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122

第122章 丁辛芳教授谈美国“硅谷”的东大校友

1999年3月初刚从美国“硅谷”访问回校的电子工程系丁辛芳教授,3月8日晨又收到从“硅谷”发来的一份传真,上面是“硅谷”东南大学校友会的最新通讯录。一数,有109人!想想3年前的3月初,我校在硅谷地区工作和学习的校友集会成立“东南大学校友在美国硅谷地区分会”时,合影留念者只有14人。从’96到"99,这中间的新成员增添了多少呵!硅谷位于美国的西海岸,是一个条状地区,长80多公里,宽三四十公里,东接旧金山湾,西连圣克鲁斯山,原本是一片果园。初期“硅谷”的中心是斯坦福大学校园中的工业园区。20世纪20年代,斯坦福大学从美国东海岸一些大学里招聘著名学者,以提高本校声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师弗雷德·特曼即是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后来的“硅谷之父”。这位“硅谷之父”的一个很大功绩是鼓励和支持戴维.惠利特和威廉·普卡德得以在30年代末向市场推出音频振荡器并首先售给迪斯尼公司。至1950年,惠普公司已有雇员200人,产品70种,销售额超过200万美元。

50年代,斯坦福大学有很多人主张建立工业园。当时,斯坦福大学有闲地3700多万平方米。为解决学校战后发展迅速而出现的经费困难,同时又不违背利兰·斯坦福当初将农场捐出建校但不得转卖的遗嘱,学校便建了斯坦福工业园,供高技术公司租借土地,从而形成了公司与学校联手发展的技术中心。至80年代,斯坦福工业园已全部租出。

我校校友多为80年代以后到这里工作或学习的年轻人,分布在几十个公司内,他们都已是高级工程师,有不少人还担任了部门经理、经理等职务。在访问的几个月时间里,丁辛芳教授见到的是中国人在硅谷的自豪,这里的美国居民见到这些华人,都知道他们从事的是高科技,而且收人高于一般当地人士!“硅谷”的东大校友感谢母校的培养,同时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1)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

<2)要让学生广泛吸取基础知识,但每一门课都不需要学太深,否则时间会占用过多。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等于是再培训。

在学校打下一些基础,能够入门就可以了,但知识面一定要宽。

(3)科技教材要跟上前沿新发展,内容不能陈旧。

<4)对定性的内容,即有关基本原理、概念要多学,但定量的推导的内容学得不必过多、过繁,有时学之过多,反而导致了思想方法的错误。

(5)每逢回国探亲或参加学术会议时,都乐意回校作讲座,介绍国外的有关新动态,希望东大的有关部门能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