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33

第33章 中大毕业生吴健雄教授的心声

“我以中大为傲”

1992年6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大毕业生吴健雄教授在我们东南大学—昔日中大的校园里,与全校万名师生一起欢庆了建校90周年,并发表了精彩讲演。记得在那期间,我们曾陪同80高龄的吴健雄教授夫妇去观看了东大浦口新校区,她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学生的教室和宿舍,当看到每个宿舍里都清洁整齐,每位学生都配有写字台、台灯和书架时,十分满意地轻拍了一下丈夫袁家骏的肩膀,微笑着说:“家骆,以后我们就到这里来读书吧!’吴教授的幽默和鼓励使我们很高兴。接着,昊教授又向我们谈起过去在中大宿舍里看书的情况,那时的条件比现在差得多了,但是中大人的学习上进风气非常好,很多杰出人才也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来,吴健雄就是其中之一。

吴健雄于1912年5月3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6年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又获美国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等著名高等学府的博士学位。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同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2年起担任普宾讲座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1973年起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

吴健雄的论著和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R衰变的机理;她对基础物理其他几个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像拌子原子,奇特原子,穆斯堡尔谱学,核现象的对称性,物理仪器,以及生物学等。

她于1956年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宇称守恒定律”不成立,迄今很多物理现象是以该定律为基础的;这个实验导致李政道和杨振宁博士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她对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以及1963年证明在p衰变中存在着弱磁性,对于后来的同一来源的电磁力和弱力统一(特定的名称是电弱相互作用)建议来说,被认为是里程碑的实验。

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在1990年将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编号为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4年6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七届院士大会上,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同年8月6日,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隆重仪式,向吴健雄颁发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

无论在哪里,无论取得什么成就,母校和故土始终萦绕在昊健雄心中。1995年,吴健雄教授又以文会友,向所有中大校友及后学弟妹们表述了“我以中大为傲”的深情,还写下了奋斗一生的体会。

她告诉我们:“探索真理,从事科学研究是我的兴趣。但是,诚如许多人都讲过的:这实在是一条寂寞、艰辛的漫长道路。埋首实验的岁月,耐心很重要,一点一滴的去做,而且要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纵有小小的发现,为世所知,也没什么好骄傲的,因为你必须进一步做更深人研究。

“科学研究其实并非冰冷无情,相反的,它特别需要拥有面对生命的热情,那是一切动力的根源。在这一方面,我建议我们学理工的同学,要能多培养人文素养,在人我之际、物我之间,学习融裁调节,当然能有一些比较深刻的艺术趣味也不错。

“我们中大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诚盼同学们能把握时机,沉潜用功,打下最好的根基。祝贺母校校庆之余,我对学弟妹有这样的期待。”

1997年2月16日,85岁的吴教授不幸辞世。按其生前遗愿,骨灰已从美国运来,安放在故乡江苏省太仓浏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