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33

第33章 植物篇(2)

这种树长着许多柔软的枝条,如果人不小心触动了树,那些枝条马上就像蛇一样把人卷住,而且越卷越紧,人就脱不了身。这时树上很快就会分泌一种液汁,人粘着了就慢慢被“消化”掉了。当地人已掌握了它的“脾气”,只要先用鱼去喂它。等它吃饱后,懒得动了,就赶快去采集它的树汁。因为这树液是制药的宝贵原料。奠柏虽然凶猛,但终究斗不过人,最后还得乖乖地被人们利用。

最奇特的笑树

非洲卢旺达首都有一家植物园。人们在那儿游览,遇到刮风的时候,就会听到“哈、哈……”的笑声。不知缘由的游人左顾右盼,也休想找到那个发笑的人。当地人便会手指一棵大树,自豪地来帮助解开谜团:“这是一种会发笑的树,它以笑声表示对你的欢迎。”

笑树为什么会笑?原来,它是一种小乔木,高约7—8米,树干深褐色,叶子呈椭圆形。每根丫杈间都长着一个像小铃铛般的皮果,它又薄又脆,里面是个空腔,生着许多小滚珠似的皮蕊,能自由滚动;皮果外壳长满斑斑点点的小孔。一阵风吹来,皮果随风摇动。皮蕊在空腔里来回滚动,不断撞击既薄又脆的外壳,发出像人一样的笑声。因此,当地人称它为“笑树”。

更有趣的是,巴西有一种名叫“莫尔纳尔蒂”的灌木,它在白天能“笑”,晚上会“哭”,发出不同的声响。植物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这一奇妙的现象与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奇特的奏乐树

当你来到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麓,就能听到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那是谁在演奏呢?原来这是一种会奏乐的树发出来的声音,当地人叫它“蒲甘笛树”。这种树要10个人手拉着手才能把它围起来,树荫十分浓密,片片叶子都像喇叭似的,好像挂在树梢上的千百万支笛子在风的吹奏下发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有趣的是,随着风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曲调和节奏也会发生变化。当微风吹拂时,它低头呻吟;当狂风劲吹时,它山摇地动;当风雨交加时,它发出密如连珠的鼓声。

笛树为什么会奏乐呢?人们在它的喇叭状的叶子上找到了秘密。叶子的末端有个小孔。由于叶大小不一,叶孔也就各异了。不同强度的风吹过这些小孔时,就发出各种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形成了抑扬顿挫的声音。

非洲还有一种会吹笛的荷花,人们叫它“水笛荷”。它的花朵巨大,花的基部有4个小孔。气孔内壁覆盖着一层花膜,只要有微风吹来,就会发出各种音响。

最不怕火烧的树木

当你走向大森林时,远远便可看到“禁止烟火”的木牌子。因为树木容易着火,星星之火可以烧毁大片森林。

但是,在我国南海一带,生长着一种叫海松的树,用它的木材做成烟斗,即使是成年累月的烟熏火烧,也烧不坏。当你用一根头发绕在烟斗柄上,用火柴去烧时,头发居然烧不断。因为海松的散热能力特别强,加上它木质坚硬,特别耐高温,所以不怕火烧。

含淀粉最多的树干

植物的淀粉主要集中在果实、种子、块根、块茎内,如板栗、小麦、山芋、马铃薯等。但是也有一些植物的茎干内含有很多的淀粉。

树干含淀粉最多的植物,要算是生长在菲律宾、印尼等国的西谷椰子树。通常一株10—12米高、直径20—25厘米粗的树干,可以刮出200斤干粉。大的树干就更多了。这些干粉经过加工,就制成洁白均匀的西谷米。把它做成饭,吃起来和大米一样香。当地人就用它作为粮食。据说一个人在西谷椰子林内劳动一天,所得的西谷米足够吃一年。

这种树形状有点像棕榈,一般能长10—20年。在茎的顶端,生长着许多羽状的大叶子,有3—6米长,但结的果实只有杏那么大。

含油量最高的植物

油棕的形态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它的故乡在西部非洲。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直到上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如今已是世界“绿色油库”中的一颗明星,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一般亩产棕油200千克左右,比花生产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产油量的近10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称。

油棕属棕榈科,常绿直立乔木,高达10米,树径30厘米,树干有宿存的叶基。叶长3—6米,簇生茎顶,裂片带状披针形,约50—60对,羽状叶片。它的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四季开花,花果并存,相映成趣。核果卵形或倒卵形,每个大穗结果1—3000个,聚合成球状。最大的果实重达20千克,果肉、果仁在15千克以上,含油率在60%左右。

