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儿童期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如某些精神刺激,或因家庭教育不当等所造成的情绪异常的表现,这种表现使患儿自身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的适应。
一、诊断
儿童情绪障碍检查一般无异常体征,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引起的精神症状,主要做神经学检查。主要类型诊断如下:
⒈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地焦虑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常体征。
⒉儿童期恐怖性障碍(phobiadisorderofchildhood)
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而且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然安慰解释,仍不有清除恐惧,甚至回避、退缩而影响日常活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另有一类儿童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恐怖,强烈拒绝上学,长期旷课,对上学表现明显的焦虑和恐惧,并常诉述自己有病,但查不出其疾病所在,而在家可以学习,亦无其他不良行为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学校恐怖症(schoolphobia)。常见于学龄儿童,女孩较男孩为多见。学校恐怖症的原因,可能由于对学校有关事物的恐惧、学业上的失败、对学习的厌倦、或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⒊社交敏感性障碍(socialsensitivitydisorder)
大多见于5~7岁儿童,主要表现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反复出现过分的敏感、紧张恐惧、胆怯、害羞、退缩,因而不愿到陌生环境,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⒋儿童强迫症(childobsession)
较为常见,表现反复的、刻板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如过分反复洗手、反复检查自己行为、无意义的计数、排列顺序、反复回忆自己刚做完的事或考虑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患儿自知这些思想和动作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但自己无法克制。
⒌儿童癔症(childhysteria)
常见于少年儿童,女性较男性为多见。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对小儿过分纵爱和保护都易使儿童发生癔症。文化程序及家庭经济水平低、或地方风俗迷信影响的儿童也易发生癔症。临床发作形式的类型与成人基本相同,一类是躯体形式障碍,是指表现为非器质性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称为转换性反应;另一类为分离性反应,表现为发作性意识朦胧、情感爆发、行为异常等,发作间期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发作表现遂与成年癔症相近似。
癔症的诊断详细了解病史和检查,弄清发病的本质。因癔症发作的症状多种多样,常有假性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容易被误诊,尤其在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某些精神因素时容易误诊。
6.儿童抑郁症(childdepression)
是发生儿童时期以持续心境不愉快、情绪低落、悲伤哭泣、兴趣减少、活动减少、迟钝、少语、失眠、食欲减退等为核心症状。少数病例可伴其他不良行为。本症多发生于少年期,病因尚未清楚,可能是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等。
二、治疗
根据患儿发病有关因素和症状的特征,可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和暗示疗法等。耐心教育引导,帮助患儿克制情绪上的障碍,树立勇敢坚强健全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要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小儿,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患儿心理上不良的影响。
药物治疗,可根据主要症状选用药物。对焦虑、恐惧症状可服用抗焦虑药,如安定、硝基安定等,或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或阿米替林治疗。氯丙咪嗪对儿童强迫症和抑郁症均有较好效果。对于癔症情感暴发或冲动哭闹者,可服用安他乐、小量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第二节)儿童多动综合征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
一、诊断
⒈行为诊断
国际国内权威的统一惯用的行为诊断量表有:美国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及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亦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现将以上两种诊断量表简介如下:
⒈美国简化康奈尔用儿童行为量表:①活动过多.一刻不停,②兴奋活动,容易冲动,③惹恼其他儿童,④做事不能有始有终,⑤坐立不安,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⑦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⑧经常易哭,⑨情绪变化迅速剧烈,⑩勃然大怒或出现意料不到的行为。
以上多项按活动程序分别填写分数:0分-没有;1分-稍有;2分较多:3分很多;总分超过10分有诊断意义。
⒉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①上课时坐立不安,②上课时经常讲话,③上课时小动作多,④发言不举手。⑤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⑥情绪变化快易与人争吵,⑦常惹人干扰人活动,⑧不能平心静气玩耍,⑨做事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无终,⑩做事不计后果如何,⑾随便拿父母钞票,或在外偷窃,⑿丢三落四,记忆力差,⒀学习成绩差,⒁说谎、骂人打架。
以上项目按频繁或严重程度分别填3、⒉1,无此表现者填0,以10分以上为阳性。
二、治疗
目前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行为治疗: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减少儿童过多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行为指导,儿童行为趋向良好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患儿进行教育,要改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儿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⑵饮食治疗:在食物中尽量免用某些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和水杨酸酯等。酌加咖啡因,配合兴奋剂的治疗,可增加疗效。
⑶药物治疗:用药前要进行详细的生理和神经系统检查,查明病因。儿童行为障碍由先天体质缺陷引起的,应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
a.兴奋剂:如右旋苯异丙胺和利他林。用药1~2周后,有显着疗效;
b.安定剂:如氯丙嗪和硫利达嗪,在兴奋剂治疗无效时可采用;
c.大量服用维生素,对改善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有一定效果。
(第三节)儿童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它是儿童精神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这里主要叙述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一、诊断
⒈临床表现
⑴起病形式 缓慢起病为多,随年龄增长,急性起病逐渐增多。
⑵早期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主要为情绪、行为改变、睡眠障碍、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⑶基本症状特征
①临床症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小者症状不典型,单调贫乏;青少年患者基本症状逐与成人相近似。
②情感障碍:大多表现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滋长敌对情绪。无故恐惧、焦虑紧张、自发情绪波动等症状。
③言语和思维障碍:年小的病例常表现言语减少、缄默、刻板重复、言语含糊不清、思维内容贫乏。年长患儿可有病理性幻想,内容离奇故怪的妄想内容,并常有被害、罪恶、疑病和非血统妄想。
④感知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
⑤运动和行为异常:常表现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少数患儿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⑥智能活动障碍:主要见于早年起病的患儿。大多病例一般无明显智能障碍。
⒉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主要指征如下:
⑴症状标准
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行为的活动表现有明显异常和不协调,同时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一:
①思维贫乏,联想散漫或破裂,思维内容离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
②情感淡漠,孤独退缩,兴趣减少,自发情绪波动,无故哭笑或焦虑恐惧。
③意识清晰情况下,出现有感知障碍、行为紊乱、精神运动兴奋、作态、违拗或迟钝少动。
⑵严重标准:适应能力明显受损,与大多数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异常,包括在家庭、学校各种场合下的人际关系、学习表现、劳动和自助能力的变化和缺陷。
⑶时间标准: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
⑷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发育障碍。
儿童精神分裂症往往潜隐起病,缓慢进展,症状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尤其年小的患儿,故须细致检查和深入观察。并须与儿童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多动障碍、品行障碍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二、治疗
本症疗法基本与成人相近似,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相结合,各种治疗的选择,除了根据临床主要症状之外,还要结合患独具体情况,如年龄、躯体发育、营养状况加以全面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为氯丙嗪、氯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和氯氮平等,显效率50%~60%。
⒈药物治疗原则:
宜从小剂量开始,递增至疗效满意的治疗量,持续1月左右再渐减至维持剂量(相当于治疗量的1/4~1/3),通常维持治疗半年以上。
⒉常用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