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标做人的哲学
26608200000010

第10章 让心灵从高标开始生存(1)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心灵的某种渴望。对生存的渴望,对被尊重的渴望,对美景的渴望……也许这些渴望在一开始被视为天方夜谭,但无数渴望不是已经成为现实了吗?因此,不要拒绝那个充满渴望的心灵,勇敢地把它安置在最高处,指引你未来的生活。

1)从心灵开始改革

营造自我

生存境界的高低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取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得到之后所享受到的心灵的宽慰和愉悦。假如你还未感受这种快乐,就该试着体会一下生存给你带来的成就感。营造一个快乐的自我,充满渴望的自我,奋斗不息的自我。

爱默生有一句始终让人铭记在心的话:“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这句话对我们寻找成功、追求幸福和体味成功很有用处。幸福不仅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还贯穿在每一天里。但事实上,我们似乎没有这样全面地感受过,甚至连一丁点儿幸福的概念都不曾闪现过。这样的人,太应该对幸福和快乐重新品味一番了。这样才能提升你的生存境界。

人们都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先营造自我,要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健康快乐又有能力的人。

所以,我们要对简单事物保持兴趣。有些事物就在你身边随时供你欣赏。不要养成以新奇为乐的习惯。著名植物学家殷格利殊已六十多岁了,对一切事物还是那么兴趣盎然。他旅行不需要汽车。他走一公里所看到的有趣事物,比许多人坐车走了一万公里所见的还要多。每种草,每种灌木,每种树,他都认识;他知道何处长有粉红色的杓兰,知道何处可以看到毛边的水杨梅,知道如何诱使一只狡狐暴露它的窟,他懂地质、化石和岩穴。他不是个卖弄学问的人,只是对万物都有兴趣,懂得享受人生的快乐。他会整个下午观赏一只跳跃不停的蜘蛛。如此看来,他比福特、洛克菲勒那些富翁加起来还要富有。

另外,如果你有一份工作,就不要不喜欢它。

凡是自以为不喜欢他的工作的人,在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刻板、重复的不愉快情绪;情绪引发的疾病可能接踵而至。如果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就去另谋喜欢的工作做,可是后来发现,对第二个工作也不喜欢。那么,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根本就不喜欢工作。一个人要是喜欢工作,领略到做一件工作那种自然的愉快,而对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引以为乐,那么他工作的时候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同时工作较多的人,常因事忙而没有时间“多想”。而“多想”就是多愁,工作才是良药。

我们应养成每天愉快的习惯

幽默风趣或欢乐轻松,总是有益无害,而怨天尤人者却常成为医院常客。

在家庭生活中,尤其应该养成和悦谈话的习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孩子和你的消化功能,不要在全家用餐时表露苦恼、焦灼、害怕、警告、责难。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让家人养成一种错觉,以为人人都生性随便惯了,和悦态度与温和言辞是多余的。

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

不要总生活在期望中,老是着眼于将来。高中学生盼望进大学;进了大学,盼望做工程师时的愉快;做了工程师,他以为结婚、成家才会幸福;如此这般……永远在盼望。

终于有一天,盼望失去了光彩。这时候,一个人的思想、价值、动机都有一番巨大调整;他们开始呈现老态,意志消沉;从盼望将来一变而为回首当年。

其实,最可贵的是眼前时光。未来美景的最佳保证,莫过于善用眼前光阴,好好过眼前的日子,以有效的方式工作、思索和帮助人。只要你不断善用眼前光阴,将来必然会更美好。

先让心灵冲破阻隔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比如父母、老师等太多的批评、打击或遭受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就被压制和封杀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他们就会对失败惶恐不安,对失败习以为常,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障碍。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随之,与生俱来的胆量也就消失了,然而,生存是需要拼博、奋斗的,想要达到高标的境界首先就必须要让心灵冲破阻隔,不冲破这种阻隔,境界永远都无法提升。

