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就是药师傅
26695200000021

第21章 五脏(6)

也就是说,肾中精气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作强之官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指动作或工作,“强”应作负荷能力来理解。“作强”就是说能耐重劳,动作轻巧有力的含义。“伎巧”就是精巧灵敏。

肾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是和肾的藏精的作用分不开的。肾精如果足,精就可以上升于脑,实际上这也是练功或道教里面所说的“补精还脑”。肾精足大脑小脑就会作用很强,所以“伎巧出焉”,才思敏捷,心灵手巧,人聪明、灵活。

我们喝骨头汤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把骨头里面的骨髓浪费掉。这个东西是骨头里的精华,骨髓充足,骨头就长得坚实。中医认为骨髓是肾中精气化生的,因此,肾中精气足的人,骨骼就坚实,人也就有力。所以,肾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肾主水

《黄帝内经》还认为“肾者水脏也,主津液”,也就是说肾是管理体内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肾有点相同。肾能“司开阖”,开则水液就能排出,阖则水液在体内停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阖多开少,就导致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就导致尿多、尿频。

弄清楚了肾的功能后,我们再回到开头谈到的“肾虚”问题。因为,我们从中医赋予肾的功能可以看出,中医概念中的“肾”,不单指现代解剖学上的肾脏,而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的脏器。因此,“肾虚”也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包括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和消化、呼吸、血液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因此,肾虚的症状非常多,在脑力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好,情绪常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在意志方面表现为没有自信,信心不足,工作无热情,生活无激情,没有目标与方向;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性欲降低、阳痿或阳物举而不坚、滑精、遗精、早泄等,女子闭经、月经不调、性欲降低、不孕等;在泌尿方面表现为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另外,肾虚的症状还可能有健忘失眠,胃口不好,骨骼和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视力下降,听力减退,脱发、白发,牙齿松动易落等;也可产生容颜早衰,例如眼袋、黑眼圈,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肤色晦暗没有光泽,色斑,中年暗疮,肌肤没有弹性;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开始下垂,腰、腹脂肪开始堆积;男性早秃等。

肾虚的病人,当然要补肾了。当前有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保健品都以补虚为主,补虚以补肾为主,补肾又以补肾阳为主,导致补肾壮阳之品被滥用。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因此,肾虚也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如果这时滥用补温热壮阳的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或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劳累过度,或生下来身体弱,物质基础比较差,就容易出现肾阴虚。肾阴虚可表现为虚热,也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和心口感觉发热,睡着了的时候容易出汗。中青年活动量较大,物质耗损较多,性欲不特别低,但射精快,或有遗精现象,要注意补肾阴。

肾阳虚一般是指功能而言的,“阳”能温暖人体。因此,阳虚就容易生寒,会出现怕冷的症状,出现面色虚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性欲比较低下的症状。

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在于“阴平阳秘”,也就是说人要保持阴阳协调,达到相对平衡。所以,早期有效地调补人体的阴阳失调,及时纠正肾虚,是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病的关键所在。现在有人认为,防老宜从30岁开始,抗老宜从40岁开始,延龄宜从60岁开始。

针对肾虚,应及时找医生诊治。这里有一句老话要送给大家,即“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追求健康、调理肾虚症状,要在营养、调节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上多下工夫,千万不要迷信“保健品”。

肾精盛衰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

生殖之精,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动物孕育后代后,就会丧失生命。人体肾中的精气盛与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死,因此,《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以肾精的衰亡来论述人的生命。

《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也就是说,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

《黄帝内经》说女子七岁“齿更发长”,我们知道,小孩七八岁时都会换牙,而换牙本身可以看做是肾功能的一个表现,因为牙齿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

女子在二七一十四岁时会“天癸至,任脉通”。任脉走人体前面的正中线,从会阴处一直上到人中。任脉又主血,所以任脉主胞胎,它主女子的生育。女子到14岁时,由于任脉通畅、血足了,就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比如女子到14岁时会来月经,长乳房。