从油棕果实榨出的油叫做棕榈油,由棕仁榨出的油称为棕仁油,都是优质的食用油。它们还可精制成高级奶油、巧克力糖,代替可可脂、冰淇淋用油等。在工业上可制造优质香皂等。果壳可提炼醋酸、甲醛,制活性炭、纤维板。棕油饼可作饲料。花序成熟后,流出的液汁还可以酿酒。油棕树的经济寿命有20—25年之久。我国的海南、两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都有引种。

含蛋白质最多的植物

小球藻是一种绿藻,繁殖能力很强。它能利用太阳光制造大量的蛋白质,一般含蛋白质50%,超过牛肉、大豆等高蛋白质食物,所以营养价值很高。

螺旋蓝藻的蛋白质含量比小球藻还要高,是已被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植物。螺旋藻的个体比小球藻大100倍,蛋白质含量竟达68%,是瘦肉的3倍多,半肥半瘦猪肉的8倍多。所以,螺旋蓝藻是未来大有希望的食物之一。

含蛋白质最多的农作物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演生而来。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把大豆作为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

大豆的种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质。因为大豆不含淀粉,所以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在东亚,大豆广泛用于制作豆浆、豆腐,也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于沙拉,可作蔬菜。将大豆和麦粒压碎,加入霉菌,加盐水发酵,经6个月至1年以上,制成的褐色液体称为酱油,在东方的烹调中普遍应用。

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支,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份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巴西和中国次之。现代工艺技术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样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黄油、人造奶酪,还可制成油漆、粘合剂、化肥、上浆剂、油毡、杀虫剂、灭火剂的成分。豆粉则是代替肉类的高蛋白食物,可制成多种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因为大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栽培广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缓和世界性饥饿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

最会“闻乐起舞”的植物

跳舞草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又名情人草或多情草、风流草。跳舞草属多年生蝶形花科木本豆科植物,直立小叶灌木,野生于深山老林之中,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株高60厘米,苗高25厘米以上,叶柄上长出三片叶时,就可开始观赏。

跳舞草的叶片两侧生有大量的线形小叶,且对声波非常敏感,在气温不低于22℃时,特别是在阳光下,受到声波刺激时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犹如飞行中轻舞双翅的蝴蝶,又似舞台上轻舒玉臂的少女,因此而得名。

气温达24℃以上且无风雨时,两片小叶闻声而动,长年不断左右摆动,上下弹跳,时快时慢,令人百看不厌。

跳舞草的小叶自行交叉转动、亲近、“接吻”、“弹冠相庆”,载歌载舞,每叶转动达180度后便又弹回原处,之后又再行起舞,周而复始。当气温达28℃—34℃之间,尤其上午8—11点和下午3—6点,特别在雨过天晴或阴天时跳动更具戏剧性,全株叶片如久别的情人重逢,双双拥抱,又似蜻蜓点水上蹿下跳,温柔之至。

跳舞草盆栽树高约0.6米,当夜幕降临时,它又将叶片竖贴于枝干,紧紧依偎,犹如静静休息,真是植物界罕见的景观。据科学研究认为,跳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与温度、阳光和一定节奏、节律、强度下的声波感应有关,这一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中外奇观。利用跳舞草这种自身运行的特异功能,制成盆景可供人们观赏。

跳舞草全株可供药用,有舒筋活络、祛痰化淤之效,并且可栽培为著名的趣味观赏植物。

最奇妙的吃虫植物

吃动物的植物,全世界有500多种,其中猪笼草的捕虫器最为精巧复杂。

猪笼草大多数生长在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潮湿热带森林里,我国广东、云南等省也有这种植物。

猪笼草吃虫,全靠它奇特的叶子。它的叶片中脉伸出去变成卷须,可以攀附着别的东西向上升。卷的顶部生出一个囊状物,好像奶瓶子一样,口上有一个盖,能开也能关。瓶口边缘向内卷,瓶内有半瓶子水液。瓶口内壁能分泌又甜又香的蜜汁,贪吃的小昆虫闻到香味就会爬过去吃蜜。也许就在它们吃得正得意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到瓶中,被水液黏住了,再也无法逃命。于是猪笼草得到了一顿美餐。

