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26972700000006

第6章

本章说明自然无为的思想。老子通过举例说理,阐述要善于用“道”的规律济世救物,达到“无为而治”,这样的人才是老子提倡的高层次有内涵的聪明人。圣人常因顺自然救人济物,把良民教育成人,把坏人教育好。

[应用]

善行无痕——鼓励比指责更有效(第二十七节)

《道德经》中的“善行,无辙迹”原意是:善于行走的,路上不留痕迹。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鼓励比指责更有效。

老子说,“善行者无痕”,意思是善于行走的,连脚印都不留下。将这个道理应用到现代社会,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鼓励比指责更有效了。

比如说,一个上级对于自己的下级,是指责、鞭策更有效,还是鼓励、赞赏更有效呢?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鼓励、赞赏绝对胜过指责和鞭策。

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下级,采取赞扬的方式比指责更有效。

有位精明强干的女经理,助手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人长得很漂亮,又很会打扮,业务能力也很强。但做起事来马马虎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出去。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总是这样绝对不行,可是,对于一个女孩子,又不该因此就批评她。

于是,精明的女经理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这个女孩穿了一身件漂亮的连衣裙,女经理便借机称赞着说:“这身衣服真不错,再配上这个发式很漂亮,要是你以后的工作,也像你穿衣一样漂亮就好了!”

女孩马上知道经理话中有话,她很感激经理能够采用这种赞赏的方式指出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她自然知恩必报,立刻就改变了工作态度。

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都会感到不痛快。而且指责会令多数人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加以批评、指责,对方越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因为指责别人的错误,是对别人的否定。受到打击的人,不仅不会产生积极性,只能产生惰性。

那么,对犯了严重错误的下属给予宽慰与鼓励会怎么样呢?

贝特福特是帮助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伙伴”之一。但是这一回,他因为过度扩张而遭遇到了事业上的“滑铁卢”。为此,他的心情糟透了,他认为一定会遭到洛克菲勒的责怪。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

一天,贝特福特在一条街上遇到了洛克菲勒和普拉特两位先生,他们就在他后面不远。贝特福特没有停下来,照就向前走,因为他感觉无颜面对洛克菲勒先生,很可能还会受到他的指责。他们叫住了他,洛先生在他的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并且诚恳地对他说:“好极了,贝特福特,我们刚刚才听人说起你在南美的事业。”

贝特福特心想:这下完了,他们一定要责备我了!

贝特福特不得不说:“但是,这一次确实损失惨重,即使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只能收回60%的投资。”

洛克菲勒丝毫没有指责的意思:“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这还全依靠你处置有方,才替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成绩,我们并不是常常都干得比你好。”

这就是洛克菲勒,在一个犯了错误的下属面前,保持了大人物的风度。因为他知道,即使责怪,错误也已经发生了,再说,错误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发生的。因此对下属加以指责,只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使他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这将会更不利于工作。而在这种时刻给下属予宽慰呢?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了。这对下属来说,是治疗创伤的良药,也会从此更加忠于如此胸怀宽阔的上级,用加倍的努力来做回报。

有时候,职员是因为本身的原因,致使工作缺乏干劲、没有主动性。如果想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你指责他一通,只能无济于事,主动性必须从其内心激发出来,而宽慰与帮助无疑是最有效的。

芝加哥铁路机动车公司的总经理里奇是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下属的呢?

司机所犯的错误使里奇大为恼火:他的失职撞坏了一辆极为贵重的车子。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完全在于司机玩忽职守。他开车时没有将心思放在开车上。里奇想要彻底查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并没有立刻开除这个司机,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司机。

“你的心思没有放在开车上面,那放到什么地方去了?告诉我这次事故的真正原因吧,吉姆。”里奇说。

“里奇先生,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怜的司机说,“完全是我的责任,我应当受到惩罚,我没有脸面再留在这里了。因为我当时精力没有集中,直到车身撞碎了,我才发现路旁那个铁家伙。”

