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店生态位
26711600000011

第11章 两耳需闻天下事(9)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百强公司的销售额从142亿元增长到52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4%左右,那么增长速度高于这一数值的公司在百强中的份额和地位相应提升,增长速度小于这一数值的公司在百强中的份额和地位则在下降。

有的医药连锁公司某一年或某几年的增长很快,而在另外一些年份则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这类公司被称为不稳定增长的公司。

有的公司每年增长速度平均,但增长数值不高,虽然很稳定,但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这类公司被称为缓慢前进的公司。

有的公司每年增长速度都很快,不但快而且稳,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可持续高速发展,这类公司就被成为高成长性公司。

从历史来看,持续的高成长性公司一般是较少的,有点像博彩一样,连续两次中大奖就可欲而不可求了。看看世界500强的榜单,20年前和现在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发展有周期、企业发展有年景,长期的高速成长是非常难的。所谓的可持续高速发展也是有年份限制的,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像中国这样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年间,GDP以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劲头往前冲的事件绝对是小概率事件。

2002年辽宁成大方圆以75526万元排名中国医药连锁公司首位,销售比2001年接近翻两番,2003年其增长速度为35%,达到102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连锁巨头。同年,上海华氏大药房排名第二位,销售额为78亿元。此后辽宁成大方圆的增长率基本上保持每年增长20%,从10亿发展到2004年的12亿,2005年的14亿,2006年的167亿。这个速度不能说不快,但相比医药零售行业的24%年均增长就慢了很多。尤其到了2007年、2008年,其增长速度更是放慢,低于10%,排位不断下滑。从2004年开始就交出了头把交椅的位置,2008年的销售额已经排在第十位,

从2004年开始、湖南老百姓脱颖而出,穿上了黄色领旗衫。老百姓是以平价作为战略,以超市作为业态的连锁药店。从2001年成立,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仅用4年不到的时间便登上了首位的宝座,并且继续以超高速不断前进。

2004年的销售额就比03年增长了143%,从75亿一跃而到达182亿元,有点像放卫星。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巨头,以218亿傲视群雄。

好景不长,这样的增长在2006年戛然而止。这一年的增长率仅为55%,和往年没法相比,说明发展遇到了瓶颈。就像马拉松一样,领跑了一段时间以后,自然会有人上前替代,很少看到马拉松比赛从头到尾是一个人领跑的。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同样如此,2007年的百强首位换成了海王星辰。

海王星辰在前几年就像一位隐蔽在人群中的高手,在老百姓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突然冲出接过领头棒,带着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向前。

海王星辰一直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相对稳健。如果打个比喻的话,老百姓好像一个开快车的年轻人,一开始他狂踩油门,突然一脚刹车踩下去就停了下来。辽宁成大方圆是从前进挡挂到了倒挡。海王星辰就是一辆开了定速巡航的现代化跑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又很稳定(这一描述仅限于03年—07年)。海王星辰2003年—2006年的市场增长率46%,07年速度也开始放慢。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要把其中的两个十去掉,才能比较确切地说明中国医药零售行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也要改一下。应该变为逆水行舟速度慢也是退。当行业快速成长的时候,谁都必须拼了命的往前赶,至少不能掉队,才有希望蓄势而发。

不成功便成仁

在快速的前进过程中,成大方圆交出头把交椅,老百姓失去了王位,这些医药连锁公司毕竟还是强者,还算是中国医药零售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还有机会东山再起。通过能量的积蓄、通过几年的积累,再次体现出实力。

而有些企业却可能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竞争就是这么残酷,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不成功便成仁。曾经的王者可能会连一席之地都不存在。这里不相信雄心壮志、不相信轰轰烈烈,只看最后的结果。

“三九”这个在将近10年前让人啧啧称赞的金字招牌,现在已经花落华润,后者正在紧锣密鼓的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重组。

1998年,三九集团曾经一度为销售收入、利润、利税三项指标全国医药行业排名第一,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就有三家,分别为三九医药、三九发展和三九生化。

三九集团原是部队系统的一个医药公司,后来成为国资委下属的央企。其国有背景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在很多并购方面政府绿灯敞开,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目标企业。但是国有背景也有劣势,在并购过程中有很多并购是被动的。比如说贸易公司、被服厂、宾馆酒店等一些与医药行业没有关联关系、资产质量较差的公司被强制要求接管。

三九集团最鼎盛的时候,二级三级企业数量扩展到400多家,涵盖行业包括药业、农业、房产、食品、汽车、旅游等,简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正是由于规模扩张太过剧烈,所以下面很多公司难以被监管到,即使出现了问题和漏洞也难以察觉。

三九集团的首次危机出现于2001年8月,集团占用上市公司——三九医药25亿元资金,证监会给予通报批评。

2003年21家债权银行提起诉讼进行逼债,合计起来银行债务高达98亿元,数额大得惊人。

三九集团从一个非常小的企业成长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大企业,有其成功之处,但是在成长道路上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导致了其最后的兵败。

(1)体制的问题

虽然三九集团属于国有企业,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公司的决策不是共同的意志,而是某些领导的个人意志,大型国有企业的权力监管问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企业。

(2)盲目扩张

任何的扩张都应该是经过战略规划的扩张,而不是没有测算的、没有思考的盲目扩张,三九集团一方面进入了太多的无关行业,导致精力难以集中;另一方面扩张的规模太大,没有资金、管理能力的相关资源匹配。

