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科:全国家纺行业优秀设计师
田世科同志现在已是从云龙集团独立出来的芸祥集团副总经理,是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家纺特种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威海市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被聘为威海职业学院家纺艺术中心艺术总监。2006年获得家用纺织品设计师职业认证,2007年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考级员资格。其作品《祥龙绣》获得首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铜奖,作品《雕绒绣》《天长地久珠联璧合》分别获2006年、2008年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鲁风新秀》2009年获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银奖,本人被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授予“优秀设计师”称号。
2012年,田世科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创新设计大奖赛铜奖,201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其论文《鲁绣的起源与传承》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发表。现已累计申报发明专利47项、外观专利8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要科研成果5项,其中传统手工雕绒绣工业化新工艺技术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汉字双面绣风格与抽勒丝工艺技术研究等三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获张骞杯国际家纺设计大赛银奖,2013年10月威海市总工会授予创新工作室。
2014年,其双面绣作品《春意盎然》,采用独创的双面异彩与扣锁绣相结合的工艺技术,目前已成功申请发明专利,并斩获当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4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公布,田世科技能大师工作室榜上有名,成为全国首个家纺行业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是文登区获批的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人与企业家共同创造企业
有一个问题,好象在史学界和思想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即是谁创造了或是推动了历史。分两个派别,一派是“人民派”,一派是“英雄派”,后来******同志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一论断,使争论减弱了一些,但没有完全停止。
到底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与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
我的观点,首先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前提有点问题,那就是把人民与英雄分别开来,对立开来,矛盾开来。人民与英雄不是对立的,矛盾的,而是一体的,相容的,一致的。一个人群总是由不同素质的人组成,这个人群中必有一部分素质高的人,也就是优秀者、杰出者。这些杰出者后来就发展成了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尽管以后的地位、声望、影响、成就超出了普通大众,但他毕竟是来自人民大众,他的根是在人民大众之中,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正像歌中唱得那样:“天大的英雄也来自咱老百姓,树高千尺也要扎根在泥土中。”我国在****时期,曾经倡导过一个文学艺术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正面人物,在主要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这种片面强调英雄人物作用的创作理论,当然要被后人否定和抛弃。
最后我的观点认为,是人民与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这就引来一个话题,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由谁来推动的,是企业家?还是工人?还是企业家与工人共同推动的?结论应该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工人与企业家共同推动了企业发展。这里面有两个不可忽视,一是不可忽视企业精英团队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的思想意识、谋略胆识、决策眼界、胸怀品格等因素会对企业产生生死攸关的影响。尤其是像云龙集团这种情况,同一个企业家长期领导着管理着这个企业,其影响力和作用力将更大,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鲜明地打上了企业家的思想烙印;二是不可忽视企业职工的作用,企业职工尽管属普通劳动者,但是他们担负着十分艰苦细致的生产劳动。企业精英团队,特别是企业家的思想,是通过他们来实现的,他们是企业实际生产力的承担者,没有他们的劳动与创造,奉献与付出,企业的发展是一句空话。
关于这一点,作为云龙集团的掌门人李国贤是十分清楚的,李国贤多次提醒我不要把笔墨都用在她的身上,要写大家,这说明她的阔大胸怀,也说明了事情的真实情况。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我早就有个愿望,用一种纪实文学来写写美丽的文登土地,写写文登厚重的历史和斑斓文化,写写伟大的文登人民,写写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这完全是一个受文登山水哺育和文登人民培养的作家应该做到的,现在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和载体,恰好与李国贤的想法不谋而合。再看看李国贤的事业,也确实不是她一个人干的,是由她高举帅旗,有一大批铁杆追随者极力辅佐,这更多的人跟随而来形成一支浩浩荡荡大军和团队,山呼海啸、势不可挡地同生死、共命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我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李国贤曾多次对我说,作家,写我不要紧,也要多写写基层工人群众,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很感动,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者能够时刻想到群众,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难做到的。群众对精英阶层而言往往在创业初期容易被想起,而在事业成功后又容易被遗忘。李国贤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忘记群众,都时刻想着群众,这是李国贤最可贵的人格精神,也是她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的过程中,李国贤依靠的就是这广大的人民群众,现在事业成功了仍没忘工人群众,李国贤是红花,工人群众是绿叶,红花始终在绿叶的陪衬下才彰显美丽。李国贤是明月,群众是星辰,明月星辰相映生辉。李国贤从心里认识到,群众是基础,是力量,群众是真正的主人。是推动事业发展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云龙集团几十年的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一点,过去离不开他们,现在离不开他们,以后一样离不开他们,永远离不开他们,他们是最普通的、最质朴的、也是最可敬的。
朴素真诚的先进代表发言
