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中知识点清单-语文卷
26983500000029

第29章 文学(5)

【章回小说】元明之间形成的以分回标目为主要特点的长篇小说。其雏形最初见于宋代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式形成于明初。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具有一般长篇小说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若干回,多以对偶的句式作回目,提示本回的内容。2.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每回结尾多在情节发展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以便吸引读者再来听讲。3.章回小说仍保持说话人向听众讲说故事的套语,如“话说”、“且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

现代长篇小说,也有采用“章回小说”形式的。

【说话】即讲故事,说书。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繁华都市的民间艺人在街头巷尾用俚语叙述故事的一种伎艺形式。

【说话人】以说话为业的艺人。

【话本】唐、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它只作依凭,说话人在讲说时,又各运匠心,随时生发。流传下来的话本,一般可分为小说和讲史两大类。现存作品有《五代史平话》、《清平山堂平话》、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同时代的抱瓮老人,从“三言”和“二拍”中辑选了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这是话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选集。

【诗话】评论诗歌、诗家、诗派和记载诗人论诗、诗人事迹的书。兴起于宋朝。最早有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等。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饱和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疑炼而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源出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以及其它无数诗人的作品。中国诗歌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分类;就内容、性质而言,它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按形式分,它又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新体诗、旧体诗、有韵诗和无韵诗等。

【戏剧】一种综合艺术。即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艺术。它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是编剧、导演、演员以及音乐、美术工作者的集体创作。戏剧的基本特征:1.直观性,它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直接在艺术化了的生活形式中再现生活。2.舞台性,它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冲突必须集中。3.综合性,它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统一到演员的表演上,又称为“综合艺术”。4.集体性,它是由编剧、导演、演员,以及音乐、美术工作者的集体创造。戏剧从作品类型区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从题材区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从结构区分,则有独幕剧和多幕剧。

【小品文】内容单一、言微意深、短小活泼的散文。它是富有抒情意味和战斗性的精辟而隽永的文章。我国唐末即有这种体裁,明清更为盛行,如“唐人小品”、“明人小品”等。写法灵活,或由身边琐事生发开去;或妙趣横生地描写某一事物,或夹叙夹议地说明某个道理。运笔自如,笔锋敏捷,议题虽小,寓意颇深。“小品”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公元四世纪鸠摩罗什对《般若经》的翻译,他将较略的译本称作《小品般若》。现今的小品文因内容不同,一般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

【特写】有两种含义。1.散文的一种,属于报告文学,也属于文章的范畴。具有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形象性、政论性等一般特征。它要求对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做突出、集中、细致的描写,做恰当的艺术加工,但不能虚构。有人物特写、事件特写等。2.指电影摄影机贴近拍摄对象时拍下的镜头。

【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也单称“传”。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可分两类:1.历史性传记。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包括史传、纪传、传略、年谱等。多属历史或学术着作。如《史记》的纪传,有许多是优秀的文章。2.文学性传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着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不排斥作合理的艺术加工。

【别传】本传以外的传记,或对本传的补充记载的文章。如《董卓别传》。

【外传】凡是人物为正史所不记载,或正史已有记载而另为作传,其事迹和正史不同,或是记录某人遗闻轶事的,都称为外传。如《赵飞燕外传》、《武则天外传》。

【速写】散文的一种。一般篇幅短小,文笔简练生动,迅速及时地表现生活中有一定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它所记叙的是一个生活片断、一个场面或一个人物,它要求以简练的文笔,粗线条地勾勒其轮廓,给人以明晰而概括的印象。速写也是作者积累素材,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形式。它是借用绘画的术语来说明它的写法或特点的。正如绘画中的速写素描一样。也属文章体裁。

【随笔】散文的一种,也属于记实文章。产生于魏晋。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多用此名。它的特点是:确有所感,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篇幅短小,或借景抒情,或夹叙夹议,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如现在的国际随笔、市场随笔、思想随笔、语文随笔等都属此类。

【传说】指人们根据一些历史事实、地方古迹、社会习俗等创作的文学故事。传说在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时,是经过剪裁、虚构、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的,而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它是通过加工后的材料来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的。传说在故事情节方面具有传奇性,在人物塑造方面大都采用粗线的描叙手法。

【神话】指能反映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以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再有,历代文艺创作中,模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或嘲讽现实的作品,通常也称为神话。像中国古代名着《山海经》、《淮南子》中很多是神话。神话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的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的生产水平很低,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极为有限,他们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自然、生活的矛盾、变化,而又要解释这些,于是借助幼稚的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加以拟人化,结果创造了神话。古代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鲜明,富于趣味性和形象性。往往把自然界“社会化”,把社会生活“童话化”,创造出一个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制约的奇异境界,来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他们的想象。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寓言有以下特点:1。篇幅短小、精悍;2.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或现象;3.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深奥的人生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4.在创作上经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欧洲文学中着名的寓言作品有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寓言已很盛行。《庄子》和《韩非子》等着作中都有不少寓言,至今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部曲】源出于希腊,专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如悲剧之父埃斯库斯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连续叙述了一个家族世代相互仇杀的血腥故事,总称《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现在泛指内容、结构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由几个主人公贯穿到底,有内在连续性的三部连贯性作品。如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前者是三部长篇,后者是三部中篇。

