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趣说万事由来
26716100000029

第29章 美味佳肴篇(4)

战国时期,魏国将军庞涓嫉妒同学孙膑的军事才华,用巧计陷害孙膑,借魏王之刀砍掉了孙膑的膝盖骨。残废后的孙膑假装疯癫,以便早日脱离庞涓的魔掌。有个卖豆腐的少年小福,富有正义感,他每天偷偷送给孙膑几块豆腐。孙膑怕被庞涓的人发现,就把吃剩的豆腐压在石头底下。不久,孙膑发现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豆腐变成了豆腐干,味道十分鲜美。

后来,孙膑被齐王救回齐国。他对齐王说,用石头压成的豆腐干特别好吃。于是齐王就派人把小福找来,开了个“玉堂号”豆腐店,专门做豆腐干。由于制作豆腐干的费用较低,这种食品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

据历史记载,自北宋以来,豆腐干以“朱仙镇玉堂号”最有名气,皇上设宴都要用这个豆腐店制作的豆腐干。清朝末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向西逃跑,路过开封时,特意带走十盒豆腐干。当慈禧一行来到西安时,豆腐干仍散发出醇香,于是被称为“千里香”。

豆腐干是以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加上作料配制而成的,因而质柔而筋斗。制成豆腐干要经过九煮八晒一见阳,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即挤压后,豆腐干就做成了。

洋葱的由来

虽然洋葱的名字里有一个“洋”字,但它却起源于中国。

在新疆西南有一座叫“葱岭”的山脉。《水经·河水注》上说:“其山高大,上生葱,故曰葱岭。”《全唐诗话》中也有记载:唐宣宗时,宫内有“葱女踏歌”的舞曲,演唱的内容就有“率言葱岭之土,乐河涅故地归国,复为唐民”。

这两本书上说的“葱”就是“玉葱”,因其地下鳞茎可供食用、皮色嫩黄如玉(现在有黄皮种和红皮种等),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玉葱。《西域闻见录》中讲:“野蒜头,大如鸡子(即鸡蛋),叶如葱,而内中空,味辛甘,甘肃人称为‘沙葱’。”据上述记载,当时的玉葱形状和当今的洋葱相同。

这种在葱岭一带生长的玉葱,后来被移植到印度、阿富汗、希腊、罗马等国,并流传到其他国家。在欧洲,它早就被当做一种蔬菜栽培食用了。在这个时期,玉葱也从新疆传入中国内地,并于1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日本植物学家将它定名为“洋葱”。后来中国人也叫它洋葱。

醋的由来

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说起它的由来,还要从“杜康造醋”的民间传说谈起。

在我国夏代,杜康率族移居到今江苏镇口一带,在长江岸边的鱼港开办了一家糟坊。有一天,杜康在酿酒时,将酒糟浸在缸里。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当他揭开缸盖时,一股扑鼻的香气袭来。他尝了尝缸中的酒糟水,只觉得酸溜溜、甜滋滋的,味道很好。

煮菜时,杜康将这种食品作为调料使用,煮成的菜味道极佳。他把这种调料叫做“调味浆”。后来,杜康觉得这调味浆应该有个专用名称。他考虑了很久,认为把“二十一日酉时”合成一个“醋”字最好。从此,醋名声大振,酿醋技术也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很爱吃醋。

早餐麦片的由来

1893年至1903年,先后有多种早餐麦片问世,这些麦片的发明都是当时席卷全美的健康食品运动的结果。第一种麦片出现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它是直接利用碎麦机这种机器可以把燕麦做成方形小饼干。

有一位很着名的学者约翰·哈维·凯洛格博士,也非常关注健康食品。他还在学生时代就公开宣称,自己吃水果和谷物这样的清淡早餐,与食用高脂肪的早餐相比,更感到精力充沛,仿佛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为了研究新的食品,他开始吃各种早餐食物。1876年,他担任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市的“埃德温康复研究院”的负责人,做了很多工作。他把研究院的名字改成“巴特尔克里克疗养院”,把“研究院”的含义改成了“疗养院”。

