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26973200000035

第35章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13)

齐景公时期,城里有一棵大槐树很得他的喜爱,他常常在树下饮酒喝茶,静坐小憩。这棵槐树生长在熙熙攘攘的集市路口,为了它免受路人的破坏,齐景公派专人守候在槐树旁边,还在一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碰撞此树者受刑,损坏此树者处死。”

一天,一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经过这个大槐树,恰巧看树的人在树下打瞌睡,衍摇摇晃晃地一不小心撞在了树上,不知怎么树上竟掉下一块树皮来,看树的人赶忙把他抓起来并把此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处死衍。

衍的女儿听说父亲要被处死,心里焦急万分,她连忙跑到相国府来找晏子。

她对晏子说:“我父亲叫衍,是个平民。这两年,他觉得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心里很是难过,于是他昨天便前去祭祀,虔诚地祈求国家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回来的路上不小心冒犯了大槐树,触犯了刑法。

“大王现在要处死他,要是这样的话,我就会成为孤儿,我们自己受点委屈倒是小事,大王的名誉会因此受损,还不利于国家法制的尊严。别的国家听说了,就会嘲笑我们齐国制定的法律是重树而轻人,爱树而害人啊。”

晏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赶紧去面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劝谏道:“身为一国之君,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可是您现在因为个人喜爱一棵大树就要把一个人处死,这种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百姓,还会招来天下人的耻笑啊!”

齐景公听后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了衍,并撤掉了护树人员,取下了告示木牌。

齐国的百姓知道后纷纷称赞齐景公深明大义,也感激他把百姓放在心上的贤德。齐国的社会秩序逐渐安定起来,别的国家也不敢小看齐国了。

[一语点“睛”]

历史上的许多皇帝都是以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为理念,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宠物受到冒犯而去杀人。齐景公就差点为了自己喜爱的一棵树受到一点损坏就要去杀掉伤树之人,好在晏子及时劝谏,才避免了一件荒唐之事的发生。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唐朝名将郭子仪敞门避谗

唐代郭子仪爵封汾阳王,将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落成之后,每天都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不像其他的官府之家那样高墙深院、深奥莫测。

有一次,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来郭府,没有家人禀报、也没人阻拦就走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两人正在梳洗打扮,王爷郭子仪就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使唤奴仆一样。

这位将官回去后把这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谈论了。郭子仪听了并不意外,他的几个儿子听了都觉得太丢王爷的面子,都来找父亲,要求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

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是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啊!”儿子们听后都十分不解,问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郭子仪叹了口气,说:“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背后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是不可能让我归隐的。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啊。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恶意诽谤,那时,我们郭家的老老少少就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儿子们听后恍然大悟,口服心服,再也不在意外人的闲话了。

[一语点“睛”]

郭子仪大开其门、任人出入的行为,表面看起来是有失身份、落人笑柄的。但实际上,这却是他用心良苦的,正是用这种看似有损于自身身尊严的方式,来避免祸害的产生。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食客失宠

有一位宦官颇爱下棋,并且对自己的棋技非常自负。张某是他门下的一名食客,有一天与该宦官对奕,一出手便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到后来,竟逼得宦官无计可施,汗涔涔而下,张某见对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一个破绽,给宦官发现了,以为对方有意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便立即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了。

谁知,张某不过是虚晃一招,见宦官中计便使出杀手铜,一子落盘,便至宦官于死地,并且得意地说道:“你还想不死么?”

