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标做人的哲学
26608200000036

第36章 直面生存困境(3)

世上古今无数成功的人物,大都是因为他们有精明的父母、聪明的教师和诚挚的好友,在旁多多鼓励嘉勉,使他们于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力量,相信自己必有成功的希望。也许有时他们态度消极,也想中途退却,但忽然记起那些鼓励他的人的一番嘉勉鼓励的话语,一番对于他的信任之心,便立刻又振作起来,奋力去做了。

对自己不自信的人,从现在起一定要树立这种观念:我必有成功的把握。树立了这种观念,这无异于替自己的精神打了一剂兴奋剂,使那些迟疑畏缩的魔鬼,都不约而同地退避三舍。你要相信,你体内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支筋络、每一个细胞、每一项组织、每一种能力,都是成功的基本要素,都可以发生极大的效力。但正如某一个不和谐的音调可以使整章乐谱失败一般,人的每一种原质的缺点,也可以使他的全部活动失败。

没有一个人是命中注定应该失败的。凡是他全身的一切原质、一切组织,无不有着成功的能力,只要他自己善加利用。

你并不比别人“卑下”也并不比别人“优越”,你只是你自己,你要相信你可以成功。有的人往往在事情未做之前就已在心中自己先否定了自己,殊不知在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同时,也就给了别人否定自己的机会。克服这种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弱点,你就要改变自我信念和自我意象,这就要求你既不要因此自暴自弃,也不要停滞不前。

有一个商人,他想在公开演讲中取得成功,因为他在一个困难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消息。他的嗓音很好,演讲的话题也很吸引人,但他不能在陌生人面前讲话。阻碍他的原因是他的信念,他认为自己讲话讲得不好,不会给听众留下好印象,仅仅是因为他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外表。他错误地得出结论说,如果他能动一次手术整一下容,改善外表,他就会产生必要的自信。

后来,在朋友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的消极信念妨碍了他发表这个重要的消息,于是他成功地把消极的信念换成了积极而肯定的信念,认为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而这则消息只有自己才能告诉大家,不管自己的外表如何。从那时起,他成为企业界最难得的演说家之一,而他惟一的改变只是信念和自我意象。

每一个人都不要盲目否定自己,因为你自己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卑下。只要你敢于正视自己,就不会被逆境所束缚,就能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失败也许是最好的礼物

大部分人十分畏惧失败,一遇到失败就好似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便一蹶不振。其实,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类似失败这样的逆境,他们本身巨大的能力便很难被发掘出来。只有在遇到极大的挫折和打击时,他们内部贮藏的力量才会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欢迎失败的到来。

当失败就像影子一样跟在你的身后,拂也拂不去,摆也摆不脱的时候,你可以哭,你可以任凭泪水浸湿你的衣襟,你不要觉得害羞,这没什么,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像你一样的伤心时刻。只是你不要逃避,面对失败,流泪并不丢人,逃避才是真正可耻的。

其实,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自己如此认定。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暂时性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可怕,相反如果你心态积极,倒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吸取了一种经验——目前的做法不可行,然后转变方向,向着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我们能力的大小,往往只有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之后方能证实。失败使我们看清了自己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一个必须加以征服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你若是能认为暂时的失败只不过是经验的学习,拥有了这种生存的高境界,那么你一生中成功的次数将远胜过失败。

面对失败,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惩罚、一场灾难,从而放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而有人则把它视为一种恩赐、一种机会,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向所要达到的目标继续前进。前者是真正的失败者,而后者则是成功者。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会发现,几乎大部分的成功者,都非常艰辛,不断接受挫折、失败打击的过程,而他们也都撑过来了,并且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经验及能力,从而协助自己创造更大的成绩。

1929年夏天,波士顿红袜队一垒手卡尔·耶垂斯基成为世界棒球史上第15个击出3000次本垒打的人。媒体对他十分关注,数百名记者在破纪录的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报道他的一举一动。有一位记者问道:“耶垂斯基,难道你不怕这些成绩会使你失常?”

