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大黄30g,芒硝15g。将前者泡水后冲服后者,也可与甘露醇合用。
⑵透析疗法
有助于排除血中尿素氮和过多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缓解尿毒症,为肾脏修复和再生争取时间。应用指征:①无尿1天,经静脉注射速尿或用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无利尿反应者;②高钾血症;③高血容量综合征;④严重出血倾向者。
①腹膜透析: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继发感染,并保持管道通畅。透析期间蛋白质丢失较多,应适当补充白蛋白、血浆等,以防止发生低蛋白血症。
②血液透析:比腹膜透析作用快,效果好,短期内可透出尿素氮等,可迅速改善尿毒症。缺点是肝素化时易引起出血。透析时应注意透析液的渗透压,如低于血液渗透压,可使透析液流向血液,易引起肺水肿和心力衰竭;透析脱水过快、或休克刚过、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易引起休克,应及时停止脱水,并给予输液或输血。
⒋出血的治疗
本病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与血小板数显着减少及其功能损害、凝血因子的大量耗损以及血管壁损伤等有一定关系。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有鼻衄者可针刺合谷、迎香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消化道出血者的治疗同溃疡病出血,如反复大量出血内科疗法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⒌抽搐的治疗
引起抽搐的常见原因为尿毒症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除针对病因治疗外,立即静脉缓慢推注安定10mg,肌注5%苯妥英钠5ml。抽搐反复出现者,如用冬眠灵、异丙嗪(非那根)、度冷丁各25mg置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⒍继发感染的治疗
继发感染以肺炎、肾盂肾炎为多见。应用抗菌药物可根据病情和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而定。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应选用对肾脏无毒性或低毒性的抗菌药物,剂量应适当调整。
㈣多尿期的治疗
多尿主要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应补充足量的液体和钾盐,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过多静脉补液易使多尿期延长。
病人恢复后,需继续休息1~3个月,病情重者,休息时间宜更长。体力活动需逐步增加。
【预后】
本病的病死率一般在5%~10%左右,重型病人的病死率仍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休克、尿毒症、肺水肿、出血(主要是脑出血和肺出血等)。近年来,由于治疗措施的改进,因休克、尿毒症、肺水肿等而死亡的病例逐渐减少,而死于出血的病例相对增多。
(第十节)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fever)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或污染的衣物、用具传染,多发于冬春季,2~10岁最易发病。本病致病菌株有5种血清型,常见者为27(占1/4)、11.28等型,其特点为能产生红疹毒素,分泌多种酶及外毒素以及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患过本症者如再感染另一型菌株,仍可再得猩红热。
一、诊断
⒈流行病学史
多有猩红热接触史,尤其在托幼机构及小学校发病者较多。潜伏期1~6d,一般为1~2d。
⒉临床表现
⑴普通型
①前驱期:0.5~1d,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咽痛、头痛,常伴呕吐。咽及扁桃体充血明显,可有渗出。舌有白苔,乳头明显,称白杨莓舌。
②出疹期:3~5d,出疹迅速,自颈、胸而至腹、背、四肢,1d内遍及全身,面部无皮疹,但充血,口唇周围苍白,称环口苍白圈;皮疹为弥漫性粟粒样,猩红色,于肘部弯屈处、腋窝前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红疹密集而呈线状,称帕氏线(Pastia线)。此期舌乳头更加突出,白苔剥脱呈典型的杨莓舌。
③恢复期:体温降至正常,皮疹逐渐消退,无色素沉着,但有小片或大片脱皮,严重者似手套、袜套状脱皮。早期用青霉素治疗者可见不到这种脱皮。
⑵重型(中毒型)猩红热
高热40℃左右不退,持续1周左右,皮疹呈红斑或出血性,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如嗜睡、惊厥,个别昏迷发生中毒性脑病,也可合并中毒性心肌炎。
⑶并发症
①化脓性损害:中耳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及败血症。
②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炎及风湿热,多发生在病后2~4周。
⒊实验室检查
⑴白细胞总数增高(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75%以上,有核左移,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⑵尿常规检查
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⑶咽分泌物培养
可有乙链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发现乙链菌。
【鉴别诊断】
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淋巴结化脓感染及败血症均可出现猩红样皮疹,要与之鉴别。
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又称川崎病(kawasakidisease)。一般发热5d以上,可有猩红样皮疹。面部、躯干、四肢均可出现,疹型不一,有正常皮肤,手足有硬性水肿,指端明显,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淋巴结肿大等。继而,甲床皮肤有膜样脱皮,血小板可升高。
⒊药疹
有用药史,皮疹面颊及四肢较多,形态不一,停药后即消失。
二、治疗
⒈一般治疗
急性出疹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食、半流食,入量不足或中毒症状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
⒉抗生素治疗
⑴青霉素
为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剂量为80万~160万u/d,疗程为1周。
⑵无条件注射者可选用先锋Ⅵ、先锋Ⅳ、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口服1周。
⑶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罗红霉素、洁霉素、交沙霉索、螺旋霉素等注射或口服1周。
⒊并发症治疗
⑴化脓性并发症
在青霉素治疗之前,可加大青霉素剂量;若发生在青霉素治疗之后,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抗生素。
⑵并发心肌炎、风湿热者可按心肌炎及抗风湿治疗,如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⒋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及皮疹消失,经治疗者为1周。严格者应隔离至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密切接触者检疫7~12d。
