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可译作“正赶上”、“适逢”、“正好碰上”、“当然”等。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其怒,不敢献。(《鸿门宴》)一我带来白璧一双,打算献(给)项王;玉斗一对,打算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生气,不敢献上去。②~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一适逢(当时)使者的车辆往来奔走,元人邀请我方主持国事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③~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赂偿,忧闷欲死(《促织》)一正好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百姓,可是(自己)又没有赔偿的办法,忧愁(得)想要死。④一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一正遇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⑤吾已失恩义,一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一我(对媳妇)已经没有情谊,当然不会答应你的要求。
【或(hu6)】
1.代词。可译作“有的人”、“有的”等。
①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报任少卿书》)一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②一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一有的人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③迥视日观以西峰,~得日~否。(《登泰山记》)一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得到了日光(照射),有的没有。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焉,~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一不懂句读,不能解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是高明的。
2.副词。可译作“也许”、“或许”、“有时”等。
①向使三国务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未易量。(《六国论》)一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可能性,如果和秦国相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②冀君实~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一希望您或许会原谅我。⑧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能免乎?(《冯婉贞》)一不如用我们的长处攻敌人的短处,拿着刀带着盾,像猿猴那样(敏捷地)前,像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也许能避免(灾难)吧?④蛟~浮~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周处》)一蛟有时浮上来有时沉下去,游了几十里,周处(都)和它在一起。
3.连词。可译作:“如果”、“或者”等。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诉阻绝,~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江水》)一到了夏天暴涨(漫上)山陵,航路都被阻隔的时候,如果皇帝有诏书急需下达,有时早晨(在)白帝城出发,晚上(才)到达江陵。②以田宅一金帛为抵当。(《宋史·王安石列传》)一用田地、住宅或者金钱、丝绸作为抵押品。
【几(jī)】
副词。可译作“将近”、“差点儿”、“几乎”等。
①汉之为汉,~四十年矣。(《论积贮疏》)一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将近四十年了。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一现在我接续干这个差使十二年了,差点儿丧失性命的情况有好多次了。⑧两股战战,~欲先走。((口技》)一两腿发抖,差点儿要抢先逃跑。④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落贼手死。(《{指南录)后序》)一坐(在)桂公塘的土围子里,几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贼寇手(中)被杀死。
【及(jí)】
1.连词。可译作“和”。
①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四境拒守,守城者皆赢老之卒,可以趁虚直抵其城。(《李想雪夜入蔡州》)一蔡州的精锐部队都在洄曲和四周边境把守。守卫蔡州城的都是老弱的士兵,可以趁虚直接攻进这(座)城。②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肖冈各乡,复行扰害。(《三元里抗英》)一初九、初十两天,英国侵略者(又)去三元里和肖冈各乡,再(次)骚扰祸害。
2。介词。可译作“到”、“等到”、“等到……的时候”、“趁……的时候”等。
①去北营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赤壁之战》)一离曹营两里多(时),(各船)同时点着火,火大风猛,船行如箭,(把)曹军的船全都烧着了,(并)蔓延到岸上的军营。②~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冯婉贞》)一等到敌人的枪再(次)射击,寨墙里的人又像鸭子那样趴下来了。③~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一(渔人)·到了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讲这些情况。④~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一等到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⑤彼众我寡,~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子鱼论战》)一他们的兵多我们的兵少,趁他们(还)没完全渡过泓水的时候,请先去攻击他们。
【既(jì)】
1.副词。可译作‘已经”、“不久”、“既然”、“既·....·又(且)·..…”、“仍然”、“全”等。①~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一已经得胜,鲁庄公问曹刿得胜的原因。②余幼好此奇服兮,年~老而不衰。(《涉江》)一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丽的服饰啊,年纪(虽然)已经老了,但(仍)未减退(对它的欢喜)。③一而,敌行益迩。(《冯婉贞》)一不久,敌人走(得)更近了。④兵军一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一战争仍然不止,小孩子都东征去了。⑤专伍刑罚,而“儒”墨~丧矣。(《盐铁论·论诽》)一专门使用刑罚,而儒家墨家的东西都被丢掉了。
2.连词。可译作“既然”、“既……又(且)……”、“虽然’等。①先生~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中山狼传》)一…先生既然是墨家学说的信徒,自我刻苦,造福天下,又何必吝惜一个身体送给我吃,保全我这条微小的生命呢?②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一全军既迷惑又疑心,那么诸侯(乘隙进攻所造成)的灾难(就)到来了。⑧身~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九歌·国殇》)一身体虽然死了,(但)精神永不泯灭,你刚毅不屈的魂魄·(永远)是鬼中的英雄!