(3)投资与融资的期限不匹配

其实这也是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的通病。三九集团的主业是医药,所以并购的企业都是传统制药业,药企投入大、产出慢、周期长;但是在并购中,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短债长用、甚至非法融资;这与德隆的失败如出一辙,德隆也是因为跨行业太多:汽车及零配件、果汁及番茄、机电业、建材、农牧、矿业、旅游、文化娱乐、金融,导致管理能力、资源调度能力、资金运用能力面临巨大压力,最后只能接受倒闭的现实。

集团的由盛而衰影响了下属子公司的发展,《聊斋》中有句话:“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反之亦然,一人陨落,全家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点类似于封建时代的“诛九族”。

三九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三九医药的控股子公司,三九医药持有其936%的股权。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持有64%(以自然人名义持有)。2001年三九连锁注册成立,时为三九集团总裁的赵新先对其寄予了厚望,表示要在五年内投入13亿发展连锁药店6000家~8000家(后来这一数字扩展为“万家连锁”),成为医药零售行业中的领先企业。

在当时背景下,国家允许跨省连锁,鼓励企业通过吞并、收购、重组的方式来做大做强,医药零售企业有较好的前景,整个行业呈现蓬勃生机。

集团有实力,行业大环境有利,公司有做大的愿望,那最终为什么会走向被拍卖的窘境。当然一方面肯定与集团的“连座”有很大关系,但三九连锁自身发展中的弊端可能同样影响巨大。

首先,三九连锁没有稳固的市场优势,在深圳除了三九以外还有中联、一致、海王星辰、万泽、南北和合丹等几大医药连锁公司,在自己的根据地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盲目地进军全国市场,大大增加了运营的风险。因为一旦出现不确定因素导致发展策略失败的三九将无法安身立命。在深圳没法成为领先者说明了其竞争力根本不强,在小河里面还没学会游泳,如何在大海中畅游。

其次,三九连锁的管理较为落后。在高举做大做强的大旗下,扩张几乎没有效率。资金使用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一些城市,员工为了完成公司的开店数量目标,建店速度太慢只能购买。效益好的药店不愿卖,买到的只能是一些效益不好的店。很多钱都如同扔进大海一样,成了冤大头。在一些地方买下了400到500家店,但最终能够运营的不过100家左右,效益不好的药店拖了很严重的后腿,这就是经营战略的失败。

三九连锁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三九集团,医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不欠缺,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管理、营销、零售运营的能力和经验。当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管理的效率低下矛盾就显露无遗。全国统一的采购配送中心没有建立,总部和连锁店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的漏洞导致了门店虚报利润截流独肥。这些问题没有及时清理最终成为三九连锁经营能力下滑、连年亏损的主因。

经营业绩的下滑引发了恶性循环,一方面内部员工信心受到打击,尤其是那些曾经经历过三九历史上辉煌时期的员工;另一方面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对三九失去兴趣、望而却步,一个无法吸引优秀人才的公司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

世界上最大的错误是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三九连锁在发展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赵新先和总经理谢文武对经营理念始终赞不绝口,没有及时纠正错误的三九错误越来越多,走得越走越远。三九连锁的门店有小面积的,当销售额上升没有理想那么快的时候,公司决定转变思路开设大卖场,大多都以失败告终。浙江湖州的一家大卖场房租每月40万,但除了开店当日销售额高达20万元外,后来的每天销售额都只有两三万元。绍兴的一个大卖场租金更是高达85万元,药店根本难以支撑。这些大卖场中很多都因难以支撑而关闭,开开关关的结果是劳资伤财,巨额资金打了水漂,影响了药店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问题的叠加导致三九连锁最终走上拍卖台。2006年8月13日,起价300万元,浙江中耀集团以1710万元拍下三九集团在三九连锁中的股权,好似这件事就告一个段落了。但此后的几个月内,浙江中耀没能在拍卖条件所规定的期限内与三九医药就股权交易签署协议,一次轰轰烈烈的拍卖失败了。2006年10月9日,股权再次拍卖,最终北海太合经贸有限公司以400万元获得所有权,北海受让时三九连锁已经是负资产。但根据最近消息获知,北海又后悔了,三九连锁与三九集团将一起进入华润体系。

曾经风光一时,一度将成为中国医药零售行业领军者的三九连锁就这样走下了神坛。

三九连锁从01年成立至06年拍卖或许仅能称为昙花一现,那“时珍阁”的没落就可能是病入膏肓、日积月累的结果。

时珍阁是重庆的一家连锁医药公司。一听这个名称,我们就能知道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有着响亮招牌的时珍阁同样有过辉煌。在2002年中国医药连锁百强榜中以2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13位,在当时还没有多少亿元户的时候,时珍阁的业绩显然非常出色。

有着强劲增长势头、有着丰富品牌资源的时珍阁难逃厄运,在2007年宣告资不抵债,被强制分拆拍卖其各项资产。

其他资产就不提了,来看看“时珍阁”这块牌匾的命运。在拍卖当天,台下坐着三位年纪偏大的妇女,起拍价115万元。当拍卖师开始叫价时,下面几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位举牌,在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寂静后,好不容易有一位女士举起了“沉重的牌子”。

最终,这三个字以115万元成交,每个字的价值大概是3800多元。而在2006年的中国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同仁堂”的品牌价值高达28亿元,位居中国老字号之首。

还有昆药大药房转让给云南鸿翔,“桐君阁”转让壳资源……

越来越多的连锁医药公司在竞争中难以维系,不得不退出这一被众多资本看好的行业。倒不是经营者无能,实在是竞争对手太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