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26978300000018

第18章 不懂得“正确的”合作(2)

再就是西门子的手机业务下滑之势一时无法扼止,而明基难以支撑重建市场所需的时间与资本。尽管合作以后,陆续推出不少明基—西门子的新款手机,但销售状况不佳,亏损严重。母公司明基电通只得不断向明基称动注资,合作才两年时间,注入资金就高达8.4亿欧元,而账面亏损也累积达到了6亿欧元。若在2007年下半年要想扭亏,还需要至少再注入5亿欧元。这已大大超越了明基董事会的预期,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忍受手机部门这样的业绩,更令他们焦急的是,明基股价已经从2006年的高点35.10元,跌至9月份的18.20元,跌幅高达92.85%,明基电通的市值蒸发超过三百亿元。

紧张的明基董事会不敢再等待下去,立即作出决定,结束这桩可怕的婚姻,于是在2006年9月28日宣布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这等于宣告了“联姻”的失败。

西门子方面对明基的这种做法十分不快,因为西门子当初选择出售手机部门给明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公司同意继续在德国开展业务。刚刚入主一年多就撒手不管,这让西门子“有被愚弄的感觉”。并且,西门子手机德国分部的3000 员工也面临失业威胁,而明基也无意再照管他们,这使得当地政府对明基公司亦大为不满。

由此,明基拓展手机业务的意图大受打击,借力西门子走向全球的计划也只是一个美妙的设想而已。

警惕:不要奢求门不当、户不对的姻缘

合并的成功,要么有强强联手、彼此优势相加的累积效果,要么是业务上可以互相补充,从而携手并进。

从表面上看,明基与西门子也是互补型的联合,明基有亚洲式的感性、西门子有德国式的严谨,明基有生产线的成本低廉、西门子有技术研发上的深厚积淀,而且两家已经有过多年的合作,因而合作之初,曾被认为是“生命的完美互补”。

西门子急于脱手的心理昭然若揭,可是,明基在接手时,却错误地判断了形势:

首先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和运营能力。

明基的确是做过不少与手机制造有关的生意,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也不算差。只不过,西门子手机部门这样的“大块头”,需要的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合作者,即使不能对手机市场有所把控,也要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最初的损失,并能投入开发新业务的本钱。明基虽说也有过手机经营的经验,但并未真正进入过世界手机市场,要连年进行上亿欧元的投资,还是力有所不逮,面对位居全球手机界排位第四的大企业和全球手机市场这样大的局面,其实是有心无力的,因此,与西门子的联姻根本就门不当户不对。

其次是错误地预计了西门子能提供给明基的助力,期待太高,因而失望也大。西门子的研发能力虽强,但对于多年进行手机代工生产的明基来说,意义不大。并且,“西门子”的金字招牌因连年来西门子手机的下滑,尤其是在亚洲市场的败退,也不能为明基手机增添太多光彩。至于西门子母公司在家电、数码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则是明基很难加以运用的。若以为西门子的国际化销售网络以及与各国运营商的关系可以帮到明基走上国际化道路,则未免过于天真。

再者,明基在代工业务方面,除了西门子之外,还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业巨头,在仅仅做代加工事务时,这些客户还能相安无事,但一旦明基与西门子结合,客户就变成了直接的竞争对手,如此一来,明基与几大手机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难以相处。

细究起来,表面上是“般配合衬”,实际上并非“良伴佳偶”。可以说,明基与西门子的合作失败,明显是找到一个错误的对象,缔结了一场不对等的婚姻。

当合作双方的条件并不像设想的那些合适时,双方必定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继而令双方采取过度自我保护的措施,不管这些措施的初衷是什么,多数都会不利于合作,之后又会因对方的行为而互相指责,美妙的联姻很快就变成了“怨偶”。因此,寻找合作对象就如何寻找婚姻对象一样,还是尽量遵从古老的经验,门当户对最为重要,不要奢望“嫁入豪门”就可以得道升天。

第三节 舍不得分享

典型案例:

微软与雅虎,止步于红地毯之前

——对于微软与雅虎的合作失败,表现看是讨价还价不成功,其实是微软与雅虎方面都只看到如何从对方得到好处,以及得不到好处可以如何自处,而没有注意到将自己的优势拿出来分享,才是合作关系成立的基本要件。

提到搜索引擎,不可回避的一个词就是雅虎(Yahoo Inc)。1994年,年仅二十多岁的杨致远与同窗好友大卫·佛罗(David Filo)为了搜索资料方便,而设计出了一个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于1994年4月将它链接到了自己的网络主页上。这一系统开启了网络时代的又一个******——网络搜索引擎。之后的十年里,雅虎一直是IT界的明日之星,直到Google迎头赶上。2004年Google上市,2005年,Google的营业收入规模就超越了雅虎, 2007年,Google的营业收入达到166亿美元,是雅虎的2.4倍,经营利润则雅虎的7倍。

当时雅虎的CEO塞梅尔因此辞职,而由创始人杨致远亲自出马执掌CEO大印。但此时雅虎的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2007年Google营业收入的年增长为56%,雅虎的年增长只有8%。

正当雅虎管理层绞尽脑汁也不能取得进展之时,微软(Microsoft Corp)向雅虎伸出了橄榄枝。作为当今世界IT业头号巨头的微软,早在几年前就对网络搜索系统及在线广告业务萌生了兴趣,并建立了自己的搜索引擎,只是,经过三四年的经营,仍与Google和雅虎都相去甚远。

