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43

第43章 中央大学的工学院

工学院在中央大学的7个学院中,是规模最大、系科甚多、师资雄厚、设备精良的一个学院。在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其特色,所培养人才,既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全国解放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以这个工学院为基础,调进其他几个学校的工科,在南京四牌楼中央大学原校址,建立起南京工学院。

再往上溯,是国立东南大学的工科。20年代东大的工科是1923年在茅以升教授主持下奠定基础的,当时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三系,1924年因经费困难暂时停办,师生多转人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成立第四中山大学时,河海工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等并人第四中山大学,翌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其时设有土木工程科、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建筑工程科、矿冶工程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其中矿冶、染织二科,于当年停办。1932年科均改为系。

此前曾在复成桥南京工专旧址设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分院,同中央研究院合办陶瓷试验场于此,不久因缺乏技术人员停办。

中大工学院素有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传统。例如,1935年7月,工学院与国家航空委员会合作,设立机械特别研究班,开培养高级航空工程技术人才之先河,1936年12月,研究班首届毕业生21人。1938年8月正式成立航空工程系。1937年12月,工学院又与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合作,在工学院内创设水利工程系。至此,工学院共设土木、机械、电机、化工、建筑、水利、航空等七个系,直到1949年未再变动。

中央大学研究院在工科方面设三个研究所,覆盖了七个系的学科内涵。如机械研究所,内分机械工程组、航空工程组;土木研究所,内分结构工程组、水利工程组、道路工程组、卫生工程组;电机研究所,内分电力工程组、电信工程组。

在四牌楼校本部,工学院共有屋舍四处:前工院、北平房、西平院、图书馆西侧平房三栋。

据1948年1月统计,全学院共有学生1230人,较之10年前中央大学全校的学生人数还略多一些。

在中大工学院21年的历程上,先后共有七任院长(未包括代院长),均为学术精湛热心教育的名家教授,任职期间,E}划经营,互有建树。这七位院长是:周仁,字子竞,江苏人,机械系教授,任期从1927年6月至1929年7月。

陈愚解,字夙之,福建人,土木系教授,任期从1929年8月至1932年1月。

顾毓诱,字一樵,江苏人,电机系教授,任期从1931年8月至1932年7月。

卢恩绪,字孝候,南京人,土木系教授,任期从1932年8月至1940年7月。

杨家瑜,字瑾叔,江西人,机械系教授,任期从194。年8月至1947年6月(1944年出国考察,至1947年2月复任)。

陈章,字俊时,江苏人,电机系教授,任期从1944年8月至1945年7月;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

刘敦祯,字士能,湖南人,建筑系教授,任期从1945年8月至1947年1月。

另外,因陈章院长于1948年10月赴西欧考察及出席国际会议等,学校聘机械系钱钟韩教授任工学院代理院长。

在院长领导之下,还有7个系的系主任及众多的教授。当时主持讲课的,几乎都是教授、副教授,而且大多数是在科学技术上造诣较深的专家。

在工学院的实验室、实习工厂中,还有一批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几十年的技士、技助等,如土木系的刘纲、裴品三、徐正东,水利系的吕宗枝,机械系的田秀荣、钱正松、张道全,电机系的朱薰、许文焕,航空系的于全祥,张元兴,化工系的宋义全等。值得一提的是各实习工厂的技术工人,与生产工厂不同,他们不仅有较高的实际操作的技术水平,而且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室、实习教学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好作用。此外如办公室的杨博文,工程图书室的郭子笙,都是数十年如一日,勤恳为教学服务的优秀职工。他们现已载入了东大的史册。

工学院的新生人学后,一年级在丁家桥二部上课,二年级以后在校本部。修满一年级课程后,如志趣不合,可以转院转系,但须经双方院系许可,并经教务部门审议通过,以一次为限。

学生修业期限4年,一般修满140学分左右,始得毕业,为学年制与学分制结合运用。每学期选修课目,一般不得超过22学分左右。所规定的总分和选修学分,各系视情况而略有不同。

实验是工科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工学院历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40年代中后期,中大工学院7个系共建成了大型实验室26个。其中土木工程系有6个实验室,它们是:混凝土实验室、材料实验室、侧量仪器室、道路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卫生工程实验室。电机工程系有4个实验室:电力实验室、电子实验室、有线电实验室、无线电实验室。

工学院的许多实验室的装备,在当时堪称精良完备,如航空工程系发动机实验室的试验汽油和柴油性质的设备,当时国内仅有二套,曾为空军总部作试验,结果甚为满意。电机工程系的电力实验室测定并签署的电机鉴定书为当时社会信赖的有效文件,电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也相当完备。土木工程系的道路实验室的设备也比较完备精良,如当时的全套公路压实试验机,对于公路及机场的建筑至为有用;其他如道路材料试验设备等,不仅为本校学生实验之用,而且为南京市工务局作各种测定试验,甚受欢迎。航空工程系的引擎实验室有飞机发动机9部,美制、苏制、日制的都有,线型,V型、星型俱全,在当时亦称完备。

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实验室培训造就实验精神,这两者结合所完成的智力训练,对于工科人才是至关重要的。20年来,从工学院培养出数千名毕业生,其大多数都成为工业和技术领域的骨干人才,同时还产生了对国家和人类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拔尖人才,如我国研制水下火箭的学术带头人黄纬禄总工,中国工程院士、国防科工委丁衡高上将,19&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字宙飞船成功登月的科技负责人之一冯绥安博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