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毋遗老忘亲,则大臣不怨;举知人急,则众不乱。行此道也,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
以上摘自《管子》第九“问第二十四”
[译文]
凡是任职朝廷,调查询问要有原则。爵位授予有德之人,大臣们就会提倡行义;禄赏赐给有功之人,战士们就会不怕牺牲;君主任用人们拥戴的将领带兵,军队就上下和睦;按能力安排工作,人们就讲究功效。
判刑适当,人们就不会随便打官司;社稷宗庙不乱,人们就有信奉的东西。不遗忘老臣和亲戚,大臣就不会抱怨;充分了解人们疾苦,民众就不会作乱。实行了这些方针,国家就有准则,人民就有规范,这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政策。
[实例应用与分析]
行权得当则天下归顺、太平
“《管子》第九”中的上文部分为管子对为政行权的分析与指导,“凡是任职朝廷,调查询问要有原则”,说明行权要有一定的规范,无论是“授爵、禄赏、带兵、安排工作、判刑”等等,都要有一定的讲究,这样就能够使大臣们提倡行义、使战士们不怕牺牲、使军队上下和睦……“实行了这些方针,国家就有准则,人民就有规范,这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政策”。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行权得当则天下归顺、太平。”
只有行权得当,才能将是非分明,统治者要通过自己得当的行权来树立起明确的是非观,让臣民们有所依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天下百姓才能信服、归顺。反之,如果统治者是非不明,赏罚不清,那么民众就无所适从,进而善恶不分、天下大乱。
所以说,在行权过程当中,统治者必须要把握应有的分寸,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是天下归顺、太平的必要前提。
重权在握的统治者们应使用好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如果有人威胁到了自己,也应讲究策略地去化解,否则如稍有不慎,自己权利不保不说,自身性命和国家安定也难保长久。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很能体现出行权得当的重要性。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北宋后,天下趋于安定。
有一天,他问宰相赵普道:“自唐朝以来,几十年间,换了十几个皇帝,战祸连绵不断,这是什么原因呢?”
赵普回答说:“这是由于藩镇的势力太强大了,以致皇帝的势力受到削弱,皇帝自然也就无法控制局面了。现在石守信等人手握重权,当务之急就是消减他们拥有的权利,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编他们的精兵,如此一来,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赵匡胤听取了赵普的建议,决定及早剥夺功绩显赫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兵权,但这几个人重权在握,硬取必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闹不好还会逼他们起兵反抗,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赵匡胤深思熟虑,决定智取。
有一天,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等大将饮宴,酒席上,君臣开怀畅饮,气氛非常融洽。酒兴正浓之际,赵匡胤借着酒意对石守信等人说:“我若没有诸位的鼎立相助,就不会有今天。但我身为天子,日子并不好过啊!还不如做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快活。我每夜都做噩梦,没有一个晚上睡过踏实觉,这皇上不好当啊!”
石守信等人听到这些,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赵匡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会,赵匡胤醉意更浓了,他又说:“我这皇帝的宝座可是人人都盯着呢!”
石守信等人听后惊出一身冷汗,这才明白赵匡胤请他们喝酒的真实意图,一个个急忙表态说自己绝无二心。
赵匡胤说:“我当然是相信诸位的,然而谁能保证你们的部下不会为了富贵而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呢?”
听到这里,石守信等人早已诚惶诚恐,他们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请求赵匡胤给他们指条活路。
赵匡胤顺势说道:“其实人生在世,能享受时就尽情享受,依我看来,诸位何不交出兵权,出外镇守边境,选些好的田地,为子孙后代创下家业,再多置些美貌的歌舞女子,尽情欢娱,颐养天年。这样既可以防止诸位的部下反叛作乱,诸位又能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何乐而不为呢?”
