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每月一份新乐谱
26607200000001

第1章

铁匠的日子

有一位铁匠平日总是挑着担子巡回乡里,为村民修补器具。因为他的手工精巧,心地善良,价格公道,老少无欺,所以生意一直很不错,收入也不错,以此手艺养活全家绰绰有余。

有一天,铁匠照例挑着担子走在大马路上,希望揽些生意。忽然间,听到皇帝御车即将经过的消息,他赶紧闪开并趴在路边,心里非常激动,因为他老早就想仰望天子的圣颜。

没想到“喀啦喀啦”的马车声并未如预期消失在远方,铁匠好奇地抬头一看,当他看到御车停在他面前时,他吓得趴在地上猛磕头。

原来,当皇上经过铁匠时,看到搁在他身旁的担子,认为他应该是名工匠,而恰巧皇冠因为车子过于震动而有些松脱了,所以才要他修理。

铁匠跪在地上将皇冠修好,皇上看了他精巧的手艺之后,很是满意,铁匠得到了一百两银子的赏赐。

铁匠兴奋地由小路奔跑回家,却看见一只猛虎堵在小路出口。铁匠非常害怕,但等他仔细一瞧,发现这只猛虎似乎并无恶意,它高举一只手掌,面露痛苦的表情。

铁匠大胆地走过一瞧,发现老虎的掌心被一根竹刺扎在肉里,他急忙取出工具,将竹刺拔了出来。老虎为了报答铁匠,还特地衔来一头鹿作为报酬。

这位铁匠得意非凡,认为自己做了天下最了不起的事。而且他觉得修皇帝的帽子和拔老虎的刺比以前赚得多了,便从此不再巡回乡里为人修补,而在自己家门口挂起招牌,招牌上写道:专修皇帝帽子,兼拔虎刺。

从此,铁匠的生意越来越少,门可罗雀全家也养活不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成名固然要做别人不敢做和别人没做过的,但也要考虑一下成功的机率和可能。

林肯的胡子

在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故居里,挂着他的两张画像,一张有胡子,一张没有胡子。在画像旁边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请您不要见怪我给您这样一位伟人写这封信。如果您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女儿,就请您代我向州门问好。要是您不能给我回信,就请她们给我写吧。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就能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更好看。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的来信,非常高兴。我彳瞵过,因为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和他们的妈组成的。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

真诚地祝愿你亚·林肯

第二年2月,当选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的又浓又密的胡子。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

伟人就是这样,他们对别人提出的建议非常的注意,哪怕就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建议,他们都虚心接受。那么做为平凡人的我们又如何做呢?

节省每—个便士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比达拉斯或阿拉伯的任何石油富豪和巨贾更为富有。据说,她的财产价值不下25亿英镑。虽然如此富有,女王仍然十分注意节约。有句英国谚语常挂在女王的嘴边:“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在白金汉宫,不仅照明,而且供暖也是保持在最低限度,因女王用小电炉来暖和宽敞的大厅。应邀到郊外农村的皇家住宅去做客的人,被告知需带毛衣,因为那里“暖气并非整天24小时都供”,而且还请应邀者自带酒去,因为“我们并不是大酒鬼”。

皇宫里相当部分的家具已经“老掉了牙”,几乎要散架了。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来,皇宫里的家具从未更新过。当参观皇宫者看到经过修补的沙发和地毯、已经很不像样的挂毯、满是灰尘的书房时,无不为之惊叹。

女王坚持皇家只用上面印有盖尔斯王子纹章的特制牙膏,因为这种牙膏可以挤到一点也不剩下。女王如果看见掉在地上的一根绳子或带子,也要捡起来塞进口袋里,可能在什么时候这些东西会有用场。女王很喜欢马,但在马厩里,马不再睡在干草上,而是睡在旧报纸上,因为干草太贵。

女王自己以身作则,同时要求其家人也要按节约精神办事。就是她的丈夫菲利普,钱包也是扣得紧紧的。看到饭馆里酒价飞涨,到了圣诞节,他请宫廷人员在一家豪华旅馆里吃饭时,他便自己准备了一些酒带去。

温斯顿·丘吉尔说:“……聪明的人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钱,不管是家财万贯,还是有限收入,他们会享受到用钱的满足感,但决不会为钱所用。”这也许就是成大事的必备的条件之一吧!

