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
26813200000030

第30章 心动不如行动(3)

(1)托对方的爱人

社会是十分复杂的。你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能未能与某上级建立成较密切的关系,可是因为特殊的机缘,你却同他(她)的爱人较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事情办成,你可以选择他(她)的爱人作为突破口,或许因曲径通幽,反而别有洞天,办事儿效果可能更好。

(2)托对方的长辈或晚辈

大多数上级都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之人。对父母的尊重和对子女的疼爱是人间之常情,上级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有鉴于此,他们可能很重视父母和子女们说的事儿,有时即便是一件不甚好办的事儿,他们也不好推托和拒绝。所以,如果与某位上级关系较远或因某种原因见不到他(她),就不妨试着去找他(她)的父母或子女,设法让他们从中串通帮忙,亲情的作用有时也是不可估量的。

(3)托对方的朋友

人人都有朋友,而朋友又有疏密厚薄之别。上级的朋友当然也是如此。要想办成事,必须找与上级过从甚密、情深意笃的朋友出面,方能收到奇效。“朋友”二字含着情份、面子、名声等许多值得珍贵的东西,设法托到上级的朋友出面,上级肯定会重视的,也肯定会尽力的。

(4)找对方的领导

你的上级既然行走在仕途上,吃衙门口的饭,自然会更加重视上下级关系了。如果一件事儿找到上级不予办理,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方对你无成见,无矛盾,只是因为有所顾忌或有所出格而不好办或不便办;一是对方与你有成见有矛盾,为了难为你或特意给你穿小鞋,虽然事情该办就是偏偏顶着不办——在这种情况下,找他的上级也许是一种行得通的途径。如果是前一种原因,事情可办可不办或有所出格不该办,那么,他的上级领导出面说说情,他多半会给面子的。若是后一种原因,让他的上级说说情恐怕未必能收到成效,有时难免让他的上级出面进行工作干预,以一种强硬的态度让他把事情给摆平。用这种方法,事情虽然办成了,却把上级过分得罪了。所以,在找对方的上级出面干预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因为虱子烧棉袄”,得不偿失。

所以,如果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上级领导那里难办的事儿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如上一些方法,就一定能变难为易,柳暗花明,最终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5)利用边缘人物,疏通对方关节

要想办成事儿或尽快办成事儿,最好针对关键人物下功夫,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很容易得到解决。

但是有的事儿,关键人物不好找,也可以找关键人物切近的边缘人物。

因此,要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主管、领导一类正式组织身份的负责人外,还应该争取足以影响主管领导的非正式的“权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帮助。通过当事人或上级主管人的亲友故旧,来说服当事人,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

有时候,即使是上级主管和具体办事儿人员同意解决的问题,也会由于下属某一环节作梗而搁置下来。负责这一环节的人不论职位大小,也就变成了解决问题所必须疏通的“关键人物”。

这时候你切不可因他无权无职,就以为可以随便应付,否则你的好事儿就可能坏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地对待你身边老态龙钟的老太太,玩弹珠打水枪的“小皇帝”,或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这些人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垫脚石,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个可能发挥作用的人物。

俗话说,托人办事儿,不能“一棵树上吊死”。盯死主要目标,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目标周围的那些“边缘人物”,也要多多花费心思,有时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们就像一条条地道,可以顺利地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

(6)利用“枕边风”施加影响

幽默大师林语堂断言:中国一向就是女权社会,女人总是在暗地里对男人施加影响,左右着男人的心理情绪和处事态度,无形中便决定了事态的发展。一些老谋深算者深谙此道,找人办事儿时,专门利用女人做些文章,结果事半功倍。

(7)利用儿女私情,让对方感动

向“小皇帝”、“小公主”献殷勤,可以达到办事儿的目的。人常说:要讨母亲的欢心,莫过于赞扬她的孩子。一些乖巧的人常常利用孩子在办事儿过程中充当沟通的媒介,一桩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经过孩子的起承转合,反倒迎刃而解。

秘密点拔:

亲情永远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所以找上级替你办事时,不妨从亲情上下功夫,去寻找成功的突破口,这也许不是什么秘招,但绝对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9.勇气和行动是一致的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五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里3个月,这3个月你都不允许来看他。3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3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

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来向父亲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练。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才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小孩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回答。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及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这个故事给“勇敢”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勇敢就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一种敢作敢为的勇气。我们还知道,当人们有勇气去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马上就会去做,而是可能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这都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就是想到就去做。

办事缺少勇气就如冲锋陷阵的士兵没有枪一样,失败的机率比成功的机率大多了。

当我们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一定会很矛盾,面对这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现实就是,只有你勇敢的去做了,你才可能做好,如果你没有这份勇气,你就永远不会成功。

