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爱的教育社会实践性主题活动之六:
争当文明小天使
每天早上,在幼儿园的门口园长妈妈、校医都会站在大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有的孩子觉得这样做很有意思,经常也模仿着老师们的动作向小朋友们问好。有一些早来园还有哭闹现象的孩子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也停止了哭闹,高高兴兴地入园了。老师们从中发现了教育的契机,于是,生成了主题为“争当礼仪小天使”的活动。
活动方案诞生后,老师们聚在一起先认真分析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大家认为:要满足每一个想站在这里的孩子的愿望,使他们有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并对于不爱上幼儿园的孩子也是一个促进与激励,激发每一个都能够每天准时来园。
首先,老师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两个“礼仪小天使”的彩色花环,然后,将此次活动告知给幼儿及家长。无论年龄大小的孩子,都希望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于是活动以轮流的形式进行,每个班都有两周的时间进行。家长们也非常赞同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这样的机会,为大家服务,建立服务的意识。各班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商讨“礼仪小天使”的评选标准,并进行公平推选。
各班老师结合这次活动开展讨论活动,“什么是礼仪小天使?如何产生礼仪小天使?我为什么要当礼仪小天使?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礼仪小天使?”等若干问题引出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根据大家商量的评选标准进行评选。每天再请评选出的人选与园长妈妈一起迎接大家的来园。
“礼仪小天使”产生后,每天早晨有两名幼儿,戴上教师自制的“礼仪小天使”的彩色花环,与园长一起站在幼儿园大门前,作为微笑天使迎接每一名家长、幼儿的到来,一声声你好、早上好,给来园的家长、幼儿送去微笑与问候,同时,这两名幼儿又充当园长小助手的角色,与园长在晨间迎来送往,迎来的是笑脸、信任与放心,送去的是温暖、热情与安全。
此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不是简单的站在门前的微笑与问候。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如何产生礼仪小天使?我为什么要当礼仪小天使?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礼仪小天使”等若干问题的引出,在教师及幼儿当中开展讨论。这其中所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价值,使对幼儿的养成教育得到不断深化,使其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懂得与同伴商讨、轮流,同时,活动还扩大了幼儿的交往空间与交往对象,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活动使幼儿人人充满自信。
(第八章)爱的教育主题活动在家园合作中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养成习惯,塑成品性,在爱的教育主题活动实践与研究中,丰台五幼将习惯培养寓于主题活动之中,使每个幼儿都有快乐成长,都有科学发展。因为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良好的习惯会促使人按一定的行为方式做事,幼儿天性好动、好奇,喜欢做做玩玩、唱唱跳跳,因而在主题活动中加强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责任时不我待。但要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就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良好正确的习惯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倡导教师在有条不紊、活而不乱中引导、指导各种主体性活动的开展,力求使幼儿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正如爱的教育一样,教师将爱给予幼儿,幼儿在接受爱的同时,又学会付出爱,传递爱,师幼携手互动让我园爱的教育主题良好而有序地推动了园所科学发展。
在爱的教育园本研究和创造性实践中,教师们将爱给予了幼儿,又让幼儿在感受爱中对他人施予爱,形成了师幼携手创造爱的教育特色文化的奇迹,实现了幼儿的快乐、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园所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认准方向,把握规律,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我们所预期的教育目的。
哲学家卢梭曾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地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我园所倡导并实施爱的教育主题性活动,本着释放幼儿的天性与潜能,在自然而清新的空间乎环境中实现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快乐、健康地生活与学习,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我们所践行的爱的教育力求强化幼儿的生存方式,成长方式,终身可持续发展方式,以及幼儿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园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在爱的教育践与行中,幼儿和教师得到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也享受了真正愉快的、健康的生活。
(第一节)将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心田
现实生活中,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位置,加上家长们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皆为我的心理倾向。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老师,爱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人。
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基于对孩子一生发展成长的考虑,我们注重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会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但是,当我们在大唱赞歌的同时,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包括品德、经验知识和智力等方面,而品德是核心。但是,恰恰这些却不为家长们所重视。或许还有更多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不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时随地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爱别人。
由此可见,一日生活中社会实践性主题教育,对教师所倡导爱的随机教育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少了爱的环境的催化。在我们五幼的园所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的内容,如在主题墙的布置上,体现爱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动植物,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时刻充满爱,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使孩子的爱心在爱的氛围中慢慢充盈起来,丰满起来。
