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01

第1章 瀛洲大学

李在然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他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离家三十里远的县城。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其实,他本来可以出身书香门第,只可惜时运不济。他家里祖上是大户人家,可是轮到他爷爷这一辈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爷爷被从大城市里赶到了这个西南地区的小乡村里,因为是从大城市来的,戴着眼镜,肚子里有墨水,所以村长不舍得让他下地干活,让他带村里的娃学识字,还打算把侄女嫁给他。爷爷虽然惦记着城里的相好,但是现实的无奈使他只能认下了这门亲事。奶奶刚怀孕不久,爷爷在送邻村孩子放学时被山洪冲走了。爸爸没见过爷爷的模样,更没接受过爷爷的教育。李在然失去了爷爷,村里失去了教师。一直过了很多年,李在然出生以后,才有志愿者来支教。李在然听奶奶讲过,爷爷说大城市有多么好,女人有多少漂亮衣服穿,孩子有多少美味点心吃,可惜她自己从来没见过。李在然的爸爸没有继承爷爷的聪明头脑,在这个山沟里,脑袋没有体力重要,能吃饱饭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李在然也没有继承他爸爸的好体力,相反,爷爷的一些特质倒是遗传给了他。

李在然特别喜欢学习,他的小学老师是来自沿海小城市的志愿者,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教师。在李在然的眼里,女教师处处都和当地人不一样,她的学识、她的打扮,甚至他觉得她闻起来都和当地女孩子不一样。李在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早熟了,也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起了要离开家乡的念头。初中是在镇里的学校读的,初中毕业时尖子生都考中专,那样可以带户口。李在然听说读中专就很难上大学,所以,他没有考中专,而是选择了上高中。高中是在县城的学校读的,从上高中第一天起,他就没回过家。原因只有一个,学校里高中三年不休息,目标就是为了把孩子们送上大学。这里的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回家当农民。李在然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他极其渴望脱离那个环境,所以他没白没黑地学习。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出好成绩,这是李在然的老师说的,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他觉得自己和爷爷一样,不属于那里。

高中三年里,李在然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前茅。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填写了爷爷曾经读过的学校。按摸底成绩他完全能够考上的,可是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不但没有如愿,反而被一所从未考虑过的瀛洲大学录取了。这所大学本不是他所填报的,但是考虑到瀛洲是沿海城市,联想到小学时的女教师,他觉得录取到这里,可能就是宿命。

瀛洲大学离他的家乡有2000公里,只有到县城乘火车才能去。临走那天,父母把他送到火车站,还买了站台票,一直送上了车。火车启动那一瞬间,李在然看着父母那略显佝偻的身影,他的眼眶湿润了。但是他一想到自己终于离开这个他日日夜夜都想离开的地方了,心理上就好受了许多。这一天是早晚都要到来的,等自己混出了模样来,再回来把父母接走。

这是他第一次乘坐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有的人在他的座位底下铺了几张报纸,就钻进去睡下了。火车走得很慢,有站就停。李在然坐在那里,迷迷糊糊地,每次一睁眼,都会看到不同的人出现在他的眼前。车厢里的气味比上高中时宿舍里的味道还难闻,脚臭味、汗味、方便面味、火腿肠味、茶叶蛋味搅和在一起,经常还夹杂着像臭豆腐一样的各地特色小吃的怪味。他想,这些味道应算被列为“社会存在”,它们在他来之前就有,也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还影响着他的意识状态。每次一想到女教师的气味,他就感觉很舒服,就忘记了这些“社会存在”了。

就这样在硬座上坐了三天三夜之后的凌晨,火车总算顺利抵达瀛洲火车站,比预计时间晚了5个多小时。他被通知作为学生干部早一周时间到,所以,没有人到车站接他。一周后,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又来到车站迎新生了。

上大学之后他才知道海的样子,在他的家乡山区中,连个上规模的水库都没有。瀛洲大学毗邻大海,穿越黑松林就是海岸线。从前课本上描述的“海一样的胸怀”,他一直无法理解;直到见到海之后,他才明白了“海一样的胸怀”得有多大,所以只要有不如意的事情时,他都会去看看海。

大学里的生活是全新的,城市里的生活是陌生的。曾经的他朝思暮想要到城市去,离开穷山沟;可是果真到了城市,他却找不到方向了。县城里的楼房也就3层高,这里的楼房超过20层的有很多。以前在广播中能听到足球、篮球等各种体育运动,如今终于见到了活物。几乎所有一切在他的眼睛里,都和从前想象的不一样,他需要重新建立这些名词和实物的对应关系。

这些全新的“社会存在”将产生全新的“社会意识”。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里的生活,曾经的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而曾经的现实只有到梦境中去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