【将(jiānɡ)】
1.副词。可译作“将更”、“准备”、“一定会”、“还”、“大概”等。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战。(《曹刿论战》)一(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迎战。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一以攻宋。(《公输》)一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造成了,准备用(它)去攻打宋国。③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一梁惠王说:“老人家;您不以千里为远而前来,也一定会有什么让我的国家得益的吧?”④我退而楚还,我~何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一我军后退,楚军返回,我们还求什么?⑤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启之!(《国语·晋语四》)一现在晋公子有三方面的福气,上天大概要让他兴盛吧!
2.介词。可译作“用”、“把”等。
①苏秦始~连横说秦惠王。(《战国策·秦一》)一苏秦最初用连横的主张劝说秦惠王。②唯~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去。(白居易《长恨歌》)一只用过去的东西表达(我的)深情,把钿合金钗(托人)捎去。3.连词。可译作“还是、“那么”等。①秦欤?汉欤?一近代欤?(李华《吊古战场文》)一秦代呢?汉代呢?还是近代呢?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一何往而非病?(苏轼《董州快亭记》)一读书人生在世上,假使让他心中不快乐,那么去什么地方不忧愁?
【竟(jìnɡ)】
副词。可译作“竟然”、“终于”、“不料”、“终究”等。①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秘瘳,或一成痼疾矣。(《狱中杂记》)一那些被捆绑受伤的人,即使侥幸留下(性命),(也得)病上几个月才(能)好,有的竟然成了残废。②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列传》)一怀王恼怒了,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肯收留。(只好)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而(把尸体)送回(楚国)安葬。⑧怀王~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屈原列传》)一怀王竟然听了郑袖(的话),又(一次)放走了张仪。④初八日拟寻石笋奥境。~为天夺,浓雾迷漫。(《游黄山记》)一初八日打算探索吞笋(这一)奇妙的山景,不料被天气(突变)所阻,浓雾(四合)。⑤有志者事一成也。(《后汉书·耿弇列传,》一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成功的。
【可(kě)】
副词。可译作“大约”、“可是”、“哪里”等。①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一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什么)东西依托似的。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一二黍许。(《核舟记》)一(这条)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有零,高大约两(个)黄米(粒)光景。③吾与足下相知久矣,~不复相解。(诸葛亮《答李严书》)一我和您相处已经很久了,可是彼此(还)不相了解。④~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岑参《北庭作》)一哪里知道年龄(已经)四十岁,仍然未封为侯。
【良(liánɡ)】
副词。可译作·“很”、“实在”等。
①沛公默然~久。(《留侯世家》)一沛公沉默丁很久。②清荣峻茂,~多趣味。(《江水》)一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很有趣味。
【莫(m6)】
1.代词。可译作“没有……人(物或事)、没有什么”等。
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能知。(《石钟山记》)一士大夫终究不肯乘坐小船深夜停泊(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人)能知道(石钟的真象)。②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一不逾侈。(《张衡传》)一当时,天下太平已久,自王侯以下的官吏没有不奢侈过度的。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大焉。(《左传·宣公二年》)一人谁没有过错,(有了)错只要能改正,善行没有什么(比这个)再大的了。
2.副词。可译作“不”、“不要”等。
①成仓猝~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一成名匆忙间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救(它),跺着脚,变了脸色。②三岁贯汝,~我肯顾。(《硕鼠》)一三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不肯照顾我。⑧稍出近之,慭慭,一相知。(《黔之驴》)一(虎)渐渐地走来靠近驴,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④愿早定大计.~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一希望(您)尽早决定大计,不要采用那些人的建议啊!
【乃(nǎi)】
1.代词。可译作“你”、“你们”等。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翁。(《示儿》)一王师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祖时不要忘记(把这件事)禀告你的父亲。②天何预~事邪?(《刘禹锡《天论上》)一天怎么(会)干预你们的事呢?
