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上册)
26719700000076

第76章 山西解放者和新中国的元帅(1)

抗战爆发,做阎锡山统战工作,打开冀南抗日新局面。改造旧政权,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劝服于学忠建立抗日民主新政权。保卫党中央,后任抗大校长,整风生产两不误,纠正审干偏差。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2日,徐向前出席了党中央政治局在洛川举行的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任务和军队的作战方针。会上通过了《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徐向前当选为军委委员。经过大革命失败和十年内战,徐向前不仅深深认识到正确的政治与军事路线,是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也进展到一个新境界。他认识到毛泽东是一位英明领袖,他完全拥护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他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只有山地游击战,才能发挥我们的长处,坚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的胜利。

8月25日,红军正式宣布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向前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副师长,先和周恩来去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

徐向前和阎锡山是一河之隔的老乡,当年他在阎锡山办的川至中学当教书先生时,阎锡山是山西督军,当然不认识这位小教员,十年内战中徐向前成了红军的名将,阎锡山方知这位“老乡”何人。他讲话中说过这样的话:“徐向前这样的人才,怎么走到共产党一边去了,不是楚才晋用,而是倒过来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山西抗战政治上要依靠薄一波,军事上依靠徐向前。”阎锡山对周恩来、徐向前待如贵宾,又是宴请,又是陪同参观。

徐向前利用他对故乡历史、人情等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协助周恩来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们在和阎锡山谈判过程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说服阎锡山采取积极态度,与共产党和八路军合作抗日,希望他对进入山西的八路军给予支持和方便。阎锡山在周恩来和徐向前耐心劝导下,答应了一些有利于八路军行动的条件。徐向前还利用一切机会,向阎锡山部下和各界人士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群众集会、校友会、同乡宴,只要有机会、有约请,他都出席演讲。

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的徐向前。在太原失陷前后,徐向前参与指挥了广阳、尚店、户封地区的对日军伏击和着名的粉碎日军“六路围攻”作战。在党中央“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方针指导下,徐向前在晋中主持办了“晋察冀军政学校”,训练了400多名工人、农民和学生骨干,他亲自讲游击战争的战术。

在开辟新区工作中,他十分重视改造国民党县、区旧政权,建立民主新政权。

1938年2月初,徐向前回到了一二九师师部,这才与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会合,他们在辽县召开了干部会。刘伯承就太原失守后军政建设问题作了报告,邓小平作了政治报告,徐向前作了反六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和游击队的建设问题报告。他提出:游击队领导要加强,纪律要严格,要像正规部队一样,加强对游击队的教育与训练。就这次会议之后,1938年3月底,徐向前指挥了着名的响堂铺伏击战,毙伤敌人400多人,截击摧毁汽车180多辆,使日军第十四师团山田辎重队两个汽车中队遭到毁灭性打击。

1938年4月,徐向前参加指挥了反日军“九路围攻”作战。这次作战,八路军一二九师在长乐村一举歼灭日军1500多人。战斗结束后,蒋介石还特电“嘉奖”刘伯承、徐向前指挥的部队。

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后,4月下旬,一二九师主力分开为左右两路纵队向平原发展。徐向前率东路纵队,挺进冀南。5月初,进到巨鹿、南宫县城。这时冀南一片混乱:日军占据着邯郸、邢台、临清等交通要点;一部分“民军”和反动的“六离会”等杂牌武装,活跃在枣强、武邑、衡水等地。各式各样的游击队几百人一伙,几十人一帮,都打着抗日旗号,称“司令”。对付这些队伍难,对付老百姓中的“六离会”更难。在南宫县一些村庄,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参加“六离会”。每人一个红包袱,包着红衣服。说声集合,取开包袱,穿上红衣,包袱皮系头,一碗冷水吞下黄裱符,握着刀吆喝起来。还说什么“神保护”他,“刀枪不入”。他们不让八路军进村,还袭击八路军队伍,杀人,抢走电台。干部、战士恨透了这些反动道徒。有人提出,要摆开战线和它打,看他刀枪入不入。徐向前经历过许多次打反动道会门,知道凡是会道门,都是被地主和反革命利用的。一些农民无知,才误入歧途。硬打,更会增加仇恨的情绪,还会伤害好百姓。他提出要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去对付“六离会”。只在必要时打一下,主要是通过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打攻心仗。