“但是,吉姆,你的心没有放在开车上,那放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里奇先生,如果你一定想要知道,那我跟你说实话吧。当时我在想我怎么样才能解决我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我妻子生病了,应当住医院,但是我已经欠医生很多债了,我筹不出一笔足够的钱送她去医院,而且……”说着眼泪从他眼睛里流了出来。

了解到了司机的苦楚,里奇的心软了,接下来,他做了一件令司机感激涕零的事情。

事后里奇说:“你能为此而责备这个可怜的人吗?而我们险些就将他辞退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他的妻子送进医院,送他到乡下去休息两个星期吗?后来她顺利出院了,他也从乡下快乐归来了。后来他成了我们最好的司机。”

对于司机来说,指责只能使其更加痛苦或干脆辞职。而宽慰和帮助则彻底感动了他,并使他从此完全忠于里奇。

有些时候,上级的赞赏对于下属来说,恰似食物之于饥民。虽然著名的《星期六晚报》的出版者赛勒斯·柯蒂斯对下属既“慎于批评”也“慎于赞扬”,但是,如今所有成功的领导,都已废除了这种陈腐的思想,不再相信什么成就事业要通过不断的批评和凌人的威严来获得。

雷明顿·兰德公司的总经理小兰德曾经说过,“称赞并不会增加成本,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于下属们所做的事,给予充分而昭彰的赞誉——当着公众的面对他们进行赞美。”

施瓦布这样评论卡内基:“卡内基先生是一位不时会握握你的手,鼓励你一下,赞美你几句的人。在我的生活经验中,和世界各地的许多伟人接触过,我还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人,不论他的地位是多么崇高,他能不赞赏别人,而一味依靠批评人就能成就彪炳史册的功业或者能使事业有长足的发展。”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过,如果是你自己,在这种通情达理、知人善任的领导手下,将会怎样地用尽全力,来报答上司的知遇之恩……而卡内基先生在很早的时候便明白了这一伟大事实,并且,就是因为他善于运用这种精深的哲理,而成了一个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正因为卡内基的学生施瓦布深深明了赞美下属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他来说,赞美下属成了一种获取异乎寻常动力的源泉。

当施瓦布就任紧急造舰厂总经理的时候,为了有效唤起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从经理到铆钉工人,他广施嘉奖、赞扬之能事,使那些受到赞赏的人,感觉到比获得金钱上的奖赏还要可贵。因此,“茯苓号”军舰在短短27天内就竣工了,这一速度打破了甘登造船场的所有记录。

事后,施瓦布召集了参与造舰的全体工作人员,他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庆功的演说,给每个人颁发了一枚银质奖章以及威尔逊总统的亲笔嘉奖信。接着,他又转向负责监理的汤姆·梅森,将一块金表亲手交给了他,作为纪念。

可以说,施瓦布先生依靠对下属的赞赏而不是指责,成就了他的事业。

对于一个消沉的下属,指责只能使其更消沉,而赞赏的力量却是巨大而惊人的。

有一位青年推销员,一直在事业上处处碰壁,几乎就要走投无路了,但幸运的是,在关键时刻他得到了圣路易斯大百货店的总经理兼老板威金生的有意帮助,这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并成了一名很有用的执事。威金生就是妙用了赞赏改变了这个推销员的生活态度和人生。

那时,这位推销员已经快要被辞退了,因为他“一直同顾客和同事作对”。威金生知道这位青年推销员心里十分苦闷,因为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他又发现这位推销员其实是一个十分希望得到赏识的人。

威金生在一天晚上特意走到丝绸部,在那儿他约有一丈四尺的存货,他特意让那位推销员去布置他的柜台,并耐心教他该怎么去布置,同时对他讲了些关于推销员才能和技术一类的话,让他知道老板是信任他的。

第二天早晨,威金生走到那位推销员的柜台前面,提醒那个部门的经理注意他对存货的巧妙的布置,并且郑重其事地表扬了他。就是这么一点赞赏,就对这位推销员将来的发展起了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因为通过这次表扬,该部里每一个人对他的态度都改变了,这给了他重新开始的勇气。