面对庞大的云龙航母,云龙集团几千人我总不能每人都写一笔,能够进入我笔端的人显然少之又少,并不能全面展示云龙人的精神风貌,可能有更优秀更杰出更值得讴歌的同志朋友没有写进去,这一点我很愧疚,真是对不住云龙人。但由于一部书的写作和出版发行会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采访时间的不足,了解掌握的情况不全面,受书篇幅的限制等等,暂时只能如此了,敬请云龙人宽容、谅解。
然而,我要怎样来表达这样一种情愫?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要写他们的代表人物,我又没有精力进行大面积的实地采访,于是我就反复地看厂方给我提供的《云龙简报》,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我把目光锁在2007年上半年公司的总结表彰会。
会议由工会主席邵术礼同志主持,董事长李国贤做了重要讲话,会上有几位普通工人先进代表进行了典型交流发言,他们是云龙一厂质检员张福秀,云龙二厂验货工刘玉涛,云龙二厂后热车间赵德珍,技术开发部试制车间主任林丽霞,云龙四厂雕玉龙车间主任王会年,雕玉龙车间班组长曹春竹,《云龙简报》登载了这6位同志的发言摘要,这6位同志及他们的发言有代表性,有典型性,有了这几人,可以代表工人群众这个层面,现摘登如下,并同时向这6位同志及云龙集团的全体普通工人群众表示敬意。
张福秀:尽职尽责抓质检
我叫张福秀,今年49岁,1982年进入绣品厂,现在云龙一厂从事质检工作,2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培养下,在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有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强化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质检员
首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这是做好质检工作基础,否则,就不能胜任质检工作。因此,我在掌握了机绣、缝纫等各种操作技能后,平时非常重视企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学习,不懂就虚心向老师傅和专业人员请教,积极参加公司各种业务培训和学习,1989年参加了省级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1996年我又参加了全省首批出口检验员学习班,在学习中,我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反复思考,认真领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山东省商检局及威海市商检局颁发的检验员资格证书,这为我从事产品检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质检员的标准不仅要自身素质过硬,还要带动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我们公司同行中我算是一名老职工,从学、到干、到管、到看,都比新来的职工多,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于现状,而是以客户订单为最高指标,以质量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特别是1997年公司开始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针对质量上档次与生产任务紧急的矛盾,我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ISO9000标准的每一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严格按9000标准来做,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然后手把手地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高质量意识,使ISO9000管理体系在我们一厂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
2.做好预防措施,保证产品质量
质检员的工作是一个既要严肃、认真、而又十分难干的工作,单位每接一份订货单,我都始终做到先仔细了解客户的质量要求,反复研究样品,找出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定要重点检验的工序,制订内部检验标准和预防措施,并耐心地指导各工序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对较难的工艺我就亲自做试验,经试验成功后,无论是厂内和厂外我都是亲自动手教给工人及管理人怎样操作,特别是有的加工点,由于加工人员文化水平有限,有时费尽口舌,反复讲解才能达到要求。
2004年和2005年,我厂实行质量分段管理。由于管理不得当,客户验货很不满意,2006年杜厂长上任后,当机立断,把抽纱产品与缝纫产品分开管理,厂长安排我分管质量管理难度较大的缝纫产品,这是厂长对我的信任,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保证质量。凭我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前道工序的质量搞不好,最后的产品质量就很难合格,因此,我首先从前道工序抓起,做好预防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56237货号被面是多块布料拼缝产品,其中有单钉环子,以前车间没有做过这个工艺,为此我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反复做试验,结果发现钉在仿真丝面料上的环子必须按打头和死针两个头一起打扣,否则用手一摸就掉,在此基础上我重新制订了工艺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并严格要求前道工序按规程操作,结果产品一直到下水工序一个环子都没有掉。几年来,我负责的纫缝系列产品所有货号在客户来厂检验时从来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3.严格执行程序标准,对待问题一丝不苟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使企业长盛不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优质产品,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的关系,发现产品质量的问题,坚持做到“三不放过”:一是不合格的产品不论是哪道工序出现问题都绝不放过,二是车间不合格产品决不能转移到另一个车间,三是不合格的产品决不能出厂。
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环节,每一批货,每个花号,我始终坚持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跟踪检查和指导,并不定时抽查和循环检查,特别是对后整的成品货逐人反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要求车间主任制订行之有效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方法,并及时跟踪检查纠正结果。个别车间和工序,有时一个问题就检查督促了3~4次,就这样,我也不甘心,不解决问题就决不罢休。有人说:真是死脑筋,你给他指出了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可我认为质量管理,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不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凡是与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不符合的问题就要一抓到底,不论是休息时间,还是吃饭的时间,总是一鼓作气解决好,直到完成纠正合格为止。只有这样自己心里才能踏实,否则,我就吃不好睡不好。
有一个货号虽然是返单产品,但以前没有这个规格,在单机缝纫时我就发现行距和被的行距一样,当场我就怀疑有问题,查版查符值电盘,所有经过的手续都没有错,而凭我自己的经验,感觉不可能是对的,但又说不出原因,为此我顾不得吃饭,便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把三种颜色各发两片拍照样给客户,当天下午,青岛外贸公司打来电话,讲述了垫子绗线太少,行距太宽,必须重做封样由原来一个垫子绗线24条,增加到34条。通过这件事是我深有感慨,如果当时发现的是封样,就会变成了大问题,也会对客户失去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