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喜欢群居,人越多就越开心;如果她能用多角度看问题,对他人的情绪捕捉很敏锐,那么她很有可能拥有了高度的人际交往智能。她会很善于敲开别人的心扉,喜欢团队合作。有社交智能的孩子拥有高超的社交技巧,往往能够以此来消除别人的误解。
丹尼尔·戈尔曼,美国心理学家,著有《情商》一书;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样,他的书彻底改变了世界对智力的看法。他列出了成功人生的五大要素: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动机,换位思考和社交技巧。其中换位思考和社交技巧显然也属于人际关系智能的范畴。如果孩子天生就具有这些素质,那么她很幸运;不过,有些方法可以帮助先天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提高换位思考和社交能力。
移情
如果你有个朋友或者亲戚得了重病,你觉得自己好像也出现了某些症状,因此怀疑自己也得了同样的疾病,也许你并非得了神经性疾病,你只是感同身受而已。移情或换位思考指的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说出来的想法,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理解了他。
与移情相生的就是同情。移情是促进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想让孩子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首先要培养他的换位思考能力。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我们就会变得野蛮残忍。正是因为缺乏移情能力,孩子们才会恃强凌弱。反之,一个能换位思考的孩子,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甚至能够想到别人心里去,与他们惺惺相惜;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帮助他人和给予的快乐。戴维·A·莱文,写了《让孩子学会移情》。他说:“学会如何帮助他人的确能提高个人能力。”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就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几乎从来不把如何帮助别人当作社交和交往技巧来传授。
你遇到的人总有可爱之处,需要你去发现。这句话应该要牢牢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这可以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点成功的机会。还应该让他们知道经历影响行为;一切的行为都有因可循。我见过几个内城区学校的孩子,他们所受的心灵创伤甚至超过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我有几个学生,有的无家可归,有的亲眼目睹了家人被杀,这些经历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举止。培养移情,或者换位思考能力,意义在于理解害怕、焦虑以及生活中的困难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因而需要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
在孩子们身上我见到了一些非常好的例子。我所教的第一个班级是个组合班,我从来没见过一个班的孩子个体差异会如此之大:成绩最好的学生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坐在一起。成绩最棒的科林(前一个章节提到过的)与雅金同桌。雅金才11岁,却一副饱经沧桑、苦大仇深的样子。我看见科林耐心地、大声地读单词来帮助雅金,我觉得我们的未来在这样孩子的手中大有希望。所谓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schooling),就是让有问题的孩子与大多数普通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之一在于,它对这两类孩子都有利。我们看到,有学习或情感障碍的孩子在正常孩子的关心下,学习进步了,人也开朗了起来;而另一方面,正常的孩子在辅导问题同学的同时,自己的社交和帮助的技巧也得到了发展。比如,让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孩和其他孩子在一个班上读书是个开明之举。每次见到小家伙们积极地关心、照顾他人,我都非常感动,因为我看见了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一面。
能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我们的理解,也是当老师的一种快乐。我曾经有个学生叫莎拉,她在她的英语作业本上写了一些离奇的故事,说这些将来可能发生在她身上。我在打分的时候有时会加上一些评语,像是“你处理得很好”,“你一定很难过吧”等。
一天,她悄悄地在我的桌上放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不用理会那些预言,它们是我的秘密。”我把这张卡片钉在了墙上。
通过诗歌或者其他的感官刺激来培养移情
可以通过读故事、诗歌,以及像《安妮日记》那样亲身经历的悲剧故事,来培养孩子的移情。你也可以让孩子来讨论电视新闻或者电视播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明白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心情。任选一首诗,让孩子仔细地读,划出让她特别震撼的短语;然后让她打开电脑上网,Google那些词汇,输入那些词或者短语,看看都会有哪些相关的描述,让她选出最好的。可以让她用PPT,以幻灯片的形式把这些描述展现出来,间隔大约10秒。(如果家里没有电脑,可以从旧杂志和旧报纸上的彩色增刊上剪下相应的描写,贴到纸张或者卡片上。)
