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黑蝙蝠行动
26930500000003

第3章 大上坟

李共朝下生时,李家已败落。

他爷爷觉得辱没了祖宗,遂丢掉农事,去城里做点小生意,家景才渐渐好起来。不几年,置田三十亩,造房四幢。这时爷爷心气高了,送儿子进了学馆,欲科举场上拔人头筹,然而儿子却屡试不中。又逼孙子李共朝读书,李共朝聪颖过人,且志向高远。十二岁那年,发了两句大言,至今大雄村还传诵着这个故事:

大雄村南面,有个鲍村,康熙年出过个大官,叫鲍登。鲍登的牌坊竖在肥水城中,高高的,煞是威风气派。入城人,无不驻足仰瞻。鲍村的猪子会哼诗歌儿,鲍村出来个讨饭人,走路都迈四方步儿,就这么牛B。

这天,李共朝去城里玩耍,见人们又在称羡鲍登为官时如何如何,他突然指着牌坊道:我长大了,也要做他这么大的官!

此语一出,惊得牌坊下的人差点跌个跟头。一鲍姓老者跳了个高,鼓着眼珠子说:“好小子,你能中了进士,牌坊可以建在我祖爷牌坊顶上。”

李共朝毫无怯色,朗声说:“你等着!到了那天你可不要反悔哟!”

光绪四年,李共朝被选为优贡。次年科考名落荪山。遂以课馆为业,心境一蹶不振。后经名士徐子苓指点,发奋攻读经史,学问渐加厚实,五年入京应翌年(甲辰)顺天乡试,一举中试,六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李共朝这年二十八岁,他取得功名后,曾赋诗一首:

丈夫只手把吴钩,

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着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

据说李共朝中仕返乡那天,硬要在鲍登牌坊上建牌坊,鲍村八百多人一齐朝他下跪求情,他才罢了这事。

做了银库总管的李共朝,本是受宠的人儿,他为什么卷着大清的钱悄然失踪了呢,没办法,他本来就是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茬儿,血滴子们很快从京城顺着根摸了下来,大雄村刹时恐慌起来,凡和李共朝沾点亲戚毛的,一夜间跑没了影儿。株连九族么,大清的刑律就这么定着。第二天,清兵忽啦一下包围了大雄村,没逮着什么人,又悄悄地撤走了。之后,村里经常来些不三不四的杂人,贼眉鼠眼的模样,这里瞅瞅那里看看,连李家茔几丘坟都数了数。不用问,这些人肯定还是血滴子。

占地百亩的李家茔,远看是片雄浑浩荡的林子,犹如一片黑乎乎的云,压得人们心头沉甸甸的,走进没人深的草棵里,才能见到一座座坟头,坟墓里禁锢着一个个亡灵,墓群中间有一小土堆儿,上面覆着衰败的乱草,这里面就卧着二百年前推翻明朝的大顺皇帝李自成的尸骨,当然,大雄村如今已没人晓得这个令人满头雾水的秘密。这里常见狼跳狐影,还能听见怪鸟阵阵啼鸣。尤其天空上挂毛月亮时,阴风嗖嗖地刮着,孤魂野鬼这时会跑出来转悠着,哀嚎着,森得人骨阵阵发颤。但大雄人却亲近这方厚土,感恩这儿的风水,不然的话,何以能出李共朝这么大的官。尽管他如今遭了大难,村人心里还是呵护着他。

这天夜晚,茔中突然来了一百多人马,个个身着黑衣黑裤扎着黑头巾,挖泥垒砖,劳顿了半宿,霍然筑起了一座圆形大墓。天亮后,这帮人马悄悄地撤离了,留下这座新坟矗立在晨曦里,墓脸前竖了支青碑,上面镌刻着:李文卿之墓五个大字。

李共朝满门不是被诛杀了,什么人还敢为其筑坟呢?大雄村人惊呆了!肥水城人惊呆了!

