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本书在地方文化史上的意义。因为港口不同于一般企业,它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影响面也比较大,《烟台港史》是在研究了工业、农业,贸易、金融、航运等等近代部门经济发展史的基础上撰写的,而且用“超前”的理论目光将翔实的资料加以烛照,因而为撰写《烟台开埠史》奠定了基础。烟台一地不乏有识之士,已经在众多的不同场合大声疾呼,要求编写《烟台开埠史》来让世界真正了解烟台,但愿《烟台港史》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烟台邮电志》
1990年内部出版,据编后记称,编志一事自1984年即开始了,用了近三年时间,查阅了八千多卷档案资料,确确实实是一部邮政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志书
烟台是我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远在1866年烟台海关设邮务办事处,即兼递外使文件。1878年,清政府议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试办邮政,此即中国近代邮政之先声。同年3月23日,烟台海关书信馆(后成为海关邮局)开始收集公众信件,并于8月9日出售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一即在邮市上狂炒之大龙邮票。《烟台邮政志》不仅翔实准确地记述了有关的原始情况,而且附了当时的邮票、邮戳等实物照片。所以这部专业志不仅是行业志;而且是具有发端意义的重要行业的系统而重要的实录。
值得重视的是本志特设第八篇附录,区别于一般方志的附录,不仅篇幅长、内容多;而且资料全、获取难;例如其《古代通信》中,从烽火通信、邮驿通信、从驿站、急递铺、民信局到客邮,无不备细。那烽火通信中对于烟墩的记述,堪称目前能见到的最详细的资料;而对于民信局的发展脉络则更是挖掘得十分精到。可以说,治军事史、经济史的学者都会从中得到它处不易得到的资料;而且是在不意中竟从《烟台邮政志》中获取了。
其附录中还有诸如1908年签署的《中日电约》、《烟台关东水线(海底电缆——笔者注)办法合同》;1907年签署的《会定电报事宜合同》等原始文件,可以让读者窥视我国早期邮政的时代特征。
《烟台救捞志》
《烟台救捞志》共四册。第一册小32开本,仅七万字,于1989年内部出版;此后三册均为大32开本,更名为《烟台救捞局志》,每册10万字左右,其中第二册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在1996年出版。烟台救捞局(交通部烟台救助打捞局的简称)是烟台地域最年轻的部门之一,成立于1974年,又是最短促完成历史使命的部门,2003年由于机构改革,这个名称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然后,短短的30年,却是中国海事史上夺目的一页,意味着我国的海洋事业向纵深发展走着坚实的步伐。难得,难得,十分难得,主者有着让人钦佩的开放意识,他们不因历史短而忽略不计几代人的汗水和智慧。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有闪闪足迹构成的救捞局的缩影,全面记叙了救捞局从事的救助、打捞、拖航、海洋工程等业绩,填补了诸多空白。不仅是本行业的;而且是整个历史的,其开拓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可惜的是形式,四本小册子携带不便,不知哪位主者肯“好事”将它们汇成一册。
《张裕公司志》
百年张裕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出版,全书44万字,兰振民主编。发行量不大,仅500份。
该志比较全面地记述了1892年至1998年,将近一百年张裕公司的发展历程。尽管“政治动荡,经济浮沉,人事变迁”,但张裕“爱国、敬业、优质、争雄”的企业精神不倒。确确实实是“张裕人一边酿造美酒,一边酝酿自己的酒文化”“群贤毕至,俊杰云集”,张裕公司迎着时代的风风雨雨前进,张裕职工也合着前进步履的诗酒画韵豪情满怀。《张裕公司志》篇幅不长,却堪称独具特色,是一部很有史料价值的部门志。
百年修志周期未免过长,钩沉史料的难度可想而知。张裕人重视人文建设的精神确实令人感佩。
特别让人称道的是,在装祯上决不媚俗,而是雍容大方。即以题词为例,张裕所存墨宝真堪称“汗牛充栋”,从党国要人到名流学者,真是多如“过江之鲫”,连那个草莽将军张宗昌都要去附庸风雅,张裕所存,多的可以在110年厂庆之际出一本洋洋洒洒,富丽堂皇的书画集。然而,这本《志》却少而精,只保留了两幅最具代表性的。“宁可挂一漏万,也不滥竽充数”,实在有点“底气”!
