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就是药师傅
26695200000029

第29章 会阴部(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甚。面部的雀斑、黄褐斑、粉刺等,对女性审美心理可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身心疾患。这个时候,很多女性就会求助于化妆品,或者经常上美容院。其实,很多面部皮肤病损都是身体内在器官病变的外在表现,这正是中医理论“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现实反映。妇科疾病,尤其是慢性妇科疾病,常会伴发面部皮肤病损,此时单纯做面部皮肤美容,是治标不治本,治外不治内,效果难以持久。所以,积极治疗妇科疾病,标本兼顾,内外合治,才是这类女性美容的根本措施。

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是盆腔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带下病等。经血过多,经期过长,会导致贫血,皮肤失去血的滋养,使面部出现皱纹,皮肤粗糙,起粉刺、风团等。慢性盆腔炎长期不愈,可致体内火热太盛,由于火热的熏灼,可导致雀斑、粉刺。

盆腔疾病不大好治,如果不幸被它找上门来了,一定要及时看医生,不要自己随便买点药就打发了,因为不规则治疗不仅效果不大,还容易带来便秘,加重体内的毒热。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人得病都比较快,只要稍微不注意或者养生出现了失误,立刻就会得病;但是想要治好这个病,确实很难、很缓慢,就像抽丝一样。因此,我们不要总指望医生一下子就把病拿掉,而是要安下心来一步步地接受治疗。

当然,最好是平时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让自己远离盆腔疾病。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呢?首先,要注意经期防寒保暖和防感染,内裤应常烫洗日晒;其次,穴位按摩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平时可选小腹、大腿内侧及足跟按摩,有助于活血养颜。

另外,在传统养生中,灸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大法,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如果你要是去中医院的话,经常会看到有人用灸法。

灸法治疗某些疾病很有效,比如隔姜灸对治疗腹泻效果就很好。如果老年人长期腹泻或者突然出现急性腹泻,就可以切一片厚厚的姜,把姜片放在肚脐上,然后把艾绒捏成小窝窝头状,放在姜片上,点着了以后慢慢熏,慢慢烧灼,这就是隔姜灸。

如果女人痛经,月经不调,将点着的艾条直接灸下腹,也会有很好的疗效。艾灸的温热作用能直达深部,有助阳祛寒的作用。每次在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1次,经至停止治疗。

灸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做温针灸,就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的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艾绒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属热性,扎针的时候在针上烧一点艾绒,它的穿透力就能够沿着针下去,因此可以起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灸法之中,还有隔附子饼灸。这是利用附子是一种热性药的特性,先把附子做成米饼状,糊在肚脐的周围,然后把艾绒放在上面慢慢灸,这对解决腹泻或者是中气下陷都有好处。神阙穴就在人的肚脐处,它是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只可以用艾灸,而禁止用针扎。

古代还有一个灸法叫节气灸,就是在不同的节气针对经脉使用灸法,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就是冬至。冬至灸就是在冬至前后各四天加上冬至这九天之中,每天把艾条点着,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灸腹部。灸的时候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就好。这样的灸法有利于冬至一阳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甚至第二年都会很少生病。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冲洗外阴不要过于频繁,最好“偷点懒”。有些人误以为外阴是污浊之地,每晚都用肥皂、清洁液或消毒水清洗,这个看似健康的习惯到底好不好呢?其实,外阴并不比口鼻更脏,过分清洁、消毒,反而会引起局部发炎,瘙痒加重。

一般来说,香皂呈碱性,会改变外阴具有自净作用的酸性环境,致使酸碱失调,反而使细菌容易侵入。而且,外阴的表皮特别柔嫩,皂类刺激会引起表皮水肿,损伤它的防卫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外界致病菌及病毒繁殖,反而增加了发病的危险。

正常情况下,女性应尽量只用清水冲洗外阴,最好用淋浴方式,避免让清水灌入阴道内。如果没有条件,可用盆洗,但必须专盆专用。每周1~2次就可以了。

所有的女性时刻都应该牢牢地记住一件事,那就是对待自己的私处就要像对待自己的“面子”一样加倍呵护,这样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因此,保护私处也要像平时化妆一样多注意一些细节:清洗的内裤要放到太阳下晾晒,让紫外线杀菌,无太阳时则要用吹风机等吹干,保持内裤干燥;不要长期使用卫生护垫,不要穿着过紧过小、不透气的内裤,尤其在热天;经期不要游泳及泡温泉,此时细菌容易入侵。