这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姑娘出生了,她是一个私生子,妈妈给她取名叫肖菲丝。肖菲丝长大之后,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没有爸爸。很多人都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儿。对于这些,她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很迷茫。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很残酷的。每个人都很清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而肖菲丝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只好跟妈妈一起生活。

上学后,她受到的歧视并未因此减少,老师和同学还是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与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独……

在肖菲丝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她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肖菲丝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肖菲丝的一生便改变了。

肖菲丝听母亲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很羡慕,于是就无数次躲在教堂的远处,看着镇上的人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通过聆听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面部高兴的神情去想象教堂里的神奇。有一天,她鼓起了勇气,等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注意倾听。

牧师讲道: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只能靠现在来决定。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都应该重视现在。我们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肖菲丝是一个悟性很强、渴望情感的女孩,被牧师的话深深地震动了,感到一股暖流在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是她马上提醒自己:“我必须马上离开,趁别人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赶快走。”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在她的心灵深处,这就是她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情。但是每次她都是偷听,几句激动人心的话很难阻止别人的冷眼对她的袭击: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有一次,她竟听入迷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卑和胆怯,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惊醒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朝门外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此人正是牧师。牧师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话!这句话就像一只通红的烙铁,直直地戳在肖菲丝的流着血的幼小的心上。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肖菲丝,教堂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肖菲丝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噙着快要掉下来的泪水。

这个牧师是一个大好人,他的脸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抚摸着肖菲丝的头,针对肖菲丝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

“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的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的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就爆出热烈的掌声!这些上帝的孩子们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欢迎!

整整13年了,压抑在肖菲丝心灵上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怒哀乐,眼泪夺眶而出。

肖菲丝的心态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0岁那年,她当选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应该说肖菲丝是一个冲破自我心灵阻隔的最好例证。而且她又是一个成功者,她最终拥有了生存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事业人生都成功的佼佼者。站在现在,我们不能够把握过去,我们只能够抓住现在,希望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和失败。彻底摆脱掉自我限制的阴影。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未来的生存。

努力让自己完美起来

“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生存境界不但错误,而且正是问题的根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的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旧约》里约瑟夫的故事颇耐人寻味,约瑟夫17岁时就被亲生手足卖到埃及,任何人处在同样的境遇下,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及奴役他的人愤愤不平。但约瑟夫不这么想,他专注于自己的修养,不久便成了主人家的总管,掌管了所有的产业,备受倚重。后来他遭到诬陷,冤枉坐牢13年,可是依然不改其志,化怨愤为上进的动力。没有多久,整座监狱便在他的管理之下。到最后,他竟掌管了整个埃及,成为法老以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这种行为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人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开创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厄运的降临。举例来说,如果婚姻出了问题,有的人却只顾揭发对方的过错。这种做法于事无补,充其量证明你是个无能的受害者,并不能挽回婚姻。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迁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真正有效的策略应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如果遇上实在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情仍是上上策,不管快乐或不快乐,同样积极主动。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比方说天气,但我们仍可保持内心或外在环境的愉悦气氛。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掌握之事则全力以赴。

一旦化学方程式有某一部分改变,整个化学变化就会改观。同样地,只要我们开始对环境做选择性的回应,影响力也会大增。

有一家很大的公司的总裁精力旺盛,而且对流行趋势反应极其敏锐。他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管理风格却十分独裁,对部下总是颐指气使,从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连主管也不例外。

这种作风几乎使所有主管离心离德,大多是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不但言之成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只可惜他们光说不练,以上司的缺失作为坐而言却不起而行的借口。

例如一位主管说:“你绝对不会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指示一番。就凭一句话,把我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再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熬6年吗?”“不知道,反正公司大概也不会让他这种人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愿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能够着力的范围内。

受差遣时,他总尽量多做一步,设身处地体会上司的需要与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资料,他就附上资料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有一天,一位公司的顾问与该公司总裁交谈,顾问大为夸赞了这位主管。于是,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只是接到各种指示,惟有这位积极主动的主管,受到总裁征询意见,他的影响圈因此而扩大。

