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毫无疑问:让我们记住的人具有非凡的形象魅力,这种魅力在接触的瞬间占据了我们的心灵。
形象魅力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话题,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具有形象魅力的人。因为具有形象魅力的人在社交和事业中都容易获得成功。
形象魅力,就是指一个人的形象所具有的对他人的吸引力、感召力、感染力、凝聚力。称做“魅力”,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一个妩媚动人的美女,可以使无数异性神魂颠倒,其“魅力”可谓强矣。可是当人们发现这个女人既贪婪又邪恶时,她的“魅力”就会顿时“云消雾散”、踪影全无。这就是“魅力”!
在竞争机制的驱动下,人们要生存,要上进,要做出成就的动机大大增强。在通往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人们都在施展才能,积极地参与竞争。现在,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交际,各种媒体“五彩缤纷”、“无微不至”的宣传报道,使得人们更加注意对自己形象的构建,注意培养自己的形象魅力。
人的形象魅力的基础是其内在特征。内在特征,就是我心常说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要素主要有道德水平、意志强度和真诚可信程度,其他还有正义感、宽厚、善良等等。
形象魅力的另一个内在特征是知行魅力,即一个人所具有的学识、智慧和才华。知行魅力对人的吸引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自古以来,有学识的男子得到绝色女子的青睐屡见不鲜,“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家喻户晓。其实,这种“门当户对”的结合还不能充分说明知行魅力的巨大威力,一个才华横溢但却家境贫寒、一介布衣、其貌不扬,甚至身有残疾的男子,因其知行魅力的感召,使得大家闺秀、窈窕淑女为之神魂颠倒、倾心痴迷,终结连理的故事更被人们千古传唱。知行魅力在女子身上同样也具有令人向往的吸引力。理性的男人都会赞赏具有知行魅力的女子,而不喜欢头脑简单、无知无识、徒有美貌外表的女人。
形象魅力的外部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包括仪容、仪表、体态、修饰等等。形象魅力的外部特征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形象魅力的核心是“动人”,就像知行魅力一样,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诱导力等等。
事业成功与良好的社交形象是分不开的。因为社交中的自身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交往双方关系的融洽和交际的成败。
在社交活动中,人对人印象的形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知觉过程。这一过程的特点:一是信息少。在人与人的个体接触中,主客双方所掌握对方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其中不乏虚假信息。人们却不得不根据这些资料去分析、判断对方。二是印象形成快。人们一见面,甚至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匆匆的一瞥,便可能一下子形成一个清晰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三是具有伸展性。人们常常根据少量的信息而形成超出这些信息实际能证明的范围之外的、更为广泛的印象。由此看来,社交中印象形成的过程是极容易发生偏差的,并且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导致社交失败。
良好的形象非常有利于社交的成功。人们的印象形成过程始于感情刺激,即首先通过感官觉察对方。社会交往中的人,总是以一定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进行某种行为而出现的,这是影响人们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整洁大方的衣着、得体的举止、高雅的气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真诚动人的谈吐,必定给对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关系,达到社交目标。在这里,形象不仅起着润滑和媒介的作用,而且起着粘合和催化作用,它对表达感情、增进了解、相互吸引都是必要的。
所以,形象在社交生活和个人事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形象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建立自己的好形象,并充分运用形象这个好武器去开拓和创造自己辉煌的事业和完美的人生。
4.永葆光彩照人的好形象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光看外表,更应看内在。真正的美源自“内”,也就是人的内在修养。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够经久不衰。”许多视美丽为天分的人,常常抱怨上帝没有赐给自己完美的身材和容颜。对着镜中的自己,总有那么多的不满与挑剔,有的甚至完全否定自己。