做好了幻灯片(或者拼贴画)后,与她一起欣赏。每一个画面都让她用一个词描述她的反应。比如,“害怕”、“恐惧”、“悲伤”。这可以帮助她从精神层面上更加理解诗歌,给她全新的视角,来阅读课程中关于人类悲剧的诗歌,从而培养她的移情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来培养移情
与刚获得教师资格的老师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说起了行为问题。我让他们闭上眼睛,静想一分钟,想象一下他们班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心理问题。我让他们用一个字概括孩子的心情,说给大家听。接下来,让他们用这个词造一句子,描述孩子的感受。最后再用独白的形式,表演出他们的情绪。(详见第2章的“说出你的想法/独白”)比如:“听到下面的事,你会作何反应?我该在哪儿做作业?我们连桌子都没有。老爸发火的时候把它砸烂了。他每次喝醉酒从酒吧回来,拿我妈撒气,你知道我的心情如何吗?他不喜欢吃妈妈做的饭。他讨厌他的工作。他厌恶我们。我吓坏了。”让老师们做这样的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也许他们教的学生中,有些人有着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接触一些他们将来可能要遇到的种种情况。你可以和孩子做同样的游戏。让她们想象某一个同学的处境,用一个词来概括,然后用句子表达,最后用独白的形式表演或者写下来。这种练习也可以用戏剧小说里的主人公来做原型。
在角色扮演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榜样的重要性。在学校里,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他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要全面地培养移情,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不同的经历会让人做出无法预料的举动,最好要对此表示理解。家长应该树立一个榜样来教育孩子移情,比如,你对不同人不同经历的理解,或者给孩子灌输人人都有优点的思想。苔丝·布里顿是一个培养孩子情商机构的负责人。她说:“每一天与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树立移情的榜样:不仅在他们难过的时候,而且在他们有挫折感,或者得不到东西而感到沮丧的时候。抛开自己的个人情绪,言谈举止间表现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尊重,这就是移情,就是换位思考。”
面部表情游戏
鳄鱼有几种表情?四种:睁眼、闭眼、张嘴、闭嘴。它们是难以琢磨的动物,你永远都不知道它们在想什么,认为它们只会捕杀、吞食、睡觉、再捕杀。
人类的脸,只要不是皱纹过多,或者注射了过多的肉毒素,面部表情要比鳄鱼的丰富得多了。一般来说,只要看着人的脸就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对男性,就算能做到也是相当勉强的。原因是,男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无法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猜度他们的心情。这就是为什么男人常常得罪女同胞,因为我们猜不透,也预见不到她们内心的变化。男人不愿意呆在家里,编一个让人一下子就能拆穿的借口,与别的男人们鬼混去了。我们不在意别人的精神需求,结果当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就成了笨拙、迟钝的闷葫芦。
面部表情游戏可以印证这一点,同时能够调动你移情的神经。有男朋友或者有丈夫的女人可以和对方做个游戏,写下五种心情,例如:快乐、萎顿、暴躁、害羞以及经前忧郁。你的男伴也写下自己的五种精神状态(看看除了醉酒和生气还能不能再写出三个)。女士先来,做出适当的表情表示“快乐”、“萎顿”等等,看看你的他能不能猜出来。然后让他来做表情,你来猜。
肯定是你赢了。男人们肯定是一败涂地。你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女性在移情、换位思考方面胜过男性。
社交技巧和神经语言程式学
神经语言程式学(简称NLP)是由美国的一个叫理查德·班德勒的人设计的一种行为科学系统,有助于心理医生与病人沟通。这一理论受到了催眠师保罗·麦肯纳的追捧和推广而在美国风行起来。麦肯纳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好像给了我他的手机号码,可是第二天早上就从我的口袋里不翼而飞了。我可能是被他催眠了吧。
NLP有很多的追随者,他们对此深信不疑,我却不然。我不理解他们所谓的模式或者子模式(我太太说这是无聊人的游戏),但是其中包含一些关于理解身体语言的技巧,可以让孩子在社交场合更加自如。
我们的身体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动作。如果她一直说你毫无魅力,但是说的时候却在摸摸头发,捏捏耳垂,那么你可以断定她已经被你吸引了。如果她两腿交叉,侧身而坐,那么你应该可以肯定她已对你失去兴趣。如果一个孩子推开你说他没事,但是同时却在摇头,有时这个动作非常不明显,那么就说明他根本就不是没事,而是需要依靠你的肩膀以获得安慰。
NLP的治疗师说,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别人的身体语言来沟通情感。注意应该间隔大约20秒左右,否则会被对方察觉,而绷直了身体冲你尖叫让你别学她。可以模仿的不光是身体姿态或者动作,也可以是说话的语调,或者口音和语言。
