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金赢利精要
26721600000027

第27章 寻找基金投资的避风港(1)

基金不是 “炒”出来的

在我国的基金市场上,有很多基金投资者把基金当成股票进行短线波段炒作,把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方法,原封不动地挪到基金市场当中,在净值下跌的时候申购,在净值上涨的时候赎回,形成了短期炒作的现象。其实,作为一种理想的理财工具,基金不是炒出来的。

实际上,投资基金和买卖股票是有所不同的。基金的净值表面上看来是基金的“价格”,实际上是基金所持股票构成的外在反映。投资研究能力比较强的基金管理人,能够随时根据股价的合理性、行业的景气度、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准确把握市场热点,充分挖掘估值过低的股票,从而获得较高的净值增长。

而如果以炒股的心态来买卖基金,投资者通常会面临“踏空”的尴尬局面,往往在赎回基金后发现基金净值仍旧稳步持续攀升而后悔不迭。短期炒作只是一些股票短线操作人员的操作手法,此方法并不适用于基金。

实际上,优秀的基金能够不断挖掘并持有具有增长潜力的股票,不会因市场指数的回调而回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6年4月24日,上证综指下跌13.62点,跌幅达到0.49%,跌停股票达到59家。但在当日,一些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净值仍旧上涨,其中某优势精选基金的单位净值上涨了0.0322元,涨幅为2.29%。因此,对于那些业绩优秀而稳定的基金,投资者应该坚定持有,大可不必做波段操作。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投资收益已经超出了你的预期。

在国外,基金回报率达几十倍、上百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回报是通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累积起来的。当选定了一支好的基金,就应该耐心持有,真正有消费需求时再赎回。这样,既节约了投资成本,又避免了“下错车”的风险。

实践证明,基金还是要长期持有,保持稳健的投资理念,基金回报率才会稳定长久。一些人常说的“基金宁愿被套,行情不愿踏空”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在基金的操作上要做到合理操作,必须坚持长线持有的心态,不能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有勇有谋,才能长久获利。

尽管基金投资提倡长线持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买了以后就完全放任不管。至少,一个月对自己的理财投资状况作个简单的总结,这才是理财应有的态度。

基金投资常见的六大风险

基金投资虽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投资策略,可以给投资者获得较大的利益,它不像股票市场那样涨跌疯狂,但是由于作为风险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基金投资同样存在着风险。

概括起来,基金投资常见以下六大风险:

1.基金未知价的风险

基金买卖只能以前一天的基金净值作为参考。究竟以什么样的价格成交,还有赖于证券市场当天的表现。投资者购买当日,正逢证券市场上涨,投资者的购买成本将会被提高,相反,将利于降低购买成本。而投资者卖出当日,证券市场出现了下跌行情,则有可能会影响到基金的收益。这就是基金独特的未知价风险,应该引起买基者的重视。

2.基金份额不稳定的风险

基金按照募集资金的规模,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并制定一定的中长期投资目标。其前提是基金份额能够保持相应的稳定。当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的基金发生巨额赎回,足以影响到基金的流动性时,不得不迫使基金管理人做出降低股票仓位的决定,从而打破原有的投资组合,影响既定的投资计划,从而因被动地调整股票,而使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影响,这也是基金投资者所需要正视的风险。

3.基金新募集资金建仓时点位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的基金产品,都会在证券市场的低谷建仓。在证券市场的相对高位,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都面临一定的建仓风险。在证券市场阶段性峰值时建仓,其建仓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4.价格风险

投资者购买基金后,正值证券市场的阶段性调整行情,投资者将会面临购买基金被套牢的风险。基金主要分现金型、股票型、混合型几种。现金型基金是每天分红,按月计算,年底还会有一些红利,但收益相对较少,买到不好的基金甚至很久都不分红,但大多情况下比定期存款划算,需要用钱的时候,提前两天赎回即可,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可言。除非基金公司倒闭、破产。股票型基金有涨有跌,主要受到股市的影响,但比买股票风险要低的多,股市好的话,收益会很高。但购买的时候一般会收取手续费,处在认购期的基金手续费相对较低,认购的价格也低,会有一到三个月封闭期,募集完成上市后都会有涨幅,风险就比较高一些,有可能会亏本,但赚钱的例子也很多。

