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规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很有帮助。制定并执行规则,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不仅可以减少父母唠叨的次数,而且还能避免父母和孩子之间无谓的争执。除了可以缓和双方的矛盾以外,还能让孩子将精神集中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
假如父母常常忍无可忍地发火,要是孩子在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时忽然听到父母的责骂,就会让学习的心情消失殆尽。如果让孩子制定规则并养成自行检查学习成果的习惯,那么父母就再也没必要和孩子斗嘴了。
如果想制定有效的规则,就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商议所有的条目,积极地聆听孩子的意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全家人坐在一起讨论并制定规则,这样的方式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由孩子和父母一起制定规则。
讲解什么是规则
先向孩子说明什么是规则,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思。“规则就和约定差不多。事先计划好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情,并且遵守这些约定,这样就是遵守规则。学校里规定了上课时间不许吵闹,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在我们家也有7点钟左右吃饭的规定。智英放学回来后写作业也是一种规则。知道规则是什么了吧?”讲解完之后,再提议说:“那我们也制定一些规则看看吧?”
制定规则
规则没必要一定要和学习相关。例如:放学回来后要洗手、一天只玩一个小时电子游戏、帮弟弟妹妹准备点心、写日记等等都可以。另外,也可以制定写作业、做练习题、听英语录音CD、读书等相关的规定。可以在孩子每天反复做的事情中,挑选必须做的事情来制定规则。
和孩子一起,把父母认为要做的事情和孩子认为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制定完成这些事情的顺序。要尽量让孩子发表意见,而且要避免制定出孩子难以遵守的规定。一旦规定确定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它们都写在纸上,然后贴在桌子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无视实际的情况去制定孩子不能完成的规定。刚开始,可以挑一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是第一次制定这样的规定,也可以让孩子试着遵守一个规则。然而很多父母都说,一条规定难以管住孩子的所有事情,因此一次就制定了很多条规定。只可惜这些规定不要说遵守三天,连遵守三个小时都做不到。
等到孩子逐渐习惯按照规定做事,并熟悉了制定规定的过程后,父母就可以渐渐地增加规则的条目。另外,孩子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规则的数量。现在,只需要让孩子通过规定,体会到安定和自由就可以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有耐心地等待孩子萎缩的自主意识渐渐复苏。所以,除了制定的规则以外,父母不必再干涉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其他的事情。比如规定了今天要完成作业,那就不要干涉他什么时候写作业。另外,只要完成了作业,就不要再管孩子在剩下来的时间里做什么,而唠叨个没完。父母只需要根据规定给一些提示,让孩子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也要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自行更正错误的机会。父母希望孩子先写完作业,再随意支配剩下的时间,但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计划。比如先和同学一起玩,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吃完饭以后才开始写作业。遵守规则重要的是做什么,而不是什么时候做。如果只把写作业当做规定,那只需要遵守这个规定就可以。
制定检查规定执行情况的方法
制定规定的时候,最好也事先制定检查的方法,以及完成任务应得的奖惩。检查应该由父母来执行,但是什么时候检查及怎样检查就要完全按照孩子的意见。检查规定的执行情况最好每天都是同一个时间。如果父母喜欢拖拖拉拉,拖延2至3天才检查一次,那孩子也会马马虎虎地完成任务。如果常常发生父母忘记检查的情况,那么一般都是因父母忙碌所致。
有一位母亲说,在检查孩子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她感到有些愧疚。作为大人,她每天用5分钟的时间来检查作业都觉得很难持之以恒,而一个孩子每天都要在繁忙的课程之余,遵守这些规定,肯定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呀!想提高孩子的集中力,并不是要把他送到收费昂贵的补习班去学习,也不是给他买优良的教科书,而是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妈妈们要铭记这一点,时时刻刻以身作则。