有个方法叫做“同步与带领法”。其实这种技巧我们一直都在不自觉地使用,从来没想过它还有什么名头。“同步与带领法”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另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世界中并进行模仿。比如,想到一个可怜的男孩在操场上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的时候,他耷拉着肩膀。我想,要模仿他的身体语言,学他的样子,就应该马上垂下肩膀,调整音调,问,“怎么了,伙计?”这就是“同步”环节。学他的姿势和他的语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然后才可以判断,什么时候可以带领他走出那样的心情。姿势协调了,就可以开始做些调整,这表示可以带领他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前进了。这就是“带领”环节。这时候你会发现他高兴起来了。
我的朋友让·帕斯卡不久前告诉我一件事似乎很能说明这点。有天晚上散步回来,他看见了一场恶斗。一个男人被两个人踢倒在地上,非常痛苦的样子。让·帕斯卡从来没有遭遇过暴力行为,但是深知如果贸然干预,他很可能也会被打倒在地,被人踹。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慢悠悠地走近他们,问其中一个打人者,倒在地上的人干了什么。弄清缘由后,他平静地回答:“真可恶。我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了。”马上,这两人收脚了,不踢了。两个打人者住手了,因为有人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可怕的事情。让·帕斯卡继续与他们交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更加温和地与他们交谈。倒在地上的男子趁机站了起来,跑走了。让·帕斯卡不知不觉地用了同步与带领的方法救了一个人。
我绝对不希望孩子周末晚上跑到街上去练习移情的技巧,但是你可以用这个例子,从两方面来教育孩子。一方面,当你与孩子有争执时,当他们难过时,或者当他们觉得与你无法沟通,而闷在心里不告诉你的时候,请你自己尝试这个方法;另一方面,你可以教他们用这个方法。他们不用在操场上等着,看有没有人打架,好让他们同情受害者;而是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方法,可以在朋友们难过或者有烦恼时使用的方法。而且如果他们能够自如地运用移情的技巧,不仅能够加深与朋友们的友谊,还能很快地交到新朋友。
说话
在多数情况下,语言支配了我们的社交活动。提高社交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提高口语能力——老师们最爱用的一个词,表示口齿伶俐。
可以把口语能力当作是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R基础能力后又一个基本能力。如果不练好说的能力,那么孩子的写作也不会好。把想法转换成文字就是写作。思想以语言的形式存在,是内心的对话,是脑子里的声音。如果说得不流利、不清晰或者没有内容,那么当然,想和写也就无法流畅、清晰或者有内容。在家里可以做些练习,培养孩子说话更流利、更风趣,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有的孩子刚到学前班的时候还不会造句,原因之一就是电视。电视普及之后,成为家里必不可少的一员。孩子吃饭也离不开电视,他们把餐盘放在腿上,坐在这愚蠢的盒子前面,边吃边看,语言习得主要在学前阶段,跟父母学的。在餐桌上可以学到那些宝贵的讨论、理论甚至幽默的技巧。一言不发地坐着看卡通片就什么也学不到。为了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保证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饭,而且要一起坐在饭桌旁吃。
父母与孩子说话时用的词汇量,直接影响到孩子词汇量的大小。这一点加里·威尔森在《男孩向前冲》一书中提到过。研究表明,从事专业性工作的父母比靠救济金生活的父母每小时会多说1500个单词。结果是,一个3岁的中产阶级的孩子的词汇量,接近于一个领救济金的成年人的词汇量。不仅仅是词汇量大小的问题,还有音调的问题。中产阶级的父母批评孩子一句,就要说9句鼓励的话。而被救济家庭的孩子被责骂的次数是受夸奖次数的两倍。显然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语言的认知,还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餐桌旁是家人可以发表看法、讨论大事的地方;但同时也可以是做智力游戏的地方。塞巴斯蒂安(巴斯)、雷恩、罗和我一起玩文字游戏,我太太在一旁看着,露出“天哪,他们都有点自闭啊”的表情。其中有个游戏是“不,你不是!”要求孩子分析语言作出判断。爸爸说一些话,有些是真的,有些不是。
爸爸:我是乔安娜·拉姆利。
儿子:不,你不是!
爸爸:我是母鸭洁玛。
儿子:不,你不是!
爸爸:我是休·爱德华兹,威尔士新闻主播。
儿子:不,你不是!
爸爸:我是奶奶的小儿子。
儿子:是的,你是!
爸爸:我是个好老师。
儿子:不,你不是!
爸爸:我是实验教育派开创性的实践者。
儿子:不,你不是!你自以为是。
我希望你明白了游戏的目的。只有罗没参加认知部分的学习,但是他喜欢和他们一起喊。
另一个游戏是“找不同”。学校常常把它作为认知热身活动或者课前活动。要求孩子们快速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找出不同的一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爸爸:鸭子、斑马和拖拉机哪一个是不同类的?
巴斯:鸭子,因为其他的都有4只脚。
爸爸:聪明。如果说是拖拉机呢?
巴斯:因为其他两个是动物。
爸爸:真聪明。如果说是斑马呢?
巴斯:因为农场上不会有斑马。
爸爸:真是太聪明了。如果说没有不同呢?
巴斯:什么?
