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雍正即位之谜
26733900000013

第13章 雍正即位之谜(3)

但是当时雍正的政敌们说,乌雅氏的死不是雍正所宣布的那样病死的,而是太后要见自己的小儿子胤禵,当哥哥的雍正皇帝不允许,乌雅氏一气之下便撞了铁柱子。到底谁是谁非?到目前为止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以德妃的如此贤德,德妃是不可能在雍正属于合法接班的前提下还与儿子因为胤褪的不服而生气,更不会在一些有关祖制家法的大礼节上给雍正新君以难堪。

而这位有德的德妃做了皇太后以后却行事古怪、脾气大变,不在“德”的一面继续保持本色,这又是为什么?《清世宗实录》记载,太后乌雅氏在清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未刻(午后一点到三点)发病,二十三日丑刻死亡(凌晨一点到三点)。

据说胤禩、胤禟府中的太监被发往外地时亲口对当地人说过:“只好问我们的罪,岂能封我们的口?”例如他们说过的“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指雍正)”,就和乾隆等人后来所说的相吻合,说明他们口中传递出来的消息不见得都是假的,都是诽谤。

我们再回到乌雅氏之死的话题上来,清雍正元年(1723)三月底,雍正亲奉康熙的灵柩前往景陵安葬,皇太后乌雅氏随行,四月初,雍正回京前夕让胤禵留在景陵守陵,这样一来,胤禵就等于被变相地禁锢起来了。随后便发生了太后暴死事件,如果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考虑,雍正如果是合法接班,如果胤禵就像雍正自己说的那样“平日素为圣祖皇考所轻贱”,那么雍正何以如此加意防备,何以冒着不孝的罪名、不顾太后的颜面也不准胤禵返京?而太后如果是在雍正合法接班的前提下即便是心疼幼子,也要给足新皇帝的面子,怎么就在返京不到两介月后忽然发病身死?

老太后乌雅氏举动反常的唯一前提就是雍正得位的不正当,一个在已经了解到十四子胤禵继位真相的生母看到另外一个儿子矫诏即位,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而不当立的儿子又进一步迫害当立的儿子,这就让生母更加愤懑。

乌雅氏的身体“素称康健”,为什么半天的时间就病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清世宗实录》上不记载,《清史稿》上面也没详述,倒是九阿哥胤禟的太监何玉柱(也说作何国柱)说:“太后要见允禵,皇上(雍正)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八阿哥胤禩的太监也这么说,也说老太太是在铁柱子上撞死的。因为胤禟、胤禩恰是雍正的政敌,所以后人也以为这些可能出于诽谤。

可是,他们恰恰忘了,胤禩、胤禟是雍正的政敌并且遭到严厉的清洗,他们手下的亲信太监自然也难逃法网。

在这种必死的情况下,他们还有编造谎言的必要吗?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至少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只是,如前所述,雍正元年(1723)三月底,雍正亲奉康熙的灵柩前往景陵安葬时。四月初,雍正回京前夕让胤禵留在景陵守陵。紧接着便发生了太后暴死事件。这中间的原因,又怎能不引人心生疑端?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乌雅氏公开表示:“钦命予子缵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这句话见于《雍正朝起居注》第一册(该书第29-30页)。

后来,雍正请生母按照清朝祖制接受太后的尊号,皇太后不答应;请接受百官朝贺,皇太后也没答应;最后雍正还请母亲搬到宁寿宫(历朝太后所居的住处),皇太后仍旧没答应。雍正元年(1723)三月,皇太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在雍正的固请下,皇太后才勉强同意办理,但她仍不同意大家向她“行礼”庆贺。这一年的五月二十三日,老太后突然病故,与儿子雍正之间所起的冲突不能不说是一个导火索。

就这样,母亲死了,胤禵一连受到父死母丧妻亡的重大打击,他这样一个曾经征战沙场的男儿,现在却如一个小女子一般地整日以泪洗面。

雍正在安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晋封胤禵为郡王,但未赐封号,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致使胤禵“并无感恩之意,反有愤怒之色”。

还有一次,雍正特意去景陵探望十四阿哥,十四阿哥看到他自然是心中十分痛恨。连正眼都不看一眼雍正。雍正却笑呵呵地坐在院子的石凳上,开口道:“允禵,你自认为自己才华出众,深的父皇宠爱。谁知还是败在皇兄手里,哈哈哈!”十四阿哥仍是不说话。雍正又道:“其实你与朕乃一母同胞,何苦与皇兄争呢?朕得了天下,岂不是也是你的天下,皇弟,你怎么就不明白皇兄的心呢?”说完还掉下了两滴眼泪。站在一旁的随身太监,急忙掏出手帕递给雍正:“皇上,保重龙体!”雍正挥了挥手,示意摆驾离去。从头至尾,十四阿哥没有说过一个字!从此以后,十四阿哥的势力被雍正一步一步彻底地粉碎了。又过了没多久,十四阿哥的福晋去世了,雍正还给她指定了一块地来下葬,但是十四阿哥知道后就去找了雍正。十四阿哥道:“参见皇兄!”

