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26972700000015

第15章

纳尔斯在剑桥大学的功课大部分是围绕着机械电子展开的,同时他还根据个人的兴趣,选修了一些关于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课程。这些课都比较热门,因此选修的人都特别多,但是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盲从,凑热闹而已。而纳尔斯则与那些人不同,他知道自己打算做什么,他很清楚自己的未来目标。

倍力电脑公司此后为学生工程师设计了一个项目,好让他们熟悉电脑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并把他们集中到公司位于苏比斯的培训中心集中锻炼,纳尔斯于1976年9月开始参加这样的项目,前后共持续长达18个月的时间。

纳尔斯打定主意,要想彻底弄懂电脑是怎么造出来的,惟一的办法就是跟着流程一步一步集中精神学习。

在参加培训9个月后,纳尔斯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并不完全是电子技术。他最想参与的就是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经过一番艰难的争取,纳尔斯终于拿到了迪特鲁恩市的倍力公司主管的推荐信,他毫不犹豫地掉头回到了英国西部。

郊区的一位地区经理慧眼识珠,雇了纳尔斯与领主的收购代理协作,针对各种新型电脑开展工作。纳尔斯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起步了,他为自己日后的成功找好了一个突破口,仅5个月时间,他负责的地区电脑销量由全国最后一名跃居第一名!

纳尔斯的卓越才华很快就得到公司高层领导的赏识,不久,他荣任倍力公司笔记本电脑销售部的经理。1986年,纳尔斯当上了倍力公司总经理。在纳尔斯上任后,倍力公司的年利润一直保持在20亿美元以上。纳尔斯成功了!而他的那些同学们,则多数都默默无闻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上呆着,这就是少年有志与无志的区别。

皮尔·卡丹,一个令全世界为之振奋的名字,一个所有成功人士的榜样,一个掀起了一场服装革命的服装设计师,他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辛的奋斗换来的。能够屡次遭遇打击不回头,终究成就辉煌,是因为成为一个出色的服装设计师,是他童时就有的梦想。也可以说,是童年的梦想使皮尔·卡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孩子变成了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伟人。

卡丹小时候就对服装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在放学后偷偷溜到商店的橱窗前,痴迷地观看里面那些各式各样的服装,并暗暗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大师。他一有空就跑到服装店去观看那些各式各样款式的服装,时时刻刻注意服装样式的发展变化,以至于许多服装店的服务员对这位只看服装不买服装的小孩非常熟悉。

后来,在一家小裁缝店里,皮尔·卡丹初露锋芒,这更坚定了他童年的梦想,所以能在以后经历的几次打击中没有退缩,直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闻名世界。

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有没有远大的志向、有没有成大事的魄力,往往从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得出来。世界上许多大人物在童年时代,就开始了计划未来。

钢铁大王卡耐基15岁的时候就经常对他那9岁的小弟弟汤姆谈起他未来的种种希望和理想。他说等他们长大一些的时候,就可以组织一个卡耐基兄弟公司,赚很多很多的钱,这样,他们就能够为父母买一辆马车了。

伦敦最大的一家百货商店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塞尔弗利,在他很小的时候,常常同母亲一起作一种假想的游戏。他的母亲常常这样对他说:“假如你长大了,找到了一份小小的工作,有一天晚上,你回家对我说:‘妈妈,我的薪水每星期加了一块钱,现在,我们可以存一点钱了!这样,过一两年后你就会对我说:‘妈妈,我们现在可以买一辆四轮马车了。”

他们天天玩着这种游戏,这对小塞尔弗利产生了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小就产生了许多的梦想,并树立起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正是儿时的梦想与理想成了塞尔弗利不断前进、走向成功的动力。

“有志不在年少”,成大事就要早做准备,你准备得越早,那么,你积蓄的力量就越多,你的成功的信念就越牢固,你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大。

第六十节

[译文]

治理大国,就好象煎烹小鱼一样。用“道”来统治天下,那幺鬼魅也就不灵了;不但鬼不灵了,神也不伤人;不但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鬼、神、圣人、百姓就都融合在一起了。

[评析]

本章阐述无为的治国之道,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又一阐述,告诉统治者,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不要随意去搅扰,应该“以道莅天下”,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各方面的危险、灾祸,才能国家稳定、百姓安乐。

第六十一节

[译文]

大国要像江河的下游一样,处于雌柔的位置。雌柔常常能以静战胜雄强,就是因为它安静而处于低下的缘故。所以大国用谦恭的态度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也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有的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小国的信任,有时小国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过是要收抚小国,小国不过是要待奉大国,如果大国小国都各自达到目的,大国必须谦下。

[评析]

本章阐述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原则,讲国与国之间不论大小,不论强弱,都应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应和平解决纷争,而不应诉诸武力,不应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遵循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

第六十二节

[译文]

“道”是万物的奥妙所在,它是善人的法宝,不善人的护身符。漂亮的言词可以博得人们的信任,高尚的行为可以出人头地。人有不好的行为,可以用道来感化他,怎幺能把他抛弃呢?所以,天子即位、设置三公时,即使有拱壁在先、驷马随后的礼仪,倒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幺呢?难道不是因它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除吗?所以“道”被天下人所尊重。

[评析]

本章阐述道的作用。老子说明“道”可贵的缘由:它是万物的归宿,是善人的法宝,也是不善人的法宝,“道”应为天下人所尊重,人们都不应抛弃“道”。

第六十三节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做事,有味要像无味。无论别人对我有多大的怨与仇,我都要报之以德。解决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情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要从容易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由小事开始。圣人看上去好象不在做大事,所以最终能够做成大事。轻易应诺别人的要求,一定很少遵守信约;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因此有“道”的圣人遇到事情都把它看得艰难,所以才永远没有困难。

