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建筑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730200000013

第13章 世界建筑瑰宝(1)

万里长城:人类历史的奇迹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秦朝时,秦始皇就使用了近百万劳力修筑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量的劳动力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位于我国的北部,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7000千米,约13300里,在世界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在古代,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5万千米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000千米。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1.5万多千米。

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所经地形极为复杂,根据地形又采用了不同的奇特结构,充分展示了华夏祖先的聪明才智,在世界古代工程史上可谓罕见。长城在重要道口、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立关城,既便于交通,又有利于防守。在墙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用于左右射击。长城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敌楼,用于存放武器、粮食和士兵居住,战时用作掩体。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燧、烽火台,用于在敌人入侵时,举火燃烟,迅速传递信息。城墙沿着山坡起伏延伸,穿过沙漠和沼泽。土制的墙以石头为地基,表面用砖块贴饰。从瞭望台上能看到烟雾信号,而在晚上利用篝火,这样消息能以罕见的速度横越全国。

自修建以来,长城就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长城的守失关系着许多朝代的更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伴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役的发生,英雄人物云涌而出,大大丰富了这座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如战国时代的赵国名将李牧,后代为纪念其功绩,在雁门关修建了李牧祠作为纪念,至今其遗址尤存。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长城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姜女哭长城,在山海关还建有孟姜女庙,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长城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显示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公里,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其在几百年前就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了。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煌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铁马、逐鹿中原、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永存在中华大地上。

佩特拉古城:玫瑰红古城

佩特拉古城,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佩特拉古城,距约旦首都安曼约260千米,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之间的山峡中,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它几乎全是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并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古城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古城”。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2007年7月8日佩特拉古城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佩特拉古城,是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纳巴泰王国的首都,在希腊语里是“岩石”之意。佩特拉古城有一条长约1.5千米的狭窄峡谷通道。建筑物雕凿在悬崖峭壁面内,其房间也隐没在岩石之中。峡谷最宽处约 7米,最窄处仅 2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岩墓等。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峡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片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在东北部的山岩上开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是历代国王的陵墓。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佩特拉古城的岩石带有珊瑚翡翠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远观垒垒石窟构成的楼群,好似天上琼楼仙阁,尤其在朝阳和晚霞的照射下,整座城市就会变成玫瑰色,所以佩特拉又称“玫瑰红古城”。这座方圆20平方千米的古城,寺院、宫殿和住宅等建筑物都在岩石上开凿出来,蔚为壮观。

佩特拉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一座高40多米,宽30多米,依山雕凿的殿堂——哈兹纳赫,意为“金库”。传说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哈兹纳赫造型宏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整座建筑分上下两层,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的图案。上层有就山岩雕凿出的圣母、天使和带有雄健翅膀的武士像,形象逼真。石壁上的原始壁画色彩虽已暗淡,但粗犷线条勾画出的画面仍然清晰可辨。

佩特拉古城遗址山脚下有一座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古庙建筑——本特宫,也称“女儿宫”。传说当年城市缺乏水源,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公主相许。后有一建筑师从谷外的穆萨村,劈山筑渠,引水入城,国王便将公主下嫁给他,此宫遂改称“女儿宫”。现在峡谷进口处石壁左边的水槽,即是当年的引水处。

公元106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古城以后,该城市仍然十分繁华。但后来因贸易路线改变,佩特拉古城的重要性大为削弱。最终佩特拉古城被遗弃了,直到1812年后才被人发现。

佩特拉古城反映了纳巴泰王国五百年繁荣时期的历史,古城多数建筑保留了罗马宫殿式的风格,表明古纳巴泰人曾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城的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古纳巴泰文明,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罗马文化,是罗马文明研究的重要参考。

耶稣雕像:里约热内卢的界标

巴西里约热内卢卢驼峰山巅上的巨大耶稣雕像,是举世闻名的杰作之一。

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山,海拔732米,是观光里约热内卢最理想的地方,山丘上有一巨型耶稣雕像。从城的每个角落远远望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稣受难的身影。圣像展开双臂似乎在迎接八方来客,并祝福百姓平安昌盛。白天,它背衬蓝天,头上缭绕着瑞霭祥云,更显示它的仙姿侠骨;晚上,强烈的探照灯光映射着它庞大的银灰色身躯,昭示着圣像法力无边,光明永驻。

1921年,巴西人民庆祝独立100周年时,有人提出了在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建造一座纪念雕像的建议。通过全国性的雕像方案征集评比,海克多·达西尔法·科斯塔一举夺魁。他提议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科尔科瓦杜山顶修建一座巨型的耶稣雕像,这位救世主将伸开他宽大的双臂来拥抱这座城市,把他的怜悯与博爱洒向世界。