漫长的冬夜就这样过去了。
不妨问问孩子:火山、地震和龙卷风中哪一个不同类?或者5、8、10哪个不同类?布什、布莱尔和布朗谁不同类?只要一个题目有3种答案的,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与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有关的知识来做游戏。麦克白、麦克白夫人和莎士比亚谁是不同类的?我问我班上的学生这个问题;婉转地说,他们是“处在不及格边缘”的学生。莎士比亚的语言对他们有困难,但是他们的回答让我明白,问题在我这儿。他们的头脑完全没问题。我以为他们会说是麦克白夫人,因为她是3个中唯一的女性;或者说莎士比亚,因为他不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显然,”卢克回答,“是麦克白。另外两个人都太野心勃勃了。”
这个练习的好处在于,可以出现不一样的回答,可以不断地挖掘,可以让孩子们思考。如果在饭桌前做这个游戏,保证让你不会像头牛一样,一边一言不发地咀嚼食物,一边想着电视机里的卡通片。
说话是各种学习转换活动中最重要的模式。在学校里已经学了很多了,孩子们可以分小组谈,可以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应该是平常家庭生活中每天都做的事情。在家里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孩子参与讨论,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标准语,方言音,方言,街头俚语
接受教师培训的时候,我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语言。由于我们要在多文化的环境下工作,很多孩子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第一语言是神圣的。我们十分尊重孩子们的第一语言,允许他们,实际上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第一语言;展示自己的第一语言;保留孩子们说第一语言的权利。如果否定了别人的语言,就等于否定了她的身份。指导老师让我们明白的是:尊重孩子的第一语言,我们就会去尊重她的方方面面,尊重她的家庭、她的祖国以及她承袭传统的权利。
对孩子们所说的方言和当地的俚语也应该如此。这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权利,是他们内在的东西。父母不应该告诉孩子那么说不对,应该这么说。自然的就是恰当的,就是正确的说法。这是真实的他们,这样就足够了。
当然,父母要是看见孩子回到家里,裤子穿得松松垮垮,半个屁股都要露出来了,吊儿郎当地走路,讲话像匪帮说唱歌手,一定非常的苦恼。不过,只要他不会在饭不合胃口时破口骂娘,他那么说话也没什么不好。就像孩子们听的音乐那样,你不用去喜欢他们的说话方式。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不过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的一部分。
每一代的人都有欺骗长辈的时候。一直以来,不同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这样,老师、父母、警察这些权威人士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牙买加土语的出现就是要防止庄园主听懂奴隶们的谈话;吉普赛人说一种俚语,他们称之为“tumble”,也就是颠倒字母顺序,把最后一个字母放到最前面。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yhw tnod ouy ssip ffo ouy yeson dratsab”(why don’t you piss off you nosey bastard,意为“滚开,你这个爱打听的混蛋”)。屠户当着客人的面评头论足的时候也会说同样的俚语。我13岁的时候,每周六都当一回小屠户,因此tumble说得也很溜;我会说“kcollip”(pillock),意思是傻瓜,比如说“客人们都是傻瓜”。在学校里,孩子们还会说我以前常说的拉丁猪(pig Latin)的文字游戏,其实就是加上了ev 和g 的音(“Thisagev teachagevervagevs avagev fovagoolv。”,你们试着读读看)。不管怎样,父母代表着权威,孩子一定会想办法对你们保守他们的秘密。
口试或者工作面试的时候,街头俚语就对他们很不利了。若去面试一个公务员的工作,别人问“你为什么想要这份工作?”如果你用俚语回答:“为啥要这个工作乜?为了白天休息,晚上去泡妞呗”,你就别想得到这份工作了。关于这种语言形式,你必须要告诉孩子,它就像是件衣服,看场合穿的。参加晚宴,一定不会穿着潜水员的湿哒哒的潜水服去,除非是有意而为之。同样,你也不会骂骂咧咧地出现在温莎城堡,除非你想提前滚蛋回家。(我做过这种事,就不在这儿提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强调的是,如果孩子违背了你的意愿,不能做到在家里说话和在学校里一样的话,没有关系。“学校”用语,是一种生存之道,他们需要融入环境中去。这一点,作为父母是爱莫能助的。如果这些小东西不能使用恰当的语言,那么将来他们会被嘲笑甚至会挨揍。但是应该要告诉他们,不仅要会小混混的语言,在必要的时候,还必须会像权威的BBC新闻主播那样说英语(不过没有必要模仿其口音)。孩子们要知道英语还可以那么说。比如去参加面试时候,如果不知道的话,就会影响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甚至影响他们的前途。
这种语言就是标准英语。一般说来,银行经理会用标准的英语告诉你,信用卡透支了,被暂停了。
如何教标准英语
实际上,学标准语最好的地方就是家里了。我们在学校里尽量教标准英文,但是由于学校里没有家里的那种日常的角色模型可以模仿,孩子们很难掌握。孩子首先从你那里学会判断何种语言、行为和道德观是正确的,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我的儿子雷恩在穿T-shirt,头套不进去,我听到他说“××的T-shirt”。所以特别在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说话你最好费点心,让他们认识到在某些场合下,如果把bottle(瓶子)读成bo-uhl,把water(水)读成wahuh,别人会觉得他们不够聪明。
