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开展的一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活动。主要形式有:学习方法讲座、优秀作业展览、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智力竞赛、课外阅读活动等。
科学技术活动。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主要有四种方式:科技班会、科技参观、科技兴趣小组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各种实践性的科技作业活动。
文娱体育及文化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建校园文化
氛围,活跃学生身心,增强学生体质。如校园歌曲大赛、球类比赛、游艺活动、文艺晚会等。
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与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宣传以及游览活动等。
社区服务活动。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
班队会活动。班队会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班集体建设、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阵地。班会的主要形式有:班级例会,它是比较固定的班级活动,主要有周会和晨会;主题班队会。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1.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
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生活经验和真切体验,使学生不断学会认知,将活动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班级活动开发者应具备下列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班级活动开发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将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置于班级活动开发的核心地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来自内外两个因素:外在因素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引导。一般来说,学生在此外力作用下的学习是被动的。内在因素则表现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兴趣、动机和需求。学生在此内力作用下的学习是主动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设计班级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动机和兴趣,否则,学生就会缺乏参与班级活动的内在动力。在缺乏内在动力的情况下,学生即使被动参与班级活动,其结果也是收效甚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班级活动,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学习机会和空间。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可持续发展,应将班级活动开发变成师生互动、共生理想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不能只唱独脚戏,离开学生搞开发,而应始终坚持让学生参与开发、制定实施方案、参与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
以学生发展为本也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联系学生实际开展班级活动。学生彼此因先天遗传基因的不同,后天生活背景和经历的千差万别,形成了个性的差异性。同时,他们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渠道了解生活世界,认识生活世界,但他们从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也不尽相同。对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尊重和关注。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是班级活动内容开发的源头活水。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等生活世界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多样的,也是长久的,伴随学生一生一世。任何一个学生不可能离开他的生活世界生存和发展。生活世界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这是学科课程内容或者说教的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学生的发展需要从生活世界中获得直接而又真切的经验与体验。学生生活世界中的大自然、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的自我生命都有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教育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即教育”。班级活动坚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开发班级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世界,认识生活世界,建立与生活世界的有机联系。
(3)坚持学生亲历活动过程
亲历活动过程是学生获取直接生活经验和真切体验的必由之路,而且能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活,逐渐形成对生活正确、完整的认识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亲历活动过程,能使学生逐渐对活动产生兴趣,能引起学生关心自己的以及周围的生活世界,并确立对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态度,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切必然使学生逐渐形成道德观念、政治觉悟、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劳动意识、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等,学生人格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和健全。
(4)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活动的新特点
班级活动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变:
班级活动的形态由散珠式变为课程式
以前班级活动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用来处理班级临时性“事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班级活动“预设”的特性比较明显,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学生在分析当前学生教育需要的基础上,对各学年或者各年段的班级活动时行规划,包括目标、内容、方式、评价手段等构成课程的要素。
班级活动的内容由空泛化变为生活化
本着“儿童中心,生活中心”的开发原则,班级活动的主题就是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发现问题;或者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班主任将其提炼成问题,通过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活动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班级活动的方式由表演型变为体验感悟型
设计学生喜爱的体验型的班会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生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同身受,从而达到自悟、自我教育、同伴相互激发感情的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
将班级活动课程化,可以使班级管理从外压趋向内省,从主观经验走向理论探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高度关注,体验了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
2.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
班级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班集体中,孩子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而又充满情趣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精彩纷呈的世界犹如一只奇妙的万花筒,它可以转出动听的旋律、缤纷的色彩和生活的欢乐。那教室里的欢歌笑语,给予孩子多么深刻的启迪;那操场上的拼搏竞技,是那么令人振奋、鼓舞人心。在希望的田野上,在轰鸣的厂房里,在热闹的街道旁……留下了多么深刻的记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将万花筒般的世界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现代生活的乐趣。设计精当的班级活动既可以把握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策略呢?