1877年,凯洛格博士开发出“格兰诺拉麦片”和一种咖啡替代品,并且不断进行实验,研制花生酱和各种肉类替代品。凯洛格及其弟弟基斯·凯洛格都是着名的管理学家和试验师。1849年,凯洛格兄弟终于研制出麦片,并将这种产品作为凯洛格所在的那所疗养院的早餐食品。没过多久,疗养院的病人在康复回家后还对这种麦片念念不忘,要求得到这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物。

1898年,凯洛格兄弟开始生产正式的麦片,不过,后来哥儿俩因为一些事情不再合作了。

在凯洛格所在的疗养院的病人中,有一个人叫查尔斯·W·波斯特。1891年他在疗养院疗养时就曾经表示说他能帮助凯洛格兄弟开发出一种用麦片制成的咖啡替代品。但凯洛格兄弟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波斯特在1895年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产“波斯特麦片食品咖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到了1903年,成品燕麦片在市场中随处可以买到。波斯特的公司最后扩大为“通用食品公司”。

从1903年到1913年,还有其他数十种早餐食品被投放市场,不过其中的大多数成为过眼云烟。1904年,波斯特发明出一种麦片,取名叫“以利亚的吗哪”,但是遭到宗教人士的激烈反对,所以他把麦片的名字改为“波斯特麦片”。

由于很多人的研发,四种类型的干食早餐麦片或速食早餐麦片出现在市场上,它们的形状是片状、蓬松状、碎片状和颗粒状。比这四类早餐麦片更早出现在市场上的,有熟麦片、麦片卷和燕麦粉。

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的高生育期出现了。麦片食品制造商抓住这个机会,做了大量广告,鼓励母亲们给孩子喂麦片粥。母亲们很快接受了麦片,各种麦片食品的需求因此急剧增长。

往往要添加一些糖分和添加剂,才能使麦片更加好吃。可是到后来,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都开始对外宣称,为了保证食用者的健康,他们尽量不使用添加剂,而是保持麦片的原汁原味。

冷冻食品的由来

人类用冷冻的方式贮藏食品,其历史足有几百年。在北极地区,很多居民意识到,冷冻肉如果不解冻,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变质。1842年,英国的H·本杰明突发奇想,开始在盐水中冷冻食品。1861年,美国又出现了冷冻鱼。

19世纪,冷藏技术得到重大发展,把食品冷冻以便运输已经很常见了。当时在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和美国,都有肉类冷冻厂出现,那里的企业可以很方便地把冷冻食品运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但是,将冷冻食品用于零售,却是20世纪才出现的事。1923年,克拉伦斯·伯宰在拉布拉多观察了爱斯基摩人冷冻食品的过程,明白了快速冷冻食品可使食物中的冰晶含量大为减少,这样一来,食物解冻后就可以更好地保留原有的风味和颜色。

1924年,伯宰在新泽西一家冷藏厂开始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兔肉和鱼肉进行冷冻。1930年至1933年,他开始将“速冻食品”向外销售,这个叫法是为了跟贮藏在库里的冷冻食品区分开来。后来他又改进冷冻方法,通过运送带、冷冻装置做成冷冻食品,并且用各种方法对不同的食物进行冷冻。

二战期间,鲜肉鲜菜严重缺乏,冷冻食品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接受。1945年,航空公司开始向旅客提供冷冻午餐。1954年,人们所说的“冷冻快餐”终于出现,并受到工作繁忙者的青睐。

酒水饮料

冷饮的由来

冷饮是中国人发明的。《诗·幽风七月》说:“二元日凿冰冲冲,三元日纳于凌阴。”这说明在3000年前的商朝,人们就开始在冬季把冰雪储藏起来,供夏季时使用。

到了周朝,政府专门设有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凌人,掌冰。正几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屈原的《楚辞·招魂》中也有“挫糟冻饮酎清凉兮”的诗句。