雕像的头部和双手的模型由法国雕塑家保尔·兰多斯基制作,其双臂和身体部分则交给了工程师和建筑师去完成。雕像在巴黎完成后,被送到了里约热内卢。为了保证雕像的细部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其头部在它被吊到山顶前,一直浸泡在皂石中。

1931年,雕像终于在科尔科瓦杜山顶落成。这尊雕像体积庞大,仅头部就高达3.7米,重约35.6吨;每只手重约9.1吨,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目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约热内卢市的美丽全景,表达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自峰顶远眺,轮廓独特的甜面包山,风光秀丽的伊帕内马海滩,世界上最大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繁荣的里约热内卢市景,一切尽收眼底;从山下仰望,耶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和圣洁的光环。

1931年的10月12日,雕像落成典礼在科尔科瓦杜山顶举行,由工程师葛里莫·马考尼主持,他是雕像周围照明系统的设计者。1965年,雕像换上了新的照明系统,这一新灯光启用仪式由当时的教皇波比·保尔六世主持。1981年10月2日,在教皇波比·约翰·保罗二世的主持下,举行了纪念雕像落成50周年的庆祝仪式。

里约热内卢景色优美,有着湛蓝的大海,白色的沙滩,碧绿的棕榈,苍翠的群山,因此,那里的人们常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而把他的第七天献给了里约。”确实,里约热内卢拥有着人们幻想中的天堂美景,然而,使它最具特色的,还是那座屹立在高山之巅上的人造界标——巨大无比的救世主耶稣雕像。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山,是观光里约热内卢最理想的地方,山上有一巨型耶稣雕像,为纪念巴西独立运动成功而建,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雕像中的耶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约热内卢市的美丽全景,表达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耶稣像面向着碧波荡漾的大西洋,张开着的双臂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庄重、威严。耶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一些云团不时飘浮在山峰之间,使耶稣像若隐若现,使他显得更加神秘、伟大和圣洁。

马丘比丘城堡:古老的山顶

马丘比丘城堡,在克丘亚语中,意为“古老的山顶”,它是世界七大古迹之一。马丘比丘城堡的两边是悬崖峭壁,山下激流湍湍,地势十分险要。早在公元前,印加人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马丘比丘城堡,坐落在秘鲁库斯科城西北 110千米处,一座海拔2458米的山巅上,被热带丛林所包围。该城堡可能是印加帝国全盛时期最辉煌的城市建筑,那巨大的城墙、台阶、扶手都好像是在悬崖绝壁上自然形成的一样。城堡矗立在安第斯山脉东边的斜坡上,环绕着亚马逊河上游的盆地,那里的物产极为丰富。

马丘比丘的城堡及其所在地区的其他古建筑几乎都是在公元15世纪建造的,那时正是印加帝国开始扩张,由巴恰古蒂统治的时期。整座城堡坐落在乌鲁巴姆巴河两座绝峰中间的一座较矮平削的山峰盆地上,四面山峰环立如屏障。站在城堡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触到群峰巅似的,难得一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成为印加王朝最隐藏地。这里有古城墙、平台和岩石上凿出的巨大斜梯,一切都宛如大自然的延续,所有建筑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马丘比丘的城廓用巨大的花岗石建成,迤逦壮观,气势磅礴,宛如一道屏障,故有“秘鲁长城”之称。城内的街道虽不宽敞,但整齐有致,石门石巷,曲折非常。迷宫似的神殿、王宫、住宅、院落错落其间,在所有建筑中,军用塔楼、御苑、公主宫、要塞群、神圣广场、宏大寺、三窟寺及印地华塔纳寺最为精美。房屋建造全用巨大的石块堆垒而成,每一块都是论吨计的巨石。磨工是那样准确,所砌成的圆弧度是那样的圆滑,尖的角度也是恰好地一层一层尖削上去的。石与石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但是粘合得紧密竟到了想用小刀插进也难的程度。窗户均呈三角形,顶端仅置一块石头。街道上有石头铺的渠道,作供应居民饮水之用。这是一条暗渠,渠道由上下两条半圆形的石头扣合起来,像竹节一样一节连着一节。流水的孔洞并不大,但石槽吻合得非常严密,再加上地面盖上石板,便形成一条密封的地下水渠。不仅保持了水的清洁,也减少了蒸发。

宽阔的“神圣广场”中央,竖有印加人用以测定时间的巨大日晷。印加人崇尊太阳神,据说城中巨大的太阳神庙,完全由未婚少女管理。在高山之上,伫立着“拴日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木乃伊中90%以上是妇女。这就证实了此处不可能是军事重镇,而可能是供奉太阳神的童女庙。根据印加人的习俗,他们为了崇拜太阳神,往往从贵族家庭中挑选一些才貌出众的女孩,送进童女庙专门来供奉太阳神,她们终身在此隐居,死后就葬在这里。而那些少数的男子则是为她们的圣职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