你是否注意到,最具有魅力的的人不一定都容貌非凡。他们的迷人之处在于积极的人生观与自我意识,而非身材与容貌。美丽是自己的,我们何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呢?何况旁人的指点又不一定准确。只有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美丽才会由表及里、由内至外地散发出来。只要你相信自己是最美的,你就肯定会变成最美的,因为自信能带给你红润的脸色、明亮的眼神、洒脱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只有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你才能让你的美丽不打折扣地显示出来,使人为之心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英国由一个四分五裂的弱国而变成为世界强国。在女王迟暮之年,她身边有一个名叫罗伯特的宠臣,他外表英俊,深得女王的宠爱,入宫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女王面前的红人。
有一天早上,罗伯特来到王宫,门口的侍女告诉他,女王正在梳妆,不宜晋见。罗伯特在外面等候了许久,也不见女王召见他,就恃宠而骄,不顾侍女的劝阻,径直闯进了女王的居室之中。罗伯特一进门,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几乎认不出女王了,此刻的伊丽莎白除了女王的尊严以外,几乎没有一点动人之处。她那灰白的头发披散在脸旁,眼角和额头上已有了皱纹,双颊没有胭脂,眼睛周围没有一点光彩,与平日里的容光焕发迥然不同。罗伯特这才明白,为何女王每天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化妆上了。
实际上,好形象三分是外在,七分来自内心。伊丽莎白女王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她之所以在外表完全丧失吸引力,甚至达到令人害怕的程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这种魅力是源自女王的内心。
一般人被问及“迷人”的定义,答案除了聪明、仁慈、有活力之外,美丽的外貌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尽管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应凭借内在的人格特质,然而在交往之初,外表吸引力的影响还是极大的。
外表的吸引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外貌吸引力,包括五官、身材、发式及化妆等,这些非常表面的特质,只需凭照片便可评断“美”“丑”,一般人口中所说的美,便是指这种外表的美。另一种吸引力则是,由言谈举止、肢体语言所表达的动态吸引,这种吸引力,我们称之为“迷人的魅力”,这才是最多人所忽略的,也是最值得探讨学习的。
人说“一颦一笑俱可钩魂”,即是指动态吸引力。脸部神情、举手投足、身体仪态,与人互动的举止、说话的声调或语气等,都是促成这种“美”的重要条件。关于动态吸引力,也是注重形象美必须重视和考虑的。
英国文学家奥维也曾说过:“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由此可见,仪容的美丽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褪色,而蕴于内心深处的美德,却是历久弥馨。正所谓“满腹诗书气自华”,人们追求的应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和修养。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以貌取人。古代楚国大夫孙叔敖,左腿长、右腿短,并且是个秃头;被人喻为“大圣人”的周公,背伛,直不起腰;虞舜的大臣陶,面如削瓜,脸色泛青绿色……这些人其貌不扬,却为万人敬仰,他们或以治国的才能闻达于世,或以贤德的品行称著于民,为自己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以名留青史。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是忘了这件,丢了那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把仪态美、装饰美在某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灼灼闪光的缘故。
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美感,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每个人对自己的外在形象不一定都有客观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又是随每个人的层次不同而各异,然而要想在与人交涉时留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你必须具备“自知之明”。这种自知之明,就是要认识自我形象,尽量保持明确的自我形象,从而发展自我形象。
——认识自我形象,关键是要有塑造自我形象的意识。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首先使自己接受自己,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信心又再塑形象,并向更高层次进一步。
——用自己的方式塑造自我形象。不论你我,人生都只走这一遭,所以决不可妄自菲薄,而要将自己的能力高估一点,对自己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之路的必经之途。
——发展自我形象,就要不断激励自己,充分观察自己的长处和特质,一步一步将真实的自我引导出来,这样,无论在人生的舞台上,还是在竞争中,都会愈来愈生动有趣,而自己也变得非常乐于计划生活了。在你不断的努力下,你的潜能终会逐日显现于外,而达到充分发挥魅力的境地。
这时,你的形象就会得到确立,你的长处就会得到展现。
