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雍正即位之谜
26733900000006

第6章 康熙废立太子之谜(6)

保和殿曾是顺治皇帝的寝宫,也是康熙皇帝幼年时的寝宫。后来,保和殿成为王朝典礼的重要场所,是皇帝举行筵大典和主持殿试的地方。这天早朝,康熙皇帝一身郑重的礼服,先向满朝文武大臣们出示太子胤初以前读书学习的习字作业。大学士和詹事们及众大臣奉旨,一同校阅太子的作业。康熙皇帝吩咐大臣们校阅,指出作业中的不妥之处。其实,哪有什么不妥之处?实际上皇帝是在展示自己作为皇帝、身为父亲的自豪。

大臣们早就听说太子有过人的天赋,学业之精进让博学的康熙皇帝都深为叹服。这次展示的太子作业,是历年来太子所写的满、汉习字,共有八大竹箧之多。汤斌等大学士、东宫辅官和众大臣们站在那里,看着内侍抬出来的这一筐筐太子习字,一个个惊诧莫名,浏览之下,不禁目瞪口呆。

康熙皇帝事先检视过这些作业,从中挑出了一些胤礽所写的满文,特别是满文书写的重要致治政书《贞观政要》以及许多重要的汉字警句格言,堆放了两大摞。汤斌等人屏住呼吸,神情严肃。只见太子的书法道劲刚毅,端重而藏锋,其气势和布局,俨然是大家名帖。而且,在这每一张作业上面,都有康熙皇帝逐日的笔圈点。

汤斌等讲官第一次在毓庆宫中,为聪明的太子讲说史时候,太子胤礽谦虚地说:“皇父虑予幼稚,不知勤学,日以为念,即一字一无不躬亲详示,勤加训诲。予性不敏,于皇父睿旨虽未尽能体会,然何敢不殚心竭力从事于学?《四书》、《书》、《易》略能背读。”

——言下之意,就是说让师傅们坐下给自己讲课。

太子这种大胆的举动,这种给予师傅们的礼遇,都是超乎前人的。汤斌喜出望外,也十分惶恐,一再表示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他们再三推辞,胤礽依旧让他们坐下授课,下课之后,师傅汤斌等人十分兴奋地来到乾清门外,告诉康熙帝胤礽太子的尊师、赐座之礼,表示不能接受太子的不世礼遇。康熙皇帝倍感欣慰,就规定师傅们在讲课前向太子行札,然后,依照太子的意愿,师傅们可以坐下讲书。

大学士和众文武大臣对于胤礽太子的作业印象极深,因为太子的一笔一画,工整端正,精楷苍劲。汤斌高兴地为太子的一笔好字赞扬康熙皇帝说:“仰见皇上合天之行健,自强不息,于二帝、三王大法,身体力行,以建皇储,即以翼元子。故凡学问启牖,皆纯而不杂,勤而有常,即此书体之精,亦关正心之学。我皇上天章宸翰,烂若星云,囊括众家,超轶前代。今皇太子书法,进而愈上,虽本英姿之特茂,亦征养正之渐深。从此日新又新,陶淑于宫廷之善诲。加以出阁方始,讲读益勤,自然驯造高明,同符至圣,真国家亿万年无疆之福!”

太子胤礽越来越博学,经常难倒师傅。一天,太子胤礽和众师傅讲说《论语》,应该讲《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个问题,历来不好讲说,因为涉及男女之别和辨别小人之害。而对于“小人”问题,太子胤礽看着众师傅,认真地说:“予常侍父皇左右,闻皇父教诲道,最难处者小人,最难防者亦小人,一旦稍有不当,就会被他们所欺。览前代小人误国的事,皆因为上面的人信任他们的缘故。所以,要切切不忘这些。”太子胤礽的论说很经典,让师傅们无言以对。

最让师傅开不了口的是,太子胤礽在引经据典、讲完一段儒学之后,特别讲述康熙皇帝曾给他讲到这一段时对他的谆谆教诲,本义是什么、微言大义何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四月二十五日,讲说四书中的《中庸》。太子说:“皇父言《中庸》一书,论性命(指人性和人生)精微处,无以复加。当细细玩昧,温故知新,竭尽人事以合天意,方为不负所学,不可以讲完之后就忽略了。”

