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26973200000050

第50章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28)

麦克道尔到办公室来了,阿穆耳说:“小伙子,你怎么会想到把我的电码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我想这样你用起来会方便些。”

“你什么时候做的呢。”

“我是晚上在家里做的。”

“啊,我很喜欢它。”

几天之后,麦克道尔便坐在前面办公室的一张写字台前了。又过了不久,他便代替了以前那个书记的位置。

[一语点“睛”]

麦克道尔之所以能够迎来好运气,实际上还是得益于他的工作态度——将份外的事情仍然做得精益求精,通过这件小事情,他的老板阿穆耳先生发现了他,从此他开始受到了重用。

慎终如始 善始善终

[原文]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原文释意]

想有作为就有失败的可能,拿着的东西就有失掉的危险。因此有“道”的圣人无为而治,所以不会失败。不拿东西,所以不会失去。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在事情要完成的时候也能像事情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做事要谨慎如一,到了最后的关头,也要像刚要开始那样努力才行,否则,可能会功亏一篑。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慎终如始,善始善终。”

我们都知道,大大咧咧的人,很难将事情做得好,只有细心慎重的人,才能将事情办得周全,没有失误。

还有的人,在事情的最初,还能够细心谨慎。但是,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便忍不住沾沾自喜,也丧失了最初的那份细心谨慎。结果,在事情将要成功之际,却因疏乎大意而功败垂成。

因此说,行事要能做到慎终如始,才能够善始善终,不至于半途遭败。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慎终如始 善始善终

“闯王”李自成不善终

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挺进北京城,崇祯帝获悉后吊死在景山。李自成安排好祟祯皇帝的遗体和其他善后事宜,就忙着进行稳定京师人心和安定社会秩序的工作。

他首先向民众发布公告:大顺天子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市民听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同时他也注意到自己部队中的纪律问题,严禁士兵侵扰百姓。有两个士兵因为抱了前门地区铺中的绸缎,被立即正法,并将他们的手足钉在前门大栅栏上,以儆效尤。

接下来,对明朝的那些罪恶昭著余党进行了清理,对于中小官员,凡有投报的则酌情使用。不几天,北京城就恢复了正常的秩序,百姓安居、商贾乐业,一片和睦繁荣的景象。大好的形势,使不少农民起义军领袖们开始自我陶醉了,也随之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以为只要举行了皇帝即位典礼,表明天命归顺,天下就可以安定了。在京的文武官员都忙于筹备皇帝即位典礼。

以宰相自居的牛金星此时则忙着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好友。其他官员也效法而行,骄傲自满情绪抬头了。以刘宗敏为首的武官开始忙于追赃助饷,在京城的旧官按官位大小,摊派饷银,多者十万,少者数千,如有不交者,则严刑拷打。追赃风从北京迅速波及各地,追赃范围竟扩大到幕僚小吏以至于商人,手段也日益残酷。各地官绅富户,如受汤火之苦,人人自危。

李自成发现此事,认为各级义军首领,置军国大事于不顾,只为钱财,一味地专事追赃,对大顺政权有害。他于是下令,凡在押官僚不论是否交足银饷,一律释放。这样一来,北京的追赃风虽有所收敛,但各地却还在变本加厉地进行。

义军部分首领的胡作非为,直接影响了军纪,士兵常违法乱纪,而对他们的惩处却远没有刚入城时对抢绸缎的士兵那样严厉了。大将刘宗敏则自恃功高、把持军务、大力追赃。李自成虽然生活简朴,但是却以帝王自居,深居内宫,对部下的所作所为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

此时,已经答应归顺李自成的吴三桂等重要将领,正带领部众向京师进发。途中,吴三桂得知义军在京大肆追赃,严刑拷打众官,自己的老父也受酷刑,爱妾陈圆圆又被刘宗敏强占,于是大怒叛变,率部队回师东退。

吴三桂重占山海关后,以“为君父复仇”为名,出卖民族利益,要求清统治集团出兵,联合进攻北京农民起义军。此时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急召文武官员商议,本拟派刘宗敏、李过率军收复山海关,但此时的二将,志得意满、毫无斗志,不得已的情况下李自成只好亲征。