不久,这位快要沉沦的青年推销员,一跃而成了该部的领导,地位一步步地升高起来。通过这件事,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有人说威金生在美国商业界里是最能干的领袖之一,因为他最善于对待下级、并培养人才。

善于行走的,路上不留痕迹。善于当领导的,不会常常去指责下级。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对下属要多赞赏、少指责,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工作与上下级关系,别忘了鼓励比指责更有效。

第二十八节

[译文]

明知道什幺是刚强,却安守着柔弱,甘愿处于卑下之处。处于卑下之处,永恒的德性就不会失去,从而复归到无欲无知的婴儿状态。明知什幺是洁白,却安守着乌黑,甘愿做天下这样的典型。做天下这样的典型,永恒的德才不会偏离,从而复归到道的虚无状态。明知道什幺是荣耀,却安守于屈辱,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处于低下的地位,永恒的德性才会得到充实,复归到质朴的境界。质朴能派生出具体事物。圣人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成为统治者。可见治理天下的理想原则,是不破坏“道”的完整性。

[评析]

本章强调尚柔守雌的原则。老子用柔弱、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守雌”并非是对“雄”的退缩或回避,而是既能执持“雌”的一方,又能运用“雄”的一方,故“知雄守雌”可以说是掌握主动、保持自己的最好方式。

第二十九节

[译文]

如果有人想要治理天下并取得成功,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了。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是随意能得到的,也不可以用强力来掌握。硬要这样做就会失败,硬要用强力来掌握,就会失去。一切事物和人物,有的走在前面(像领导人就是这样),有的跟在后面(受人指挥的);有的气势火红,有的处境寒凉;有的势力强大,有的软弱无力;有的增益、有的毁坏。因此“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

[评析]

本章阐述无为的政治思想。老子认为治天下的最好办法是“无为”,治天下若要“有为”,就不能成功。所以,老子主张理想的政治社会是顺应物性,听任自然,因势利导,达到“无为而治”的总原则。

[应用]

以德报怨——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二十九节)

《道德经》中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原意是:因此“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得人心者得天下。

老子看问题总是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越是雄心勃勃、耀武扬威欲取天下者,越是得不到天下。只有能够以德服人、以德报怨,才能够得人心、进而得天下。

做为一个统治者或领导者,光是靠威严来压制下属,是不行的。从古代社会起,真正有才德的统治者,都是懂得以自身的宽厚来对待下属,哪怕下属犯了错误,也给予谅解。是为“以德报怨”,如此一来,下属自然感激不尽,以加倍的忠心来回报他。

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很有大人风度。

有一次,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颇受重用的大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他俩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后来竟然斗起嘴来,大为失态,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边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将这两名大臣抓起来治罪。宋太宗没有治罪他们的意思,撤了酒宴后,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次日,当两名大臣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才知酿成了大错,惶恐万分,连忙进宫来请罪。宋太宗看到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朕昨天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就这样,两名大臣安然无恙。

宋太宗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体现出了他的仁厚,也体现出了他的睿智。两名大臣虽酒后失态,但是并无大碍。如果因为这么一件事情就被治罪,那么,朝中大臣必会人人自危,视宋太宗如恶虎一般,没有人再敢亲近他。相反,作为一国之君,明知臣下有越礼之处,不加惩处就赦免了,没人会因此而认为他失去了天子的威严,反而会称颂他度量大,不愧为一国之君,由此深得臣子的爱戴。

类似这种君主以宽厚对待臣民的,还有楚庄王。

楚庄王有一次设晚宴招待群臣,忽然蜡烛燃尽熄灭了,竟然有一位色胆包天的大臣趁暗中混乱,拉扯劝酒的王妃衣袖,结果被王妃扯掉了帽缨。楚庄王听了王妃的申诉,并没有想追查那拉王妃衣袖的人,而且为了给这个人有台阶可下,楚庄王让群臣趁蜡烛尚未点燃,肇事者身份不明之时,全部摘去帽缨,从而保全了这位大臣。此种宽厚,怎能不叫当事者感激涕零,又怎能不让群臣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