(第二节) 肛 门

肛门为何又称为魄门

后阴,即肛门,因其为消化道的最下端,故又称为“下极”。“下极为魄门”,魄门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有“魄门亦为五脏使”一语,也就是说魄门为五脏所主使。

既然魄门作为五脏的使者,那它就是一个经常被派出去活动的人物,所以“水谷不得久藏”,尤其是糟粕更不可以久藏于肛门,都要从肛门走出去。

那么,中医为什么会将肛门称为魄门呢?有人认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功能上相互影响,肺脏藏魄,后阴又是大肠的末端,所以后阴有“魄门”之称。也有人认为,“魄”、“粕”两字音同,“魄门”是“粕门”的雅称。“魄”与“粕”两字相通假,自古皆然。

有个成语“失魂落魄”,魂失了还可以找回来,而魄落了人就要完蛋了。落魄,从哪里落呢?从大肠向下落。怎么证明呢?在老辈的经验中,人溺水救上来,先怎么处理呢?是要先看肛门松没有松。肛门松了,魄丢了,一般不好救了。肛门没有松,魄没有丢,要赶紧用东西堵住肛门,不让魄从肛门出来。不要轻视这个方法,很管用的。

还有一个魂飞魄散的问题,如果人已经魂飞魄散的话,肺就没有收敛的功能了,肺的力量没有了,人的魄也就掉了。要想魄不飞的话,可以握固,握固法就是固“魄”的,方法就是盘腿,两条腿一盘住就如同一把锁,锁住了下焦,这样人也就定下心来了。

后阴与众多的脏腑有着生理联系。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后阴启闭方能正常,而后阴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各脏腑的功能,故有“魄门亦为五脏使”之说。后阴的正常启闭,有赖于肾气的固摄、大肠的传导、肺气的肃降、脾气的升提、胃气的降浊等。

肾有封藏的功能,能固摄下元,主司前后二阴的开启。魄门的启闭有赖于肾气的调摄,故后阴与前阴都是肾的窍。肾的功能正常,后阴才能正常启闭,正常排便。

后阴为大肠下口,后阴启闭是否适度,必须受到大肠传导功能的影响。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就是说大肠是肺的腑,肺气下达,大肠才能传导,促进粪便的排泄。

脾胃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脾是主升的,胃是主降的。大肠的传导作用,是胃功能的延伸和体现;后阴维持恒定位置而不致下垂,水谷精微正常吸收升散而不致营养精微随着糟粕一起排出体外,是脾的升清功能的具体反映。若胃气不能很好通降,就会导致排便不畅,浊气逆而向上行;脾气不能正常升举,可见久泻不止,甚则脱肛。

循行于后阴的经脉主要有督脉、任脉、冲脉,三者“一源三歧”,均下出会阴。另外,足太阳经有分支进入于肛,所以,督任两脉及足太阳经的穴位可治疗后阴病变。

脱肛是由于气虚下陷所致

据说在1968年的一次批斗会上,有人因为脱肛的毛病犯了,痛得站不住,“不自觉地用手中的红宝书在裤子外顶住”。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可不是闹着玩的事,结果因此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

脱肛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脱肛,是指肛管和直肠脱出。简单说,就是在排便或下蹲时,从肛门脱出一段肠子。当便后站起,或用手托扶一般能自动缩回肛门内,也有病情严重难以缩回的,这种病多发生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中医认为,脱肛是由于气虚下陷所致。前面讲过,脾气虚就会导致升举无力,没办法将脏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于是便发生脏器脱垂,因此,应当用补气升提的方法来治疗。

很多人脱肛是由于长时间的痢疾或者腹泻引起的,本来稍微有一点痢疾或腹泻对身体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时间一长,身体的正气被一并泻了出去,就会气虚。

脱肛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人,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多数小儿脱肛可以自愈,不需治疗。老年脱肛的病人大多存在身体瘦弱,伴有便秘、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气管炎等。当排便、咳嗽、走路时,腹压增加,使腹腔脏器推压直肠下移,很容易发生脱肛。

一般而言,脱肛初期可自行还纳,日久需借助手才能还纳,即使将它还纳进去,不久又会出现,非常麻烦。一些脱肛的病人回纳直肠时的姿势很具特征,有人是这样形容的:“头部顶地臀朝天,吸气凹腰老半天。方才收回肛门内,稍一走路又脱出。”