李自成对久怀入侵关内之心的清统治集团本来就缺乏必要的警惕,这次则根本没考虑到吴三桂勾结清军共同来犯,李自成只率领六万兵马贸然出城,结果仓皇败退。

李自成退回北京以后,清军跟踪而至,李自成命令刘宗敏、李过、唐通等将率兵抗击,再次大败,刘宗敏负伤逃回。而此时北京周围的地主武装也纷纷组织起来,袭击农民军,而义军内部因为认识不统一,不少将领图享安逸,主张退回关中,李自成匆忙称帝之后,率军西退,最后以失败告终。

[一语点“睛”]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之所以最终失败,是因为不能慎终如始,所以未能善始善终。有些时候,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李自成由一个成功者变成一个失败者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因此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慎终如始,才能够得到好的结局。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慎终如始 善始善终

雍正帝千古流芳

历史上一些贤明的君主,从为政不慎的昏君身上吸取了教训,他们或是以仁爱待民,或是以勤政治国,和那些昏君不同的是,他们不仅皇位长坐,而且还千古流芳,这两者的差别真是太大了。

雍正帝就是一位为政谨慎的贤君。

雍正帝为政之勤,无人能及。他处理朝政,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一般都是白天同臣子议政,晚上批阅奏章,经常批至深夜,天天如此,寒暑不断。雍正虽身为天子,但一刻都不敢贪图安逸。经他亲手批阅的奏章,现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就有二万二千余件,而这还不是全部。

雍正为帝之勤,与他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曾明确地讲过,他是因为感到治理大清江山的责任重大,故而勤于政务,不敢稍有懈怠。

雍正帝早年在夏天中过暑,因而特别畏惧酷暑天气。每一年酷热难耐之际,每当意欲休息时,想到前贤的箴言、帝王的责任,便不敢浪费一刻时光,而是勉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处理政务。

他深感登基以来,民风未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责任未尽,因此朝夕谨慎、不敢怠惰,甚至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春色美景。

清史专家孟森先生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雍正帝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雍正帝用他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大清朝的日渐昌盛,这种为政态度仅让当时的天下人心服,而且也让后世之人对其赞叹有加。

[一语点“睛”]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只是在登基之初勤于政事,不久便怠懈了。雍正帝则能够慎终如始,始终克制自己,从未改变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的作风,正因此,他能够稳坐皇帝的宝座,江山无忧。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慎终如始 善始善终

赫斯失算英国之行

鲁道夫·赫斯是希特勒的忠实助手、信徒、私人秘书,他还捉刀执笔为其撰写了《我的奋斗》一书。而赫斯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回报——希特勒上台之后,他则登上了纳粹党的第二把交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也有失算的时候。

1941年5月10日晚,赫斯在未同希特勒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驾驶着麦塞施米特——1l0型战斗机飞入了苏格兰的上空,然后弃机跳伞,降落到了英国的地土地上。随之,英国皇家军队立即逮捕了赫斯,赫斯则对捉获他的皇家官兵不屑一顾,声称他负有“特殊使命”的,要见哈密尔顿公爵。

5月11日,哈密尔顿公爵召见了赫斯。公爵见到赫斯后,不由大吃一惊。赫斯对公爵说:他是来执行一项“人道主义使命”的,请英国当局以德国内阁部长的身份接待他。赫斯还对公爵说:这场战争,德国是赢定了,如果英国不干涉德国的行动,德国将允许英国在“英帝国内自由行动”。

赫斯的不请自到,让英国当政者们大为惊异。丘吉尔说:“荒诞!荒诞得简直不能令人相信。”

甚至,报纸上称赫斯是“一个神志不清、神经错乱、头脑糊涂的理想主义者”。

其实,赫斯的所行目的在于,要和英国进行和谈,好使德国全力以赴地进攻苏联。但是,情况和赫斯的想象截然相反,英国人完全不领情,丘吉尔没有相信他,英国政府也没有相信他,他们把赫斯当做战俘,关入狱中。

战争结束后,赫斯被纽仑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84年4月26日,赫斯在西柏林的斯潘道监狱中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后来,他自杀死在狱中。

就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德国纳粹二号人物,冒着随时被葬身大海的危险,私架飞机穿越了英吉利海峡,单枪匹马地去跟敌人和谈,以求立奇功,却以这样的结果收场!

