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须小劳
视、听、坐、卧的时间都不能太长了,否则便有可能染上七劳五伤之疾。久视伤心损血,久坐伤脾损肉,久卧伤肺损气,久行伤肝损筋,久立伤肾损骨。
孔子所说的站久必坐,就是出于这种原因。但是,人也要进行与自己体力相适应的活动,就像门轴由于不断转动才不会腐朽一样。
劳累疲倦有时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不一定都是由于整日劳作引起的,恰恰无所事事的闲人易得此疾,他们缺乏锻炼,饱食终日,坐卧不动,致使经脉凝滞、气血壅塞所致。
(明)吴正伦《养生类要》
散步
坐久了络脉就会瘀滞,在家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在室内绕着房屋慢慢地行走几十圈,使筋骨活动,脉络畅通。坚持行走,不仅可以增加步数,还可以增加脚力。
行走主要锻炼筋骨,可以使筋骨舒畅、四肢健壮。疏于行走则筋挛缩,筋挛缩人就更加懒得行走。偶尔走一段路,就会感觉气力不足,难免会长久地坐着不动而伤害身体。
如要散步先站起来整理好衣服、稳定呼吸,用立功的方法,慢慢地行走一段距离再迈大步,慢慢就会精力充沛,倍感爽健。荀子说:“安燕而气血不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饭后食物停留在胃中,一定要慢慢地行走数百步,让胃气输送到脾,通过脾的磨谷使食物易被消化。《蠡海集》中说:“脾和胃都属土,土地经过耕作后才能种植。不经耕作就会成为荒地。”
脾胃也需要运动,才能消化食物吸收其中的养分,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散步来促使脾胃的运动。《琅环记》中说:“古代的老人,饭后一定要散步,想通过身体运动来消化食物,所以后人把散步当成逍遥的一种方式。”
《遵生八笺》中说:“散步的时候不要说话。想说话时必须停下来再说话,否则就会耗损体内真气。”因为行走的时候会使真气运行,这时开口说话,会使真气运行失调。虽然这不是很重要,但是,在睡觉、进食的时候不能说话之外,也应该添上这一项。
散步的人应该不拘形式,从容踱步,时走时立,时立时走,须持一种闲暇自如的态度。卢纶诗中描述说:“白云流水如闲步。”就是指这种情况。
《南华经》中说:“水的特点是不混杂就会清澈,封闭但不流动的水,也不会清澈,这就是养神的道理。”散步也是一种养神的方式。
偶尔要去稍微远些的地方散步,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足力,不要勉强。可以让一条小舟跟随,去时散步回来时乘舟,也可以去时乘舟回来时散步,按照本人的意愿而定。
散步回来后,躺在榻上,睡一会儿,并且适当喝点汤以调和元气。元微之的诗说:“黾勉还移步,持疑又省躬。”未免有些勉强。
春天探梅、秋天访菊,这是特别雅致的事情。风和日丽的时候,约上两三位老友拄着拐杖,安步当车。但是不能乘兴纵步,一时兴起,忘了疲劳,等坐定时才发觉元气已经受到损伤,这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清)曹庭栋《养生随笔》
任意所适
将房屋打扫干净,窗户应宽敞明亮,房前列一栏栅,栽花种竹,贮水养鱼。室内放一个茶几,一张床铺、一个蒲团。经常盘腿静坐,闭目调匀呼吸,戒除烦恼,去掉妄想。
静坐至三炷香燃完,然后按自己所好而随意选择,或者在空空的庭院内散步,吟诵风花月夜,或者展示玩味名人书画,或吟诵古诗二、三首。
疲倦后,则饮苦茶一杯,上床仰卧休息。时间一久,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情安详,不懂得世界上有烦恼,觉察不出自己心中有妄想。长期如此可见其效。
自己的生命在于自己把握,而不在于天。愚昧的人自己所导致的各种疾病,都是由于妄想而不节制情绪,不懂得爱惜自己,所以损害健康。譬如枯朽的树木,遇风即折;将溃的堤岸,遇到水就会立即废颓。只要懂得爱惜真精,节制情欲,也能活至一二百年。
(明)潘楫《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精气的聚集,一定要有寄托的形体。聚集于飞禽,则表现为飞翔;聚集于走兽,则表现为奔走;聚集于珠玉,则表现为精美;聚集于树木,则表现为繁茂生长;聚集在圣人身上,就表现为聪明睿智……
流动的水不会腐烂变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蛀蚀,这是因为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动则精气不流,精气不流则气郁结滞积。气郁积在头部,就会造成肿疾、风疾;滞积在耳部,就会生耳病……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贵富所致之患
富贵之人不知养生之道,是由于他们以为祸患远不如贫贱。贫贱的人获得外物是很难的,虽然想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又从哪儿获得呢?