[评析]

本章讨论无为的思想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问题。本章老子主要阐述了做事原则,大是由小积累而成的,做大事应由做小事开始,这不但对教育当时人,而且对我们现代人仍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应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大局(第六十三节)

《道德经》中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原意是:做大事情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要从容易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由小事开始。圣人看上去好象不在做大事,所以最终能够做成大事。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细节决定大局。

老子的话,总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指出了困难与容易、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克服困难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干一番大事要先从小事、细节开始努力。

成大事者与不能成大事者常常差在一些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细节上或小事上:比如说,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等等,可能都是导致成功的关键。

伍迪·艾伦说过,人们在生活中90%的时间是在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做了一件又一件事情,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并没有真正地做好哪一件事情,人们往往眼高手低,心中想着高远的目标,却不肯做好眼前的小事情。

如果你懂得“细节决定大局”的道理,去试着在小事情或细节上多留心、多下功夫,那么,情况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了。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小李穿得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准备外出求职的时候,从报纸的中缝里发现了一银行招聘经营管理的职员的广告。这对于小李来说,无异于发现了新大陆,因为这与他的专业很对口。对此他感到非常兴奋,于是他随即拿起电话,和对方约定了见面时间。

小李按时赴约,总经理接待了他。小李一看满脸严肃的总经理,不禁有些不安。但是他尽力保持镇静,详尽地回答总经理的提问。

总经理:“你能从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给我描述一下公司的未来吗?”

小李回答:“先生,我认为公司的发展应当是秩序化的管理,而不是什么关于未来的夸夸其谈。”

总经理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小李回答“因为我到您这里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公司的现状了。”

总经理说:“你是到本公司面试的第l04人,其中有84个与你的观点相近。”

总经理的话意味着什么,小李一听就明白了。他的心里感到很难受,看来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不过,他还是很礼貌地起身告辞。

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个钉子掉在那儿,也没有多想什么,他就把钉子捡了起来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慢慢地向门外走去……

这时总经理突然在后面喊道:“李先生,我能继续和您谈谈吗?”

小李非常惊讶,礼貌地问:“先生,我不是没有希望吗?”

总经理笑着说:“先生,在面试的109人中,只有你一个人发现并捡起了那颗钉子。要知道,有多少面试的人都踢开了这颗钉子,惟有你看到了这颗钉子的存在,这证明你非常务实。我决定录用你!”

听完这话,小李如释重负。

小李到了这家公司之后,果然是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最终成为银行的总经理。

捡起一颗钉子的小动作成就了小李的一生。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中,那位经理就看出了他内在的素质,体现了他能够“从细微处入手”的精神。这个小动作很精彩,而且可以说是威力巨大!它告诉人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创造人生辉煌!

胡佛的事业转折也是始于对细节的注意。

胡佛在替一位工程师工作,他为之服务的工程师就是当时西部最大的矿业工程师——圣弗朗西斯哥的贾宁。胡佛在找到这份工作之前,一直在矿井里工作。他的斯坦福大学文凭,以及所受到的工程师训练,在那时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太大的帮助。所以对于这份工作,胡佛十分地珍惜。

细心的工作态度给胡佛带来了好运气了。当时的胡佛才21岁。此时,胡佛正在查找一些重要文件。他那蓝灰色的眼睛笨拙地在键盘和文件之间来回跳跃着。可是,他所看到的要比键盘远得多,比那些文件深得多。他所打的字刺激了他的想像,他回想起大学休假时,在格拉斯谷工作时的情形。他所查找的文件里涉及到的那块矿区,他很熟悉,在格拉斯谷他曾经实地测量过,而结果一直都没有公开过。打着,打着,忽然胡佛停了下来,分注意到文件中记录的情况完全错了,他所查找到的内容纯属子虚乌有!

贾宁和他那位著名的律师,这二人都弄错了。于是他跑到贾宁面前,把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告诉了贾宁。

结果怎么样?这位著名的工程师起先当然很恼怒,他的打字员居然对他的意见提出异议来了。可他还是让胡佛仔细说明原因。他听着听着,兴趣便把怒气赶走了,不但如此——他还把年轻的胡佛带到了律师事务所,和他仔细商量对策。

通过细谈,胡佛赢得了贾宁的信任,胡佛的事业与命运也就此发生了转变。

于是,所有文件都按照胡佛的意见改了过来,指出这一错误的胡佛不再从事每月45元的打字工作了,他被派到各地去调查矿产,他不但要去加尼福利亚州,西部各州都得去。

胡佛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了。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澳洲某重要矿产公司的总工程师——贾宁很放心地把这一重要位置委派给了他。

胡佛可以说借助“细节”做到了“一巧破千均”,胡佛敢于当面指出贾宁的错误,就是事先就对贾宁仔细地衡量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此,胡佛借机走向了成功。

别忽略了工作、生活中的细节与小事,它往往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改变整个事情的局面。

第六十四节

[译文]

事物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维持,事物还没有出现变化的迹象时,容易对付。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还微小时,容易分散。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就把它做好,要在混乱还没有产生时就把它治理好。需要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土开始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想有作为就有失败的可能,拿着的东西就有失掉的危险。因此有“道”的圣人无为而治,所以不会失败。不拿东西,所以不会失去。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在事情要完成的时候也能像事情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把没有欲望作为欲望,不稀罕难得的东西;把没有学问作为学问,挽回众人在修道上的过错。用这个原则辅助万物自然发展,不敢有一点勉强。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