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趣说万事由来
26716100000069

第69章 经济科技篇(18)

日本索尼公司最初的全名为“东京通信工业公司”(1958年正式改名索尼公司)。其创始人盛田昭夫在去美国视察时,发现根本没有人知道怎么发音。为此,盛田昭夫考虑,应该想出一个独特的品牌名称,让别人一眼就认出他们的产品。

盛田昭夫和他的同事井深大一起研究后,决定只要一个简短的四五个字母的名字,并且,新名字必须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认出来,让操不同语言的人都能读出来。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常常一起翻字典,希望找一个读起来顺口、响亮的名字。有一天,他们翻到一个拉丁字Sonus,意为“声音”,听起来很有音感,刚好同该公司从事的行业关系密切,于是他们开始在这个字上打转。当时日本已使用许多外来的英语了,有很多人叫可爱的小男孩Sonny。

这个拉丁字相关其他字,不管是Sonny或者Sunny,都有乐观、光明、积极的含义,这点非常符合他们的自我形象。美中不足的是,Sonny读起来与日本字“输钱”谐音,有些“触霉头”,后来盛田昭夫灵机一动,去掉一个“n”,拼成“Sony”。这就是Sony的由来。

选用从字典里找不到的名字,一来其他厂商绝对不会使用,二来全世界都不会有商标重复的问题。之后,索尼被誉为“日本在全球创立的价值最高的品牌”。

可口可乐的由来

可口可乐是由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发明的。

“我期望创造出一种能提神、解乏、治头痛的药用混合饮料。”彭伯顿常对来访的朋友说。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位药剂师终于在1886年调制出一种能治疗头痛、脑热的药剂配方,这剂配方的主要成分是来自南美洲的两种果汁——“可卡”和“可乐”,因此,彭伯顿给它起了个“可卡可乐”的名字。

彭伯顿调制的“可卡可拉”,起初是不含气体的,饮用时兑上凉水。只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变成了充气饮料。

1886年5月8日下午,一个喝醉了酒的酒鬼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彭伯顿的药店。

“来一杯治疗头痛脑热的药水。”

营业员拿起了一杯可卡可拉。

“这种药水叫什么来着?”酒鬼问。

“可卡可拉。”

营业员本来应该到水龙头那儿去兑水,但水龙头离他有两米多远,他懒得走动,便就近操起充气的矿泉水往可卡可拉里掺。酒鬼一杯接一杯地喝,嘴里不停地说:“好喝!好喝!”

酒鬼到处宣传这种不含酒精的饮料所产生的奇效。

在其后几十年内,世界上无人不知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瓶子的由来

美国可口可乐瓶子的由来,和美国妇女的脚伴裙有关。

20世纪初,美国妇女流行穿脚伴裙,这种裙子在膝盖附近稍微变细,穿上它可以显示女性腿臀部的曲线美,因此,成为当时很受美国妇女欢迎的时装。

在印第安纳州,有一个以出点子而出名的人,名叫凯普曼·路德。一天,他和女朋友一同外出购物,突然,路德发现女朋友穿的脚伴裙很漂亮。于是产生一种想法,打算按照脚伴裙的形状去制造瓶子而后卖给可口可乐公司。

因为,可口可乐最初是倒在杯子里出售的,后来改用瓶装,但是由于瓶子的形状不受顾客欢迎而影响了销路,公司正在为瓶子的式样而煞费苦心。

于是路德立即照脚伴裙的样子画了一幅瓶子设计图,并在专利局申请了专利而后带到了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决定试用,试用结果,可口可乐大为畅销。

1923年,可口可乐公司以5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路德的这一专利。

柯达商标的由来

“柯达”是英语Koda的中文译名,在“柯达”商标形成过程中曾经遭受许多的非议。

1988年,“柯达”这个名字首先在美国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从此,“柯达”这个商标就一直印在伊斯曼柯达公司的产品上,不但成为法定的,而且成为具有声望的商标。

美国伊斯曼公司的创造者乔治·伊斯曼当年曾经说,如果有人认为“柯达”是外国名字,那完全是谬说,“柯达”是非常地道的美国名称。1906年,伊斯曼又说,“柯达”纯粹由几个字母组合。

1920年乔治突然在《系统杂志》中声明:我喜欢K这个字母,它表示一种事物突出的部分或尖端。我用5个字母组成一个词,前后都有K,中间任选其他三个字母,最后拼成Kodak。他认为,“Koda”字母少,不易拼错,具有生气和个性等特点。毫无疑问,一种商标绝不仅仅是来自字典中的某个单词,应该是对这些字母有所创造。

桑塔纳的由来

由中德合作、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众所周知。可知道这个名字来由的人却不是很多。

“桑塔纳”名字来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山谷的名字。该山谷以出产葡萄而闻名于世。但在这山谷里,还经常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当地人把这种旋风称做“桑塔纳”。

1981年,当第一辆新型轿车从西德大众公司生产出厂时,公司立即决定以“桑塔纳”为其车名。意在希望大众公司生产的这种新车型轿车如同“桑塔纳”山谷一样闻名于世,像“桑塔纳”旋风一样风靡全球。