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大肠复位。复位后,每天用白矾15克、乌梅15克、五倍子10克、石榴皮30克、红花15克、防风20克、生甘草20克,水煎坐浴,可预防再次脱出。

李东垣在他的《脾胃论》里记载了一个方子,叫做补中益气汤,具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中气下陷导致的脱肛与脏器下垂,现在药店里都有补中益气丸,分大密丸,浓缩丸、当然汤的作用更好。有时间的话最好喝汤药。

针灸对脱肛的治疗也很有裨益,针刺的穴位有百会、承山、长强3穴。百会穴在后发际上7寸,约两侧耳尖连线中点的头顶部;长强穴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承山穴在腓肠肌腹下,用力伸直足尖并使足跟上提时,约在委中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处出现的“人”字沟处。

内服、针刺、坐浴这三种中医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施行的顺序应该是先内服,再针刺,后外用,经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可获良效和治愈,凡患有脱肛的中老年人不妨一试。

远离痔疮就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一般说来,人们比较注意口腔卫生,都希望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给人以美的感觉。但处于“关闭”状态的肛门,却很少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实际上,肛门对人体健康的价值并不小于口腔。俗话常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这种病是相当普遍,是目前现代人最常被困扰的疾病之一。要想远离痔疮,避免日后需要“进厂维修”,应做好肛门保健工作。肛门的保健应以排便为中心,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最为重要的措施是,要养成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注意“三要”及“三不要”。形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对个人的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其实很多病就是因为个人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那些能要人命的肿瘤,就与一些不良习惯的关系密切。为什么有些人会得肺癌?就是因为他们有长期抽烟或被动吸烟的生活史。

要避免痔疮作乱,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最佳排便时间是早餐后20分钟左右。中医上把卯时这个时段归于大肠经,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正是由大肠“主管”着全身气血运行的“大局”。因此,早晨排便是人体气机的一种自然走势。

古语里把早晨叫做天门开。5点到7点的时候天亮了,这就叫天门开。那么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就是指魄门,魄门就是肛门。地户一开,就要大便了。

中医里还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也就是说肺与大肠的关系很密切。怎样说明肺与大肠的关系呢?想想我们拉大便的时候是怎样使劲的吧!不是一定得先憋气吗?让肺气充实起来,大便很快就拉出来了。所以,拉不出大便,那是肺的问题。

排便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能看书读报,也不宜谈话和思考,速战速决,排尽即起,不要有坐马桶或空蹲坑的恶习。手纸宜用柔软纸,便后尽可能将肛门擦干净。

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这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因为纤维是不能被我们的胃和肠消化的,当它停留在肠道就能产生膨胀感,促进肠子蠕动和排便,而且纤维还能吸收肠子里面的毒素,所以多吃这些东西有利于健康。但应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控制饮酒。

所谓的“三要”,就是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要多喝水,要多运动,这三要可帮助排便顺畅;“三不要”,就是不要久坐,不要久站,不要久蹲,蹲坐马桶时不要超过10分钟。“三要”和“三不要”也就是对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概括。

另外,坚持进行肛门部位的保健锻炼,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得到锻炼,避免和减少肛门周围疾病的发生。下面就向你介绍几种常用的肛门保健锻炼法。

便后做肛门操

便后做肛门操,即肛门收缩-放松这种反复进行的动作。对某些轻度内痔脱出和脱肛的患者,通过做肛门操可使脱出物回缩。

便后肛门按摩

每次便后用柔软清洁的手纸擦拭肛门,然后进行轻轻按摩,顺时针、逆时针各20次。如条件允许,可用热毛巾进行按摩,能促进肛门周围的气血流通。

养成便后坐浴的习惯

坐浴就是指便后坐在温水或药水盆内浸泡肛门,将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内的粪便渣洗净,同时通过热的作用还能促进肛门周围的气血流通,消除肛门肌肉的疲劳,增强抗病能力。坐浴既可以在每次排便后,也可以在每晚临睡前进行,每次15~20分钟。

坐浴的水温一般控制在38℃~40℃,药物通常可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有杀菌、抑菌作用,可预防伤口感染;也可用温盐水坐浴。如局部发炎、水肿、疼痛,可选用中药苦参、五倍子、明矾、朴硝、五灵脂等煎汤坐浴。

热敷

热敷法简单易行,有很好的消炎止痛的效果。可用热水袋,也可将食盐炒热,用布袋包好后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可在排便后或临睡前清洁肛门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