该宦官遭此打击,心中大不高兴,立刻起身就走。

虽然该宦官向来着意于修养,胸襟比普通人宽大,但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此对于张某,始终心存介蒂,不能释怀。而张某呢,则一直莫名其妙,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宦官不再与他下棋了。

该宦官本能使张某得到富贵,但为了这一点不快,老是不肯提拔张某,张某只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身。

所以说,并非是他注定命薄,只不过是忽略了宦官的心里感受,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由此,小过失铸成了终身的大错。

[一语点“睛”]

食客张某“一盘棋误终身”,非常露骨地显露出了老子的“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张某太不懂处世,一盘棋都不肯相让,非要致对方于“死地”,达到自己得胜的目的,还怎么可能得到贵人相助?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未来的美国大总统”威尔逊

当威尔逊刚被选为新泽西州州长之后,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了“纽约南社”举行的一次午宴,当别人介绍他时,说他是“未来的美国大总统”,这自然是对他的一种抬举。

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后,接着说:“我感觉自己在某一方面类似于别人给我讲的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我有一个朋友和一群垂钓者在加拿大玩,其中有一位先生想尝一尝名叫‘松鼠’的威士忌酒,听说凡是喝了这种酒的人,都会去爬树,这也就是这种酒取名‘松鼠’的原因。他真是够勇敢的。”

“结果,这位先生喝得太多了,当他和其余的人一起搭火车时,把方向给弄反了。本来他应该是往北去,结果他却坐上了往南的火车。

“他的伙伴们想把他弄回去,就打电报给那列往南的火车上的列车管理员:‘请把那个叫约翰逊的小子送到往北的火车上来,他喝醉酒了。’立刻,列车管理员就给他们来了回电:‘请再说一遍。车子里有13个人,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

“我(威尔逊),现在是确实知道我自己的名字的,也确实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在哪里。”

听众听了之后呵呵大笑。

威尔逊接着还讲了另外一个他擅长的滑稽故事。听众们兴奋起来,心中充满了愉快的情感。就这样,他通过自我开涮赢得了在场的所有人。

[一语点“睛”]

“损而益之,益之而损”,越是在他人面前谦虚、诚恳的人,越是能够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想要得到这些,就要能够通过牺牲自己的“自我”,去抬高别人的“自我”。在国外,一个有地位的大人物,常常能在接触群众时故意打趣自己、或是批评自己,这样可以使群众感到愉悦,至少是在当时能使他们感觉比他要优越,而这也正是得到他们支持的最有力法宝。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豪斯上校的计谋

聪明的豪斯上校顺利地处理了一件比较棘手的麻烦事。

豪斯上校不得不给布赖恩传达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布赖恩的一个迫切而强烈的希望被豪斯上校粉碎了,因为豪斯上校将取代他出任美国和平密使。

国务卿布赖恩到欧洲出任美国和平密使一事,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虽然这是他全力争取的事情。总统决定派豪斯去完成这个艰难的差使,并且要豪斯把这一消息通知布赖恩。豪斯知道这件事情有些难——得把布赖恩那翘上天的尾巴上的羽毛拔下来,还得让他心悦诚服。

布赖恩听说是豪斯而不是他即将赴欧洲充任和平密使,很明显地露出了失望的神情。他说他很早就在为这次使命做准备了。聪明的豪斯上校决定采取“自损”的方式,来平息布赖恩的怨气。

豪斯说:“总统的意思是,这件事情不方便正式任命你,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反而不利于行动。所以说,才派到了我的头上。”

听豪斯这么一说,布赖恩的心理就平衡多了,继尔慷慨地说:“如不能由政府正式任命出使欧洲,必须采取非正式的形式,那么,你无疑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豪斯的这句话不过是对布赖恩的虚荣心的一种安慰。什么“非正式”任命的密使,这只不过是个非常巧妙的借口。相反,如果他在布赖恩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那么,高傲的布赖恩可能会为这件事情不依不饶的,豪斯的聪明之举有效地避免了这种糟糕情况的发生。

[一语点“睛”]

豪斯上校最着力的一点,放在使布赖恩感觉到自己地位的重要上,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豪斯就这样很巧妙地给这位国务卿的创伤敷上了药膏,平息了他的怨气。他通过抬高布赖恩、降低自己来圆滑地处理好了这件事情。

不善者吾亦善 以德抱怨

[原文]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原文释意]

