,谁的字更好?”这个问题可难住王僧虔了。如果说实话,高帝的字确实没有自己的好,这样皇帝的面子扛不住,惹恼了皇帝,自己可能无辜背上罪名;如果说皇帝的字写得比自己好,又太过违心。

思忖片刻,王僧虔回答说:“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皇帝只有少数几个,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非常清楚。齐高帝领悟了王僧虔的弦外之音,哈哈一笑,这事就过去了,此后,他再也没提过。

老板对你说“今年所有人都没加过薪水”,意思是“有份工作就不错了,不要奢望涨薪之类的事了”;和客户交谈中,对方说“对不起,我要接个电话”,其真正想表达的是“我的事更重要,你的时间无关紧要”;HR找职员谈话,开场说“我们正在重组,以便让公司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不要妄想公司打算给你安排新职位,HR的意思是“我们遇到大麻烦了,需要裁掉一大批人”。

如果你是一个坦率而直接的人,心口如一,说话算数,遇到喜欢拐弯抹角,用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时,学会领会他人的言外之意,猜到嘴边那些欲说还休的话,相信我,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丽丽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经常在外奔波,联系客户或者参与饭局。因此,她的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早上去公司打个卡就可以离开人了,如果连公司都不愿意去,和行政打个招呼也可以。

公司的人员管理比较松散,但业务考核一点都不马虎。丽丽的顶头上司是业务经理老韩,一位50多岁的老头,平时总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印象,但大家都知道,其实他是笑面虎,对任何人都非常严格。前几天,丽丽因为个人私事,连续几天没有去公司,也没有外出联系客户,更没有请假。回去上班那天,丽丽在电梯里遇见了老韩,老韩笑呵呵地说:“丽丽,好久不见啊!”丽丽一怔,尴尬地笑了笑,回了一句“好久不见。”

丽丽纳闷,老韩这两天遇到什么好事了吗,心情这么好,还主动跟员工打招呼?没过几天,公司贴出业务量名单,丽丽因为怠工,业务量垫底,被特别通报批评。这时丽丽才反应过来,原来老韩的一句“好久不见”,实际上是在批评她不认真工作,业务量下降啊。“这么拐弯,谁能往那上面想啊,看来我还得继续修炼啊!”丽丽无奈地自言自语道。

当丽丽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无奈时,隔壁广告公司的新人周文明也在经历和她相似的心情。周文明应聘到这家广告公司做策划,工作内容就是写策划案。他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一个月要写好几份策划案,如果客户催得紧,就要加班加点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