唐朝,长安(现西安)的市场上已有了专门做冰买卖的商人。杜甫在一首叫《槐喋冷陶》的诗中就曾赞扬过冷饮:“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树;新面来近市,汁宰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着,香饮兼包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到了宋朝,我国冷饮的种类就更多了,如北宋汴京(今开封)市场上出售的“沙糖冰雪冷圆子”与南宋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这个时期又出现了“冰酪”。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执政时,人们开始生产冰激凌。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政府颁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激凌的敕令。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我国制作冰激凌的方法带到意大利,以后这种方法又传到法国和英国。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后来,英国商人又将冰激凌改改制做成雪糕。

现代冷饮的制造,已发展到使用电子程序控制、高效能冷冻机、全自动包装机械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水平。

茶的由来

最早种植茶叶的是中国人。在4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炎帝就发现了“苦荼”,也就是茶。1000多年以后,人们又称“苦荼”为“梗”。当时《尔雅·释木》篇里很明确地把“梗”解释为“苦荼”,这里的“荼”字,就是现在的“茶”字。

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把茶当做饮料,而是认为茶能治病,把它当成一种中药材。到了西汉,人们逐渐发现,茶不但对治病有好处,经常饮用它还能清热解渴、消毒解火、提神解乏,是一种相当好的饮料。于是,古代人们就开始大量地种植茶树。“茶”字也随之出现,成了这种饮料的名字。

东晋时期,有个叫郭璞的人在《尔雅注》里写道:“……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名为‘茗’,一名拜……”可见,当时人们对采茶的迟早与茶质的关系已有较精辟的总结。

我国古代男子娶亲多用茶叶作为聘礼,女家接受聘礼称为“受茶”。而茶花也被作为女子的美称。人们还用茶树象征永恒的爱情和坚定的友情。

8世纪末,陆羽写成了一部研究茶的专着《茶经》。他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素喜幽默,总是闭门读书,不愿意踏入仕途。他与僧皎然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茶论诗。后来,他就把自己对茶的理解和体会,连同他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关于茶的经验,写进了《茶经》之中。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茶的专着。此书对采茶、制茶甚至茶叶的包装都有详细的描写,就连对用什么水泡茶也很有研究。宋元之际,民间的饮茶方法已经基本上定型了。人们直接用晒、炒的茶叶煮泡,不加入任何调料。

制茶技术在唐朝时就传入中国的近邻日本,17世纪又在欧洲广为流行。多数国家的语言中“茶”字的发音,就是从汉语“茶”字转变而来的。例如英语的“茶”字的读音,是对厦门方言“茶”的音译;俄语中的“茶”字,其读音也是对中国北方方言“茶叶”的音译;日语的“茶”字,不但发音与汉语相似,在写法上也完全一样。

目前,茶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之一。

袋泡茶的由来

袋泡茶,是一种用纱布或过滤纸制成小袋,内装碎茶末,将其丢进开水里浸泡着喝的茶。

袋泡茶起源于美国。1908年,美国纽约有一位名叫苏里万的商人,为扩大销售量,用小丝袋装满茶叶,作为样品寄给买主。人们收到样品后,往往将茶叶和丝袋一道放在杯子里浸泡。大家认为把茶叶装在小丝袋里使用很方便,纷纷向苏里万订货。然而收到货后,客户们又大失所望——茶叶依然是散装的,并没有那种方便的小丝袋,便纷纷抱怨。

苏里万是一个聪明人,他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发,很快用一种薄纱布代替丝绸制成小袋,把茶叶加工成一种新型小袋装茶叶,很受消费者欢迎。世界上第一批袋泡茶就这样产生了!

这种泡茶由于方法简单、快速,而且泡出的茶非常清洁,深受消费者欢迎,于是渐渐在美国流行,并传到世界各国。

酒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