【风格】作家、艺术家、文章家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是由于作者的阶级立场、世界观、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性的不同,因而在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塑造形象以及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风格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人的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阶级的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而时代、民族、阶级的风格又必须通过具体的个人风格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提倡政治方向一致性与艺术风格多样性的统一,鼓励作家、艺术家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自由地发展不同的艺术风格。

【文风】文章或说话的风尚和风格。它同一定的时代、民族、阶级相联系。它不仅是文字技巧和语言表达的问题,也是一定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反映。无产阶级应当采取新鲜、活泼、生动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生活、分析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民间文学】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字。最早的民间文学是人类在原始社会创造的神话和歌谣。它们是劳动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和理想、痛苦和欢乐的直接反映,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艺术幻想的结晶,是我国文学遗产中宝贵的部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历代民间文学,大都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有的得到凝炼提高,有的则被阉割篡改。社会主义民间文学主要指工农群众继承和发扬历代民间文学的传统特色而反映新的时代内容的口头创作或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为少年儿童创作、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它包括童话、儿歌、儿童戏剧、儿童小说、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表现儿童所接触到的以及他们所渴望知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适应少年儿童的智力、喜好和情趣。社会主义的儿童文学,应该担负起引导儿童大兴“五讲四美”,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等重大任务。

【讽刺文学】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描写被否定的事物的文学作品。它包括讽刺诗、讽刺小品、讽刺剧、讽刺小说等。进步的讽刺文学是以社会生活中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事物与思想为鞭挞的对象,描绘它们与新生、向上的力量或先进事物、先进思想之间的矛盾,尽情揭露其可笑、可鄙以至可恶的一面。我国讽刺文学来源已久,先秦诸子寓言中,已有讽刺作品:《西游记》显露了幽默的讽刺锋芒,《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中有不少的讽刺佳作。鲁迅的许多杂文也属讽刺文学。社会主义讽刺文学应区别敌、友、我不同的对象,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对敌人是彻底揭露、尖锐嘲讽,对人民内部的缺点则是善意的批评。

【古典文学】有两个含义:1.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有时专指其中优秀的有价值的作品。在中国一般把“五四”运动时期以前的历史文学作品,称为古典文学。2.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批评家对古代希腊、罗马优秀文学作品的专称。“古典”一词在拉丁文中即“经典的”、“典范的”意思。以后用来兼指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典范性作品。

【报告文学】是“报告”兼“文学”的散文体裁,也属文章体裁,是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和文章样式。它的基本特点有:1.真实性。它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描写必须真实、准确,可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不能虚构。2.文学性。它要求将典型的人或事,经过剪裁、提炼,运用形象化的表现方法使之更生动、更鲜明、更感人。3.新闻性。它要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那些有社会意义,能打动人心的新事物,新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报告文学是文学和文章战线的“轻骑兵”。如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夏衍的《包身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

报告文学与短篇小说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可以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典型,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2.相异点:报告文学一定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短篇小说属于文学创作范畴,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和虚构加工创造出来的。

2.写作知识

【写作】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经常以写作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

(命属作文,指由别人出题目,自己作文章。它是中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语言综合训练的方式。它能培养和提高根据特定要求进行表达的能力:

【审题】对文题的意思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目的有三方面:1.弄清楚题目提示的文体。这主要通过题目所涉及的事物来辨别。一般地讲,题目涉及的是具体的,要求写记叙文;题目涉及的是较抽象的道理、问题、口号的,要求写议论文。2.弄清题目提示的中心。找到题目的中心,才能恰当地选材、布局,突出主题要求。如以《普通一兵》为题,重点在“普通”上;《让座》为题,重点在“让”上。3.弄清题目提示的选材范围。是写过去,还是现在,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个人,还是写集体;是写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等等。

【审题方法】大致有四种:1.分析法。即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从语言形式入手。如《学保尔的故事》,它的中心词语“故事”,暗示了体裁;“学保尔的”是对中心词语的限定,它划定了文章的范围;文章的重点在“学”上。2.演绎法,当文题意思不够明确,或不易把握时,可按题意予以扩大,合乎逻辑地补充题目省略的部分。如《在新形势下》一题,根据题意,可扩展为《在新形势下,一位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扩展为《在新形势下,我们青年应该怎么办?》。前者是记叙文,后者是议论文。3.类比法。用同类相比的方法审题。如文题《记一位向雷锋学习的战士》,相类的题目就有《记一位雷锋式的战士》和《雷锋事迹教育了我》。比较这三个题目后,明确了前两题的相同点是都要记一个好战士,这个好战士的进步和成长都是学习雷锋事迹的结果,第一题要通过一两件典型事例记叙这个战士如何向雷锋学习的;第二题要记一个“雷锋式”的战士,写他在各方面都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题的重点在“教育了我”,着眼于“我”的进步。通过比较,明白类似题的细微差别,这就便于动笔了。乙.标志法。作文的题目,有的有一定的标志,它可以明确该题的体裁、范围乃至重点。比如文题有一个“记”字;或者题目涉及的是具体的人、物、时、地;或者用修辞手法拟的文题都是记叙文。议论文的标志则有“评”、“论”、“谈”、“议”、“有感”等。读后感也是议论文,它要求有“读”、有“感”,重点在“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