其他吃虫植物如茅膏菜、毛毡苔、捕蝇草等,虽然也能捕捉昆虫,但它们的捕虫工具远不及猪笼草的精巧复杂。

对地震最敏感的植物

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实际上可能恰好相反,因为有的植物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含羞草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由于它对地震最为敏感,所以可利用其预测地震。

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闭合。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

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含羞草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含羞草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簇生,高可达1米,具钩刺及倒生刺毛,叶片一被触动即闭合而下垂,呈含羞状,花期3—10月,较小,淡红色,果期5—11月,荚果椭圆形,长1—2厘米,宽约5毫米,种子卵形,长3.5毫米。

含羞草为什么会“含羞”呢?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部分,这部分叫做叶枕。叶枕中心有一个维管束,周围有许多薄壁细胞。在平时,每一个细胞中都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因而膨胀,使叶枕挺立着,所以叶片舒展,但一旦受到刺激,叶枕细胞所含的水就流到细胞间隙中,于是叶枕就发生蒌软现象,叶片也就随之闭合下垂。

含羞草的老家在热带美洲,那里常有暴风骤雨,含羞草的这种“含羞”特性,十分有利于保护自己,免遭风雨摧折。它又似窗前羞涩的少女,一遇生人便立即关闭窗户,颇具趣味性、观赏性。

含羞草全株有小毒,供药用,有安神镇静之功效,鲜叶捣烂外敷可治带状疱疹。它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世界热带地区,国内产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

陆地上最长的植物

最长的植物是一种攀援植物,叫白藤。它和庭院中经常种植的棕榈同属棕榈科家族的成员。它生长在热带雨林中,我国海南岛也有它的“芳影”。它的茎特别长,而且很纤细,可以说是植物王国里的“瘦长个子”。茎直径不过4—5厘米,一般长达300米,最长的可达500米。

白藤也叫省藤,我国云南也有出产。藤椅、藤床、藤篮、藤书架等,都是以白藤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白藤茎干一般很细,有小酒盅口那样粗,有的还要细些。它的顶部长着一束羽毛状的叶,叶面长尖刺。茎的上部直到茎梢又长又结实,也长满又大又尖往下弯的硬刺。它像一根带刺的长鞭,随风摇摆,一碰上大树,就紧紧地攀住树干不放,并很快长出一束又一束新叶。

接着它就顺着树干继续往上爬,而下部的叶子则逐渐脱落。白藤爬上大树顶后,还是一个劲地长,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于是它那越来越长的茎就往下坠,以大树当作支柱,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怪圈圈。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鬼索”。当茎稍向下坠到比树顶低时,又会向上爬,爬爬坠坠,坠坠爬爬,使它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植物了。

最早的陆上植物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地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这类植物已被化石记录证实了,称为囊蕨。

大约在距今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有一些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新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这就是囊蕨,最初出现于志留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

最甜的植物

甜,是一种人们都喜爱的味觉。糖是甜的,许多水果也有甜味,但一般没有糖甜。如西瓜的甜度约为糖的4%,梨的甜度约有糖的12%。

还有没有比糖更甜的东西?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是糖精。糖精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物质,它的甜度是糖的300—500倍。有没有比糖精更甜的东西?有。

在西非热带森林里,有一种西非竹芋,它的果实比糖甜3万倍!更有甚者,有一种叫非洲薯蓣叶防己的植物,它的果实竟比食糖甜9万倍!这种果实呈红珊瑚色,外形与野葡萄相似,每穗生40—60个,很逗人喜爱。

奇妙的是,吃了这种高甜度的果实,不但不腻人,而且嘴里长时间都感觉有甜味。因此,当地群众给这种果实起了个美名,叫“喜出望外”。

品质最好的纤维植物

在各种植物纤维中,苎麻纤维品质最好。它的纤维细胞最长,达620毫米,而且坚韧,富有光泽,染色鲜艳,不容易褪色。纯纺或混纺成各种粗细布料,既美观又耐用。苎麻纤维的抗张力强度要比棉花高8—9倍,可以做飞机翼布、降落伞的原料以及制造帆布、航空用的绳索、手榴弹拉线、麻线等各种绳索。

苎麻纤维在浸湿的时候,强度特别大,吸收和发散水分快,而且具有耐腐、不易发霉的特性,是制造防雨布、渔网等的好材料。苎麻纤维散热也快,不容易传电,因此,可以做轮胎的内衬、电线的包皮、机器的传动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