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标做人的哲学
26608200000005

第5章 用知识垫起高标生存的双脚(4)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时间也是最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前苏联作家格拉宁说:“时间比过去少了,时间的价格比过去高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

时间就是知识是从学习这个角度而言的。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提出过“3万天学习论”。他假定一个人能活到81岁,那么他拥有的时间也仅有3万天。看起来,3万天是个大数字,其实,在3万天,每天能用来读书的仅有几小时。就从孩提算起吧,假定每天多读书1小时,到81岁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就这3年多的时间,有人算了一笔账,共有26200个小时,如果每小时读10页书,那就可以读262000页书,其厚度将是89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精装本,叠在一起将有3层楼房那么高。特别是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高度分化,另一方面又高度综合,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增和更新,知识失效率比40年代加快了1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书,需要花费比过去更多的时间才能追得上知识的发展。

时间就是知识,它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警句、一种观念。“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时间无始无终,表现出时间的无限性。但时间对人的一生来说,又是有限的,有始有终的,但是它在人们手里所能产生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在同样的时间里,勤奋造就天才,怠惰养成蠢才。

所谓“勤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做到“时不空过”。时间的加法,对于懒惰的人,带来的只是衰老、忧郁;对于勤奋的人,带来的是进步、成就。达尔文花了20年时间写出世界名著《物种起源》。据说,他从不放过分分秒秒的时间。陈景润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放弃看戏,争分抢秒地演算他的“1+1”,甚至利用会议期间的间隙躲到厕所里去演算。施振起把重要的知识按系统画在一张表上,放在口袋里,贴在床头上,利用工作休息时、开会前10分钟,甚至在家抱孩子的时间来学习。《初等代数复习一览图》、《三角函数复习一览图》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齐白石老人85岁时,有一天连画了四张条幅。当时,他已经很累了,可是仍要再画一张。画完之后,在画上题了这样几句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多么发人深省啊!

抓住时机对于我们的学习、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龄时期,正像雨润土酥、万灵竞长的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记忆力最好,向上性、进取心和求知欲最强,又富有摹仿性、敏感性,容易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新习惯。中、小学学习阶段是人才成长和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据对华东师大近200名研究生、中年骨干教师和老教授的调查,题目是:“哪个学段对您成才影响最大?”调查结果表明,影响成才的第一位学段是高中,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如果说,人一生中的常规教育的“求学期”,是成才的打基础阶段,那么,大学阶段正是从“求学期”向“创造期”转变的过渡时期。这既是打基础的阶段,又是进行起飞的尝试、跨出起飞的第一步的阶段。基础打得如何,第一步跨得怎样,直接关系到起飞的方向、高度和持续性问题。时间,当你占有它时,往往很容易忽略它的可贵之处,不知道珍惜它;而一旦失掉了它,才备感其珍贵,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所以,爱惜时间最实际的行动,就是把握今天,要做就做。

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大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当罗马士兵的刀剑举到75岁的阿基米德胸前时,这位科学巨人还要求能再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把一条几何定理证明完毕。某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医生,身患多种疾病,仍废寝忘食地著书立说。有人劝他说:“年岁不饶人啊!歇一歇,明天再写吧!”老医生回答道:“年纪老了,更要抓紧今天。我还能有多少今天?我的日历只剩下几本了,撕一张就要派一张的用处啊!”这话多深刻!“今天”这张日历撕下来很容易,可是,要“派用处”,就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很好地把握住今天。正如鲁迅所说:要做就做,与其说明年喝酒,不如立刻喝水。

可是,有些人轻视“今天”,一味梦幻将来。往往今天得过且过,而把一切决心的付诸行动推到明天。说什么“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多蚊虫冬天冷,一心收拾待明年”。可是到了明年,依然故我,学习照旧没有起色。柯罗是法国画家。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来到柯罗家里,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给他看。柯罗指出了对方作品中几处不满意的地方,青年画家很感动,连忙表示:“谢谢您,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道:“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天就死了呢?”

看看这些成就卓绝的人吧,他们都是珍惜时间的人,所以,勤奋、努力、惜时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为他们更好的生存奠定了基础。

惜时让生存更有价值

人们说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说法低估了时间的价值,时间远比金钱更宝贵——通常如此。即使我们富可敌国,也不会为自己买下比任何人多一分钟的时间。许多伟人为什么能够名垂千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地为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不停地努力、奋斗、进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者同时又都是勤奋工作、兢兢业业的商人、医生、政治家、法官或是士兵,惜时让他们的生存更具价值。