在现代社会,“让人喜欢你”是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准则。形象佳者容易被人们所接纳,所喜欢;形象不佳者则常常遭到冷遇。形象佳者每每能化险为夷,拥有机遇;形象不佳者则往往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成功者要想保持优势,需注意良好的形象;失意者要想摆脱困境,也往往从调整心态、重塑形象着手。
形象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应当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让形象的魅力融入我们的人生,让好形象帮助我们建立人生的自信,融洽我们的人际关系,促进我们的事业成功。
打造你光彩四射的人生金招牌,永葆你魅力四射的酷形象,走出你幸福完美的好人生。
二、以良好的品德形象赢得他人信赖
1.以实为本,诚恳待人
以实为本,是自立处事的基本准则。
“实”,是人生道德修养中的瑰宝。为人诚实的人,可以广交朋友;敢于求实的人,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勤于务实的人,可以干一番事业;作风朴实的人,可以得到人们的信任;思想充实的人,可以使自己富有朝气地度过一生。
以实为本,就要崇实、诚实、笃实、求实、务实、朴实。
崇实,就是崇尚实际,尊崇事实,这是做到以实为本的思想根基。崇实,应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名。崇实,应做到勿图虚荣,勿图虚名。崇实,就须牢记古人之金言:“有名而无实,天下之大患也”,“无实之名,祸之门也”,“名过实者有殃”。只有做到了实心、实言、实行、实效,才算真正做到了崇实。
诚实,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中强调:“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可见,诚实是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求学立业之本。正因为如此,在自我修养和待人接物中,一定要恪守诚实这一做人的根本原则。
笃实,是为人处事的第一要义,是“欲当大任”的重要条件。笃实,要求我们忠诚老实,为人敦厚,办事实在,诚实可靠。
求实,是一个人追求真理、讲究实际最可宝贵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把干劲、热情同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遇事不要听风就是雨,而是要核实,求真实。做人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是求实。尤其在风风雨雨的时候,敢于求实是不容易的,要有胆量,要敢于承担风险。求实,是伟大的人格力量。
务实,是成功的第一品质,是中国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的优良传统。东汉哲学家王符在《潜夫论·叙录》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学者曹瑞在《明儒学案》中说:“人之为学,须是务实,乃能有进。”
不论是做事还是研究学问,都要务实。务实须“四戒”——戒空,戒虚,戒浮,戒伪。要不说大话,不悦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不刮浮夸之风,不容浮伪之言,而要脚踏实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朴实,是一个人纯朴优良品德的表现。在自我修养中,要培养自己朴实的品格,应做到“四忌”:一忌言过其实,二忌有名无实,三忌华而不实,四忌虚假失实。
以实为本最根本的是要实干,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十个吹牛大王,不如一个哑巴干将;嘴上的高楼,不如用手盖起来的茅屋。所以说,实干是掷地有声的品质,实干是最好的语言。
我们反对说空话,但不反对能言者,且提倡能够做一个明理之人。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我们修身正心的目的,就是争做“国宝”而不是做“国妖”。
2.言必有信:信用是处世之本
言必有信是一个人给人留下好印象的重要法宝,是在人际交往中赢得真正友谊的关键。因为只有拥有信誉的人,才能使人信赖,使人欢迎。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的说话,第一要有信实。如果言而无信,便是给人家一个坏印象,从此以后,你的话不再能够取信于人了。商鞅替秦国变法,第一件工作,就是立木于南门,下令说凡是能运到北门的立赏百金。本来搬运一根小小的木头,而且又只是从南门到北门的短短的距离,出此千金的赏格,未免太大得叫人不敢相信,谁都不肯做傻子来试一下的。然而,后来竟有一个人做傻子而为之搬运了,商鞅为表白他说了一定要做的缘故,所以立刻拿出百金来赏了那人。他这一个举动,目的便是要取信于人,使人相信他的话是有信实的。
曾有一个学校里的教员,对着一群顽皮的学生说:“如果有谁不守教室的规则,他将要受严厉的处罚。”可是他说过此话后,却对一位在上课时用纸圈去掷别位学生的顽皮学生并不处罚,结果,学生再也没有一个相信他,他一上课,教室中就乱得不成样子。同是这一个班级,另一位先生,他见到有不守校规的学生立刻拉出来责罚了。他上课的时候,谁都怕责罚而严守着教室规则。
同一批学生,不过上课时的教员不同,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情形呢?不用说,一是言而无信,所以他的话便无人肯信;一是言而有信,谁都对他有了信任。
有一家商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在门口贴满了“亏本大拍卖”的广告,只要是常经过这里的人,没有人不知这是骗人的把戏。如果这家商店有一天真的要大拍卖,恐怕也不会有人去相信他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