出门乘车、入门坐辇,务求安逸,此时应将车辇称为“招致脚病的机器”;肥肉美酒,勉强自己吃喝,此时应将酒肉称为“糜烂肠子的食物”;沉溺于女色和淫靡之音中,极尽享乐,这样的美色、音乐应该称之为“砍伐生命的斧子”。
这三种祸患是由富贵所招致的。所以,古人有不肯追求富贵的人,是由于重视生命的缘故,并不是以轻视利禄的虚名来夸耀自己,而是为了保全生命。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本生》
闲谈之乐
读书是最快乐的事,懒人却常觉得辛苦;清闲也是最快乐的事,有人却嫌寂寞。选择快乐逃避辛苦,逃避寂寞而享受安闲,都不如与隐士文人交往谈论,为什么呢?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既享受一晚的快乐,又省去十年的辛苦,这不是太便宜了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土半日闲”,既得到半日清闲,又免去长时间的寂寞,这种快乐说得完吗?
善于养生的人,不能不结交有道德修养的人,这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大都不善言辞。生活中很难遇到有道德修养又善于交谈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经常接近,通过他们启发自己的聪明才智。即使我自己也能讲玄妙的道理不需要依靠别人,也必须通过朋友的激发。
(清)李渔《闲情偶寄》
徒步为欢
贵人出行,一定乘车骑马,虽然轻松,但是从造物主创造人类的本意来说,就不周全了。有脚不用,这跟没有脚一样,反而不如安步当车的人五官四肢都能起到作用。
乘车骑马和穿鞋拽起衣服走路的人,都是出行的人,只有动静的差别。如果乘车骑马的人能把走路当成快乐,经过山水出众的地方,或是遇见漂亮的花柳,或是遇见戴着斗笠的穷朋友,或是见到背着柴火的隐士,可以欣然下马,寻求徒步的快乐。有时安车代步,有时安步当车。
至于穷人感到自满,不是因为有脚能走,而是缓急出门都可以应付。事情如果不急,就漫步当车;如果事情紧急,就快走如骑马一样。
外出,有仆人也行,没有仆人也能行;结伴可以走,不结伴也可以走。不像富贵的人要等着别人的脚,仆人要是没来,就不能马上出行。这样有脚跟没有一样,对于造物主创造人类的本意,就大相违背了。一时兴致讲到这里,徒步行走真是件快乐的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
戒过劳
动则产生阳气,过度劳作就会产生火邪。所以,劳(勞)字与火(上为火)和力(下有力)有关联;动(动)字与力和重有联系,非重非力不能称为动。
劳动,可导致火气烦扰沸郁,各种火邪上腾,使疾病出现变化而难以被驱除。若素有火热之病者,则更为严重。只有清静悠闲才是对证治疗的方法。
(明)潘楫《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省言语
语言从心而发。既然发自于心,则唯恐出差错,仔细斟酌,这难免会耗费心神。而且,所说的一言一语,必须依靠呼吸而产生。劳心损耗神,呼吸耗伤气。神、气两亏,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明)潘楫《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勿迎送
迎送会劳累形体。而且,竭力周全于迎送礼节之时,还会劳伤心神。考虑到自己是有病之人,虽然是礼节活动也应该免去。
(明)潘楫《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书室修行法
心闲手懒时,可观摩字帖,让手随意放置;手闲心懒时,就处理琐事,让手活动活动,也可随时停下;心手都闲时,就写字,或作诗写文章,让手心相济;心手都懒时,可坐一会儿,或睡一会儿,不要勉强打起精神去驱使双手。
心不定时,看看诗或杂短故事,因为它容易看懂,心神不会长时间的滞留;心闲无事时,就阅读长篇文章,或经注,或史传,或古人文集,这又非常适宜于风雨之际和寒冷之夜。
还有一种建议是:手忙心闲时,就应思考;心忙手闲时,就应睡觉;心手都闲时,就应著书写字;心手都忙时,思考应早早完毕,让心神安宁下来。
(明)王象晋《清寤斋心编·佚老成说》
静似太古,日如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