《山东烟台造锁总厂志》
该志1993年由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十六开本,约28万字,印行2000册,不知何故,定价处竟空白。
该志上限为1930午,下限为1992年。
山东烟台造锁总厂的前身是烟台程明锁厂,创建于1930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弹子挂锁生产厂家,几经磨难,后来成为烟台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民族造锁工业的翘楚,在我国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该志比较客观地记叙了锁厂62年的光辉历程,几度沧桑,由小到大,兴衰起伏,成败得失,资料翔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了精神财富。
该志有32页图片,堪称文图并茂;只可惜某些题词只是勇气可嘉。字写的丑陋不堪不说,还令人难以辨认,不过,这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
这是一部医院志,1994年10月内部印行,只印了1500册;但是,由于它记述的是烟台乃至中国最古老的现代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的历史变革,所以其意义完全不亚于公开出版的任何一部志书。
开宗明义,它就是为了纪念医院创办8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但是他的断代却是上限1890年,上朔了14年,不忘医院的雏型,美籍牧师郭显德及夫人开设的义诊所。下限是医院正式举行开业典礼八十年之后的1994年。八十年悠悠岁月里,风风雨雨,历尽坎坷,终于辉煌于胶东大地,而且彪炳于百姓心灵。一部志书,条分缕析,确实竖起了一座丰碑,为烟台的地域文化建设奠定了一块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它有着秉笔直书的“历史勇气”,因而才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比方它的插页,除了那高楼大厦,领导人题词之外,还有满满两页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印章十余枚;“大事记”中对1907年至1914年间,首任院长希尔思的活动也作如实陈述,并不因他是一个洋人而抹煞他筚路蓝缕的功勋。至于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如1914年落成的医院全貌,1931年护士学校全体师生等,更是极其难得的历史瞬间。那些最早穿旗袍裙的“准护士”中,不乏后来在国外有骄人业绩的驰名人士,其中有荣获南丁格尔奖的佼佼者。他们起步的倩影就留在这里。
在这部志书的顾问名单中,第一名就是曲拯民。他是原籍芝罘区金沟寨的老华侨,当年最早接受了西方文化,曾参与过开埠之后的众多活动,晚年关心故国的人文建设,从海外寄回来若干有关芝罘近代的资料。编者选这样一位爱国华侨当顾同参就对保证志书前期史料的翔实可靠创造了条件。一般来说,由于旧时代不重视地方性的档案建设,所以志书撰写在搜集近代资料上可依据的文字材料不多。要找“口碑”,人选十分重要,并非“年长”即佳。《毓璜顶医院志》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只楚村史》
只楚是烟台近郊的一个大村,自1984年后短短的20年就迅速走向了工业化,已经告别了土地,成为一个大型工业集团。
这个村很“怪”,人家是富了修家谱,他却要“抢滩”写村史;注意!不是“志”,而是“史”。甭说一个村,即使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市,又有哪个写过“史”?他们“敢为天下先”,写出来了,而且公开出版了,还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组织河北省的史志专家审阅后“拍板”的。
确确实实有点“出格”,篇幅达60多万字,一点不少于一般县志,结构却就突破了,采取了纵横结合的办法,融“史”与“志”为一炉,将一千多年的村庄演变轨迹与当下存有的方方面面均纳入崭新的体系之中,一些人不免会瞠目结舌:“这哪里是《志书》呀!标榜着史,却又有志的内容,四不象,四不象!”可赞扬者却高度评价了它的创新意义。
《戚继光志》及其他
《戚继光志》作为《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的一种,199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行,全书20万字,印行一万册。
戚继光作为抗倭名将,三朝虎臣,波澜壮阔的一生,彪炳史册的业绩,加之又是十分难得的军事理论家、实践家、改革家、还是十分罕见的将帅诗人。区区20万字的篇幅实在不足以将其爱国主义精神悉数表现出来,表现在写英雄襟怀的文字不足,而且过分平实,囿于史志惯例而失之干瘪,缺乏文采。尤其是实地查考、采访的资料不足。例如:浙江巷南金乡有戚氏后裔自愿集资筹建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纪念馆”,而且印行了宣传小册子,其中提及两处不被人知道的事实一在戚氏后裔中辈辈世世口耳相传。这件事在《戚继光志》中只字未提,就难免有“遗珠之叹”。
