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26738800000005

第5章 不要用“听话”要求孩子(3)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让15岁的女儿浪迹天涯,独来独往,有人不解地问他真那么放心孩子?就不怕出事?蔡志忠说:“现在让孩子自己去闯,碰到麻烦我还可以帮她、教她,如果现在怕这怕那,把她养在温室里,一旦我不在了,她碰到麻烦就没有人教她、帮她收拾摊子了。”他是一个多么会爱孩子的父亲呀!

由此可见,只有在父母的精心引导下,孩子的独立意识才会健康成长,而不会过多地依赖父母或者演变为不良性格。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父母应看到孩子独立意识的积极作用。

独立意识的产生是一件好事,这是其生命历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将告别稚嫩走向成熟,难道在他们身上还有什么比这更令父母感到欣慰的吗?

同时,父母还应看到这种意识是一种朦胧的意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还很远很远,其间,还会有很多的坎途。悉心地呵护和引导才会使他们在磕磕碰碰中走过这段必需的路程,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前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父母应科学地对待孩子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尊重孩子们的自我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意识。

2.父母应为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创造适合的环境。

孩子多数时间在父母的身边生活。孩子的独立意识一方面是随身体生理的成长和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受着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各种影响而逐渐形成。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就像一株幼苗,要求父母悉心呵护并善待他们的这种心理变化,为他们独立地成长提供机会、创造环境。

3.让孩子自己去教育自己。

很多父母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而干扰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异想天开”。他们害怕孩子会做错事、害怕孩子会在生活中摔跤,处处充当孩子的“保护神”,其实这样做反而害了孩子。

不可否认,父母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等远胜于孩子,但是很多事情孩子必须亲身经历才会有所收获,所以,当孩子说“我自己来”时,我们就让他们自己干。天塌不下来。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即使是失败了、遭遇了挫折,其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的。孩子经历了新的历练,是一次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

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父母只给孩子一些参考,而不是指导,更不能是命令。当孩子需要一臂之力时,父母应给他应有的支持,也给他留有选择的权利。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位儿童教育专家说:“一旦孩子拥有了独立的意识,他们就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只有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会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所以,家长必须适时地放手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看世界。父母的指导与帮助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关键。

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在这方面为我们父母做出了榜样。

有一天,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这时,从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后,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说:“不对。”接着,他启发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哦,他可能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说:“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在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接着问:“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家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坚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邵康节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儿子,就是为了使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害怕麻烦,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引导孩子,往往错过了大好的锻炼其独立思考的时机。

一个女孩正在写数学作业,遇到一道难题发了愁,急忙请教妈妈:“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做,你帮我讲讲。”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女儿面前,拿起题看了一下,本来在女儿眼里很难的数学题,在妈妈眼里简单异常;妈妈看了一眼燃气灶上热气腾腾的饭锅,妈妈很快把答案告诉了女儿,女儿按照妈妈所说的在数学题下面填写好答案,高兴地与伙伴玩去了。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家庭几乎天天发生,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找父母帮助也成了习惯,直到父母没有帮助孩子的能力了为止。

父母这样做,虽然简单省事,但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

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启发和引导孩子多动脑思考和推论。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家长为他解决难题,这时家长如果解决的话孩子就会产生依赖的心理,不再自己思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如果孩子解决不了,再来帮忙也不迟。通过多次的思考,孩子就会习惯思考,知道思考的好处,而且能够尝到“甜头”,这样孩子就有了动脑思考的动力。

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独立思考意味着在思考某一问题时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积极主动性。在成年人中,独立思考是科技发明、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为他们今后的成才打好基础,也有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让孩子用自己的头脑处理问题。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他们自己特有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孩子只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才能在能力上不断提高。而生活中,很多父母完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想法。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管努力一下也许就能解决,家长却迫不及待地帮助解决,孩子在学习中有难题,自己动一动脑筋也许能解出来,但家长却忙着为孩子找家教。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失去独立的人格,难以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高。某学校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当让他们抛开家长的想法,实话实说自己长大后究竟想做什么时,竟有一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

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即使犯了错误,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像一个慈祥而有经验的顾问一样,启发、引导孩子,帮孩子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犯了错误,今后应父母如何改正。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自己改正错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父母应交给孩子一把钥匙,让孩子自己去打开锁着的门。因为孩子不能永远生活在家长的庇荫下,他们总有一天是要走出去的。

2.父母要善于向孩子提出问题。

一般情况下,是孩子问父母问题,父母回答,可是孩子不是对任何问题都敏感,父母应该选择性地向孩子发问。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哪里?”可以激发孩子思考,而不是让孩子一句“是”或“不是”就作答完毕。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父母应努力开掘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提问过于荒诞而对他嘲笑或批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出于好奇弄坏了玩具、钟表,家长不应予以惩罚和打骂,而应该引导孩子弄清楚这些器具的机械原理,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小工具、小零件,让孩子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这样,孩子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也学到了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4.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把孩子视为平等的一员,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会有活跃的思维。如果孩子的意见长时间被父母压抑,其思想会受到父母的左右,只会盲目附和父母的意见,这样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即使是错误的,父母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积极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加孩子主动表达的自信心。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