耶垂斯基回答说:“我的看法是,在我的运动生涯里,我的打击数超过1万次,也就是说我有7000多次未能成功地击出本垒打,仅是这个事实就能使我不致失常。”

一个人只是坐下或躺下,当然不怕被东西撞倒。但如果他想做点什么,就必须站起来走一走、跑一跑,这就很可能被路上的石头绊倒,被路旁的树枝弄伤。这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有了这种挫折的经验,以后再走路、跑步时就会当心了。

只知放弃不懂拼搏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其实,事情一开始做不顺利或是失败,原本就是很合理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给予这些挫败最佳的注解,就自然能够释怀,并且转化成对自己有益的能量。

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航海家希望一帆风顺,但是航行之中,岂会始终万里无云、波浪不兴?每遇风浪,谁不迎风而战、力挽狂澜?因为要航行是难免遇上风浪的,退缩再退缩,只能永远在原地踏步。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因挫折而就此不再振作。古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勇敢视豪杰。什么是勇者?敢于面对挑战、克服挫折者就是勇者的表现。

当我们从低处往上攀爬时,没有着力点就无从爬起,没有踏脚石就无处着力。人生的奋斗过程也是这样,失败便是我们人生的踏脚石。

失败是最好的礼物。人只有在遭受失败时,才能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才能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

如果一时的失败能带给你未来的幸福,请忍受它;如果一时的快乐会带给你日后的不幸,请抛弃它。记住:“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个伤痛、每个打击,都有它的意义。”

拥抱成功热爱失败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将成功与失败同等看待是我们生存时追求的最高标准的生存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尝试了所有的错误方法以后,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有时成功就像诱人的金矿,而失败就像裹在金矿外面的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敲去一层岩石,就离金矿越近。难怪哲人说:“失败的次数越多,离成功就越近。”在杰出的成功者眼里,失败有两重性,它既能给人带来损失和痛苦,也能给人带来激励、警觉、奋起和成熟。他们总是把一次次失败,或者说把敲下来的一块块岩石,都视为成功的分子。

一个人成功的历史,其实往往也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要失败10次,才能换来1次成功。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失败都多于成功。华盛顿打的败仗比他打的胜仗多得多,但他最终成功了。刘邦和项羽交战中,几乎是屡战屡败,最惨的时候,连老婆都当了项羽的俘虏。但是,刘邦输得起,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一战,用韩信的十面埋伏把项羽打败。

一个人愈不把失败当作一回事,失败就愈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愈能成功;一个人如果愈害怕失败,失败就愈会缠住他,他就愈难摆脱失败。

有两个年届70岁的老太太,其中一个认为这个年纪已经快到人生的尽头了,在生命最后的余光里,她除了坐在家里等死,便不做它想;另一个老太太则在这个年纪开始学习一项新的运动:登山。第一个老太太在75岁那年正如她的意料一样悄然死去;第二个老太太在95岁高龄的时候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美国著名的胡达·克鲁斯太太。

显然,胡达·克鲁斯太太是一个敢于拥抱成功的人,她不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热爱自己做的事,相信自己做的事。

我们同样发现,一个人只要热爱失败,能从失败中汲取智慧,也能成功。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边读书边创作的道路,可是苦苦奋斗了四年,一篇作品也未发表。可他从失败中找到了原因,发现是自己生活基础太差所致。不熟悉生活,怎么能反映社会深处的奥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呢?找到失败的原因后,他毫不犹豫地来到高加索,参加了前线部队。四年的军旅生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等名著忠实地反映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生活,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轰动了世界文坛,这正是热爱失败的结果。

永不言败和善于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败,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个人过去的成功,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

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象得出,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是坏事,因为每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次失败都使你更靠近成功。如果你不曾失败过,为了成功,你应该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失败的滋味。在尝试时,要告诉自己:我在什么地方跌倒了,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以后也许还会跌跤,但绝不会在原先的这个地方。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观念落后。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尽管对政治了解不多,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去尝试。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会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放弃,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如果因为失败就觉得无脸见人,不敢再尝试,那么,就注定没有出头的机会。碰过几次壁便裹足不前的人,也同样难和成功结上缘分。能够占领生存高标境界中一席之地的人,不会对失败和成功区别看待。在他们眼里失败并不等于毫无所得,失败能让你知道什么是行不通的;失败的经验越多,知道失败的原因也越多。你失败了,可以肯定的就是你不会再往回走,你可站在跌倒的地方,环顾四周,再选择一条道路,再在一条新的道路走下去。

一个失败者既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机会,要转败为胜。

转败为胜的方法

我们提倡拥抱成功的同时,也要热爱失败,但并不等于面对二者时要听之任之,寻找合适的方法将失败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并努力促使失败向成功的积极转化是我们该有的人生态度。它能使我们实现从低境界向高标境界的跨越。所以,面对失败,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努力做到:

(1)辩证地看待失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失败的看法是充满辩证态度的。历史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说法,就是告诫人们,失败有时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或者说损失也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告诉人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人所遇到的灾祸中可能潜藏着幸福,而人们所遇到的幸福中可能潜藏着祸害。《菜根谭》中的一段话说得更加明确:“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这就是说对失败与成功要有辩证的态度,失败和成功是经常互相包含、互相转化的。