戚继光是蓬莱人。蓬莱的有识之士对宣传戚继光,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成绩斐然,而且精神感人至深。他们确实是“戚继光文化”的传人。例如张明山,拿着一架照相机,餐风饮露,自己掏腰包,风尘仆仆踏遍了闽、浙的山山水水,把戚继光的征途重走了一遍,拍下了大量的照片,然后耗尽毕生积蓄,印制了十分精美的影集——《戚继光》,连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得到之后都爱不释手。高原在蓬莱阁管理处支持下,出版了一本大型画册——《古迹神韵》,堪称胶东最精美的印刷品(超过了2004年青岛史志办打造的《崂山志》)。戚继光故里有着闪射着历史光辉的艺术魅力。
由于戚继光,胶东的地域文化有着全国意义。因而《戚继光志》不能不引起重视。
戚继光
8.当代出色作品
当代胶东有一个很大的作家群,特别是1975年以后,改变了“胶东作家出去才能成名”的局面,本地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迅速地走向了全国,让中国文坛刮目相看。
然而,这也有“负面效应”,加浓了烟台的“小家子气”一似乎只有让京沪的人捧捧才舒服;要点轰动效应才算成绩,于是就千方百计去寻求外面的人“捧”,让人捧得飘飘然,给个什么奖就更感恩戴德了。
当然也有人不买这种帐,只是埋头在书斋里潜心写自己的作品。任凭“文坛市场”鼓吹叫卖之声喧嚣,却不为铜臭所动。
各式各样的作家写出了汗牛充栋的作品,究竟哪些能经得住时间的删选,摆脱“捧”过之后就成“过眼云烟”的命运呢?
《高玉宝》
作者高玉宝为龙口市人,为部队干部。
《高玉宝》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他所写的《我要读书》、《半夜鸡叫》等都曾作为中学教材,教育过几代人;他顽强的写作精神,许多不会写的字均用符号来代替,构成了文学史上的佳话,鼓舞了几代青年。
近年来有人提出半夜鸡叫违背了“生物钟”,这完全可以理解。细节的真实性涉及到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问题可以存疑。
《高玉宝》不失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出色作品。
《卖蟹》(《内当家》)
作者王润滋是文登人,但却长期在烟台供职,而且成名作也是此时期的作品。
他有两篇作品在全国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卖蟹》和《内当家》。《内当家》因涉及到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成为过眼云烟,《卖蟹》却因为写得玲珑剔透而成为名篇。作者唯一的小说结集也以此命名。
《卖蟹》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却又极有主见的小姑娘,独特的生活态度,对世间不同人的洞察都展现着“胶东文化”的特有灵气。篇幅不长,却有着极深的思想底蕴,是一篇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海洋渔歌》
作者孙为刚是招远人,供职于《烟台日报》社。
这是一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通讯,反映的是我国的海洋捕捞工人出征远洋海域,战胜险风恶浪,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开拓新领域的感人事迹,写出了中国工人的浩然正气,是一篇难得的教材。
作者的第一本文集也以《海洋渔歌》命名。
《林海雪原》
作者曲波是龙口人。
《林海雪原》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它是通俗文学的登峰造极之作。
《林海雪原》以它的传奇性为世人称道。传奇性的英雄,杨子荣化妆土匪,深入匪巢,历经险中险,方见勇中勇,智斗惯匪座山雕,方见大智大勇本色;传奇性的情节,一个小分队在林海雪原中与各色各样的武装匪特周旋,在一个群魔乱舞的环境中经历的皆是不奇不传的过程。语言也是传奇性的,酷似评书。由于这一特色,赢得了我国最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还写出了另一部以情节见长的长篇小说《桥隆飙》。
《黎明的河边》
作者峻青,海阳人。
《黎明的河边》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通过小陈一家掩护游击队员渡河的故事,表现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教育了几代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十年代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一直是我国大学文科的传统教材。
我国中学课本中入选作品最多的是鲁迅,其次就是峻青。峻青的作品丰厚,涉及到各种文学形式。《峻青文集》未能全部收入,也已成六卷,四百余万字。
峻青还是出色的画家,在欧洲、东南亚多次举行个人画展,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