然而时间就如朱自清在他的名篇《匆匆》中写到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掩着时,他又从掩的手边过去……”是的,时间在匆匆地流失,抓起来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只要有婴儿降生,医院就会立刻用计算机网络查看他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这个孩子就拥有了自己的户籍卡,在这个户籍卡上标明了他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信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每一个初生的孩子都有财产这一栏,因为他们认为孩子降临到这个世上就是一笔伟大的财富。

一次,一个电脑黑客入侵了瑞士的户籍网络,他希望为自己在瑞士注册一个虚拟的儿子。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5万瑞士法郎。当填完了一切表格的时候,他满意极了。但他没有想到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行动在第二天就被发现了。

奇怪的是,发现这个可疑孩子的并不是瑞士的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

那位妇女在互联网上为自己新出生的女儿注册时,发现排在她前面的那个孩子的个人财产上写的是5万瑞士法郎,这引起了她的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在自己的孩子个人财产这一栏上写的都是“时间”。瑞士人认为时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所以哪怕你出生在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只要你还年轻,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那你就是一个富有的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是他最重要的。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要走过几十年的时间,而时间是他最初带来的,也就是他最初的财富。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生命也在一点一点地减少,财富也就随之减少了。

有的人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权力和金钱,但是到最后当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时间就是他最大的财富,拥有一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变穷了,因为时间不会再回来,他失去了最初的财富。

只要每天不浪费属于自己的时间,惜时如金,并有效地用于自我提高,不断积累,长期下去,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断地积累知识。如果每天花一小时学习知识,一个男孩或女孩可以边读边想地看完20页书——那么一年后,他可以看完7000页的巨著或者更多的书籍。每天的一小时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发生极大的变化,决定了我们是得过且过,还是过着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每天一小时能够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人。

实际上,不管你做多做少,都要充分利用每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工作、学习、应酬或是娱乐。除非是万不得已,你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计划破产。很多人都通过这种方式在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的同时还有很多闲暇时间。有的人因为做事不得要领而焦头烂额,无暇消遣,他们的一生差不多是“一事无成”。

在懂得了时间的巨大价值之后,不妨四处看看,那么多的人在随意地挥霍自己的时间,每天要浪费两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这是一种多么触目惊心的浪费呀!当生命快要终结、日子所剩无几的时候,他们才想到应该珍惜时间。但是,懒惰的恶习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挽回了。

我们不能随意浪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应该学会珍惜并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可以把这样一些空闲时间用于改进我们的本职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可以将其用于开拓自己的领域,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不管是哪一种,我们必须珍惜时间——时光像流水一样匆匆过去,不要让时间从我们手指间流逝,而应该时刻发奋努力,争分夺秒让一点点的时间积累起我们活着的价值。

时间安排决定收获

每一个杰出的人,都善于把握时间、运用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美国一所大学的科研人员对3000名大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善于安排时间。有时,成功与否的界限就在于怎样分配和利用时间。许多人往往认为,不过是几分钟、几个小时的时间嘛,有什么了不起,实在不行明天再去做。但是,这就是杰出者与平庸者对待时间态度上的根本差异。

科学安排时间的能力,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基本素质。可在许多人的眼中,觉得提高效率没有错,但不能不顾条件和环境制约,主张一切“慢慢来”。明明三下五除二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到了某些人手中却非得拖个少则几天,多则半年,使许多事情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在于许多人心中缺乏时间概念,没有一个明确而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时代已进入到市场经济、信息时代,任何陈旧的想法都应当主动抛弃。现代社会的竞争是能力的竞争,是学识的竞争,也是效率的竞争。只有懂得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才有可能在效率上胜人一筹。

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工作效率也会很高。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姆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就曾以事实证明了这件事情,泰勒选了一位名叫施密特的先生,让他按照马表的规定时间来工作。有一个人站在一边拿着一只马表来指挥施密特:“现在拿起一块铁,走……现在坐下来休息……现在走……现在休息。”他曾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往货车上装大约12.5吨的生铁,而且中午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在对所有产生疲劳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学性的研究之后,泰勒认为这些工人不应该每天只送12.5吨的生铁,而应该能每天运到47吨。照他的计算,他们应该可做到目前成绩的四倍,而且不会疲劳,只是必须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一边休息,一边工作。

结果可想而知,别的人每天只能装运12.5吨的生铁,而施密特每天却能装运到47.5吨生铁。而且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姆钢铁公司工作的那3年里,施密特的工作效率从来没有减低过,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他在疲劳之前就有时间休息:每个小时他大约工作26分钟,而休息34分钟。他休息的时间要比他工作的时间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其他人的四倍!