5.管理和运作风险

基金管理和运作基金好坏的基础条件是需要基金管理人有严密的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特别是在选择证券品种上的强大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有可能会影响到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影响到基金的投资策略,从而导致基金业绩下滑的情况发生。

6.市场风险

尽管基金本身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但在面临证券市场的整体风险时,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是基金为什么在运作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向投资者承诺固定收益的主要原因。

由于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业绩优异、治理完善的公司非常稀少,而基金发行相对集中导致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基金大量扎堆在少数的优质股票上。根据基金2005年一季度报告,基金持有仓位最重的5只个股,分别为上海机场、长江电力、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宝钢股份。被多家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容易出现一家抛售引起众人恐慌的现象。而在这种时候,购买股票型基金,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承受集中持股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总之,基金投资市场存在风险,广大投资者在买基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使自己获得理想的收益。

四投四不投

1.投后不投前

尽量选择后端收费方式。后端收费模式是根据持有基金的年限变化的,年限越长,收费率就越低,一般是按每年20%的速度递减,直至为零。所以,如果投资者准备长期持有某基金时,选择后端收费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2.投早不投晚

目前正是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基金管理公司无论是管理上还是服务上都特别认真负责,销售上也尽量人性化。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基金管理公司几年以后发展势头更好,也许在管理方面会出现一些变动,使投资者收益减少。

3.投老不投新

尽量不要认购新基金。新基金缺乏业绩,投资策略也并没有经过检测,而且大部分新基金由新的基金经理管理,投资者无法判断其经营能力。另外,新基金有封闭期,建仓时间一般为3-6个月。倘若在建仓时间内市场上涨,基金净值升降程度就会低于同类基金。而老基金已完成建仓,成本也会较低。

4.投特不投通

有些基金是有一些特别优惠或特别条件的,比如长盛指数增强型债券基金就有“运行一年若低于面值就停收管理费”的优惠承诺。这样的基金是非常值得投资者考虑的。而通常条件有限又长期低于面值的基金值得警惕。

如何规避隐形风险

作为投资者,在热火朝天的行情过后,面对自己基金份额的数据,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有些隐形风险是不是忽视了呢?

基金投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种隐形风险,对这四种隐形风险的规避,分别进行介绍。

1.在牛市疯狂购入新基金

基金发行有这样一条规律:与股市的波动节奏一致。股市向好,受追捧;股市下跌,遭遗弃。而实际上,隐藏在牛市背后的是:在股市最“牛”的时候发行的基金,意味着建仓成本高。换言之,在回调阶段,跌破面值的风险也最大。于是,投资者在成本最高的时候买入基金,当股市逆转下跌,他们的损失也最大,无可避免地会造成对基金赚钱能力的质疑,而周围的投资者可能会受他们的影响,从而错失了真正的买入良机。

为了规避这一隐形风险,有专家建议:购买良机应该是在股市温和的时候。因为此时基金的建仓成本会较为合理。

2.在牛市波段操作

美国一位著名基金经理说过:“买基金跟减肥一样,决定最后结果的是耐力,而不是头脑”。这句话道出了基金投资的真谛。2006年上半年,基金的优秀表现冲昏了投资者的头脑,他们忽略了投资风险,忽略了较长的赎回时间,更忽略了基金高额的申购赎回费,只想在这波行情中“捞”一笔。而现在,大家会发现,基金净值在大盘九连阴九连阳一阵折腾过后,似乎开始变得温温吞吞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使得短线投资者纷纷割肉。先不说赚了多少,一来一回的手续费至少有2%。此外,投资者赎回申请确认后,赎回款将在T+7日内划往账户,因此,要承担因购买基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所以,如果追求在短期内有高的收益,干脆直接入市炒股。一般情况下,短期暴利在投资基金中是不会有的。

为了规避这一隐形风险,有专家建议:避免在股市热火朝天之时短线操作基金,并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3.只看过往业绩,蒙着眼下注

2006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最高回报率达到91.40%,而同样为股票型基金,回报率最低的只有10%左右,二者的差距显而易见。虽然不能单从回报率这个角度断定一只基金的好坏,但从一个侧面,能够了解到不同基金表现的差距。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选好的基金,靠好的基金公司、优秀的基金经理、出色的分析团队、良好的运作模式、优良的历史业绩、星星多的晨星评级、规避风险的有效性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表现好的基金不可能一直都表现好,投资回报率越高的基金,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