六月初一日,《中庸》讲读之后,讲说《论语》。太子讲解了《论语》的原文,讲官们自认为《论语》是数十年所下的工夫,应该可以与太子好好讲论了。他们讲解和讨论《论语》中“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这一节,师傅格外激动,感觉可以和太子对讲。太子胤礽引经据典之后,总结性地概括说:“皇父言,孟子论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言简而理备,治世养身之道不外乎是矣。”讲官们恭敬地听了太子的发言,惭愧之外,由衷信服。他们十分庆幸在自己的晚年中,竟然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太子,这样一个超越历代前贤的完美学生。

在种种荣耀的光环包围下,在才华崭露头角时常被众人称赞认可的情形中,胤礽在不知不觉中也就飘飘然起来,性格也不知不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三、宝刀事件:对太子失望的导火索

年少的胤礽既然博学多才,康熙为什么会对他失望?

胤礽到底干了些什么,惹发康熙龙颜大怒,甚至想砍掉他的脑袋?

这还得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便是汤雅斋。

胤礽十五岁的时候,就结识这个叫汤雅斋的高干子弟,此人的老子是礼部尚书,仗着老子的权势有恃无恐,无恶不作。结识胤礽后,开始他还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和胤礽一起读书习字、骑马射箭,终日与胤礽形影不离。慢慢地就在闲暇时偷偷地给胤礽讲一些青楼瓦舍的下流故事。发展到后来,他让胤礽换上常人所穿服装,带着胤礽溜出皇宫去逛妓院、下赌场。胤礽年少,又怎么经得起纨绔子弟的诱惑,跟着汤雅斋吃喝玩乐的同时,他早把皇太子的身份扔到爪哇国去了。

就这样,有一天,胤礽跟着汤雅斋认识了一个名叫董富的奸商,此人和汤雅斋家沾了点亲戚,偶有来往。这个董富是京城的一霸,为富不仁,欺压百姓,又一心想攀个皇亲国戚做靠山。现在皇太子来了,更是正中下怀,于是跑前跑后、使尽浑身解数招待皇太子。更要命的是,这位大奸商居然吩咐老婆和三个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引诱胤礽这位太子爷,还反复叮嘱女儿们做着“谁有能耐,谁就能当上皇后”的美梦。

终于有一天,汤雅斋带着皇太子到了董富家里,看到了他这三个水灵灵的、如花似玉的女儿。如计划预料,胤礽一看三个美人,魂都被勾了去了。董富的三个女儿见皇太子仪表堂堂,谈吐不凡,而且怀揣着做皇后的美梦,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勾引这个皇太子胤礽。这三个女儿果不负父望,不消多长时日就粘住了胤礽的心。从此,胤礽便常常偷偷溜到董家和这三个女子私混。董家对他那也是百般恭敬。三个姑娘更是挖空心思地讨他喜欢。

一天,董家又摆上了一桌山珍海味款待胤礽。三位姑娘一左一右一后地围住胤礽,又是斟酒夹菜,又是与胤礽耳鬓厮磨,把个胤礽弄得早已忘了自己的身份。酒过三巡,董富抓住时机,对胤礽说道:“我儿子董为官,今年二十有三,年年科考,年年没能中意。今年科考,还得有请太子帮忙!”

胤礽借着酒劲爽快答应:“小事,包在我身上,不中状元也叫他中个探花。”

董富哈哈大笑说:“那小的先谢过太子爷,敬您一杯!”