按照徐向前的命令,部队对“六离会”展开了攻心战。捉住活的,教育几天放回去;抓了头头,不打不骂不杀头,讲明道理,也放回去。还找他们的亲友、母亲、妻儿去劝说,要他们改邪归正,交出红包袱。工作虽是艰难,可是很快见了效。几个月后,各村的“六离会”徒,纷纷提着红包袱向八路军认错、交包袱。几天内,红包袱交来几千个。大多数人改邪归正,洗手不干了,不少人还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部队都没有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一边干部依托山地作战惯了,乍到平原,无遮无盖,一望无边,不禁心慌意乱。八路军干部、战士从当红军时就和山结下了深情。敌人“围剿”钻深山,飞机轰炸进山洞。山上有野果、野菜、竹笋、野兽当食粮。徐向前在大别山区,常听红军唱:“树枝砍不完,根也挖不完,留得青山在,到处有红军。”革命人,都把山看作革命的风水宝地。眼下进入了华北大平原,日军又是飞机,又是坦克,又是骑兵,“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能在平原站住脚吗?

徐向前却断言:人民群众,才是最高的山,最深的林。他说,军队是鱼,老百姓是水。有水,就能养鱼,山再大,天天挖也能挖平,能移走;人的山是永远挖不平,移不动的。要坚持抗战,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在平原发动群众。徐向前在《开展河北游击战争》一文讲: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这伟大的力量,才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法宝。八路军要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必须把广大人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造成“人山”。徐向前以惊人的毅力,巧妙的斗争艺术,和宋任穷、陈再道、杨秀峰、刘志坚等一起领导坚持了冀南游击战争。不到一年,徐向前领导冀南军民进行大小战斗400多次,杀伤日伪军5000多人。

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冀南平原一色绿,反动的“六离会”被制服了,乱如牛毛的各色游击队、伪军和土匪也纷纷归降八路军。各村庄人民群众组织起了妇救会、儿童团、自卫队。抗日救国的口号,响彻平原,抗日的歌声,响遍南宫、威县、丘县、平乡、南和、临清各县。军民一齐上阵,攻打日军和伪军的据点,破坏交通线,真是人的山,人的海,人的密林。徐向前率领下的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山、海里,生存、发展、壮大。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局面打开了,春意正浓,1939年6月,徐向前又奉党中央的指示和朱瑞奔赴山东。

徐向前和朱瑞分别担任八路军一纵队司令员、政委。他们一到山东,发表了通电,立即引起山东各界人士和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注目。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表示欢迎八跑军抗战,但反对共产党搞政权,徐向前便亲自和他谈判。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徐向前熟读兵书,不但很熟悉自己的部队,同时很了解敌人、友军。对国民党军许多将领的历史、习惯、性格都能摸得清楚。于学忠是山东蓬莱人,清朝末年考中过秀才。北洋军阀时期,他先在吴佩孚手下当官,后投奔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他当过东北军的师长、军长和临绥驻军司令。蒋介石曾多次派人暗中拉他脱离东北军,他不干。1936年12月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于学忠坚决支持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去南京,被扣押起来,于学忠一直把张学良骑的一匹战马养着,自己不骑,也不许别人骑。他对蒋介石虽不“忠”,对共产党却是冷眼相看,他领兵打过红军,大骂过共产党。国共合作抗战了,他又奉行一种哲学:“既不红,又不蓝,三条道路走中间。”

于学忠很敬重徐向前,热情相待。徐向前巧妙地向他说,第三条道路是走不通的,劝他与共产党、八路军真诚的合作抗日,于学忠听着不反驳。只是一谈到政权,他就说:“八路军是军队,不能搞政权。你们也搞政权,我这个省政府怎么搞哇!你们不搞政权也可以抗日啊!”