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都很聪明。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如果不能说大家认可的语言,会对他们很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口音感到骄傲,这样,我们的孩子才对他们的口音感到骄傲;不过要让他们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调整。在英国,迂腐陈旧、袖手旁观的势利小人到处都有,你会因此而愤愤不已。可笑的是,很多人会以对方的口音来判断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但是事实往往是不管走到哪里,谁说了算就要以谁的标准来说话,他们绝对不可能去学你的说话方式。让孩子说Betty Botter的绕口令,尽可能说快些;先读省略t’s的,再用标准的英语把t’s的音都读出来。
Betty Botter bought some butter,
“But,”she said,“the butter’s bitter;
If I put it in my batter,
It will make my batter bitter;
But a bit of better butter,
That would make my batter better。”
So she bought a bit of butter,
Better than her bitter butter,
And she put it in her batter,
And the batter was not bitter。
So’twas better Betty Botter,
Bought a bit of better butter。
贝蒂波特买了黄油,
她说:“但这是苦黄油,
若往我的面糊糊里加呦,
面糊糊就会变苦了呦;
加上一点好黄油,
面糊糊呀更好了呦。”
所以她买了一点黄油,
好过原来的苦黄油,
加入做好的面糊糊呦,
面糊糊呀不苦了呦。
贝蒂波特呦,
最好买一些好黄油。
实际上把t’s的音读出来更好读。偶尔,在读butter(黄油)的时候,一不留神会读成butt(屁股)。
怎样让孩子开口
好像我是个拷问犯人的纳粹分子(因为他们常说:“我们总有办法让你开口”)似的。父母比较赞成这种做法,但是我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我一般会遵循几个原则。
一、别当他们不懂事。这一点对10多岁的孩子尤其重要。他们处在验证思想、寻找自我的阶段。作为大人,我们很有可能已经尝试过,并且放弃了少时的想法。这不要紧,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想法和体验都是独特的,应该要受到尊重。父母有责任放手让孩子们去尝试,不要对他们说的话充耳不闻。
二、认真对待他们。良性的对话从倾听开始(详见本章最后1节)。最简单的教法,就是你要表现出在认真地听他们说。做到了这点,你会发现,他们说的东西其实很有趣,你也会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
通过与孩子们交谈,你就会知道该如何与他们说话,如何听他们说话。这一定是他们所希望的。以成年人的口吻与孩子们交谈,不仅有利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加强家庭的情感联系。但是,想从孩子那里问出点什么就不太可能了。“今天在学校里干什么了?”这么问是问不出什么的。她可能简单回答说“不记得了”,“没什么”,“哎呀不就那些吗,你别那么爱打听了,别烦我了。”这样的对话双方不仅觉得痛苦,而且毫无意义。
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可以问到你想知道的事,比如可以先一起做一些事:打打牌,帮忙做饭都可以;这样孩子会觉得受到了关注。作为回报,你问什么,他们就会告诉什么,但是别问得太直接。
这里告诉大家几个游戏,可以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这些游戏目的在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不仅如此,它们还能让孩子畅所欲言,不再嗯啊呀或者耸耸肩膀敷衍了事,甚至会和你谈谈一些正经的话题,比如她在学校都做了什么。
编故事
编故事可以极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我常常在饭后和孩子们玩这个游戏,其中一个人假装是烹饪大师普鲁·利斯。为编故事而准备的袋子里有一条冻鲭鱼,一枚英帝国勋章(当然是假的),一个面具,一把剑和一张面值10英镑的钞票。(提示:如果在拥挤的火车上,你想独占双人座,你就在上衣口袋里装条冻鲭鱼。不仅是它的味道让人受不了,同时也说明你是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险的疯子。)我把这些都用上了,作为我讲故事的小道具。我说伦敦某个学校有个老师把一条冻鲭鱼放在腿上(这时已经解冻了),一位著名的大厨看到了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候我对她说:“继续,普鲁,你接下去说,亲爱的。”
如果孩子正在为写一篇富有创造力的家庭作文而头疼的时候,选5件物品,什么都行,越奇怪越好——把他们装进袋子。让她把它们拿出来并围绕着这些物品来编一个故事。让她讲故事,这么做的目的是锻炼口语的流利性和提高在人前说话的自信心。如果她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我正在休假,袋子里装了条冻鲭鱼,一枚仿制的勋章,一个面具,一把剑和一张10英镑的钞票”,那么你就严肃地批评她态度不认真,也算作弊,让她重新开始。
或者稍微改变一下任务,给孩子描述一个假想的犯罪现场。“今天早上,你发现爸爸头破血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早餐打翻在他的膝盖上”——或者其他类似的情境。
袋子里的东西就是找出这个可怕的凶手的线索。让他们用这些物件来编故事,并要说明凶案是如何发生的。下面是他们编的故事:
“妈妈最喜欢晚餐时光,全家人可以坐在饭桌旁聊天,或者唇枪舌剑地斗嘴。她说一起吃饭有利于家人增进感情,还有利于我们增加词汇量。不过,我不觉得这样我们的词汇量就能增加多少。爸爸脾气不好,总是对我们大声吼叫,他最喜欢把饭放在膝盖上,边吃边看百看不厌的《猫和老鼠》。昨天晚上,妈妈把爸爸的饭摆出来,爸爸抱怨说鱼是冰冻的。他从口袋里掏出10英镑的纸币说他要去工人之家咖啡馆,说那里不会每天晚上都让人吃油腻腻的鱼和蒸粗麦粉。妈妈怒不可遏,她说长期忍受爸爸的坏脾气,都可以得到英国勋章了。说完,妈妈走上楼,拿出一只袜子套在头上,像个戴面具的劫匪,然后下了楼,用冻鲭鱼猛击爸爸的脑袋。”
七嘴八舌
这个游戏会让孩子兴奋地尖叫,可以让孩子从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状态中恢复活力。这个游戏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给你的女儿就1分钟的时间,让她快速地讲出她正在学习的内容。60秒一到,把表交给她让她来计时,你用30秒的时间来重复她说的内容,也要尽可能快地说,把你所记得的都说出来。讲完后,让她更正你讲错的地方或者肯定你讲对的地方。
思考—讨论—交流
这是学校里常见的2人讨论的雏形。如果你真的打算着手帮助孩子做家庭作业,那么在家里做这个游戏对于活跃思想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题目太难,不好入手,或者需要通过头脑风暴法来构思文章,那么就请你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给你自己三四分钟独自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你们俩一起来讨论你们的想法。解决问题时,两个人的智慧总是会胜于一个人的。你们的讨论有了明确的框架了,孩子的文章就能写得更流畅。
谬论
引发一场辩论,能写成一篇有趣的文章。给你的女儿一句错误明显的话,如:“吸烟有益,是有利于社交的好习惯”;或者“文法学校的体制保证了80%进入现代中学的学生享有公平的机会”。给她5分钟的时间构思一段议论文去圆这个荒谬的命题。
还可以从这个游戏中延伸出一种方法帮助孩子准备论述文,题目可以是历史考试会遇到的那种题目,比如:“说说埃诺奇·鲍威尔的《血流成河》的演讲是否说明他是个种族主义者”。为了便于在家里尝试,最好选择这样的题目,如:“和外形奇特的人结婚好处很多。说出你的理由。”在思考—讨论—交流的练习中,讨论多以辩论的形式发展。你提出嫁给怪物不错;孩子要反驳。讨论完了,交换立场。现在你认为娶个女巫很愚蠢;孩子则会认为和怪物订婚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她辩论中的表达技巧,她还学会了从两方面看问题,并能涌现许多新奇的想法来完成文章。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绝大多数人就知道这么多。在我做调查之前,我只知道他是古代人、希腊人、秃头、大胡子。后来我从事教育领域的研究,对他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苏格拉底不相信多数人相信的事情,认为人们相信的不过是迷信和尚未验证的谬断。他认为每一个思想、体制或者信念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彻底的、逻辑上的反复质疑来验证。那样的话,矛盾突出了,虽然可以揭示某些信念是不可信的谎言,我们可以消除它们,但是我们会因此纠缠那些已经明确了的实情。
对前辈的观点和偏见不盲目地接受是对的,但是权威人士不喜欢这么做。苏格拉底本人最终受到了审判并被处决,因为一场战争失利之后他居然质疑神的作用,提出战败与将军们的作战策略有关。可以想象将军们不喜欢人家这么说,最后他只好被迫饮下毒堇汁,结果可想而知了。
任何一个合格的老师都会把培养学生质疑的态度当作工作重点之一。不要对书上的一切都相信,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苏格拉底学习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你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掘知识。告诉孩子一切,灌输知识,这只会抑制思想;而自己去发掘知识则会促进思想进步。每个孩子都能够就任一问题得出完美推理的结论。你会发现,由于尚未完全被成年世界所同化,他们的思想常常更有创造性。而且这么说吧:甚至比你的更好。下次你提一个问题,不要告诉他们答案(尤其是你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时候),交给他们。问他们:“你自己怎么看呢?”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在采用苏格拉底问答法的时候,你可以把问题分为这几类:
要求阐明的问题:你那么说什么意思?你的观点是什么?可否换种方式表达?你指的是哪一点?可以举例吗?可以解释一下吗?请你具体地说说这点好吗?
要求核实假设的问题:你在这里似乎做了一个假设,是什么呢?我这么理解对吗?你推论的理由是什么?你对什么问题想当然了?为什么有人会和你做一样的假设?
要求理由和证据的问题:举个例子吧。你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对的?你那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这些理由够了吗?什么可以让你改变想法?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你认为这个证据能说明问题吗?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是对的?
对某些观点提出问题:你是否在暗指什么?如果发生了这件事,那么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一定会发生吗,还是有可能发生?
关于启示和结论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发现这点?这件事合理的结局是什么?还会发生什么?
我刚刚与我8岁的塞巴斯蒂安进行了苏格拉底问答。他刚刚给父母泡了两杯茶,说实话,我宁可去喝加了两勺糖的池塘水。如果他的泡茶水平有待改进,那么看看这方法能不能马上改变一个男孩泡出来的茶味。这是证实苏格拉底问答效用最好的办法了。我也许可以喝得上他泡的一杯好茶。父子俩对话如下:
爸爸(坐下来,摆出一副赞许的面孔):来,巴斯,你的这杯好茶是怎么泡出来的呢?