股票型基金与股市的表现息息相关,股市正“牛”时,股票型基金上涨幅度很大;股市调整时,股票型基金下跌的速度也会很快。在基金投资中,“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定律一样也适用。

为了规避这一隐形风险,有专家建议:基金有多种类型,从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基金,风险逐渐上升。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不要盲目跟风追捧。

4.净值恐高症

在认识基金的净值高低问题上,大多数投资者都有一个误区:净值高风险大,净值低风险小,应该在净值低的时候购买,在净值高的时候卖出。而实际上,两只净值不同的基金,如果投资方式一样,那无论购买哪只基金,都会一起涨、一起跌,和净值高低以及份额多少没有关系。

看一只基金,最重要的指标是累积净值。因为累积净值代表了基金的赚钱能力。累积净值高说明:过去基金的赚钱能力不弱、分红能力强、持有的股票涨幅大。道理很简单,某只基金的赚钱能力强,即使净值高,在一段时期内,也能带给你满意的回报率;而如果是累积净值低的基金,虽然初期投入的本金少,或者购买的份额多,但在相同的时间里,由于其赚钱能力弱,并不能带给你相应的回报。而基金经理会考虑做股票的调配,如果认为没有上行空间或者发现价值低估的股票,他就会调整;如果认为还有机会继续增值,他就会保持较高的净值。

为了规避这一隐形风险,有专家建议:基金投资过程中,不能完全相信基金经理的专业判断,高抛低吸也是不适用的。

定期定额可避免选时风险

眼下,个人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有两种选择:单笔单次买入或定期定额投资。单笔单次买入就是一次性买进某个基金产品,这样的方式简单,但是选择买入时机就显得相当重要。

定期定额投资由于平均多次投资的特点,能够很有效地分散股市涨跌造成基金净值起伏带来的"选时"风险,但需要投资者长期稳定地投入。

即便经历了大幅的股市涨跌,采取定投方式的投资者最后仍然获得可观的盈利。所以,“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不少投资者将每月的工资节余用于定期定额的基金投资,数量虽然不大,但是积少成多,长期坚持投资将会获得不菲的收益。让我们简单的计算一下定期定额的基金投资的获利情况:

举例来说,您选择某只货币基金投资,每月投资2000元,以目前货币市场基金2.3%左右的收益计算,假设收益率不变,连续投资5年,您的投资总额将变为127287元,投资收益为7287元,如果连续投资10年,10年后您的投资总额将是270071元,投资收益为30071元。 如果投资股票型基金,每月投资2000元,按5%的年收益率测算,连续投资5年,您的投资总额将变为136579元,投资收益为16579元,如果连续投资10年,10年后您的投资总额将是311859元,投资收益为71859元。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进行定额定期的投资方式,可以使投资者避开选时风险,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不管当时基金的净值如何,定投计划都是以固定的投资额购买基金份额。如果基金净值较低,那么投资者可以多买一些份额;当基金净值上升,投资者买得份额就少些。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投资者的平均成本就要比基金或股票的平均市场成本要低。

定期定额投资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在海外市场比较成熟的基金投资模式,深受投资人的欢迎,尤其适合未来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投资者。从金额上来看,虽然每个月的投资额可能仅仅只需要几百块,但是经过5年、10年,甚至20年的累积,并在基金管理人的积极管理和运用下,将累积起来一笔数目十分可观的资金。从而真正实现了“细水长流、聚沙成塔”的理财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定额投资适合于净值波动较大的基金,如股票型基金或积极配置型基金。此类基金业绩受股市影响较大,定期定额投资的降低风险、长期获利的优势方可体现。如果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获利的机会反而较小。

而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可以说是最适合做基金定投的,只要在大盘持续向好的大势下,指数基金几乎能复制大盘的涨势,获利能力很强。

看仓位 选基金

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基金仓位的大小应该成为投资者需要关注的要点。所谓仓位就是指持有股票的比重,简单的说,开放式基金的仓位越高,受股市波动的影响就越大。不同基金的仓位情况、基金重仓股表现、基金持仓结构调整这三个主要因素决定了基金在震荡市中的表现。在股市下跌时,股票仓位越高,冒的风险会越大,基金跌幅就可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