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
26813200000027

第27章 进是有机会不要放过(4)

一、陈老板赚取转手的差价虽然合情合理,但梁先生停止和他某部分的合作却与“道义”无涉,买卖本来就是“合则来,不合则去”。问题是,陈老板把转手的差价当成“理所当然”的利益,梁先生不再和他合作,他因此而产生利益被剥夺感,本来可赚一万现在只剩下五千,心里无法适应这种失落,于是便起反感了。不过人总是这样,你给他好处,久了他便认为你给他好处是应该的,一旦不再给,便认为你失去“诚信”,没有“道义”了。曾有一行政机关首长发现这样的事:前任首长违反规定,挪用一笔巨款做为手下的变相“津贴”,新首长上任后,发现此事不妥,便予以停发,不想手下反应激烈,不动心的很少,“得而复失”又不动气的更少,这也就是商界“停止合作”也跟着“停止友情”的原因。面对这样的人性反应,若事先有所了解,就不会慨叹人心不古了。

二、梁先生终止和陈先生的合作基本上是正确的决定,因为二人有了不愉快,站在梁先生的立场,大可不必太勉强自己。倒是陈老板应自我反省——赚取外包部分的差价是“多出来”的,印刷方面的利润才是他“理所应得”,面对梁先生的新决定,他应感谢梁先生,并表示愿意继续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结果他不做此想,反而以诋毁来回应梁先生的动作,导致连印刷的生意也飞了。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件事,面对握有权力的一方时,“理未应得”的利益是不宜以激烈手段争取的,因为师出无名,理不直气不壮,也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若坚持激烈手段,必败无疑;而且不但争不回多出来的好处,连原有的好处也会失去,因为对方有权力。事实上,陈老板要保住印刷部分的生意也是很难的,因为他的“转手利润”让梁先生有“受骗感”,唯有停止一切合作才能弥补他自尊受到的挫伤;对陈老板来说,也只能尽量以低姿态来“抚慰”梁先生的自尊,或许这样还有一点效用。

梁先生和陈老板两人“翻脸”是一种遗憾,但做生意事关企业生命,该“翻脸”还是要“翻脸”,你不“翻脸”,别人还笑你傻瓜。倒是平常与人相处,对于“好处”的给予要多所讲究,否则反而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这一点和做生意“翻脸”的“利害”是不大相同的。

对不知感恩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给他好处,否则他将成为你的负担。

秘密点拔:

生活中,也许人都怕跟朋友翻脸,但在翻脸前不访想一想,朋友对你是否是真心,若不是,那他都不怕背脸做事,你又何必怕翻脸。

10.放下身份与架子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好单位没人要,坏的单位又放不下面子,结果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不在乎面子,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不在乎博士的面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不好翻身。

秘密点拔:

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自己的面子隐藏,毕竟面子不能代表奶酪与面包。

11.面面俱到难做事

有对父子赶着一匹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

“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走路。走了不久,又有人说:

“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

“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

“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杠子抬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事就像这故事中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其实,当你告别了孩提时代,初谙世事的时候,你发现许多大人们,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八面玲珑地待人接物而左右逢源。于是,你也“东施效颦”,想修炼出一副老成持重的尊容,想能有一副叫人一看就悦目的面孔,有叫人悦耳的嗓音,甚而自己将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完全仿效他人,以首长的车型评论其级别,以女子或男子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论婚配,以路人的穿着评论其地位,以上级的职务权力论其轻重,以朋友的利弊关系定论亲疏……然后,以相应的“对策”来“对付”对方。于是有了吹捧或蔑视、高贵或低贱、热情或冷淡,用得着或没用等等待人心态。然而,你终于没成“正果”。哪怕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让人不能原谅,你仍是四面楚歌,活得很累很苦。

左右迎合,事与愿违。这类人做任何事总想取悦所有的人。当他具体处理某一件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我怎么做才能赢得大家的好感呢?于是他就时时刻刻揣猜别人对他的要求。结果,他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自己需要什么,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他总是失望,因为他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没有原则的人还往往禁不住他人的诱惑,自己的意志比较薄弱,什么事情,最初还能遵循自己的原则,但一经别人三言两语一劝,马上防线就崩溃了。举个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小例子:拿喝酒来讲,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常常要推杯换盏,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之后,本来规定自己只喝三怀,而且开始时还能坚持,但禁不住多久,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之下,脑袋一热,什么三杯原则,五杯又怎么样?于是,原则丢在了脑后,放开肚子喝了起来。其结果常常是酩酊大醉,误了其他的事不说,对自己的身体损害极大。这是多么不合算的事啊!

一般来说,像故事中的父亲那么做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

(1)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不管啦!

(2)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都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越是想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就会有人不满意。

结果呢?有两个结果:

(1)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而因为怕对方不满意,还是小心察颜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

(2)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需索要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不感谢的天下超级大笨瓜。

那么该怎么做?

做你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不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的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你的不受动摇,却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是为了私心。

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想面面俱到的人,结果是——每个人都笑你。

秘密点拔:

做事时如果你力求面面俱到,那么你只能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