有句话说得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可以看见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一个人要做点事,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好的习惯是不行的。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可以使我们在学习时集中精力,因而提高效率。因此,生活有规律对学习、工作和保护神经系统以及整个身心健康都很有益处。

良好的作息习惯,意味着要顺应人体的生物钟,按时作息,有劳有逸;按时就餐,不暴饮暴食;适应四季,顺应自然;戒除不良嗜好,不伤人体功能;尤其要保持足够的睡眠,保证每天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

人类的生活,有许多生理现象都要受到自身存在的一种与时间因素有关的物质的控制。这种物质与日常的钟表有着类似的作用,被称为“生物钟”。人体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由松果体来“指挥”。松果体是脑内一个豌豆大小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叫松果体素(也叫退黑激素)。生物钟紊乱,松果体素极度减少和丧失正常节律,将造成体内许多生理功能的紊乱,出现疲劳、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损害健康甚至发生疾病。

如果能根据人体的这一生物钟安排作息时间,使生活节奏符合人体的生理自然规律,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不容易得病。

不同的人,其生物钟的规律也不一样,大致分三类:昼型、夜型、中间型。但对于我们来说,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不管生物钟是什么类型,应当取得这样一个共识:上午8点开始,要进入学习,白天的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如果过分强调夜型特点,非通宵达旦学习不可,等太阳升起来,你却要倒床睡觉了。所以我们不应该过于强化自己的生物钟类型,而应该适应学习的规律。

拿破仑·希尔到麦迪逊广场花园去拜访一位参加世界骑术大赛的骑术名将吉恩·奥特里。他注意到他的休息室里放了一张行军床,“每天下午我都要在那里躺一躺,”吉恩·奥特里说,“在两场表演之间睡1个小时,”他继续说道,“当我在好莱坞拍电影的时候,我常常靠坐在一张很大的软椅子里,每天睡两次午觉,每次10分钟,这样可以使我精力充沛。”

时间既不可逆转,也不能贮存,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它的有限性决定了你必须很好的规划它,做到有效利用才能让它发挥最高效力。你生存的价值和境界就体现在你利用时间取得的成绩中。所以请不要忽视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存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自己跻身于高标生存境界,就应该学会以时间为代价,换取自己的所求,从现在开始,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每一个成功者往往都具有这样一个好习惯:善用时间!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我们多么讲求效率,总是有人会让我们等待:我们可能错过公车、地铁、飞机,碰上出其不意的中途休息;我们也许已经尽可能小心地计划了每一件事,但是我们可能意外地被困在车站、机场,平白多了3个小时的等待时间。成功人士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事是:带本书看看;写点东西;修改一下报告。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时间里做任何的工作。这种习惯不但挖掘出了隐藏的可利用的时间,而且也向高标生存境界迈进了一步。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是很可利用的,如果我们能化零为整,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将会更加轻松。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说:“每天要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也是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点之一。

比如我们每天清晨漫步校园或骑车上学、上班的路上,都可看到许多边跑边听外语广播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懂得了充分利用时间的奥秘。许多人认为,通过看原版电影,既可学习外语,又是较好的娱乐方式,这确可说是“一心二用”的例子。会“一心二用”的人等于比别人有多一倍的生命和机会。

我们常常会强调“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其实这和“一心二用”并不矛盾。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应该是集中精力于某件事情上做事才会有效,可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全面掌握信息并能融汇贯通、赶上潮流,我们必须在自己身边广布天线,随时接受社会的动态信息,同时尽可能运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事情。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就非常珍惜时间,他还教育子女要善于利用时间,要“一心二用”。

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有些是不必做的,有些则是可做可不做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愿意去做的,所以有些时候,要学会拒绝,养成保护有限时间的习惯。

要想充分利用时间还要注意一点,即:减少对别人的不必要承诺,不论是对朋友还是家人。如果别人的邀请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的,我们应该学会断然而礼貌地拒绝。

学会拒绝,会让我们赢得时间让自己从事必要的事情。

不但学会拒绝,有些没必要参加的团体也需退出。从大学开始,身边会不断有人劝我们加入各种各样的团体,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许多团体活动毫无意义,并且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除此还会有一大堆会员的义务和责任套在我们头上,让我们喘不上气来。对这类团体活动,我们要坚决退出来。

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杂事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偷去我们不少时间,如没完没了地看电视、与人聊天等,只要自己有意识注意,许多时间是可以抓回来的。

有时候虽然我们应该停下一切工作来休息一下,但休息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都不做。最好的休息是把工作的性质变动一下。

若论干的工作量,很少有人能超过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他的一位朋友说,莫氏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在第三张桌子上,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氏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移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疲劳常常只是厌倦的结果,要消除这种疲劳,不必非要停止工作,可以试试变换一下工作。如写作累了躺在床上看点书,或到室外锻炼锻炼等。总之,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就如给自己储蓄金钱一样,它会让我们越来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