巴斯:噢,嗯……我不知道。我知道怎么泡茶,所以我想我会泡得出好茶……可能也没有那么好吧。
爸爸:你回答了我的问题了吗?
巴斯:是的。
那么这就是苏格拉底问答了——全是废话。不过话说回来,你得坚持问下去。
爸爸:你的这杯好茶是怎么泡的,巴斯?
巴斯:先将水注入壶中,煮沸。
爸爸:你为什么认为一定要注入水壶中?
巴斯:不是一定,可以用蒸锅在炉子上煮。
爸爸:用水壶烧和用蒸锅煮有什么不同?
巴斯:用蒸锅你不知道水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用再煮了。
爸爸:为什么会不知道?
巴斯:它不会鸣笛。
爸爸:水没烧开会怎么样呢?
巴斯:你的茶就是冷的了。
爸爸:水开了,你做什么呢?
巴斯:丢一个茶包进去,然后,人家想要多少糖就加多少糖。
爸爸:你把茶包放进了水壶?
巴斯:啊!不对。应该先把水从水壶里倒进茶杯中。
爸爸:水壶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有影响吗?
巴斯:没有。
爸爸:水开了,直接从金属的水壶里喝水会怎么样?
巴斯:连糖和牛奶也不加吗?烫。
巴斯开始觉得无聊了,注意力不集中了,这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我跟他回顾刚才的问题,他又像往常一样回答:“别问了。可能你是加特福德最有名气的老师,但是你最无聊了,你的东西都很无聊。如果我是大人,我才不会读你的破书呢。”
结论就是,别对8岁的孩子用苏格拉底问答法。你们的对话毫无意义,还会惹恼他们,说出一些你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实。不过,你可能会说还是有学到东西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又聊了一次。巴斯记起来了不一定非要用水壶,可以用蒸锅;不是所有的水壶都会自动断电;知道了不把水烧开,泡出来的茶就很难喝;如果水一烧开就用水壶喝,嘴一定会被烫伤。
我曾经对普通中学阶段的学生用过这个方法,给他们上阿瑟·米勒的《激情年代》。故事背景是1692年的马萨诸塞,在一个小小的清教徒居住区,一半的居民被当作巫师给烧死了,审判者就是这些14岁的孩子们。为了让我的学生明白在任何一个神权政治下,即单一的宗教信仰来管理社会,结局会怎样。我用了苏格拉底问答法。先给每个人安排一种宗教信仰,为了便于学习,让我们用塔法里教、天主教和撒旦教为例。首先让学生区分三种教义,再通过问答、查证和分析,对在这些宗教统治下的合理结局得出结论,最后将这些训令牢牢记住。大家一致认同的教义如下:
塔法里教徒都是素食者,从不剪发,吸食大量的药草。
天主教认为有效的避孕、流产和离婚都是不道德的。
撒旦教的教义是由撒旦教之父、撒旦教会的大祭司安东·拉·维撰写的。规定了不可轻信媒体,不可傲慢,己所欲,施与人(我想他们根据某一句话杜撰了这句)。
我提了一些问题,让他们能够想到如果严格执行,或者全社会都毫不置疑的话,每一个宗教信仰的合理的结局。他们的结论非常有启发性。
在塔法里教统治下,所有的理发师和部分剪刀匠将失业。如果我们说的只是著名发型师尼克·克拉克的话,就由他去吧。但是当地的理发师是个很好的意大利小伙子,如果他无法谋生的话那就太遗憾了。不需要农场饲养动物了,所以它们要么被屠杀,要么就被弃之不养了。孩子们长大后会得缺乏维生素的疾病,比如说软骨病,人人都视力模糊,做不了清洁工作(这我还头一次听说)。一个彻底的塔法里的世界就是牛羊当道,人们变得麻木不仁。我不愿意生活在这里。
天主教当道的结局有点可怕:出生率将呈3倍增长,艾滋病将在全球各大洲肆虐,夺去人们的生命,唯一幸免的则是囿于无性婚姻的不幸的人。和现在没什么不同。
撒旦教,至少从苏格拉底问答法练习的角度来看,结局还是相当不错的。人们变聪明了,谋杀和强奸案少了;街头的涂鸦被擦掉了;英国资深艺术评论家布莱恩·塞维尔闭嘴了。皆大欢喜。
但是要提醒孩子们,问太多问题也很烦人。苏格拉底纵然才智过人,也算不到提刁钻的问题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给别人解释的机会是件好事,但是要当心,他们是不是心胸狭隘的小人,日后会不会找你算账。
倾听
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这是很重要的技巧。假设在两小时物理课上,同学们早就天马行空、想入非非而招致老师生气的怒吼,“为什么大家都不听课?地心引力很有趣,真的很有意思。你们这些不上道的傻瓜。”而你的孩子却能够做到从头听到尾,专心致志,她的物理考试一定没问题。
我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们都走光了,那个无聊的老师还在教室前面喃喃自语。可以教会孩子好的倾听技巧,使他免去这样的苦恼。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上课专心,时间过得更快。恰当的倾听技巧是一种手段,可以保证你专心于任何一节课,不会因为开小差而被老师抓住。