胤礽也举起杯说:“喝!”就这样三杯两盏黄汤下肚,什么事情都痛痛快快地答应着,何况身边还有三位美女相伴,他早就把父亲的教训老师的教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天,胤礽躺在床上头痛欲裂,但是酒已经醒了。他迷迷糊糊地想起来昨天答应了董富的事情之后就开始犯了愁了。思虑了半天,借着父亲对自己的宠爱,还是壮起胆子拜见皇上说:“皇阿玛,儿臣在外有一朋友叫董为官,今年科考,皇阿玛能否破格优选。”康熙皇帝没有回答他,只是在自己心里想自己精心培养这么多年的皇太子,居然是一个徇私情的人,心里顿时升起一种失望的感觉,他再和胤礽详细打听董为官的情况,看到胤礽一问三不知的表情,毫无表情地对胤礽说:“这事以后再说吧。”胤礽看到父亲是这样的态度就悻悻然走掉了。嘴里还嘀咕着:“不就是破格选个科举嘛,至于这样嘛!”

不想,第二天康熙就对自己的贴身侍卫张虎下了一道密旨,命令他好生看着太子的一举一动。这位张虎可不是一般人的侍卫,他自幼浪迹江湖,有一身好武艺。他因钦佩康熙,自荐投身于康熙,成了康熙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所以,对康熙十分忠心。

这天傍晚,张虎换上夜行衣,身佩暗器,潜伏在皇宫外。不一会儿,胤礽也换了一身武士服佩戴上宝刀,悄悄溜出皇宫,急匆匆地向东南方向的董家商号奔去。到了董家的后门,胤礽还特地长了个心眼,回头望了望,没有看见人,便闪身进了门。

张虎绕到后院,戴上面罩,运足内功,轻轻一纵,跳到墙上。只见院内灯火通明。他悄悄走到西屋窗前,舔破窗纸一瞧,正见一老者与一年轻人在开心地聊着,老者说:“儿啊,现在你的三个妹妹把这个太子迷得神魂颠倒的,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开口和他老子去说让你中状元,那不是吐口唾沫的事儿嘛!”年轻人对着老者笑着道:“那还是多亏了爹爹英明啊,以后咱靠着皇太子这座大山,算是光宗耀祖了。”说完二人都大笑了起来,张虎听到他们聊的正是考状元的事情,而且还说什么有皇太子帮忙这样的话。心里“咯噔”了一下,这董家父子果真缠上了皇太子。

接着张虎又听见东屋传来阵阵淫荡的笑声,他又轻悄悄地到东屋门外,舔开东屋的窗纸一看,只见三个美貌的姑娘正围着皇太子胤礽放肆地玩闹。张虎心里暗暗骂道:“太子啊太子,你这无耻之徒,大清江山若交给你就完了。”他一时气急,骂的时候将脚下青石板跺得粉碎。屋内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而且静寂得可怕。胤礽手提宝刀从房间里跳了出来,大喊:“有贼!”抡起刀就向张虎砍来。家丁也从四面围了上来。但他们哪是张虎的对手,张虎只一回合就将胤礽的宝刀打落在地。胤礽转身便跑了,张虎也不去追,用剑轻轻挑起宝刀,带回宫中。

回宫之后,张虎当即面见圣上,将自己所见巨细无落地向皇帝说了一遍,又将所获宝刀恭恭敬敬地递给皇上。康熙一看,正是自己赐给胤礽的宝刀,气得七窍生烟,大喝一声:“传胤礽!”

盛怒之下,康熙皇帝以胤礽“身为太子,行为不端。沉溺女色,营私舞弊”,命手下将他拉出去斩首。好在两旁的大臣齐齐跪倒,给太子求情,大臣说:“皇上,请息怒,太子杀不得呀!太子只是年幼无知,受了小人的唆教罢了,皇上就罚他思过,万万不能杀呀,皇上!”然后众臣一并跪倒请求康熙皇帝不要杀太子。

康熙才改口道:“胤礽太子,大逆不道,从即日起,囚禁咸安宫一百日。”说罢,还一刀砍下了龙书案的一角,这一举动也让满朝文武百官目瞪口呆。

这,便是胤礽惹怒康熙皇帝的第一回。

四、胤礽侍疾无忧色,伤了康熙的心

康熙虽然是一代帝王,有着开辟大清盛世的丰功伟绩,可是,他终究是个人,像所有人一样需要亲情的慰藉。也像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在生病的时候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当时十六岁,他来后,见了自己生病的皇父后,却谈笑如常,没有一点忧戚之色。康熙非常生气,没两天便找了个借口把胤礽给打发回去。这大大伤害了康熙的感情。康熙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怒遣胤礽先归。从那以后对胤礽的宠爱就大不如前了。

胤礽还常跟人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言外之意,是自己做太子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似乎是希望康熙早点去见阎王,好让他早日登基!