当然,有的女性不是正好14岁的时候来月经。在古人看来,哪怕女子是18岁来月经,她的生理年龄就相当于14岁;如果她10岁来月经,这一年也相当于生理年龄的14岁。

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这时身体达到一个高峰状态,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那年,肾的功能、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二十而嫁,在生命状态的最高峰期一定可以养育一个很健壮的孩子。因此,女人最好在28岁之前完成生育,这样对孩子、母亲的身体都非常有好处。

女性到了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女人35岁的时候阳明脉就开始衰败。阳明脉指的是胃脉,阳明脉衰也就是说胃气开始衰败了,因为阳明脉走的是脸和额头,所以,妇女到35岁左右脸上就有可能出现鱼尾纹,额头上出现抬头纹,同时脸上也显得憔悴。

女性等到六七四十二岁时阳明脉、少阳脉和太阳脉都开始衰败。阳明脉走额头,少阳脉走头两边,太阳脉走后脑,因此,这个时候头发开始两鬓斑白,前额、后脑也出现白发,这时女人的脸色就不再红润了。

女性等到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的血开始稀少,就相当于更年期的到来。所以,这个时候“故形坏而无子”,就是形体不那么婀娜了,也不能生孩子了。

《黄帝内经》认为,男子的生命是以八为节律的。男子八岁开始“发长齿更”。男子在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性发育开始。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男子的筋骨会很强盛,生命高峰期是从三八二十四岁到四八三十二岁,在32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开始增强了,所以古人认为男子三十而娶。

男子五八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有衰老的迹象,到六八四十八岁的时候才会真正地显出老相,比如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鬓斑白等。男子到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就会“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肝经绕生殖器,肝气衰的话,男人就会丧失生殖能力。男子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会“齿发去”,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掉牙齿和头发。

古人的这些论述,对我们的养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健康长寿,延缓衰老,我们应爱惜自己的肾精。当今社会里,年过40的中年人中感到身体不适者已不是少数,但有谁会想到,病因会与夫妻性生活有关。孟子说:“人莫大于食色二欲。”按理而论,食维持生命,色繁衍生命,两者同等重要。饮食需要遵循规律,性生活同样如此。违反规律就要受到惩罚,这是常人皆知的道理。

肾精充足的人骨骼充实健壮

骨构成了人体的支架,要是没有骨的支撑,人就散了架,软得像团泥。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精的滋养。如果肾精充足,骨骼便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劲有力;反之,肾精不足,就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骨软无力。老年人肾气渐衰,骨骼失去滋养,所以骨质脆弱,易于骨折,而且骨折后也不易愈合,这个时候可适当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之说,也就是说有些食品服之得当同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时甚至还胜于药品。中国传统食疗源远流长,不仅在古代被重视,在近现代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我国民间很早就知道,骨折病人需用肉骨头汤来进补。

骨头汤营养丰富,但是十分油腻,对刚骨折的病人是不大合适的。因为,骨折初期,局部淤肿未散,疼痛甚剧且昼夜难得安宁,胃口也大受影响。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消肿、止痛,促进局部淤血消散,若进油腻黏稠的肉骨头汤,由于胃肠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导致肠胃功能障碍,成为一种负担,妨碍正常营养供应。正是“欲速则不达”,肉骨头汤对骨折患者反会大帮其倒忙,制造新病,实为害多利少,故不饮为妙。

骨折中期,淤肿已退,疼痛渐减,此时若食欲正常,稍进肉骨头汤无甚大碍。但只有在骨折后期饮肉骨头汤,才算“服得其时”。所以,同样一碗肉骨头汤,需按时按法服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了增进食欲,烧汤也有学问。首先,制汤的骨头要在冷水时下锅,在烧制的中途不要加水。如果一开始用热水或开水下锅,骨头表面骤然受到高温,外层肉类的蛋白质便会突然凝固,这样就会导致内层的蛋白质不能再充分地溶解于汤中,汤的味道自然不如放冷水烧出来的味道鲜美。