为了尽快实现在线广告战略的预期,收购被Google搞得焦头烂额的雅虎不失为一个省时省力的方法,微软开出的条件应该说相当优厚:出价比雅虎当时股价溢价62%。

经过初步接触,微软又在2008年2月宣布将收购价提高到每股33美元,溢价高达70%!总金额达400多亿美元。

消息传出,业内外人士均认为这是雅虎扭转局面的极好机会,而对于微软来说,也将进一步巩固IT业老大的地位。这种对双方都利好的联姻,几乎没有不成功的可能。

谁知,这样优厚的条件,令很多雅虎的股东欢欣鼓舞,却没能打动雅虎的CEO杨致远。虽然微软方面一再透过雅虎的股东施压,杨致远仍没有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他一方面向微软提出至少每股加价4美元的“过分”要求,另一方面还公然与两家的共同对手Google谈判,将付费互联网搜索关键词完全外包给 Google。

后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微软,于是,2008年5月3日,美国当地时间晚间8点05分,微软公司宣布,撤回收购雅虎公司的提议。微软在给杨致远的******中称:“如果你们在搜索业务上与该业务领域的头号人物合作,将使雅虎对于微软的收购价值大为降低。”

外界的分析多认为杨致远是出于反感微软和保持雅虎独立的感情因素,也有人批评杨致远是因“私欲”过重,而无视这场合作可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甚至于并购失败之后,还发生了有投资机构状告杨致远“无视股东利益”的闹剧。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发表评论,认为杨致远担心微软在互联网业务上并不占优势,合作之后,除了金钱,无法给雅虎提供更多的帮助,业务整合也会发生困难,而且还有可能因受制于微软自身的战略,而导致雅虎公司的发展出现问题。

客观来看,除了杨致远身为创始人,不愿自己的“孩子”找一个不合格的“后妈”的情感忧虑,后一种分析的可能性也很大,这从杨致远在收购失败后发给股东的信函中可以得到一些印证:“微软曾提议给雅虎投资80亿美元,但要求雅虎与微软签订10年的独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我们所有的搜索业务都不得不完全依靠微软来发展。”微软的提议还“会使其对雅虎未来举措行使否决权,其中包括出售雅虎。……微软提议的只收购雅虎搜索业务的交易对微软有利,但我们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这一交易会对雅虎的战略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这一方案给雅虎股东带来的价值要远远低于微软的宣传。”

至此,这项关于合作的谈判仅持续了三个多月,微软与雅虎举世瞩目的联姻还没有走上婚礼的红地毯,就草草终结。

警惕:只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问题

就像婚姻中的伴侣,甜蜜时总是在人前人后夸赞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完美,而在分裂时总是会向人倾诉“那一个”做了多少错事,而自己则为这个家如何劳心劳力。

合作失败的双方也常常会有后者的心态,微软与雅虎正是如此。

虽然雅虎与Google的合作令微软愤怒,而杨致远的拒绝更是使微软十分不快,但实际上,财大气粗的微软尽管会因收购碰壁而尴尬,但却仍用了高高在上的藐视姿态来对待不肯合作的被收购方。像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在******中所说:“依靠我们目前的优秀团队以及与其他业务合作伙伴可能进行的战略******,继续推进微软的创新和业务增长。”

其实,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微软一直都抱有这样的态度,认为这场收购是自己给予雅虎天大的好处:“我们提出的收购请求无论对微软、雅虎还是整个市场来说都是理想的选择。我们合并雅虎的目的是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新,并为双方各自的股东和员工创造真正的价值。”因此,雅虎方面上至董事下至员工,都应欢天喜地地迎接这样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而微软方面并不太关注在这场合作中,除了金钱之外,能够为雅虎的公司发展提供些什么。

也正因为此,他们没有去设想,身为创始人的杨致远除了当前的金钱收入之外,还有更复杂的顾虑。

反过来,雅虎方面以杨致远为首的反对收购的高层们,也有过多为自己打算,却没有把多少精力花在合作的核心问题——互相提供支持上。

由于看重自己多于关注对方,与微软类似,并购失败之后,杨致远也并不认为己方会蒙受多么大的损失,在他发给雅虎员工的******中也宣称:“雅虎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知名度和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而且,雅虎的资产,以及“品牌、受众、财力、以及技术,都将帮助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关键时刻和互联网市场”。

在互相不肯把自己的好处提供给对方,却只是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尽可能多的好处的心态之下,若是对方无法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哪怕是过分的需求,都必定会生出不满,并且用藐视的态度看待对方,过多地指责对方的错误,继而夸大自己的优势。这样的结果是,更有可能看不清自己的问题,错误地判断所处的形势。

在雅虎与微软的并购案宣告终结之后,就有人分析认为,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微软错过了拓展网络广告业务的良机,而雅虎则更难应对业绩不佳问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Korn/Ferry国际副董事长、执行主管斯蒂芬·迈德尔(Stephen·Mader)就发表评论说:“在微软和雅虎忙个不停之时,Google却在悄然前行Google市场份额增长,即意味着雅虎和微软相应份额下滑。虽然杨致远仍在坚持(拒绝微软),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事实证明他的预判相当正确,就在2008年11月,杨致远就因业绩提升不利等问题被迫辞去CEO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