⑵保护易感人群
流行期小儿避免去公共场所,集体托幼机构每个小儿一次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u/次,可中止流行。密切接触者可给青霉素3~4d注射;亦可应用磺胺类药物,一般选用复方新诺明(SMZ)服用3d,后者效果较差。
⑶乙链带菌者要接受1周青霉素治疗,如为保育人员应暂时调离工作直至咽拭子培养阴转为止。
(第十一节)儿童型肺结核
儿童型肺结核又称原发性肺结核,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它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少年。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在临床上难于区分,只是在X线检查时有不同表现。结核菌在肺内引起炎症性病灶和干酪样坏死,并由淋巴管传播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称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大多位于右肺中部。若肺内病变吸收而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则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即肺门结核。
一、诊断
⒈结核接触史
特别是具有与开放性病人的接触史。接触史也可为病儿是否受耐药菌的传染提供线索和依据,对确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⒉近期有急性传染病史
以麻疹、水痘、百日咳最重要。
⒊卡介苗(BCG)接种史
不只询问接种史,还应查看接种瘢痕,以确定接种次数及接种方法。
⒋临床症状
⑴结核过敏表现:如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瘰疬样面容、结核性风湿病(Poncet"s关节炎)等。
⑵发热:起病急者可伴高热、热型波动甚大,常为严重的进行性结核的表现,如粟粒型结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数病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着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发热明显,但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为结核病的特点。
⑶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以及盗汗、颜面潮红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⑷慢性中毒症状:如食欲不振、消瘦疲乏无力、性情改变、发育迟缓等。
⑸呼吸道症状:除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阵发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以及胸腔大量积液可引起相应症状及体征处,一般呼吸道症状不多。可无或甚少阳性体征表现。呼吸道症状、体征与X线改变不一致为其特点。
⑹全身淋巴结肿大:早期结核中毒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质软。慢性结核中毒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供诊断参考。
⒌结核菌素(简称结素)皮肤试验
为在未接种BCG人群中筛查结核感染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的一个有力工具。过去多用旧结核菌素(OT),目前则采用更具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5UOT或PPD72h后发生5mm或以上的红晕硬结,即认为是阳性反应。
试验结果阴性表示:①未受感染:一般OT1mm阴性可除外结核,但应注意假阴性;②病灶生物学愈合,实际罕见。试验阳性见于:①接种卡介苗后(多呈弱阳性反应;②已自然感染但尚未发病;③结核发病;④患过结核病已愈。
有人根据病儿是否为结核高危状态或有无卡介苗接种史,定出不同结素阳性标准,如有密切结核接触史与免疫功能低下小儿属高危人群,红硬直径≥5mm即为阳性;在结核高发病率地区,任何国家的极度贫穷人群和有苗头不良、糖尿病慢性病人其阳性标准是红硬直径≥10mm;一般人群(非以上两种人)种过卡介苗者,红硬直径≥15mm始属阳性反应。
由于OT及PPD均含有多种分支杆菌(包括结核性或非结核性)抗原以及BCG的共同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在确定是否为结核感染时应除外非结核分支杆菌和BCG接种后的阳性反应。由于我国已普遍接种BCG,当前最重要是如何区分自然感染和BCG接种后的结不经阳性反应。一般讲,前者阳性反应较强,表现硬结颜色较深红,质地较硬,较厚,边缘清楚,范围或面积圈套(直径多有感于15mm),硬结于72~96h后仍不消失,且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不能区别是自然感染或BCG接种后反应时,应在半年至1年后重复此项试验,BCG阳性反应呈逐渐减弱趋势,而自然感染阳性反应则无变化。如果最近2年内结素试验反应由直径10mm以下增大到10mm以上,增加幅度达6mm以上者多为BCG接种后的新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和自然感染后的结素反应性质有所不同。BCG接种后属于保护性“预防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自然感染的结素反应属Koch型反应,即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抗原再次接触后产生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所引起的较强的变态反应,故自然感染后的阳性反应均较强。
对于区别结核性和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近年多用各分支杆菌特异抗原(如结核菌的PPD-S和非结核分支杆菌的PPD-B、-F、-G、-Y等)皮试以资鉴别。
6.X线检查
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径是肺,故X线检查十分重要,尤其对结素试验阳性小儿更是必要。
⑴胸透:可进行多轴透视以达到下列目的;相明肺门区有无肿大淋巴对即结节状经转动不能散开之阴影。检查时应注意肋骨,纵隔及心脏后面有无病变,并确定病变部位,在哪一肺叶肺段。查清脏器辞去情况,注意给隔摆动与呼吸的关系,如右侧支气管或有堵塞时,吸气时空气不能通畅进入右肺,因而较多进入左肺,使左肺压力增加,纵隔向右侧摆动。
⑵正位像:观察胸廓、肺心脏及横膈形态,判断病变位置,如区别肺内及纵隔病变,若病变中心位于肺,则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锐角,当纵隔有病变时则病变中心们于纵隔,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钝角。又如区别肺内病变及胸膜病变,若为肺内病变则中心位于肺,阴影边缘与胸壁呈锐有;胸膜病变中心位于胸膜,阴影边缘与胸壁呈钝角。
⑶侧位像:目的为确定病变在纵隔的部位(前、中或后纵隔);确定病变中何肺叶、肺段;显示气管交叉淋巴结;显示水平裂、斜裂之叶间胸膜炎;显示正位片被心脏,机工膈所遮掩的病变;鉴别肺不张,肺炎病变以及积液。
⑷断层摄片:可观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支气管是否受压、狭窄、阻塞或扩张。可作为支气管镜及支气管造影之辅助检查,检查肺实质内有无空洞,空洞的引流支气管情况。心脏、横膈、锁骨及增厚之胸膜后面有无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