在保教活动中整合爱心教育,这其中包括:
(1)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在我们幼儿园的自主开发的园本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我们小班语言活动《大家一起玩》,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我们放大教育效益,要继续一路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
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乐意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2)在游戏活动中教给基本的技能与技巧。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在活动中,教师就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致,并能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比较稳定地相互交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友爱行为。利用游戏进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让孩子“置换角色”,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酸甜苦辣,让孩子体验不幸者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献出自己的爱。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娃娃家,扮演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从而对妈妈产生敬爱之情。
教师们还适时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确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萌发关爱之心。有了关爱之心,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儿一些安慰别人的语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领。
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心教育。《纲要》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师们采取了多种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如亲子活动、家访、电话、家长会等,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常言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显着特征,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循循善诱,以情导行,以事明理,寓教于乐,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爱心启蒙教育。有这样一个事例:孩子对妈妈说:“爸爸和我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妈妈笑着对孩子说:“你爸爸本来不喜欢看动画片,但为了让你高高兴兴看动画片,他就不看其他节目了,你爸爸就是这样,遇到事情总是先替别人着想,然后才考虑自己,你可要向爸爸学习啊!”我想,这就是自然生动的爱心启蒙教育。
由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具体形象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与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弱者的同情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使他们产生与人友好相处、具有同情心的情感。
教师要像爱自己那样爱幼儿。冰心老人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让我们把爱之根深深扎在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都盼望着老师送给自己一个“你最棒”的称号。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深情的抚摸就能使这些孩子们找到自我。孩子们更希望老师喜欢自己,爱自己,所以我们五幼将爱送给每位幼儿——用双手抚摸每一个孩子,用微笑拥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亲吻每一个孩子。
爱孩子,就要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爱孩子,就要了解每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知道孩子的弱点有意识地帮助他却不能让他意识到。爱孩子,就给孩子一个宽容的、健康的环境。在老师的心里,每个孩子都应该是最好的。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让他们开心、快乐,活泼、开朗。要用心去聆听孩子心灵深处的语言。
爱孩子,我们教师就要像母亲爱子女那样,在亲情的包容、宽怀、无私中,让孩子得到快乐和成长,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发展。让爱伴随幼儿成长,幼儿定将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
所以在我们五幼爱的教育行动中,一个个爱的教育主题是结合家庭亲情、同伴友情、师幼真情孕育而生成,在主题活动中让孩子们对爱有了更多的理解,感受到了父母深深的爱抚、家人精心的照料、老师无私的关爱、同伴间亲密的帮助、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爱的教育主题社会性活动,让我们五幼教师们在通过“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将幼儿与父母(尤其是母亲)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使这种情感成为幼儿丰富的情感世界中永不褪去的组成部分。教师经常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等反映主题思想的音乐带,营造一种幸福、温馨的氛围;教师收集小时候父母照顾孩子的照片,如洗澡、喂饭、学走路等,布置成“我是这样长大”的专栏,供幼儿讲述;引导母亲和孩子讲讲自己怀孕、生产、哺乳的辛苦,回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趣事,让他们体味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所付出的辛苦;让孩子画“漂亮妈妈”、“在妈妈肚子里”、“全家福”,抒发幼儿对家人爱的情感;引导孩子主动关心家庭成员,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家人的爱。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充分感受与家人相亲相爱的情感,体验着爱与被爱的幸福。
爱的教育让幼儿一日生活更丰富,通过亲子运动会,亲子一起来制作等等一个个爱的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家庭亲情、结合同伴友情、结合师幼真情而孕育生成。在主题活动中让孩子对爱有了更多的理解,感受到了父母深情的爱抚、家人精心的照料、老师无私的关爱,同伴间亲密的帮助、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爱的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