“皇弟,不必多礼。你的福晋过世,朕也悲痛。还请皇弟节哀顺变!”雍正说着不痛不痒的场面话。十四阿哥本就一肚子气,但迫于现在他是皇帝,也不敢太造次,随说:“臣弟谢皇上为臣妾选墓址,但那墓地的风水却是万分不好,臣弟恳请皇上收回成命,让臣弟自行择墓!”十四阿哥的口气也不容反驳,他的语气里透视着非常的不满,雍正眉头微微一皱,说:“关于此事元须多言,你跪安吧!”十四阿哥讨了个没趣,听雍正的话是那样坚定,多说无意,一边说着:“臣弟,告辞!”一边退出了御书房。等十四阿哥一走,雍正便派人叫来了八阿哥,让他去劝服十四阿哥接受这块雍正亲自选的墓地,一来以示皇恩浩荡,二来又表示君无戏言!后来经过八阿哥的极力劝说,十四阿哥只能勉强接受了这块葬地。

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胤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二年(1724)八月,雍正获悉胤禵在家里私造木塔,立即令纳兰峪总兵官范时绎进行搜查,强令交出。胤禵气愤难忍,当晚“在住处狂哭大叫,厉声径闻于外,半夜方止”。

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在雍正的示意下,宗人府参劾胤禵在大将军任内,“违背圣祖仁皇帝训示,任意妄为,哭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靡费,请将胤禵革退多罗郡王,降为镇国公”。雍正当即革去胤禵王爵,降授固山贝子。接着,诸王大臣进一步参奏胤禵在任大将军期间,只图利己营私。贪受银两,固结党羽,心怀悖乱,请即正典刑,以彰国法。雍正认为,胤禵当同胤禩、胤禟有别,将他继续禁锢于景陵附近,严加看守。可是恰在这时,有一个自称是满洲正黄旗人的蔡怀玺来到景陵,求见胤禵。胤禵怕招惹是非,不肯接见。蔡怀玺便把写有“二七便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等语”的字帖扔入胤禵住宅之内。胤禵看后既不奏闻,又把字帖内的重要字句裁去,涂抹,然后交给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并派人向范说明:“因为此系小事,所以贝子不奏闻皇上,然又有些干系,故交把总送至总兵处完处。”雍正接到范时绎奏报,异常重视,立即派遣贝勒满都护、内大臣马尔赛和侍郎阿克敦等人至马兰峪,亲自审讯蔡怀玺和胤禵。胤禵不服,“辞色很怒”,对范时绎“愤欲吞噬”,说蔡怀玺投书猜测可能是把总华过柱及总兵范时绎所指使,有说“把总容留此人吃饭、饮酒”、总兵“何将此人置之不问”,“大肆骂詈”。雍正认为此事不是孤立的,社会上定有一股反对自己、企图让胤禵等人上台的势力在活动。于是他加紧了对胤禵等人的镇压,革去胤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随后,诸王大臣又罗列了胤禵的十四条罪状,再次奏请即正典刑。雍正仍没有同意。

先是父亲死了,皇位落在了自己亲哥哥手里,胤禵虽不甘心却是又没有办法。后来妻子和母亲都相继去世,他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身边至亲的人都一个个离开了自己,他感到悲愤沮丧,所以他曾向雍正皇帝去告饶,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他说:“皇上,我一下失去了这么多的亲人,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只希望哥哥还念及手足之情放过我,给我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让我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呆着,我也不想和你争夺什么皇位了,我的心已经死去了!荣华富贵,皇权地位,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同年九月,胤禩、胤禟被雍正相继杀害之后,诸王大臣再次合词奏议,要求将胤禵立即正法。雍正遣人威胁胤禵说:“阿其那在皇考之时,尔原欲与之同死,今伊身故,尔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听尔意。”胤禵回奏:“我向来为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诛,我不愿往看。”十四阿哥胤禵这才保住了性命。于是,雍正下令:“暂缓其诛,以徐观其后,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从此,胤禵销声匿迹,过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

雍正十三年(1735)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才下令释放胤禵和胤娥出来,以图缓和政治上的紧张气氛。乾隆二年(1737),胤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7)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去世,这一年,胤禵六十八岁。值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第二节 波谲云诡的历史瞬间