2.副词。可译作“才”、“就”、“是”、“竟”、“只”、“这才”、“就是”等。
①一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一(这时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敌。②秦王恐其破璧,~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秦王恐怕他撞碎了璧玉,就(向他)婉言道歉。⑧若事之不济,此~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一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做曹操的部下呢!④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9)一应当立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⑤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一问现在是什么时代,竟不知有汉代,更不用说魏晋了.⑥羽复引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一项羽又率领残兵往东,到东城,只剩二十八(名)骑兵。⑦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得过。((赤壁之战,)一(于是)让全部疲弱的士兵背草垫路,骑兵这才通过。⑧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一孟尝君惊异地问道:“这是谁?”身边的人回答说:“就是唱‘长剑回去吧”的那个人。”
3.连词。可译作“于是”、“就是”、“而”等。
①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密布印字,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汤之。(《活板》)一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于是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拿近火去烤它。②非独政之能,~其姊者,亦烈女也。(《史记·刺客列传》)一不仅聂政能干,就是他姐姐也是(一个)烈性的妇女。⑧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一今日见教,谨闻命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我确实知识浅薄,不懂得(该)忌讳(什么),而今承蒙指教,(一定)恭谨听命。
【宁(nínɡ)】
副词。可译作“难道”、“宁可”、“宁愿”等。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有种乎!(《陈涉世家》)一况且好汉不死便罢,死就要成大名,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②~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一(我)宁可投入长流.葬身在江鱼的肚里,又怎么能让(自己)高贵纯洁的品德蒙受世间的昏聩的人的侵侮呢!③与其饿死道路,为群兽食,毋~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一与其饿死路边,被野兽吃掉,(还)不如宁愿被猎人打死,供贵族作祭品的食物。④~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一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其(qí)】
1.代词。可译作“他”、“他们”、“他的”、“那个”、“这”、“它”、“他们的”等。有的可作“其中之”讲。
①如~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一如果这事能够成功,天下(就)能定(局)了。②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我听从了他的办法,幸而大王也赦免了我。⑧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一出洞以后,有人就责怪那个要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出来),而不能尽情地享受那游览的乐趣。④木直中绳,鞣以为轮,~曲中规。(《劝学》)一木料(的本性)是伸直的,能够和墨线取直的要求相合,用火烤大料)使(它)弯曲,把(它)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又)符合圆规。⑤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害。(《原君》)一有这么一个人出来,不把自己一个人的利益当作利益,而使天下的人(都)得到他的利益;不把自己一个人的灾祸当作灾祸,而让天下的人(都)免遭他们的灾祸。⑥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一寺庙里的和尚叫(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块)敲击它,硿硿地(响),我(觉得)确实可笑并不相信。⑦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兰(从)五(个)人的死,到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只不过十厂(个)月罢了。⑧~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狱中杂记》)一那些次一等的,要求拿掉械具住(在)监狱外面板屋,也(得)花费几十(两)银子。
2.副词。可译作“大概”、“一定”、“难道”、“还是”、“怎么”等。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师说》)一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缘故吧!②吾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一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生前)的志愿!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一尽了自己的心力而不能到达的,(那就)可以没有什么后悔的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④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辟君三舍。(《重耳走国》)一如果托您的福,能回(到)晋国,(一旦)晋楚两国(在中原)交战,(我)将(使军队)为您退避九十里。⑤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左传·殽之战》)一攻打它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⑥文学虽欲无忧,~可得也?(《盐铁论·非鞅》)一文学虽然想没有忧患,怎么能够呢?
3.连词。可译作“还是”、“但是”、“如果”、“是”等。
①呜呼/~信然邪!~梦邪!~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一唉呀!还是确实是这样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②众皆悦之,~为士者笑之。(《孟心·尽心下》)一大家都喜欢他,但是作为士的那些人(都在)讥笑他。⑧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如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一天空迅速地(布满)乌云,下了充分的雨水,禾苗便挺拔地生长起来了。如果像这种情况,(又)谁能阻拦得住呢?④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马说》)一唉,是真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确实不认识千里马呢?
【且(qiě)】
1.副词。可译作“将要”、“暂且”、“尚且”、“将”等。
①吾攻赵,旦暮~下。(《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我攻打赵国,很快就要攻下。②~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暂且(把)白鹿放(在)青山之间,想要行走就骑(它)访问名山。⑧北山愚公,年一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一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面对大山住着。④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鸩门宴》)一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⑤不(f6u)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一不这样,你们都将被(他)俘虏!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噬己也,甚恐。(《黔之驴》)一驴一(声)吼叫,虎大吃一惊,以为(驴)将要吃自己了,十分恐惧。
2.连词。可译作“况且”、“而且”、“又”、“一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