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104

第104章 越忠尧教授与诺贝尔物理奖失之交臂

1997年6月3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把中国等国研制的阿尔发磁谱仪(AMS)送上了太空,其任务是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反物质是正电子,而第一个捕捉到正电子的是中国科学院赵忠尧院士。赵院士于“发现号”升天前的5月28日病逝,人们说:先生可能是为“发现号”开路去了。

赵忠尧校友是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高材生,他于1930年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里研究反物质现象,第一个发现了正电子这个反物质。但开拓者的路总是充满荆棘,本应以此发现荣获诺贝尔奖的赵忠尧,却被别人误解,以致使他对门办公室的一位同学安德逊教授得到诺贝尔奖。50年后,安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一书中讲述了他是受赵忠尧成果的直接启发而成功的。当时的评委会主任爱克斯朋教授也在一本书评中专门提到对赵忠尧的历史功绩的“疏漏”,他肯定了赵忠尧的实验是对正电子质量的最早测量,认为评委会造成了一桩“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

1989年,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来我校给第一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获得者授奖时,曾在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赵忠尧先生在物理学中的贡献”的报告,也专门提到这个失之交臂的事。赵院士本人却并不耿耿于怀,他回国多年一直在培养核物理方面的人才,直到生命的终结。

我们相信,人类文明不会忘记它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