以学生的困惑为载体;
以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为载体;
以学科课程学习延伸为载体;
以本地资源为载体;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对于班级活动设计,班主任要审时度势,敏锐地发现活动资源,捕捉教育契机,迅速聚焦问题,形成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
下面谈谈在具体的设计和实施班级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1)从重大的节日中选择活动素材
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有许多的节日和纪念日,它是我们设计和开展班级活动的重要源泉。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和灵魂,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为此,班主任可以建党、建国、建队为契机,开展“我与祖辈、父辈比童年”的故事演讲,“队史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等爱国爱党歌曲的演唱……这样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建设的新成就,知道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史、性质、任务等,进一步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在3月5日,开展“雷锋精神代代传”的活动;在清明节前后,开展“寻找先烈足迹”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接受教育。
这样从重大的节日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既表示对节日、纪念日的祝贺,又达到了教育和锻炼的双重目的。
(2)从班级学生实际中挖掘活动素材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整天生活在爱的世界里,习惯了被关心,被呵护,可谓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小太阳。但他们的劳动观念淡薄;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心中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什么理想、信念、人生观就更别谈了。
针对他们的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等弱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了教育方案。一方面,我给他们讲《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故事,给他们讲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在艰苦磨练中成长起来的故事:屈原遭放逐写出《离骚》、司马迁宫刑之后写出《史记》、李时珍口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这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人生观和教育观。
另一方面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生活常识,独立处理日常发生的一般性问题,应付一些突发事件,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同时紧紧结合全国少工委提出的“五自”(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教育要求,开展评选“劳动实践小能手”、“关爱他人的小标兵”等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劳动习惯,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3)从学校中心工作中提炼活动素材
每所学校每年、每月、每周都要布置中心工作,学校的中心工作可以说是每个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的核心与指南。作为班主任,要紧抓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主脉搏来开展活动。
例如某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针对这一工作重点,班主任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的好处,可以利用每天的晨会课,向学生宣传“文明校园”的基本要求,并积极响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号召,在班级成立“义务清扫突击队”,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人人参与义务清扫,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干净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使每位学生都自觉成为了“文明校园”的小主人。
另外,还可以在班队会上开展“我是文明小卫士”的中队主题活动,让每位学生利用双休日编一份“文明之花处处开”的小小手抄报……这样多管其下,不但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能力,还更进一步地规范了学生言谈、举止的文明程度,使学生的言谈、举止做到落落大方,自然得体,文明规范。
总之,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只有善于从活动的细微之处洞悉其中的奥秘,不断挖掘班级活动的教育深度,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才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心田”的教育境界。
3.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班级活动是班会课的重要形式。它是由班主任指导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有组织地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次精心组织的班级活动,有时能使学生充分受益,终身难忘。在开展班级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教育性
组织班级活动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可以是开发学生的智力的,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可以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强身健体的,等等。好的班级活动应发挥教育的综合功能。要使活动具有教育性,就应该做到:活动目标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受到不同侧面的教育;活动过程是教育性的具体体现。首先活动的名称要有感染力,其次活动准备的场地要有教育氛围,会场布置要体现教育情境、活动气氛,标题的书写、展板的摆放、桌椅的形式都要做整体设计。在活动进行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在亲身实践中受到教育,同时要注意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等物品的教育作用。活动总结可以是班主任总结,最好发动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体会,通过反思和总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生活性
班级活动内容要贴紧学生生活,即从学生的眼中看自我内心生活、校园生活、社区生活、时代生活。内容选择要艺术,讲究“新”与“实”。所谓“新”,就是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结合最新信息、热门话题,将聚焦对准热点,从而确定活动内容。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所谓“实”,就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开展活动。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到实在、实用、实惠,从而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要有计划但不局限于计划,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否则,“隔靴搔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3)有趣性
班级活动的形式,是为班级活动的内容服务的,因此不能不受到活动内容的制约。但是,同样的活动内容,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不同的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譬如,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有一个六年级的班主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惜时佳句、名人格言,编纂《惜时篇》。学生固然能从中受到一定的惜时教育,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长过多,反使学生抱怨。而另一位班主任则以化妆晚会这一新颖的活动形式,通过有趣的剧本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给学生以“愉悦教育”,较之于珍惜时间的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因此,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时,必须努力使活动形式有趣、新颖、灵活,易于操作;必须学会“拿来”、翻新、创造。
(4)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