在课堂上,善于听课的学生把倾听当作是高超的脑力工作。听有三要素:听见,理解和判断。首先要听到信息,知道是关于什么主题。然后再进行加工。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检验理解的正确性。比如:“每秒米,每秒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每秒增加的速度?”然后她就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判断。“这么说对吗?可信吗?”一个好的听者会本能地进行这三个环节的思维活动。不论有没有找到这个方面的信息,也不论是不是说得有趣,她会关注对她有用的东西。不好的听者只会关注于说话方式而不是内容。老师说话时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引起她的注意,其次才去听内容。
学生会无情地嘲笑老师的说话方式。我刚从教的时候见过一个老师,他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直要神经质地清嗓子。“早上好,嗯哼,7年级的同学们,嗯哼,嗯哼,嗯哼。今天我们要,嗯哼,学习板块结构学,嗯哼,嗯哼,嗯哼。”他的学生都跟着他学,所以如果你经过他的教室,你就会听到:
老师:早上好,嗯哼……
学生:嗯哼。
老师:同学们,嗯哼,嗯哼。
学生:嗯哼,嗯哼。
老师:今天我们要,嗯哼……
学生:嗯哼。
老师:别咳了。
学生:[安静]
老师:[看着学生,不说话]
学生:[不出声]
老师:[继续看着学生,不说话]
学生:[也不出声]
老师:嗯哼,嗯哼,嗯哼。
学生:嗯哼,嗯哼,嗯哼。
每周三上午都是如此——好像时光隧道里的怪异的芭蕾舞剧。
英国学校中很多老师爱打喷嚏,老是啊哧啊哧的。有很多老师都有一个毛病,每句话开头都要说“好的”,或者“OK”。糟糕的是,他们往往说了这些后,忘了下面的话,所以常常大约有20分钟时间站在学生面前一直说“好的”、“OK”、“好的”、“OK”、“好的”、“OK”。这时候,无聊的学生都要掀桌子了。最糟糕的是我一个同事。他有个奇怪的毛病,非要说“基本上”、“事实上”这样的话,每个句子都要用这个或者那个短语,甚至同时使用。“基本上,纳尔逊·曼德拉,实际上,是个黑人。他,实际上,被囚禁了25年。基本上,实际上,他基本上,感到非常的厌烦。”他常常会忘了最基本的东西,接下来的讲稿就完全记不起来了。他只好站在学生面前,失神地想词儿,嘴里说着“基本上,实际上”,再挤牙膏似的说一些零星的话语。“基本上,实际上,你们应该,实际上,基本上……实际上做一些,基本上,对不起,我的意思是实际上……”
孩子也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如果她想要从课上学到什么东西的话,她应该练就只关注内容,忽略说话方式的倾听技巧。她还可以努力做到主动地倾听,全身心投入:与老师做眼神交流,点头,皱眉,微笑,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大笑。
大脑运转的速度比我们说话速度快3倍,所以好的倾听者就会用这个时间差针对别人所说的内容来问自己一些问题。这和我上周听过的有什么关联?怎样把这新的信息运用到我要写的文章中?她可能也会做些小游戏来保持注意力集中:看看是否能够预测老师接下来要讲的东西,或者其他的游戏,让她能保持专注地学习。
音乐智能中的听力练习对训练孩子在这方面的技巧很有帮助。下面是另一种方法:给孩子读一篇一分钟左右的信息量比较大的文章,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杂志上的。让她安静地坐着听,不能记笔记。读完后,给她一分钟的时间,然后说出文章中的5个要点。任何文章都行。你甚至可以读名人八卦杂志中的文章,这样你也有理由去买这么一本杂志了。
再来一遍,不过这次要求她要积极地听,带上身体动作,点头、微笑、皱眉等等。再给她一分钟的时间来加工信息,看看这次她说的5大要点能不能比刚才说的更好些。
让·保罗·萨特的作品非常艰涩高深。我读过他的一本著作,我想我只明白两个词。但是任何一个中学老师都知道他的剧本《密室》中的理念:“他人是地狱。”如果孩子不想做避世隐居的畅销书作家,(不过这种情况不多见)她就要和他人打交道。除了圣诞节前的拔火鸡毛的工作外,每份工作都要求应聘者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口齿清晰绝对是未来工作中获得成功的钥匙,但是要注意,能言善道只是交流的一方面,良好的倾听、与他人共鸣的能力则更加重要。它们不仅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好的听者、一个更有魅力的人,一个朋友更能依靠的人,她还会是未来同事们更能信任的、有用的人。虽然他人有可能是地狱,但也有可能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