秘密点拔:

有勇气去做其实就是给了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行动就是让这个机会成为现实,勇气和行动一致才能促成你事业的腾飞。

10.办事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

詹姆士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20几岁,有妻子和小孩,收入并不多。他们全家住在租来的一间小公寓里,夫妇俩人都渴望有一栋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这也是一份产业嘛。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要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首付才行。有一天,当詹姆士签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非常的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每月分期付款差不多。

詹姆士就跟妻子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栋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他妻子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首付都付不起。”

但是詹姆士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栋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们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栋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到了第二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一栋两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总价是12000美元。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凑出12000美元。詹姆士知道无法从一般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后来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去做了。承包商开始很冷淡,由于他一再坚持,终于同意了。他同意詹姆士把1200O美元的借款按月交10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詹姆士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0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来省,一个月可以省下250美元,但还有750美元要另外想办法。

这时詹姆士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詹姆士说:“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0美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现在我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雄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10小时。詹姆士和他的妻子因此欢欢喜喜的搬进新房子了。

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需要追求完美,但是人类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成功的人并不意味着在问题发生以前就能把他们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詹姆士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实现他的目标的?

第一步,詹姆士的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因而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的心愿。

第二步,他的信心因而大增,下一次决定什么大事时更容易、更顺手。

第三步,他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的愿望,如果一直拖延,直到所有的条件都解决时,很可能永远买不起了。

秘密点拔:

许多人之所以被动地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总是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百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可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11.办事时,不要乱伸友谊之手

徐先生和许先生二人是大学同学,感情不错,毕业后,两人甚至在同一部队服役:两年后退伍徐先生先找到工作,许先生则不甚顺利,到处碰壁,徐先生伸出道义与友谊之手,把许先生拉进自己的公司,成为同事。

过了一年,徐先生离职创业,许先生也到别的公司任职。

徐先生的创业,成绩并不理想,很多朋友替徐先生担忧,并且认为许先生应拉徐先生一把。

碰巧许先生公司有一不错的职位出缺,很合适徐先生,许先生问了徐先生的意愿,徐先生很高兴自己的危机有了转机,答应去许先生的公司上班。

谁知等了一个月,消息毫无,徐先生按奈不住,打电话找许先生,原来……许先生自己坐上了那位子……

许先生的“解释”是:“我本来不要,也推荐了你,可是上面坚持要我……”

隔了半年,徐先生才在一个偶然机会中,从许先生同事口中知道,当初许先生根本没有把徐先生的个人资料往上报。

有人说,大学时期建立起来的友情最珍贵,也最不易变质。

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大学时期彼此没有利害纠葛,往往能坦诚相见,所以比较“知心”,友情也比较长久;所以很多人的“老朋友”都是大学同学,反而踏入社会后才认识的“老朋友”比较少,这是因为踏入社会后才认识的很多是事业上的朋友、利益上的朋友,这种朋友较难“知心”,要成为“老朋友”不容易。但这话也有“不对”之处,道理在于,求学时期因为彼此没有利害上的考验,固然双方可“交心”,但却缺乏免疫力,因此一踏入社会,面对利害——有的友情反而更强固,有的却脆弱得应声崩碎。

这个故事中徐先生和许先生的“友情”就是属于后面的那种,许先生显然经不起利益的考验。

没有掺杂利害的友情很珍贵,但也很脆弱,因为它还未经过现实的试炼。

人最大的希望是自己而不应把它寄托在别人身上。

其实人们也没有必要对许先生苛责,因为他的选择固然违反了朋友间的道义,却符合了求生存的最高原则——自私。

我并不是说所有自私的行为都是可以谅解的,而是强调“自私”是我们对人性应的理解,若对人性抱持一厢情愿的乐观期待,自己将不免大失所望。

不过,许先生的作法也有可议之处。

他表面上替徐先生安排新工作有两个用意,一是还他当年被徐先生提携之情,二是对其他关心徐先生的朋友有个交代。

这种作法或许一开始是真心的,只是后来变了质,但不管怎么说,手法并不高明,因为许先生再怎么解释,徐先生都不会相信;或许两个人不会翻脸,但至少友情已经变了味,不若大学时期的真诚了。或许许先生早有放弃这份友情的准备,利益当当,友情算什么呢?

这个故事应不是特例,而应是通象,也就是说,面对利益时,人的任何感情都在接受考验,连亲情也是如眩,因此我们应有一个认知:人心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

也唯有抓这“不变”的真理,才能适然面对人心的“多变”,也就不会因为人心的变异而生苦恼的怨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