记下每笔钱的用途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是首富,但是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挥金如土。戴维的祖父老洛克菲勒在他年轻时候就开始记录个人的收支账目,每一分钱都要在这个账目上写出用途和使用时间,每一笔开支必须有正当而可靠的理由。老约翰在临死时将他的传统交给了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小洛克菲覇继承了父亲的光荣传统,又把它像接力棒一样传了下去。

在戴维的记忆里清楚地记着一件难忘的往事,在他7岁的时候,小约翰·洛克菲勒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意味深长地说:“戴维,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每周获得30美分的零用钱,我想听听你打算如何处置这30美分。”

戴维高兴地回答:“爸爸,我想您会同意我花10美分去买我最喜爱的巧克力。另外,我要和哥哥们一样拥有一个储钱罐,我每周节省10美分放进去。剩下的10美分我做机动处置,如果到星期六还没有花出去的话,我可以考虑在做礼拜之前捐给教堂。”

“对你的处理我十分满意,可爱的孩子。不过,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在拿到每周零花钱时,附带一个小本子,你必须在本子上记下每笔钱的用途。”“爸爸,有这个必要吗?”戴维·洛克菲勒不解地问道,“您说过这是我的零花钱,我有权自由处理的啊!”

“当然是有必要的,这是你祖父创立的传统。洛克菲勒家庭的每个孩子都要这样做的。你在每天花了钱之后,晚上在睡觉之前,记下花钱的原因、数目,并给这笔开销的必要性做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这里面有一点我想有必要提醒你一下,所有的记录必须要真实,你知道诚实是最宝贵的。”

“爸爸,我记住了。”

“对了,我每周在发给零花钱之前,都要检查你的花钱记录本。如果你的记录令我满意的话,你会得到一点小小的奖赏,那就是在30美分之外再加上5美分;要是记得模糊不清的话,相应地要将30美分扣为25美分。”

戴维少年时所受的“账目训练”对他以后的理财生涯受益匪浅。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记下每笔钱的用途,清楚地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怎么花,如何花?看似简单琐碎的小事,必将积少成多,为你将来的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洛克菲勒与一美分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

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一美分,就向他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秘书说:“请别介意,一美分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美元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一美分的利息啊!”

还有一件事。落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两美分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一美分。

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美分。”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洛克菲勒对金钱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作奴隶使用,他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所以才会成就今日的石油大王。

丘吉尔炒股

据说爱因斯坦死后进入天堂,上帝将他安排在一间4个人的房间里。

爱因斯坦问第一个人智商是多少,那人回答为160.爱因斯坦喜出望外地

说:“好!我正担心来到这里找不到探讨相对论的伙伴呢!”他又问第二个人,那人说他的智商是120.爱因斯坦显然有点失望,叹了口气说:“罢了,我们还是能探讨些数学问题的。”他是了后问第三个人,那人说自己智商不到80,爱因斯坦皱起了眉头,良久之后说道:“看来我们只能侃侃股市了。”

上面这则笑话仅是杜撰之作,不足为据,那么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早年在华尔街股市小试牛刀,结果折戟沉沙的轶事则是有真凭实据的。

1929年,丘吉尔的老朋友、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鲁克陪他参观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那里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丘吉尔。当时他已年过五旬,但狂傲之心丝毫未减。在他看来,炒股赚钱实在是小菜一碟。他让巴鲁克给他开了一个户头——“老狐狸”丘吉尔要玩股票了。

丘吉尔的头一笔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这让他很丢面子。他又瞄准了另一只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心想这家伙的老底我都清楚,准能大胜。但股价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

如此折腾了一天,丘吉尔做了一笔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潭。下午收市钟响,丘吉尔惊呆了,他已经资不抵债要破产了。正在他绝望之时,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着另一个温斯顿·丘吉尔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像丘吉尔这样的大人物,其聪明才智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产,丘吉尔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丘吉尔一直对这段耻辱的经历守口如瓶,而巴鲁克则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述了这桩趣事。