再有,熬骨头汤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有渗透作用,最易渗入原料,使其内部的水分析出来,加剧蛋白质的凝固,而影响汤的鲜味。酱油也同样不宜早加,其他如葱、姜、料酒等调料所需之量也要适宜,过多也会影响汤汁本身的鲜味。

根据各人口味不同,有的爱喝乳白浓稠的“奶汤”,有的喜吃澄亮透明的“清汤”。若要使汤清,须用微火烧,加热时间宁可长一点,使汤呈沸腾状态,并随时撇尽面上的浮油。如让汤汁大滚大沸,汤汁就会混浊不清,呈奶汤之状了。

与肾有关的疾病

肾在中医学中是很重要的,认为是先天之本,它与西医讲的肾脏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肾脏是个解剖概念,中医的肾更多的强调的是功能。如从其功能而言,肾脏是包括现代西医说的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液、运动等系统在内的一个整体的概念。

由于“肾”的功能比较广泛,所以,很多症状的出现都可能与肾有关。因此,有必要提高警觉,不要等肾坏了才急着就医。而最常见的与肾相关的症状和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浮肿

浮肿是肾病最常见的症状。因为肾掌握着水液代谢,而肾又在最低,就像三峡的大坝一样,能调节下游的流量。一旦三峡大坝的闸门全打开,水就会泛滥成灾;如果把闸门全关上,下游的河床就会干涸。所以,与“水”方面有关的问题,要注意一下肾。如果肾阳不足,水液就会四溢,造成浮肿以及腹胀、腰痛、肩背痛,更严重的有可能会出现眩晕。

凡浮肿刚出现不久,或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浮肿,只要及时治疗,合理调养,预后一般比较好。浮肿初期的调理,应吃无盐的食物,等浮肿有所减退后,可逐步改为低盐,最后恢复普通饮食;不要吃辛辣、烟酒等有刺激性的食品。如果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浮肿,不必过于强调忌盐。另外,注意起居有常,预防感冒,不要过劳,节制房事,以免进一步伤肾。

五更泻

五更泻又叫鸡鸣泻,就是每天清晨鸡鸣前后会腹泻一次,有时肚子中会咕咕叫,有点痛,泻完后则好了,但没有其他的不舒服,吃饭正常,大小便也化验不出什么阳性结果。

五更天明正是人体阳气较弱的时候,而自然界也是凌晨寒霜未消,地球上太阳还未照射,地气冷凉的时刻。“天人相应”,本身肾阳不足,而那个时候人体的阳气还未生发到强盛,再加上地气天时的凉寒作用,所以,病人就急需“一泻为快”。

介绍两种可以尝试治疗此病的方法:一是隔姜灸,就是把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脐上,然后放上艾点燃,隔着肚脐上的姜片进行艾灸,这种方法要长久坚持才会有效果;二是可以去买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此药能够有效地解决五更泻的问题。

三高症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它是小康社会派生出来的“富贵病”。三高症在早期可以毫无症状,也无异常感觉,常常因进行体检才发现。但到了晚期可形成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此病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造成虚火过旺,虚火能灼伤津液,因为津液就和水差不多,如果水下面有火在不停地烧,总有一天会把水烧干。因此,虚火会导致体内津液的过度消耗,以及营养液的功能不足,最终导致组织液全都排烧干了,所以就会导致血的黏度过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类疾病所困扰。原来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现在甚至小孩也会有这种病。本来小胖墩儿是可爱的儿童形象,可现在很多小孩五六岁就开始肥胖,到二十岁出头就已经胖得不行了,血压、血脂高,糖代谢也异常,四五十岁时动脉粥样硬化已使血管堵塞50%,卒中、瘫痪、心梗都会出现,到那时,戒烟、减肥什么干预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