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60

第60章 在教学改革中创新的建筑系和无线电系

50年代中前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改革中,我校也有一些系能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创新。其中建筑系和无线电系较为突出。1956年,建筑系在全国第二次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会议上,根据本系几十年教学经验,结合社会需要,提出了“喇叭口式”的建筑设计教学计划。其主要论点是低年级着重加宽基础,设计课让学生放开思路;高年级增加技术、结构等课程,以期达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同时增加建筑历史和美术课的学时,建筑设计课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5%左右。这些主张是建筑系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特色的体现,据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动手能力强,受到了兄弟院校的赞许。

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的教师,在开出苏联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后,经过实践、探索,感到模仿苏联的课程设置多以“设备为纲”,内容繁琐,不切实际。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较宽的专业适应性,他们另外拟订了一个以技术为主或者说以学科为主的加强基础和专业面宽的新方案,取消设备性课程,按学科设置了“微波技术”、“脉冲技术”、“雷达原理”、“信息论”和“半导体电路”等课程,受到了系和院的支持。

在全国教学计划修订会议上,系主任陈章与钱凤章教授将原订计划和新方案同时在会上作了介绍,会议赞扬了新方案,并确定为该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二方案。后因“反右”斗争而未能执行。无线电系遂将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或加选课在国内先行开出,其中“微波技术”、“脉冲技术”后来还成了必修课。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这个新方案的许多合理主张,被多次修订的全国指导性教学计划所吸取。无线电系一批教师长期坚持这个创新方案进行教学改革,曾荣获国家的特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