[一语点“睛”]

赫斯能够博得纳粹头子希特勒的信任,并坐上了纳粹第二把交椅,可谓很不简单了。但是,他的一个偶然的冒失行为,却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也搭上了他的后半生。这就是行事不慎的结局。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慎终如始 善始善终

美国金融家约瑟夫股海弄潮

美国金融家约瑟夫·霍希哈说过:“我犯过的错误提醒我以后该怎么做——只有慎重行事,才能不吃大亏。”

1899年,约瑟夫·霍哈出生于波罗地海沿岸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里。由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约瑟夫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来到美国谋生。家庭的不幸使约瑟夫·霍哈过早地就懂得了人世,置身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他14岁时就开始混迹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露天市场里,注意当时的金融动态了。

刚刚17岁,也就是约瑟夫·霍哈经过3年股市行情的调查和研究后,他自信有能力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他辞去了爱默生留声机公司的职位,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开始建构自己的金融基业了。作为股票场外的市场经纪人,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居然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利用股票差价的买进卖出净赚了16.8万美元,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他立刻就为受尽苦难的母亲买了一座宽大的房子。而取得初步胜利的他,有些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可是很快,他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约瑟夫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地用低廉的价格买下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结果由于战争的迅速结束,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暴跌,他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约瑟夫已趋于破产的边缘了。

这次失败给他敲响了警钟,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有些不够成熟。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股市行情变幻不定,起伏莫测,自己虽然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但缺乏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他说:“我犯了很多错误,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那是在说谎。但是当我犯过错误之后,我会变得更聪明。”

通过这次失败,他明白了一个难得的真理:除非你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去买减价的东西。

遭遇失败后,他决定重新开始,坚定地走下去。

1924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很大利润可图的,而这些股票并不被某些金融大亨所看重。而且,买卖这种股票虽然周期略长,但风险却极小。他几乎是凭着直觉敏锐的发现,这正是他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立即放弃了证券的场外交易,把精力放在了这些股票的交易行情上,稳稳当当地做起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来。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只能少量购进,做着小本经营。可是,积沙成塔,一年后,他就开办了自己的证券公司——霍希哈证券公司。到了1928年,约瑟夫已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了,他的公司每月利润都在20万美元左右。就在这一年,他在当时美国的金融界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方领地。

对于一个股票经纪人来说,不失败可能比成功更难。因为,诱惑常常出现,陷井也常常隐藏其中。然而,有了一次惨败经历的约瑟夫已经知道该怎样去预防失败了,可以说,这就是他成功的资本。

就在第二年,股票交易轰轰烈烈,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炒愈高。人们都疯狂地大量购进股票,似乎只要投入就能赚上一大笔。

本来约瑟夫也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席单,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应该打消这个念头,曾经的失败经历使他变得很理智了。

事后,他回忆道:“当你发现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那么,一切都已经乱了。大户买进公益事业股票,然后又把它们抬高价码抛出,这真令人害怕。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在它们大幅降价之前净赚了400万美元。”

这一时期,别人都赔得一塌糊涂,而他却赚了400万美元,真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能够躲过这一劫,多亏曾经的那次惨败经历让他明白,遇事要慎重。否则,真是不可想象。

[一语点“睛”]

盲目行事是失败的根源,慎重行事是成功的保证。美国金融家约瑟夫·霍希哈在股海弄潮的经历告诉世人,遇事要慎重,考虑成熟再行动,否则,就可能会掉进失败的深渊之中。

哀兵必胜 贵在努力

[原文]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原文释意]

所以,两军相对、兵力相当时,气势悲哀的一方可以获胜。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智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