现在,“桑塔纳”轿车已成为中国生产和使用数量最多的轿车,随处都可以看见“桑塔纳”奔驰的身影。

全聚德的由来

“全聚德”原本叫做“德聚全”,是个位于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可不知怎的,生意江河日下,最终倒闭了。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一位早先经营生鸡生鸭的小贩杨全仁,将此店铺买了过来,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业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做‘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全聚德”的金字匾额不仅在北京市挂起来,还在全国各地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挂了起来。

都一处店铺的由来

“都一处”是北京最古老的饭庄之一,它开业于1738年(乾隆三年),有240多年的历史。它之所以出名,也在于店名来历的传说。

据说有一年三十晚上,几个无家可归的穷汉,在这个店铺里吃酒,以烧麦当五更饺子过年。大家正在吃着,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儒士,坐下来要酒要莱,还特别点了烧麦。

由于三十晚上顾客不多,店里照顾这个客人就格外仔细。这人虽然平民打扮,但是谈吐不俗,不时和大家谈东说西,他边吃边称赞烧麦做得好,馅大皮薄,鲜美可口。

吃完后,便问掌柜的,铺子叫什么字号·掌柜的说:“买卖小,还没个字号,请客官起个名字吧!”那人说:“全城的铺子都关了门,只有你一家还做生意,你就叫‘都一处’吧。”说完,那人付钱后就走了。

过了年买卖照样开张。掌柜也就把这事淡忘了。可是谁知又过了几天,有一群太监带人送了一块虎头匾来,上面写着“都一处”,并说是当今皇上赏的。

掌柜诚惶诚恐,连忙望空叩谢。大家这才知道三十晚上最后来的那位酒客,原来是微服出宫的乾隆。打这以后,都一处的烧麦也就出了名。

这家店铺在散座的深处,长期摆设一张不许动的桌子,上面罩着黄绸,下面铺垫一层黄土,表示当年乾隆坐过。今天的牌匾是郭沫若题的,但乾隆的那块虎头匾作为文物,依然挂在楼下。

六必居的由来

“六必居”是北京着名的老字号之一,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开业,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六必居”起初只是卖酒,因为在酿酒时必须具备“黍稻必齐,曲蘖必时,谌炽必诘,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水泉必香”六条标准,故名“六必居”。

据说该店中“六必居”三个大字,是明朝宰相严嵩的手迹。

为什么严嵩以宰相之尊,给小店铺亲笔写匾呢?这是因为严嵩的家人常来此买酒,时间长了,六必居店主与这个家人混熟了,便请他代求严嵩题块匾。家人又怕严嵩不写,便求严嵩夫人帮忙。夫人也怕被拒绝。一个丫环献了条妙计:请夫人在每天严嵩回府前,一遍又一遍地书写“六必居”三个字。

一天,严嵩饮酒归来,醉意朦胧,回家见夫人又在那里书写“六必居”三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一气之下便拿起笔来,浓墨写下“六必居”三个字。严嵩的那位家人将它送到六必居,店家如获至宝,立即制成匾挂在店中。

后来,六必居增添了酱菜作坊,并逐渐转为以经营酱菜为主的酱园。如今,它积几百年之经验,以独特的方法腌制酱菜。那酱菜出缸后颜色光泽出众,清脆适口,味鲜香甜。这一老字号也闻名中外。

狗不理的由来

“天津狗不理”几乎成了天津传统小吃的代名词。关于“狗不理”包子的名称来历有一个有趣故事。

狗不理包子是由清末天津武清县的一位农民创制的。他大名叫高贵友,小名狗子。小时候家乡遭灾,逃到天津,在一家包子铺当学徒。后来他有了一点本钱就自己开了一扇门的包子铺,名曰“德聚号”。

狗子是一个有心人,他研究了天津好多家的包子,把它们的优点集中起来,把发面改为半发面,把硬馅改为水馅。这一改变非同小可,包子味道鲜美,而且价格便宜。

这样一来,食客相互称颂,顾客越来越多,而且这些顾客多半是些苦力,他们见了他总是亲热地叫他狗子。

由于生意越来越红火,狗子越来越忙,没有工夫像过去那样和穷哥们打招呼,老朋友便叫他“狗不理”。这狗子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将包子铺改名“狗不理”了。从此,这个招牌也就闻名天下。

现在天津“狗不理”包子成了去天津的游客的必尝之品,没有吃过“狗不理”等于没有到天津一样。

张小泉剪刀的由来

张小泉剪刀是我国剪刀的一块招牌。而据说张小泉也是剪刀的始祖。

传说浙江杭州有一个叫张小泉的人,祖孙三代,都是以打铁为生。一天,张小泉到郊区附近收买废铜烂铁,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两条正在交尾的菊花蛇,张小泉用小铁条在两条蛇的交颈处打了一下,那两条蛇未被打死,两条蛇尾松开向相反方向卷成两个圈,两条蛇头还在左右摆动。张小泉边看边琢磨,边走边想。

