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26665700000011

第11章 第二扇门 巧用契机:关注名人弹性迂回待机遇(4)

洛维格借用石油公司的牌子,提高了自己的信用等级,很快借到一笔巨款。不久这笔钱换做了一艘货轮,洛维格将其改造成油轮,航行于中东和美国之间。之后,他又用这条船做抵押,买了另一条船,循环往复,财源滚滚而来。

洛维格除此之外他还想起了一种“双保险贷款”方式的借钱策略,也为当时银行家所采纳。

洛维格首先选定一艘还没有造好的货轮或油轮,然后向可能的顾主推销这条船,当顾主决定承租这条船后,他拿着与顾主承租契约到银行申请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船未下水之前,银行只能收取很少的本息,甚至是一文钱也不能收,而一旦船造好后,租金就归银行所有,若干年后,洛维格把贷款还清,还可以把船开走。这样他没有花一分钱,就成为正式的船主了。

没有一个企业主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成功,而获利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而对于创业和发展中的企业,资金显然是一个困扰性的问题。这时企业主显然可以采取一种用借来的钱赚钱的方式,俗称“借鸡生蛋”。

洛维格成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鸡生蛋”能让财富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但伴随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善于把握办事尺度的人才能从中看出机会,找到成功的捷径。

实践也已经证明,这确实是一招妙棋。

洛维格就是靠这种别出心裁的想法,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想,最后发展为美国数一数二的大财主。

通常,有准备的头脑,很会制造机会。我们在制造机会时,需要有耐心,这和钓鱼的过程是十分相似。基本要领,可通过其“三部曲”做简单介绍:

1.做饵与下钩:单从鱼饵的选择或制做而言,需要极强的判断力:如要钓的鱼爱吃什么食(即要针对的人用什么办法能够激起他们的欲望):即鱼饵是否更能奏效等等。下钓要找对合适的“鱼塘”(即场合)及适合的时机。

2.守竿:这个过程首先要有耐心,(说的是为人不可急功近利),不要妄想“一下钓就想见到鱼”;其次要冷静,光给“鱼”一点点“甜头”还不足以使其上钩,也许“鱼”是在试探是否安全。

3.收钩: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到嘴边的肉却没吃到的情况时常发生。此时一定要深藏不露,一旦稍露峥嵘或过于急促,便会功亏一篑。老于世故者,定会随机收放,张弛相宜,吊足对方胃口,让钩进嘴更深,钓得更牢。

这种“吊胃口”的技巧,关键在于使对方感到不满足。另外,还须提醒的是下钩要慢,收钩要缓,鱼饵最好不够让鱼儿吃饱。

制造时机给我们的启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暗示对方好事就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你所说的并非是一句空话,于是在不断的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时就是你钓到岸的时候了。

制造商机实际上就是制造消费者的一种消费欲望。这是当今商业活动的一种基本的策略。制造欲望的同时,赢取最佳的机遇,这是制造机遇的极高手段。这种手段通常,可以可在商业活动中见到。

在商业活动中,需求和流行是十分关键的。流行尤其重要,流行是大众的趋向性思维和行为。思维可以是不自觉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有意制造的,甚至可以是蓄意伪造出来的。

所以,流行商品就意味着大批量的生产、广阔的市场和高额利润,因此,为了广开销路,在产品的流行上做些文章是值得的。只要让人们的胃口感觉到饿,他们的欲望便会被勾起来,争先恐后地到处找吃的。

7.戴尔&见机顺势而行

戴尔(1965年-)全名是迈克尔·戴尔,他出生于休斯敦,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1983年,戴尔进入了得克萨斯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1984年,19岁的戴尔退学,创建了自己的公司,Dell电脑公司。1987年,戴尔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青年企业家”。1992年,戴尔被选为《财富》杂志,成为全球500强企业里最年轻的CEO。至此以后,戴尔的名字,已经和电脑、财富这些事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1997年-1999年,连续3年他都名列《商业周刊》“年度最佳25位经理人”之中。知名猎头公司称戴尔为“富有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在拥有了财富以后,为儿童慈善事业,他和妻子成立了一个基金。

戴尔少年时代就迷上了电脑。开始时,他在“无线电屋”专卖流连忘返,还经常在那里玩电脑。后来接着便开始存钱准备买电脑。并缠着爸妈,要他们答应让他买自己的电脑。

在戴尔15岁生日的时候,戴尔父母终于答应了。那时的戴尔还没有开车驾照,但由于等自己新买的电脑送到的过程让他太焦虑了,他就请爸爸开车带他到附近的快递亲自取回电脑。等车开进到家里的停车地下道时,他就迫不及待跳下车,把这个珍贵的包裹小心翼翼地搬到自己房里,接着带着满心的欢喜——迅速把他的新电脑一一解体。

父母气炸了。当时一台苹果电脑的价格昂贵,他们以为戴尔把电脑彻底毁了。

但戴尔不过是想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罢了,而且这种了解不仅仅需要的是技术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商机上的了解。