(2)保持积极的心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没有人一生一帆风顺,任何人总会遭逢厄运。可是烦恼一定会有结束的时候,难题总会随时间推移而解决。

任何问题都隐含着再度的可能。问题的产生是成功的发端和动力。问题的产生总是为某一些人创造机会,为另一些人设置陷阱,一个人的困难,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机会。所以要抓住时机,促成转机。有积极心态的人往往能立困境而不败,最终驾驭失败,获得成功。

(3)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失败难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可悲、可怕的是不能从失败中汲取应有的经验教训,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失败。如果这样,就谈不上反败为胜,而只能是失败的循环。因此,失败以后,汲取经验教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反败为胜的一个重要前提。

人们在失败的时候往往会犯一个极大的、共同的错误,这就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成绩不好,归因于老师;考不上好大学,归因于没那个命;推销员在洽谈生意失败时,往往会责怪顾客;生意上的赔钱也会责怪自己生不逢时……

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则是要把重点放在总结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上。因为客观因素我们很难改变,上级的事情我们也很难支配,只有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才做得了主。所以遇到一次失败,就要反复问问自己,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我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我自己在失败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样的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总结出了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可以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4)要有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

遇到失败,这无疑是极大的不幸。但既然损失已经发生,就要把注意力放到弥补损失、把损失降到最低的限度上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极大的毅力。身处逆境的人这时会是最困难的时候,在很多方面已经遭受了损失后,可能朋友也会离我们而去,甚至还会有落井下石的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人在失败的时候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否则就让失败给击垮了。

人们喜欢成功者,习惯笑脸相迎胜利者,而对失败者、失意者则常常是不屑一顾,瞧不起的有之,讽刺打击的有之,扫地出门的有之。总之,“胜者王侯败者寇”,人们在失败的时候处境是最艰难的,能够深深地体验到什么叫世态炎凉。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能够反败为胜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甚至是打击,他们一不气馁,二不自卑,而是把这种悲愤埋藏在心底,把它化作志气和力量,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也许正是他人的白眼使他们更努力、更刻苦,产生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

(5)不要过分关注错误

我们应该知道,别人并不怎么关心我们的错误;同样,我们自己也不应该过分关注自己的错误或周围人的错误。你本意期望成功,但关注错误过分了,就会走向反面。

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的错误。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来,并加以汲取,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分关注错误,会使我们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我们生怕犯错误,错误却又屡屡不期而至——这都是我们大家有过的体验。可见,过分关注错误,并不能导向成功,而是会使我们离错误和失败越来越近。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优秀的成功者,都是敢于承认错误并勇敢面对的人。当这些人犯了错误时,他们不会把情感和精神浪费在徒劳无益的后悔上。小约翰·D·洛克菲勒在回忆父亲的时候说:“我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后悔的话。对于他来说,已经发生的事都是无可挽回的。怎样补偿损失,怎样重建并恢复、怎样把显然的失败转变成胜利,这才是在他整个一生中最为迫切注意的问题。”

承认错误,积极改进,是我们应采取的明智态度。用爱默森的话说:“每一天过完了也就过去了。你已经做了你所能做的一切。其中会不知不觉地混进某些错误和愚蠢的言行,尽快地忘掉它吧!明天是新的一天,让我们愉快、宁静,以高昂的情绪开始新的一天吧,这样你过去的蠢事就无法拖累你了。”

借鉴他人的错误

失败可能伴随我们一生,但研究和借鉴他人的错误会降低我们犯错的几率。我们不仅要学会从自己走过的失败之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还要学会从别人的身上看到失败的原因,引以为鉴。许多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避开陷阱,比他人更早到达理想中的生存境界,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关注着别人的错误,不放弃任何可以吸取教训的机会。

早在4000年前的远古蛮荒时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尧帝命大臣鲧治水,鲧以掩堵拦截之法治之,结果失败被斩。鲧死后,其子禹继承父志。他总结父辈经验教训,一反旧法,顺其水性,以疏通河道、引水入海之法,取得成功,神州得以昌盛。

研究别人的错误可以少犯错误,你一定要不断地研究你的竞争对手。要成功,必须要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同时你也必须了解失败者是如何做的,让自己不去犯那些错误。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他非常喜欢柔道,并且还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虽然他只有右臂,但他学得非常刻苦。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其他招法?我为什么总学这一招呀?”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继续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对手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进入了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