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错误、批评他人一定要注意场合,最好是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再温和的批评也有可能会刺激受批评人的自尊,因为他会觉得在他人面前丢了面子。他或许以为你是有意让他出丑,或许认为你这个人不讲情面,不讲方法,没有涵养,甚至在心里责怨你动机不善。因为批评人不注意场合,带来这么多的副作用,受批评者心生怨恨,批评人、改变人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某公司企划部主管徐彬,是一位业绩突出也很懂得处理和下属关系的部门负责人。
一次,企划部通知下午2点钟召开会议,研究一份比较重要的策划方案。通知强调,不得迟到,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
可是,会议开始5分钟后,员工小俞才走进了会议室。正在主持会议的徐彬看到小俞进门,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继续着他的讲话。
会议结束后,徐彬仍然对小俞的迟到没有表态,夹起公文包转身走出会议室回到他的办公室。
过了一会儿,小俞敲门走了进来。徐彬示意他坐下,问道:"怎么回事?"
小俞嗫嚅地说:"昨天晚上,我加班写份材料,睡得晚了。今天吃过午饭实在瞌睡得不行,打了个盹……"
"我知道,你很辛苦。不过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而且会议通知写得非常明白……"
"我……"小俞低下了头。
"好了,小俞,这件事就这样。以后要注意。晚上加班不要太晚,也要注意身体,去做你的事吧!"
为什么强调那么严格的事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呢?徐彬知道,小俞向来遵守纪律,从来没有迟到过。况且,小俞昨天晚上也确实在加班写材料。这次迟到,情有可原。如果批评得严厉一点,的确也说不过去。于是,他只有这样稍作提醒了。
有一个连队配合拍电影,因故少带了一样装备,致使拍摄无法进行。营长火了,当着全连战士的面批评连长说:"你是怎么搞的,办事这么毛毛躁躁,要是上战场也能装备不齐?"连长本来就挺难过的,可营长偏偏当着自己的部下狠狠批评自己,心里自然觉得大失面子,于是不由分辩道:"我没带是有原因的,你也不能不经过调查就乱批评!"营长一下懵了,弄不懂平时服服帖帖的连长怎么会这样顶撞他。事后,在与连长谈心交换意见时,连长说:"你当着那么多战士的面批评我,我今后还怎么做工作?"
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发现,假如营长是背后批评,连长不仅不会发火,还会虚心接受批评。营长错就错在批评没有注意时机和场合。
如果万一必须在现场当众改变人、批评人,其态度措辞要特别谨慎。不能主观武断,不能夸大其词,不要生硬直露,更不要纠缠旧账。
不恰当的措辞,可能激怒对方的自我。比如:
"你必须听我的,改变那种做法,否则……"这种命令威吓很难使人心服口服,即使可能出于下级服从上级,表面服从了你,他的心里一定怨恨你。命令威吓是最伤人自尊的。为什么不可以客观婉转一些呢:"这种做法不符合上面的规定,会带来很多麻烦,我们看看怎样做才更好。"
"你总是……",这不准确,容易把人一棍子打死,从而挫伤对方的自尊。可以这样说:"你已有两次是这样做了……"最好不要纠缠旧账,一次处理一次的问题。
"你为什么这么笨?出这样的错误……"不婉转,直露地指责人,发泄怨气。为何不婉转一些:"你出这样的错,可能是不小心、缺乏经验造成的,与你能力没有关系……"
在批评、纠正他人的错误之前,先要停一下,想一想如何更客观、更准确、更婉转,更能达到目的。不要直率得让人觉得你粗俗简单、容易伤人。
保全他人面子的办法是给他人留下台阶,留下退路,让他人体面地退下。
当对方已经明确表明某一态度和意见,而你要纠正他时,最好的办法是为他找一个安全合理的理由,这个理由不使他丢面子,又可使他全面地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比如:"身处那种情况,我可能也会那样说。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我们的某些观点是否也要有些变化。"
"在当时信息不全而又情急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现在我们掌握了较全面的情况,我们可以作出更正确的决定……"
"这事可能你不大清楚,或许是其他人放错了位置,才使你产生了误会。"所谓"其他人",就是把责任推给模糊的第三者,使当事人有台阶可下。
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批评"人"。因为是"这件事"错了,而不是"这个人"错了。这样利于解决问题,也不会伤到"这个人"的面子。
人与人在言语上的交锋,应考虑到人性的需要,能不争不辩最好。如非争非辩不可,则不宜过于尖锐,除非是辩论比赛,或牵涉到生死存亡之事,否则不必把对方逼到墙角,因为对方为了不显得软弱会反扑。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敏捷,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有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旦用到嘴巴,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只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有一年,英国退役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他来到河南洛阳参观,好奇地走进一家剧院,剧院正在上演豫剧《穆桂英挂帅》。当他了解该剧的剧情后,连连摇头,说:"这个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于是,他和中方陪同人员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论。开始时,中方陪同人员解释说:"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蒙哥马利立即断言:"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中方人员不服气地说:"我们主张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中国红军里就有很多女战士,现在解放军里还有女少将呢!"蒙哥马利毫不退让:"我一向对红军、解放军很敬佩,但不知道解放军里还有一位女少将。如果真的是这样,会有损解放军声誉的。"中方人员又反驳说:"英国女王也是女的。按照英国的政治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这会不会有损英国军队的声誉呢?"蒙哥马利突然语塞,无话可说了。
这位中方陪同人员无疑是个机智的、辩才无碍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合格的接待者吗?他赢得了辩论的胜利,却仅仅是一场虚无的胜利而已。
智者认为:"你绝对赢不了任何争论。"想想吧,如果在争论中你输了,自然是输了自己的观点,无话可说;即使是你赢得了争论,可是对方却会因此而认为你这个人性格太张扬,不易接近和相处,以后会因此而疏远你,更严重的还可能觉得你让他丢了面子,输了自尊,因此会怨恨你的胜利。是一场小小的争论重要,还是长远的良好的交友环境重要呢?这就是因小失大的例子。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因此你若有好口才,建议你:
1.欢迎不同的意见
有这样一句话:"当两个伙伴总是意见相同的时候,其中一个就不需要了。"人的思维不可能是绝对的完整和全面的,总有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让你有所忽略,那么,有人给你提出来可谓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避免你下次犯更大的错误,你真的应该衷心地对他说声谢谢。不同的意见绝对不是引起争论的好理由。
2.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
人也是动物,有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就是自卫。当一遇到对抗或者是攻击的时候,直觉就会让你首先要去自卫,要为自己找理由去辩护,这就是争论的开端了。因此,应该先冷静地听完对方所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说不定就真的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处。不要急于作出第一反应,这时冷静是最重要的。
3.要诚实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有错,绝对不要再试图为此而掩盖或找理由开脱,那只会欲盖弥彰。诚实地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他的谅解,别人是无法拒绝的。也就会解除他的武装,使他不再步步为营,也就能让你继续冷静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而不至于争论起来。
4.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
首先要说明这种同意绝对是出于真心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和易僵化性,所以要时时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和多听取他人意见的心态。对方提出的观点极有可能存在正确的一面,如果暂时不能作出判断,那么就应该答应再花时间多考虑他的观点,防止自己犯错,也让他人觉得受到尊重,争论就不可能发生了。
5.找出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