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戴尔吸收有关个人电脑的大量知识,购买了所有能够加强个人电脑功能的配备,像容量更大的存储器、磁盘驱动器、更大的显示屏和更快的调制解调器等等,然后对个人电脑进行重新改装。改装之后,戴尔就把电脑卖掉,获取一些利润,接着改装另一台电脑。不久,戴尔利用自己赚的钱,开始向批发商大量购买电脑零件,以降低成本。妈妈为此经常抱怨戴尔的房间像个修理厂。

过了一段时间,戴尔发现电脑的售价及利润空间很不合理。一部IBM的个人电脑,在店里的售价一般是三千美元,但它的零部件很可能是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得到。戴尔知道如果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可以和那些电脑店竞争市场,而且不但是在价格上的竞争,而且是品质上的竞争。

就这样,戴尔成了校园的另类。你会看到他走在校园里,一手拿课本,另一手拿一堆关于电脑的配件如存储器芯片。他会去上课,但一下课就回宿舍,把电脑组装升级。这时候,学校附近一些律师和医生等专业人士会在他的宿舍进出——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电脑拿到宿舍来请他组装,或是把戴尔升级的电脑带回家去。

1983年,这时的戴尔刚满18岁,父母听到学校来的消息,说儿子缺课很严重,成绩一路下滑。所以他们再次干预戴尔搞电脑。戴尔爸爸说:“你不可以再搞那些电脑的东西,好好专心在学习上。”他还说:“你要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到底想怎么过生活?”

为了安抚父母,戴尔答应不搞“那些电脑的东西”,于是他试着安安分分上了三星期的课程。尽管他尽了力,但还是做不到。1983年12月,戴尔清楚地意识到:他对电脑的痴迷不只是一个嗜好,也不仅仅是三分钟热度而已。他心里很明白,自己已经掌握绝好的生意机会,不能让这个机会轻易溜走。他无法断定这个机会到底有多大,也不确定科技能进展到什么程度。但是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正投身于一桩很重大的事情里,只是目前他对大部分的细节一无所知。不过有件事戴尔很清楚:他真的很想做比IBM更好的电脑,并且凭借直接销售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

1984年的1月,戴尔创办了自己的“个人电脑有限公司”,生意还相当不错。月销售额在5万美元到8万美元之间。5月初,在戴尔大一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星期,他把公司的名称改为“戴尔电脑公司”,并雇用了几个人负责处理订单,还雇用了3个人做电脑升级方面的工作。由于生意持续发展,戴尔也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以“全职”的方式投入这项事业的话,未来的潜力会有多大?

思考再三,最后戴尔不顾后果,在只读完大一就径自办了休学。现在,这个辍学者已经成了全球最年轻的电脑巨子。

在戴尔看来,进入一个领域的时间太晚,是无法成为大者和强者的。戴尔成功后,模仿者纷纷兴起。10余年后,中国的一个省会城市,已经有几十家从事电脑组装的公司。但它们再也不可能有戴尔这样的机会,即品牌机整机价格为零部件价格四五倍这种市场行情。

目前个人计算机行业已成为有名的低利润行业,后起者要想在这个领域成为戴尔或IBM、惠普、康柏这样的世界巨头,似乎已经不再可能了。

由此可见,看到有机会和时常,就要见机而行。我们通常在办事和做人方面,也要见机而行。另外,在商场上能否抓住时机,是成为大老板,还是当小老板或打工仔的关键所在。

没有机遇时,人们企盼着机遇迎面而来。有些等得不耐烦的人还会寻求旁门左道。可是,当机遇迎面而来的时候,那些人反而茫然无措,这正是那种旁门左道的思维在作祟而导致的。其实,绝大多数机遇以正面的姿态向人们走来。因此,我们在把握机遇时,应当把精力投放到自己的正业上,不能轻易地改变方向。同时,为了开发事业还要做到迎难而上,不能轻易地改变方向,不轻易地放弃。正面而来的机遇将会直接地从根本上促进你的事业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精力主要投放到对它们的捕捉上。

实际上,这里我们说的是机遇的掌控力的问题,没有机遇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地给自己充电,等到机会来临之时,就可以巧妙抓住,一举成事了。

没有机会,往往是失败者的推托之词。他们会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够像别人一样有成功的机会。一切好的机会,就已经被他人捷足先登了,所以他们只有望机会兴叹了。事实上,有骨气的人是不会拖拖责任的。这些人不会怨天尤人他们不等待机会,他们制造机会。

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我们才有望成功。以下这几则名人名言,或许会对正在观望机遇的我们有所启示:

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

——(雅典)柏拉图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美国)卡耐基

从容不迫地谈理论是一件事,把思想付诸实行——尤其在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又是一件事。

——(法国)罗曼·罗兰

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英国)培根

谁成了哪一行的尖子;谁就能走运,因此,不管哪一行,我只要成了尖子,就一定会走运,机会自然会到来,而机会一来,我凭着本领就能一帆风顺。

——(法国)卢梭

这些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今天办事时,对待机遇应该思考的问题。相信有心的朋友,一定会从中悟到些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