快报雪片似地飞进京城,清兵又窜来包围了李家茔,掘开了大墓,起出了一口红红的棺材,棺材里竞躺着一具无头尸体。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正好吻合了两个血滴子拎头请赏那事。从此后,皇上不再催逼“粘竿处”,清兵也不来大雄村骚扰,因为李共朝的头有了,尸首也找到了,案子已经走到头了。

清兵抛尸而去,墓地里到处一片狼藉。大雄人不忍,涌进李家茔,把李共朝的尸身装殓入棺,接着挥锹刨土,那座圆形大墓很快又筑起来了。

按习俗,清明节和十月一日这两天,是祭祀故人的日子。李共朝满门遭灭,已是断了后人,他的亲份近支还挂着这事,每次去给故人上坟时,都不忘给李共朝烧纸上香。奇怪的是,每次到了他的墓前上供,总能见到一大堆供品和燃完了的香纸灰烬。十年来,一直是这样子,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人所为。

公元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大清叹息着倒下了,瞬间进入民国年代。这年三月,正是桃花吐骨朵的时候,肥水大雄一带又发生了件奇事,肥水大街上突然来了十多架马车,驭手的鞭子甩地叭叭响,一身的神气劲儿。车上装满了家具和衣物,看样子这不是一般的人家。马车前面有一抬八人大轿,忽悠忽悠地走着,一位中年夫人不时地掀开轿帘,浏览街上的店铺和行人。轿前面并排走着三匹高头大马,骑马的是两男一女,一看就是自远方来的人。

肥水城人直着脖梗,呆鹅似的瞅着,不知是哪里来的车队,这么大的阵势,车队穿过大街的青石板路,径直向大雄村走去。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是李共朝的夫人和子女们回故里来了。整整十年呀,他们躲到哪儿去,一大家子人怎么活过来的?

李家的屋楼,有气派的,青砖灰瓦马头墙。一家人安顿下来后,李夫人开始逐家拜谒亲戚和乡邻,感念他们多年庇护李家的情愫,然后又把李默李骆李青梅李青桂唤至跟前,说:“上苍不公,杀了人还把头颅割走,你爹闭不上眼的。更叫人心寒的是,这么多年来,你们没给他烧过香磕过头,他的魂灵会不安的。”

“不!妈妈,每年都有人给爹爹上坟的,邻家大爹告诉我的。”

李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夫人打断,她说:“外人怎么会给你爹上坟?你们都长大了,除青桂小外,你们三人都读过大书,应该懂事理,后天是你爹的祭日,我们要好好祭祀祭祀他,你们分头准备去吧。”

初八日,天空清新,偶有斑驳的云飘着,风儿暖乎乎地拂着心头。李夫人身着孝衣,携子女们来至李共朝墓前。供桌上摆放着整猪整羊大馍瓜果梨枣等供品,供品两旁有童男童女纸马纸牛。树上挂满了纸钱,微风拂来,呼啦啦地响着。十多个僧人分两边排开,吹奏着哀哀的笙乐。乐声中点燃了鞭炮,焚烧了香纸,李默诵读了祭文。

李夫人边哭边说:“上苍明鉴,我家老爷一生公正清廉,怎么会盗皇上的东西。你死的冤屈呀!好在你还留下了四条根,我会把他们培养成人,你安息吧。”说完,泪水吧哒吧哒地落下来。

苍凉的原野上传来一阵阵哀哀地哭声。

李默怕母亲哭坏了身子,丢个眼色给李青梅,李青梅和李青桂搀起了母亲。正在这时,他们身后突然爆起一片哞哞地哭声。李夫人猛地回身一看,不知啥时候,茔地里跪着黑压压的一片人,竞有千口之众。有的人抽泣着,也有的呆滞地低着头。

李夫人感动至极,携着四子女频频给乡邻们施礼,一个谢字还没出口,只听身后咚咚咚地连响了三声,像炮弹出膛的声音,接着一股黑云腾空而起。墓前的人全惊呆了。

好一会儿,大家才寻着自己的魂。有人跑到李共朝墓上一看,只见墓顶上砸裂开了一个大洞,有缕缕青烟向外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