回到家后,他把两条蛇当时的情景画成个图形,并悟出一个剪刀的道理。于是便按图形打成个粗糙的铁器,把“蛇颈”部位锤扁,并安上一颗钉子,把两条“蛇尾”打成两个圈圈当把手,把两个“蛇头”尖磨得锋利,把它拿来剪东西,觉得省力好使。这就是张小泉剪刀的由来。

后来,张小泉又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剪刀,并加强了剪刀的质量保护,从此张小泉剪刀的名声迅速蹿红大江南北。

直到今天,张小泉剪刀仍是我国最着名的剪刀品牌,其产品几乎遍及各个家庭。目前,杭州张小泉剪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产1000多万把,生产品种近百种,畅销海内外,深受用户的欢迎。

茅台酒的由来

名甲天下、誉满全球的茅台酒,是以其产地茅台村而命名的。茅台村现为茅台镇,位于贵州省仁怀县城西北近15公里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因为到处长满莽莽苍苍的茅草,人们就叫它茅草村,简称茅村。

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组织开修河道,舟楫畅通茅村,茅村成为川盐入黔水陆交接的要冲,日趋繁盛,一度成为拥有六条大街的集镇,茅草也随之消灭,只有寒婆岭下的一个土台上,尚长着茅草,于是人们又改称茅村为茅台村。

从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声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台村为茅台镇,一直沿用至今。另有人考证说,中国在2100年前就有了茅台酒。而茅台酒是在1915年于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而在世界上驰名的。

在那次博览会上,因为茅台酒装潢很差,加上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低,被西方人瞧不起,因而未被列为评比的品种。我国的一名商人急中生智,故意将一瓶茅台酒摔碎在地上。顿时,香气四溢,商界大哗,茅台酒终于享受到它应有的国际声誉。

五粮液的由来

四川宜宾是“五粮液”酒的故乡,酿造名曲酒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五粮液”名称的由来却有着一段故事。

清朝时期,年羹尧兼理川陕两省总督,挪用为云贵两省所筹的饷银,在四川钻探盐井,广开酒坊,不少陕西酒商来到水质、土壤、气候都宜酿酒的宜宾筑窖酿酒。

为了能酿出质量更高的曲酒供自己饮用和回乡馈赠亲友,他们除沿袭当地人的传统工艺,用单一的高粱酿造曲酒外,还试着用高粱、大米、荞麦、麦子等几种粮食为原料酿造出了一种味长而醇香可口的“杂粮酒”。

到20世纪初,经过邓子均的探索,采用红粮、大米、糯米、麦子、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出了香浓味正的“杂粮酒”。并以“春花”二字命名,招待来宾,分赠亲友。

后来,邓子均为扩大销路,携“春花”酒数瓶前往团练局长雷东恒家。在宾客席上开瓶细品,一致认为色味均佳,赞美不已。但都认为此酒以“春花”名之,俗而平。即让团练局文书杨惠泉重新取名。

杨惠泉询问了酿酒情况,沉吟片刻说:“此酒用五种粮食酿成,就取名‘五粮液’吧!”在座者交口称赞,认为以此为名,既表示酒质之如琼浆玉液,又说明了它是五种粮食酿造而成,使人闻名领味。从此,这种“杂粮酒”便以“五粮液”之名享于世人,流芳至今。

竹叶青的由来

竹叶青是杏花村酒厂的名品。它是由汾酒加上竹叶等12种香料和冰糖等配制而成,酒味美甘润,驰名中外。民间传说反映了它的发明过程。

传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各种新酒请众人品尝,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自己随后就到。

这两个伙计抬到半路汗水淋漓,遇一片竹林,便去歇凉,这两个伙计嗜酒如命,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然后抬上又走。当走到一片竹林,见石根下有一湾水,便用水把坛里灌满。

他们的酒抬到了酒会上,大家一尝,都说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酒坊老板自己一尝发现此酒比自己酿得酒要更好,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去找那竹泉。

找到后,在那开了一口井,将酒坊迁去,酿起酒来。从此,便酿出一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就叫成竹叶青了。

剑南春的由来

四川名酒“剑南春”的前身是“绵竹大曲”,绵竹大曲改为“剑南春”,这和着名诗人庞石帚有关。

20世纪50年代,庞石帚在四川大学任教。有一次,庞先生邀请几位忘年交朋友到家里一聚。

“你们几位都不是四川人,今天,我就让大家尝尝四川的名酒!”庞先生边说边拿出了一瓶酒。

“噢,是绵竹大曲!”一位朋友看了酒瓶上的包装后说道。

那状若清露、味醇香馨的佳酿,赢得朋友们的交口称赞。

“此酒真乃美酒,只是……”一位朋友摇摇头。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庞先生道。

“只是这个酒名不太好听,美酒该有美名呀!”

庞先生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朋友的建议打动了诗人的心。

三天后,庞先生将写好的“剑南春”三个大字交给了绵竹酒厂。

“‘剑南’二字,点出美酒产自剑门雄关之南的绵竹,令人联想起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个‘春’字,乃是古为今用,苏东坡曾经说过‘唐人酒多以春名’,此字催人领略美酒的魅力,给人以春天的启示。”

诗人娓娓动听的解释,令众人赞不绝口。此后,绵竹大曲便改名为“剑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