检查的方法中应该规定,怎样做才算是完美地完成任务。标准不明确很容易引发孩子和父母间的争吵。以“做一套语文练习题”为例,在孩子看来,只要做完一系列的题目就算是执行了规定,但是在父母看来,因为孩子有明显的敷衍心态,所以不算执行了规定。于是,父母会要求孩子重新写一遍,或者就算他今天没完成计划。这时,孩子就会感到委屈,会觉得父母非常刻薄,进而对遵守规则也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现象,双方需要事先协商,规定做对全部题目中的多少道题,字迹要工整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成了任务。如果是10道题目,不必一定要10道题目都答对,要根据题目的难度和孩子平时的表现,可规定只要“答对七道题目以上”就行了;对于字迹的要求,与其笼统地要求字迹工整,不如在孩子过去的练习纸中找出一页写得比较工整的来当做标准。
检查规定执行情况的时候,做得好的时候就贴上三个标签,以示鼓励;虽然付出了努力,但却只遵守了一些规则的时候就贴上两个标签;没有努力遵守规定的时候就贴上一个标签。其中,完全没有遵守规定的那一天,为了证明父母检查过,还是要贴上一个标签。当然,不必非要使用标签,也可以用父母的印章、签名或小圆圈等标记。认真遵守规定的时候,一定不要吝惜称赞,但没有遵守规定的时候也不能一味责骂孩子。这时要用客观的态度告诉他:“今天没有遵守规定,所以得不到更多的标签。”
有时也会出现孩子过了时间没有完成任务,但是吵着说现在就要开始做,而且一定要给他贴标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最好不要接受孩子的要求。检查的时间事先已经定好了,而且是和孩子一起规定的,所以要让孩子意识到找借口是没有用的。就算承认有客观的原因,也不能给满三个标签,而是只给两个或一个。这是为了让孩子领悟规则的重要性。
规定奖励
每周一次,要根据标签的数量来嘉奖孩子。用什么作为奖品也需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要写上去。嘉奖的内容随孩子的爱好而有所不同。对孩子来讲,嘉奖方式有他喜欢的食物、玩游戏机、周末可以自由玩耍、到餐厅吃饭、去游乐园、请朋友到家里来等等。如果是要买手机或MP5等贵重的东西的话,最好不要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而是以一个月或一学期为单位来奖励。但是,孩子愈小愈无法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即使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后给一个大奖品,也不要忘了每周给一点小小的奖励。
规定能够获得奖励的标签数量的同时,最好也要规定孩子有几次机会可以挽回一星期中的失误。另外,在一个星期中,最好规定有一天可以不遵守规定。为了让孩子尝到遵守规定的甜头,设置奖励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规定的标准太高反而容易让孩子半途而废。
如果一天最多能得到3个标签,那么除周日以外的6天,最多可以得到18个标签。在这种情况下,规定15个标签才能得到奖励会比较适合。如果以18或17个标签为标准,那么,只要星期二没能遵守规定,那么剩下几天孩子就可能马上放弃。因此,应该适当地给孩子创造挽救失误的机会,才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按照15个以上、12个以上、10个以上等不同的等级给予奖励也是一种好方法。
但是,一定要注意,标签数量愈多,那么奖品的等级也要愈高才行。比如说,如果规定15个以上奖励吃比萨、12个以上奖励吃汉堡,也许在父母看来比萨比汉堡贵,自然比萨是更好的奖品,但在孩子看来二者是差不多的,那么就有可能不想努力得到15个标签了。
孩子违反规定的时候,要重新给孩子提醒一遍桌子上的规则,但不要严厉地责骂或批评孩子。即使没有遵守规定,孩子也不是无谓地浪费时间,而是通过犯错的机会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重新更正错误。所以,要相信孩子,以轻松的心态守护着孩子。
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遵守规定,而且长期得不到奖励的话,最好和孩子一起重新讨论并修正规定的内容。可以试试看减少规定的数目,或者把奖励的时间间隔定为每二至三天一次。
能自主学习的孩子有较高的集中力。相反,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赖别人才学习的孩子,通常集中力都比较低。制定规则是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态度,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实践下去。不仅是孩子,父母也会在过程中犯一些错误,这就需要父母也渐渐学会制定合理的规定和检查的方法。
从现在开始,要避免由父母替孩子思考、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负责任、替孩子生活。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自己做决定的权力和责任感,让孩子有能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制定规则就是通向这些目标的桥梁,孩子懂得如何遵守规则后,就会成长为不依靠父母也能独立自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