赵匡胤的一番话,石守信等人自是心灵神会,赶忙拜谢皇恩浩荡。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称病,自动交出了兵权。赵匡胤把他们安排到边境做节度使去了。
赵匡胤感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受到了威胁,他没有盲目地“强取豪夺”,而是使用了一定的手段让别人主动而退,这是何等的智慧!而他这种行权得当的方式也使属下归顺,不仅避免了自己身背滥用权利、滥杀无辜的骂名,还使属下心服口服,真是一举两得。
做什么事都讲求策略和分寸,不仅应付那些位高权贵的将相需要如此,应付市井小民也是如此,尤其是运用自己手中权利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是否得当。
权利用好了天下归顺,用不好则会闹得朝廷上下鸡犬不宁。晋国“釜底抽薪治盗贼”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
有一段时间,晋国盗匪四起,这帮人四处偷鸡摸狗,闹得全国上下不得安宁。晋国国君下令要用尽一切办法来捉拿盗匪,一经捉到定严惩不怠。各级官员奉命组织地方力量打击盗匪,可是却收效甚微,强盗们更加猖狂了。
晋国有个叫郤雍的人,他的眼光很厉害,光看相貌就能够辨别出谁是强盗。那些捕捉强盗的人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辨认到底谁是强盗。一时之间,郤雍帮助官兵捉到了很多盗匪,并砍下了他们的头。
晋国国君知道后非常高兴,他对朝臣赵文子说:“郤雍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要重用这个人,让我国的盗匪一个都跑不掉!”
赵文子说:“大王此言差矣,郤雍只是依靠窥视去抓强盗,虽然可以抓住很多,但却难以根除。因为强盗们会为了躲避抓捕,纷纷逃到山林中,郤雍是不可能到那些地方去的。再说强盗们也在监视官兵的行动,一有情况会马上转移。加之强盗的儿子因为父亲被杀,一定会加入强盗的队伍替父报仇,这样一来,强盗反而会层出不穷、越来越多,怎么可能抓尽呢?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把郤雍杀死,那以后还靠什么来抓贼呢?”
果然,不久后,强盗们联合起来把郤雍给杀死了。晋国国君知道后十分震惊,赶忙招来赵文子对他说:“以前没听你的话,郤雍果然死了,现在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对付那些强盗呢?”
赵文子说:“要想使强盗绝迹,最好的办法就是任人唯贤,对民施行教化,用好的思想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羞耻仁义之心。再就是施惠于民,让百姓都过上富足的日子,就不会再有人愿意去做偷偷摸摸的勾当了。到那时,人人以勤劳守法为荣,以偷鸡摸狗、打家劫舍为耻,强盗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晋国国君采纳了赵文子的建议。他选取了一批贤士去各方广施教化,然后推出了一些惠民的措施。一时间,全国尚学成风,百姓也安居乐业。强盗们纷纷金盆洗手,社会风气为之大变。
晋国国君仗着自己的地位,起初对那些强盗任意惩罚,以致强盗们心生怨恨,不但不示弱,反而更加猖狂起来。这就是因为国君行权不当所致。好在他善纳谏言,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没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可见,当政者只有行权得当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使政策有利于民,才能使天下归顺。
欲做到行权得当,首先应看清局势,并充分地分析好利害关系。如果身为国君的连是非好歹都不能分辨的话,还怎么谈得上行权得当呢?
秦惠公就曾差点在行权上犯错误,好在他及时地听取劝说之言,才扭转了局面。
秦惠公死后,小主即位。小主的母亲把持了大权,并重用奸臣奄变。秦国在这两个人的主持下逐渐走向混乱。能人贤才们不肯出面辅佐,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公子连此时正流亡在魏国,他觉得回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打算起兵夺取秦国的政权,以取代小主为君。他借助秦国大臣和百姓的支持重返秦国。他途中经过郑所要塞,这里的守将是右主然,右主然听说公子连来了,遂下令严加防范,不要放公子连进城。他让守兵对公子连说:“实在对不起公子了,俗话说‘一臣不侍二主’,公子还是尽快离开这里吧!”