这在办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强出头、富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其实不然。积极主动的人只是反应更为敏锐、更为理智,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将外界的不利因素分析透彻,先从改变自身入手、努力让自己完善起来,最后达到劣势向优势的转化。这是一种人生的睿智。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他就已经让自己的生存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改变。

实现消极向积极的转化

消极的心态常常妨碍人们生存境界的提升,而一个人是否有进取之心决定了他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因此,应该学会化消极为积极。

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他们的观念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干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生存对于他而言也就不再从容潇洒了。而具备高境界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怀着挑战的意识,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爱迪生试验失败几千次,也从不退缩,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照亮世界的电灯。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积极者与消极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一念之差”导致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大发其财。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信心满怀,大获全胜。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消极远离我们。

以下是一些挣脱消极情绪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可能是不健全的,可能存在相当多的消极因素。应该依靠自己,提高分析辨别能力,择善而从之。教育与训练决不能被动地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

②提高辨别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的能力,关键在于多学习,观察卓越人物的思想、心态和行为方式以及他们的经历和办事技巧。同时,对照生活中的平庸者,观察思考他们的心态与行为,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让生存成为一种负担?把卓越人物与平庸者的心态进行对照比较,可使你洞察是非,增强抵制消极失败心态的能力。

③增加个人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只以卓越者为榜样,不向平庸者学习。尽可能选择具有积极氛围的环境,选择积极乐观的朋友。回避细菌感染,是保持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个人若有消极思想作祟,内心就会沉寂畏缩,热情被压抑在心中,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自怨自艾,这样的人怎么能让自己生存的快乐从容?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发现有消极情绪就努力消除它,充实自己的内心,发挥自身的精神力量。这样,你才不至于让自己沦为一个勉强度日的平庸者。

2)让梦想高飞

梦想推动做人的境界

人生因为有梦想而精彩。没有梦想的人生,犹如死水一潭,一个人有梦,愿意追梦的人,才不辜负这一生一世的美好时光。有梦想推动着的人生,生存的境界才会一步步提升,人生的风采才会亮丽夺目。

有梦想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成功,对于那些没有勇气向梦想挑战的人来说,梦想简直就成了幻想。

1998年2月24日,北京图书馆报告厅。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正在就“中美文化交流”这一话题进行演讲。几百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演讲多次被掌声和笑声打断。这个女孩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王蕤,一个颇有名气的青年女作家和新闻人。

1993年,从人大毕业后,王蕤远涉重洋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深造。

王蕤以独特的目光默默地感受着美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与国内差异很大。开学了,没有课程表,有的课还要自己去选、去注册,然后要自己去查需要什么书,又要去买。就连10美分一张的考试答案纸也要自己去买。教师也不像中国那样有问题会耐心地解答,这里的教师上完课就走,有问题,要电话预约。

好在王蕤刻苦,她拼命地学。她觉得自己到这里,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为一种尊严和骄傲。于是,每次考完试分发试卷时,教授总是先念王蕤的名字,因为她的成绩最高。作文课上,老师总是读王蕤的作文。她说,王蕤是她所遇到的外国学生中写作最优秀的。王蕤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拼搏、奋斗出来的,没有一点投机。

学习之余,王蕤开始向梦想挑战了。她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体验生活。她是太平湾区摇滚乐队成员,圣何塞ATEX诗人俱乐部成员,在伯克利艺术节上,王蕤用英文创作的两首诗歌皆获大奖。王蕤还做过美联社采访员,参与过全美华人媒体使用习惯调查、全美畅销书作者系列讲演、星期二艺术家沙龙、民主党加州州长助选等活动。她能用中英文发表新闻与评论,在圣何塞国际中心举办过古筝演奏会……短暂的拼搏,王蕤便如在国内一样风风火火了。一年前,王蕤从伯克利加州大学广告系以全A的成绩毕业,并取得留美居住权。毕业后她就选择了美国旧金山中国书刊社国际部副主任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