对我友善的人,就对他友善。对我不友善的人,也对他友善,这样就能使他变得友善了。信任我的人,我信任到他。不信任我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能得到他的信任了。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对于不友善的人,只要我们能够以友善地态度去对待他,那么,他定会改变态度,友善地对待我们。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不善者吾亦善,以德抱怨。”

任何一个人,身边都免不了有怀有敌意,或言行有所悖逆的人,高明大度的人,会以宽厚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不善者”,结果就会化敌为友,使自己少了对头而多了朋友。

与“不善者”斤斤计较、结成冤家对头,是不明智的行为,结果只能凭添了更多烦恼,而绝对无益于自身。

那些能够对待“不善者”吾亦善的人,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戴,还能够博得宽厚待人的美名。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不善者吾亦善 以德抱怨

汉文帝礼待南越王赵佗

西汉吕后当政之时,南越王赵佗自治岭南而拥兵自重,不听从朝廷的调遣,引起朝中的一些大臣们极大的反感,于是纷纷劝说吕后攻打赵佗,削其兵权。

吕后担心兵祸再起,这就难免要劳民伤财,所以没有同意立即发兵,只是采纳了长沙王的建议,禁止在南越边境上进行铁器交易,以此来遏制南越的发展。这让赵佗十分气愤,对长沙王痛恨不已,就派军队攻陷了长沙国南部数县。赵佗的这一举动让吕后决定发兵,此后,双方一直交战不止。

吕后死后,汉文帝即位,一位反战的大臣说:“我乃天朝大国,自然能够打败小小的南越,可问题是,我方士兵受不了南方的酷热潮湿,再打下去一定伤亡惨重。何况南越人生性野蛮,不好治理,因此即使我们胜了,今后也会在治理南越的事情上大费精力,如此一来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他建议说:“做事不能为了虚名而受实害,如果皇上不在意取胜的虚名,那么就可以不去战胜南越,改攻伐为安抚。南越一旦受了皇上的恩惠,一定会感恩自省,消除对我国的敌意,这样国家就安宁了。”

汉文帝听从了这位大臣的话,下令撤出南越国的汉军,并对赵佗好言安慰。赵佗亲人的墓地在真定,文帝就将真定赐给赵佗作领地,并派人按时祭祀。不仅如此,文帝还寻访到赵佗的亲属,对他们礼遇优待,还任命他们做了朝廷的高官。

汉文帝的一系列举动大大地感动了赵佗,他从心里敬重文帝的宽宏,于是请求以藩属臣民的身份入京进贡。从此以后,汉朝的南部边境获得了平静。

[一语点“睛”]

有些时候,欲达到征服他人的目的,并非是硬拼强攻才能成功的。如果能够以善待人,以德报怨,那么,很可能取得最佳的结局。汉文帝罢兵并不是真的怕了赵佗,而是从大局着想,一来减少自己的伤亡,二来也免化解了南越人难以统治的难题,结果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不善者吾亦善 以德抱怨

袁盎做媒得保命

西汉景帝时,袁盎在吴国做官,他有个下属和婢女私通,袁盎发觉后自然非常气愤,欲将把他们治罪。

后来,袁盎又有些不忍心,觉得这样很残忍,毕竟那个下属还很年轻,贪爱美色虽然错了,但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因为这件事就毁了他的前程,似乎太过份了一些。于是,袁盎假装毫不知情,将一场风波压了下去。

不久,那个下属知道事情败露了,他害怕袁盎追究治罪,便马上逃跑了。袁盎知道后,亲自骑马追上了那个下属,对他说:“那件事你是有错,可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我若有心计较,你逃也逃不掉的。我已经原谅你们了,请你跟我回去吧。”

回来之后,袁盎亲自做媒把那个婢女嫁给了他,还送了他们许多礼物。

有人对袁盎说:“你能饶过那个下属,已经是大仁大义了,如今再成全了他们的好事,不是鼓励坏人做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