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66

第66章 张寿库教授回忆

土木工程系老主任梁治明教授1991年7月25日,是梁治明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人们想起一年前梁老逝世时,遵其遗嘱,死后不举行任何仪式,连骨灰也不留。真是淡泊明性,彻底回归自然!梁治明是1949年南京解放后,我校土木工程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在这之前几年,他已是土木系里很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梁治明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因战争滞留美国,攻读了博士学位。当他听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后,急忙赶写出博士论文,束装回国,麻省理工学院留他工作,他谢绝了。归国后直到解放初,他工作积极,成绩显著。

张寿库回忆自己于40年代后期考人中央大学土木系。不久,就听高年级同学谈论梁老师教学如何如何得好。升到二年级,由梁老师讲授自己班上的材料力学,果然名不虚传。首先一口纯正的京腔,说来娓娓动听,讲课条理分明,板书工整,课程的难点,学生的疑点,在舒徐流畅中给你剖析得一清二楚,课后做作业,感到毫不费力。土木系学生都懂得,力学是至关重要的主课,故对老师的讲课,总不免议论纷纷,但历届学生对梁老师的讲课,无不交口称赞,认为听他的讲授,如同春风化雨,得益匪浅。

1948年,系主任沙玉清请来一位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教授,为班上讲结构力学课。这位教授有些年青气盛,又将美国随随便便的上课方式带到课堂,首次上课也不甚得法,与梁老师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班上同学闹了起来,罢了他的课,一定要梁老师上我们的结构力学,弄得系主任进退两难,梁老师也很为难。后来,这门结构力学也推迟一个学期上。

南京解放后,梁治明担任解放后土木系第一任系主任。当时系里没有办事人员,日常工作是由助教们轮班兼管的。解放后的系主任,可不像解放前的系主任那样,只管聘请教授和推荐毕业生。如今各种会议、文件、报表,千头万绪都集中下到系里,梁老师除要参加各种会议外旧常事务从写通知到发通知,都得亲自动手,加上当时对党的政策不甚了解,诚惶诚恐。因此,不到一年就累垮了,得了肋膜炎,而他的体质,从此也就一撅不振。

1955年全校力学教师集中,梁老师也从土木系调到院直属的力学教研组,并任教研组主任。但梁老师始终不愿担任行政工作,曾有多次院领导请他出任教务处长等行政工作,也都竭力辞让,不得已时,只同意任个副职,故他先后任过基础课部副主任,力学研究室副主任等职。他是全国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在材料力学组,他始终谦让,换了两三届,他始终甘居副组长。梁老师淡泊成性,谦恭自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治学谨严,思虑细密,不仅教学有方,而且文笔流畅,所以他先后主编和修订的五本教材,都深受欢迎。他与丘侃、陆耀洪合编的非土建、非机械类专业用的《材料力学》1984年修订版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梁老师作为知名的学者,却接受了被人认为吃力不讨好、其他专业视为次要课的材料力学教材编写工作,而又偏偏得到公认的好评,这可看出梁老师的为人,也可看出其力学根底之深厚,教学经验之丰富。从他处受过业的学生,无不钦服梁老师的才德,而始终念念不忘。在他生病期间,常有学生不远千里来探视他。梁老师为人谦和、与人为善,办事又极认真细致,即使生病住医院也非常自勉而尽量不给别人增加麻烦,所以医生护士都誉之为模范病人。《论语》上有“愿勿伐善,勿施劳”的话,就是说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成就,也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这两点,梁老师可以说是做到了。

不过,张寿摩教授也察觉到梁老师晚年有一种索然的心态,似乎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了一道墙,与人们隔离了开来。张教授在悼念文章中写道:“数十年来,他绝口不提家事,断绝了与国外的往来,中美建交后国外、台湾亲朋传来的信息,他也都听之任之,有来无回”。不免为知识分子几十年来所经历的坎坷道路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