徐向前说:“我们是抗日的军队,要搞抗日根据地,就得建立政权,发动群众。你们政权不给我们粮款,不给我们枪弹,我们只有搞政权,依靠人民才有饭吃,才能坚持抗战。”谈来谈去,于学忠被徐向前说得理屈辞短,最后只好同意八路军搞政权,但提出“要合乎法律”手续,要经国民党政府批准。

徐向前知道合乎国民党的法,则没有人民民主政权。他领导山东军民,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手段,对付在山东的国民党军和政府人员,运用新的战术一次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在国民党县政权垮掉的地区,迅速建立起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敌占区和游击区,建立起“两面政权”。至1940年底,这些形式的县政权,发展到90多个,设有一个行政主任公署,14个专署,250个区政权,有了政权,根据地巩固地发起来。

1940年6月,为去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徐向前离开了山东。在山东仅仅一年,他为发创造抗日根据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指挥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消灭日伪军和顽固派4500多人,八路军和基干武装发到8.3万多人。

山东军民和一二九师指战员,都盼着徐向前回去,他也是抱着重返前线的愿望。可是党的“七大”推迟召开,徐向前到延安不久,就被任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兼参谋长。他和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副政委林枫等,为保卫党中央和联防军的建设辛勤工作两年多。1943年春,他接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和政委李井泉、副校长何长工、彭绍辉等,又全力投入建设和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

他担任抗大校长,正赶上延安整风和大生产两大运动。整风运动中,康生搞“抢救失足者”的所谓“坦白运动”,抗大驻进了整风审干工作组,把抗大572%的干部,搞成了“嫌疑分子”、“特务分子”。徐向前这时住在延安,他得知这一情况,几次写信、带话给绥德校总部领导人,要注意防止、纠正审干中出的偏差,要让搞错了的人起来辩白,不要怕大翻案。抗大审干的偏差,在党中央关怀和徐向前指导下,很快得到了纠正。教学和生产又出现了新面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中,徐向前战斗在山西,先占运城,再克临汾,取得晋中大捷。病中坚持对太原之敌作战,取得胜利。坚持共产党人无私品质,不谋一点私利。

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然而,徐向前却认为,共产党人,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任务重于生命。”

徐向前来到山西,首先指挥三纵队攻占运城,歼敌1万余人。接着,于1948年3月,又率部攻打临汾。这座历史古城内高外低,像一条牛卧在汾河东岸,俗称“卧牛城”。传说李自成屡攻难克,气得“挂甲”于城郊屯庄的树上,撤兵而去。这个易守难攻的城市又经过日军和阎锡山部队多年加修工事,城墙内外形成四道坚固的环形防线,真是“铜墙铁壁”。徐向前指挥部队以坑道战法,苦战72天,终于攻克临汾,歼敌2.4万余人。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推广攻坚战的经验,指出:这次攻坚的成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胜利。”

打下运城,攻克临汾,山西全境尚有敌20多万人,固守在晋中一些重要的据点,徐向前此时手下的部队不足6万人,而且经两次攻坚战伤亡较大,供给也困难,不少部队是新兵多于老兵,新扩编的部队多于老部队。敢不敢继续打大仗、打硬仗,是摆在徐向前面前的严峻考验。徐向前此时改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他以坚强的决心,精心的计划,和兵团领导人周士第、陈漫远、胡耀邦等,指挥部队发起了晋中战役。

阎锡山坐镇太原,指挥着13万大军,扼守在同蒲路至灵石一线。敌前线总指挥赵承绶,把三十四军、四十三军、六十一军和“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组成了“闪击兵团”,准备在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去“闪击”。病中的徐向前坐着担架指挥6万精兵,采取包抄、围攻等灵活机动的战术,在汾河东岸把号称精锐的“亲训师”大部歼灭。接着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接连发动进攻,苦战中部队伤亡大,疲累难忍。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苦战巧战,历时30天,歼敌10万余人,俘山西省保安司令兼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以下将官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