胤礽的太子地位,使得他身边聚集了一帮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些人认为康熙日渐衰老,迟早要把皇帝宝座交给胤礽的,于是纷纷巴结,好为日后的加官晋爵打下基础。其中,以胤礽的外叔公索额图最为积极,在他的张罗下,朝廷中隐然形成了“太子党”,而且力量不可小觑。后来由于争权太露骨了,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时候,索额图因“潜谋大事”而被处死。由此,康熙和太子的矛盾也日渐暴露。

五、第一次废太子之谜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康熙的20个儿子个个都出落得精明强干,抱负不凡。

皇子们都想着自己是皇儿,都想将来能坐上皇帝宝座。

大阿哥胤褆,排行第一,从小心里早就盘算该由自己去坐龙椅,他培植有“大阿哥党”;

八阿哥允禩,自认为生辰八字主贵,并培植有铁杆“八阿哥党”;

胤礽本是太子,自有许多人趋前奉迎巴结,因而也有“太子党”。

四阿哥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并不飞扬跋扈,实却是暗地里有了大动作,更比别人多了一招:结交剑客,剪除异己。那些来无踪、去无影的神秘人物,后来都为他谋夺皇位、巩固统治出了大力。

他们一个一个,各立党派,培植亲信,暗地里已经都蠢蠢欲动、磨枪擦剑了。

各党派你算计我,我陷害他;你打我一拳,我踢他一脚。整日里策划于密室,表面上兄弟情谊很重,背地里都巴不得兄弟们一下子全死光才好,全没了兄弟情谊。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阿哥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自然会时不时传到康熙耳朵中。“枪打出头鸟”,因胤礽是太子的缘故,众阿哥便将主要攻击目标一齐指向了“出头鸟”。关于太子的种种流言蜚语一时间同时飞进了康熙的耳朵里。有人说胤礽嗜淫、阴郁,又有人说他暴虐、狂躁、图谋不轨等等。种种说法都对皇太子不利。

久而久之,康熙对胤礽的看法也在这些流言蜚语的灌输中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康熙忽然有一日想起大学士索额图曾对自己倡议过:皇太子服御应俱用黄色。康熙当时果断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康熙心想:如果如此,太子与皇帝的服饰岂不没有丝毫区别?此话虽然是出自索额图之口,莫非与胤礽有什么关系?另外,康熙在边外与噶尔丹打仗的时候,有人就传告说太子在京私制龙袍,私坐龙椅。康熙又联想到太子胤礽对自己的疾病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康熙四十七年(1708)八月,康熙出塞行围,忽闻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都面露忧色,康熙也亲自回京看视。九月,胤祄就病逝了,当时年仅八岁。胤礽对胤祄的死竟表现得漠不关心,毫无弟兄友爱之情。胤礽冷冷地站在刚死去的弟弟的面前,一点难过的神色都没有,康熙就问:“胤礽,弟弟过世了,虽然阿玛很心痛,你也别太难过了!”胤礽却装作没有听到,仍然站在那里像个没事儿人似的,康熙看到他这样的态度,气不打一处来,就说:“要是你觉得站在这里是为了朕而站的话,你可以走了!”胤礽听了这话之后也没有顾及什么礼节,转身就走了。更把康熙气得半死。这对于康熙积怒已久的内心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康熙厉声指斥胤礽的“不仁”,心底里更加加深了对太子的嫌恶。

胤礽受到康熙的斥责之后,胤礽大概是觉得父亲有点“小题大做”,非但没有恭顺地认错,反而记恨在心,他出来了之后,被康熙骂得心理非常不爽,所以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刚好一个倒霉蛋侍卫来被他看中了,他就毒打了这个侍卫来发泄心中的闷气。在行军途中,胤礽每到晚间,就在康熙所居的帐篷外面转来转去,鬼头鬼脑地扒开缝隙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