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贤教你学处世
26733200000032

第32章 张辽李典齐心协力破孙权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回许都休养生息,留下张辽、李典、乐进三位将军驻守合肥以拒孙权。

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却不和。因为张辽在吕布手下时,曾和乐进、李典交过手,并且李典的叔父李乾被吕布手下杀害,而乐进、李典跟随曹操日久,而张辽却当合肥的主将,所以乐进、李典不服张辽。

再有,三人在合肥就职,对于在合肥的防御和对敌进攻的战术,战略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张辽想法大胆,激进,敢于冒险,险中求胜。李典则是以稳妥为主,主张稳打,老持成重,没把握的事,他坚决不干。这点也不难看的出来。三个人,三个想法,自然就会在制定军事计划中出现分歧,加上谁也说服不了谁,谁还都不服谁,矛盾自然就显露出来了。终至三人不和,常闹别扭。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情报指出合肥仅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东吴应该是赢定了。

而合肥守军又如何面对这种局势呢?原来曹操在伐张鲁前,就已交给护军薛悌一封书信,封角处写著“贼至乃发”。现在东吴军果真北上,诸将就拆开曹操留下的指示。曹操书信中说,当孙权到时,张辽和李典两将军出战,乐进守城,不得与敌军交战。

诸将看到曹操的指示都颇为犹疑,敌多我寡,势如危卵,还要出兵击贼,不是自找死路?况且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又素不和睦,遇到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服谁的指示,怎么办呢?

三人中乐进较为持重,而张辽勇猛进取,于是张辽说道:曹公远征在外,等他的援军到达时,我们早就被攻破了。所以曹公指示我们趁敌初至,兵马未齐之际先行攻击,挫其锐势,而军心稳定后才能守得住城。成与败,全看这一仗了,各位还犹疑什么呢?

李典听到这话,感慨的说:此为国家大事,就看你的计谋定得如何而已,我岂能因私下的恩怨而忽略公事呢?

张辽听了心下释然,于是当夜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死士,选出了八百人。杀牛宴飨将士,预备明日的大战。

第二天凌晨,张辽披甲持戟,带著这八百人杀进孙权初到尚未整阵的部队,张辽带队冲进了东吴军镇营裏,亲自杀了数十人,斩了两将,并且高喊著:“张辽在此!”敢死队直冲进孙权主阵,孙权大惊,不知该如何抵挡,李典也率兵与吴军交战,使其一时乱作一团。后来两人都率军退到合肥城中。此战也给吴军不小的打击,重挫了他们在赤壁之战中的锐气。

孙权大军到齐后就展开了攻城作战。谁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杨州刺史刘馥的积极建设下,城墙高又坚固,木柱石头等防御器材一样不少。吴军连续强攻了十馀日都打不下来,吕蒙、诸葛瑾、甘宁等人也都想不出什么破城妙计,军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孙权只好下令班师回朝。

而在孙权撤兵的时候,张辽一看孙权在最后撤退,觉得机不可失,李典也这么认为,于是两人率军一齐冲出城来追击孙权的吴军,吴军大惊之下溃不成军,张辽和李典率部在吴军中横冲直突,杀得吴军大败溃逃,孙权在部将的死命保护下才得以逃脱,更折了数千精兵,从此再不敢小视曹军。

张辽、李典、乐进以合肥城中不到万人的兵力,抵抗了孙权挟赤壁大战余威而来的十万大军,且能把握战机将其击败,这于三位将领在关键时刻能精诚合作,群策群力是分不开的。

三人同心可断金,群策群力求和谐

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社会,正是因为它是由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且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社会中,没有人不需要群策群力,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配合才能生存和发展。比如,我们的工作、事业和生活中就时刻存在着与他人的配合,没有一种很好的协调配合,任何人都将寸步难行。这里的协调配合,就是一种简单的群策群力行为的体现。

对个人来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群策群力,那么他就不能得到别人很好的帮助,也不可能与他人很好地合作,这样的人不但干不了大事情,恐怕连生存下去都很难。

而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不能群策群力,是家庭不和睦与家道不兴盛的主要原因。古语有云: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夫妻和而家道兴!因此,一个家庭中唯有其成员能群策群力,这个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充满欢乐。

对一个集体来说,其成员能否群策群力更是决定其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你是某个集体中的一员,能处处为集体着想,并能与其他成员做好协调配合,共同为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那么你就会成为集体中受欢迎的一员,这种精神还会激励大家团结奋进,你所在的集体也会因大家的共同努力而发展壮大。

不能群策群力者也必为社会所不容,一个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的人,无疑是不适应这个社会的。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那么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呢?唯有靠大家群策群力。通常情况下,越是健康而发达的社会,其中的能群策群力者便越多,越是病态的社会,其中的自私自利者便越多。

但是在现实中,几乎是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得群策群力的价值,因此他们有的不能很好的与他人沟通协调,有的口头上极能沟通协调,私下却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有的表面上很能与他人协调合作,背地里却在偷懒或捣乱,这类人想得更多的是眼前自己的利益,因此不与他人配合,甚至做出危害他人的行为,这样的人往往不能放眼长远,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共同进步。所以现实中我们也很少能看到这样的人能真正达到幸福和成功。

如果你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你更需要能群策群力。每个成大事者都是依靠群策群力才成功的,这几乎是一条哲理。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证明了群策群力是更快更好地达到成功的无价之宝。举个现代的例子,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个人英雄吗?也不是!他和他的朋友鲍尔默以及其他人组成了一个十分能群策群力的团队,这是微软公司成长为世界软件产业巨无霸的重要原因,因为能群策群力,微软也并不只是造就了盖茨这个世界首富,还有数以百计的人因之成为了亿万富翁或千万富翁。

因此,我们不是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逊,我们需要群策群力。不论你身处何地,情况如何,打算做什么,你都需要能掌握与他人群策群力的技巧,这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工具,是追求幸福与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法宝。唯有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大家一起群策群力,我们才能生活幸福、工作优秀、事业有成,才能成为一个能团结他人的受欢迎的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