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112

第112章 结构工程专家吕志涛院士

东大土木工程学院的吕志涛教授,于199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于1937年n月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山村,1956年考人我校—南京工学院,1961年毕业留校。40多年来,他几乎从没有让自己松懈过:清晨即起,天黑才归,博览群书,教学科研,还经常带着学生冒着烈日或寒风在工地上测量、计算。

199。年初,他腿部严重骨折卧床。为了便于学生自由上门与导师切磋学问。曾配了十几把房门钥匙,交给每个研究生一把。

吕志涛在预应力这个高新技术领域中作了大量开拓和创新工作。每次承接工程项目,他都是以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为己任,总能不负众望,拿出令人满意的、优异的成果。

例如: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一一被人们称为“国门”的北京西客站工程的主站房,是目前国内之最、亚洲第一的超大型公共建筑,该建筑的关键技术难题是主楼中央跨度45米、承重5000吨的主析梁的设计。在吕志涛主持下,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不仅成功完成任务,而且提高效率1500,同时还少用钢材20。多吨。

又如,从内地通往澳门的珠海海关工程,是又一项“国门”工程,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大面积、大柱网、双向连续多跨无粘结预应力框架结构工程。吕志涛教授负责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318.5米、三肢腿结构的江苏电视塔,造型独特,形态优美,其结构采纳了吕志涛教授提出的使用预应力技术和连梁的建议。

吕教授还承担了塔身结构计算和模型结构试验,并作为该工程的主要技术顾问,解决了工程建设的多种技术难题。该工程连同北京西客站和珠海海关工程一起,被称为“两门一塔”,受到广泛的赞誉。

多年来,由吕志涛教授主持设计或参与研究的工程项目已达80多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包括理论研究项目,他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教委、建设部等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间,吕教授还发表论文120篇,出版学术著作6种,科技成果令人瞩目。

吕教授还是一位善于组织学术梯队,为每个年轻教师安排发展空间,关心年轻人发展前景的优秀学科领导者。人选院士后,他依然那么勤奋,那么平易。在他心目中,献身科技教育事业是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