一、胤褆新皇储地位悄然崛起

爱新觉罗·胤褆,康熙皇帝的儿子,他的母亲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幺殇,故为皇长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纳喇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胤褆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胤褆这个人,在这么多皇子当中是属于那种比较聪明能干型的,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因为,他在这么多皇子中年龄算大的,所以帮着父亲做的事也就最多了。他曾经三次跟随着康熙帝出去征战、巡视,而且都干得非常的漂亮。比如说以下这三次:第一次他出去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当时才十八岁的胤褆就奉命跟着他伯父,也就是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去打仗去了,还当了副将军,这场战争他就有份参与指挥;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1695)的时候,他跟着康熙帝又出去打噶尔丹去了,他和当时的内大臣索额图一起带领着御营前锋营,军机等要务他都一起商议,也就是这年的三月份,他刚满二十六岁,康熙帝就封他做了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间,他跟着父亲去巡视永定河的河堤,康熙还让他担任了总管一职,随后他又奉了老爹的命去华山祭拜。正是因为这三次做得都非常的出色,所以康熙帝对他的信任更是大大地提高了。

胤褆做这些,并不是愚忠愚孝于自己的父亲,他是为一心夺取这个嫡继的大统所做的铺垫,所以他就必定要密切地注视着自己父亲,特别是注意康熙帝对当时的皇太子胤礽所持有的态度。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开始,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这将近二十年以来父亲和皇太子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桩桩件件不简单的事件,还有随着这些事件引起的康熙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变化,胤褆是看在眼里也牢记在了心上。他在伺机等待最好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的一切正是他认为对他谋取皇储之位已经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也正是一个谋夺太子之位的最佳时机。

胤褆很迷信“喇嘛教”,还迷信“魇术”这样的巫术。他曾经还企图用喇嘛巴汉格隆的魔术来诅咒死当时的皇太子——胤礽,好让自已有机会可以取而代之。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有一次到塞外行围的时候,胤礽真的被废除了太子之位,胤褆自然是十分得意。康熙皇帝非常器重胤褆,所以命令他去负责监视胤礽的一切活动,从塞外回到京城一直都是由他来看守的。胤褆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大胆地向康熙帝进言,说是要杀死胤礽。这样一来,胤褆不但没有得逞,反而引起了康熙皇帝对他的极度反感与愤怒。

后来三阿哥胤祉去父亲那里告发了胤褆曾经用了魇术才废掉了皇太子这件事情,康熙皇帝知道此事后对胤褆的这种所作所为感到非常生气,所以宣告他为“乱臣贼子”。故此下了一道命令,剥夺了他的郡王爵,还派人日夜严加看守,将他在府第高墙里面幽禁了起来。康熙四十八年(1709)四月,皇帝在出去巡视塞外的时候临走之前又下了一道谕旨,说:“胤褆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联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所有王公大臣急忙聚集在一起商议,最后他们决定派遣八旗护军参领8个人、护军校8个人、护军80个人去胤程的家里严密监守。但是糜熙皇帝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后来又加派了贝勒延寿、贝子苏努、公鄂飞、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陈泰和八旗章京等17个人,轮流监视,他还对这些去看守胤褆的官员下了一道严谕:“如果谁玩忽职守,将遭到灭九族之灾。”

胤褆想夺取嫡位,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时候他只有三十七岁,之后他就被自己的父亲囚禁在高墙之内长达26年,一直到雍正继位后的十二年(1734)十一月初一日终于被幽禁而死,他死的那年也只有六十三岁。

二、四阿哥潜藏野心之谜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羹尧辅助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褆平定西北叛乱有功,自西北回到北京,康熙特地召见他,给予嘉奖。四阿哥胤禛的母亲德妃知道年羹尧跟老四的关系好,便想借机会让老四与年羹尧说些好话,多帮帮胤褆。晚上,胤禛过来给母亲请晚安。胤禛说:“孩儿给额娘请安!”德妃扶起了胤禛,但是没有多说一句话,因为说不清为什么,德妃不太喜欢这个看上去有些阴郁的儿子,虽然都是自己所生,她和康熙真心喜欢的还是正在西北做抚远大将军的十四阿哥胤褪,希望胤褪将来能登上皇位。

德妃一边摆弄着一个西洋钟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胤禛说话:“十四阿哥跟四阿哥,情分不比别的阿哥,年羹尧如果尊敬四阿哥,对十四阿哥就得另眼相看,格外出力帮十四阿哥。这话,阿玛让我告诉你。”胤禛听得这话,心里难过得很,但表面上声色不露,“阿玛的意思,儿子怎么不知道。”他说,“不用阿玛跟额娘叮嘱,我早就告诉过年羹尧了,无论如何要帮十四阿哥成此大功,不然就是对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