公子连迫不得已离开了郑所要塞,进入北狄,转道来到了焉氏要塞。这次,守塞的将领菌改把他放了进去。小主的母亲和奄变听说后大惊失色,立即下令攻打公子连。
秦国的将士们接到命令说:“敌寇在边境上。”将士们在出发的时候都口口声声地说:“去迎击敌寇。”可走到半路时,将士们却发动了兵变,都说:“我们去迎接国君。”
于是,公子连带领军队杀回了国都,小主的母亲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公子连被立为国君,是为秦献公。
秦献公登基后要重赏有功的人,他首先感激菌改,想重重地赏赐他,同时又非常怨恨右主然,打算惩罚他。
大臣监突此时进谏秦献公说:“国君万万不可这么做!秦公子流亡在外的很多,如果您这样做的话,那么守将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把那些公子放进国来,这对您是不利的。”
秦献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下令赦免了右主然,又赐给菌改官大夫的职位,并赏给守塞的士兵每人二十石米。
赏罚有道,这其中很有学问。秦惠公差点犯下置自己于死地的大错。好在他没有冲动,及时改错,才使天下安定了下来。
如果他利用大权赏罚无度的话,事情将可能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所以,行权不当,必将天下大乱。
既然行权得当如此重要,身为臣子的就有责任辅佐国君使用好权利,毕竟“权能治民,亦能害民”,权利之剑如果用不好,轻则遭民怨,重则国破人亡。宋朝的吕端在这方面就可称得上是成功者。
宋太宗从他哥哥宋太祖那里得到皇位后,为了确保他的子孙对皇位的继承权,他先后逼死了自己的弟弟和太祖的两个儿子,这在当时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皇室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
太宗的长子楚王元佐因反对父亲的暴行而装疯,故而放弃了做太子的机会,他因此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后来,寿王元侃被立为太子,两年后,太宗患了重病。大宦官王继恩企图乘机拥立楚王元佐,以定策之功博取新皇帝的恩宠。他勾结李昌龄、李继勋等人,还得到了皇后的大力支持。
吕端前去探视太宗的病情,见太子元侃不在病榻旁,于是就在笏上写了“大渐”二字,派人敦促太子入宫伺候太宗。太宗驾崩后,皇后命王继恩、吕端等人到政事堂商议策立新君之事。吕端为了防止王继恩等人的阴谋得逞,当机立断地囚禁了王继恩,并派人在书阁中找出太宗生前留下的诏书。
皇后对吕端说:“皇帝驾崩,立皇长子为继承人符合常规,我们就这么办吧!”
吕端听后严肃地的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应付今天的局面,现在先帝刚刚去世,怎么能够这么快就违背他的遗愿呢!”皇后被噎得无言以对。
不久后,元侃举行了登基大典,吕端走到殿前,看清御座上坐的是太子元侃后,才率领群臣下拜并高呼万岁。
真宗对吕端很是敬重,每次见到他都恭敬地作揖,从不喊吕端的名字,甚至还自称小子。
在吕端的辅佐下,真宗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措施。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在真宗即位两个月后,真宗才下令贬逐王继恩等人,同时恢复了皇兄元佐的楚王爵位,并加封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允许他在家养病而不必上朝。为了争取士大夫的拥护,朝廷广开言路,招揽人才。
吕端为政清廉、顺应民情,鉴于赋税繁重,人民不胜其负,他建议朝廷撤消了江淮发运使、诸路转运使司。随后又命令各地停止进献珍禽异兽和取消了盐井税。接着他奉召令诸路转运使督促地方官发展农业生产。
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政府作风,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吕端还把法制适当放宽,他说:“根据周朝的制度,治理处于稳定时期的国家,只需使用不宽不严的法律,这是定制。当然,改革的好处如果不是很大,就不宜轻易进行,而改革之时,也需听取众人的意见。”
在稳定国内的同时,吕端还积极开拓外交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宋朝与西夏通过谈判达成了友好关系,这使宋朝边境度过了一段安定的时期。
在吕端的得力辅佐下,真宗统治下的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吕端身怀安定天下之计,却丝毫不自恃功高、作威作福,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勤奋地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为社会谋求福利。正是因为他推出了一系列顺应民心的政策,才使真宗即位伊始国家就处于安定之中,百姓安居乐业、君民一心,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权利是一种统治人民的武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好这件武器。只有以民为本、以德服人的君王才能用这件武器治理好国家,以使天下归顺。
而那些滥用权利,用这件武器任意妄为者,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抗,迎接他的必然是失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