股市之中不以学历定贤愚,不以智力分高低,更不以个人的社会背景、角色分上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得意之处,也会有失利之地。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你会输得一败涂地。

一只迷路的杂种狗

当卡尔大约7岁或8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放学途中,他发现了一只迷路的杂种狗。它是只被丢弃的杂种狗,可是对一个小男孩而言,它是只非常可爱的杂种狗。卡尔叫它“切斯特”,从此他们片刻不离。卡尔只在去上学的时候没跟它在一起。有一次,他甚至偷偷把它带到课堂去。不过老师通知了卡尔的父母,他回家后便被打了一顿,并且必须答应从此不再带它去学校。

有一天,卡尔发现切斯特的右眼下方有个小伤口,之后陆续有其它的伤口出现在它的毛发下面和耳朵四周。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绝不会在一只流浪狗身上花任何钱,所以用自己的方法,每天用肥皂清洗它的伤口,然而情形愈来愈糟。等到最后他不得已求助父亲时,想必他的沮丧和绝望的神情一定十分明显。父亲并未责骂他,父亲看看他,再看看狗,甚至没问儿子什么,便叫他带着狗一起到车上去。

父亲开车来到镇上的兽医诊所。医生只看了一眼伤口,便立刻了解了病情。他走到他的药柜前,取出一整盒药丸——那是可以医治小狗的药丸。他似乎并不觉得特别严重,只吩咐卡尔在头3个星期,早晚让狗各服一粒药丸,接下来3周每天早晨让狗服用一粒。医生告诉卡尔,如果情况不见好转,6个星期后再带狗回来复诊。

卡尔高兴极了,他的狗会好起来的。当天晚上,他给它吃了第一颗药,然后第二天早上上学之前又给它吃第二颗。由于那天卡尔急着去上学,便把盛药的盒子就放在书桌上,而忘了把它放在抽屉内。它们一定是味道很好的药丸,至少对狗来说是如此。因为那天白天不知什么时候,切斯特跳到书桌上,把药包咬开,将所有药丸都吃进去了。

卡尔从学校回家后,·发现它倒卧在卧室地板上沉睡,从此不再醒来。那些原本可令它逐渐好转的药丸,就在片刻之内全部被吃完,终于夺走了它的生命。

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度的法则,过头了或未到火候都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相反会物极必反。由此可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

把自己变“穷”

一次朋友讲了这样一样故事:

有一次,我趴在沙发上小憩,正瞥见一枚晶亮的10元硬币,滚落在客厅一角。我呼唤儿子:

“看哪,有10块钱在地板上,谁先抢到,就归谁!”

很多父母大概已经猜到了,最后去抢那10元硬币的是我自己。现在孩子宁可把握时间多翻几页漫画,也不肯挪动双脚去捡区区10元。

又一次,我叮咛大儿子把随手放置的200元零用钱收好,不然,我会没收云云……我威胁的话还没话完,大儿子慷慨地回了一句:“你要呀?你收吧,送给你。”

我知道,时代不同了!我没有办法让儿子理解我们这一代贫穷的经历,他们顶多故作被感动状地听我“讲古”,听罢仍然故我。

但是,与家人同舟共济地在贫穷中奋斗,是多么重要的人生经历啊!我可以

认定那段吃苦的岁月,是支持我这半生努力上进的力量源头。我还记得和哥哥姐姐一张张粘奖券袋的日子,我粘得那样努力,因为那是我所能与父母分劳的工作。

我还记得每一次开学前,母亲把一个蓝布袋解开,摩挲着每一个她喜爱的金饰,讲述着每一个首饰的来历,再默默地把金饰交给父亲带走……大概到读完大学时,蓝布袋已经空了。那个时代,要是听说有人在路上捡到了5毛钱,孩子都要津津乐道地传颂着某人的运气,并张大眼搜寻着自己经过的每一方寸土地。谁又想得到,若干年后,大刺刺躺在地上的10元钱,却引不起孩子们瞧一眼的兴趣。

我坐了一个下午,追忆自己每一段清苦而努力的过程。于是,我替自己和孩子下了一个决定——我们家必须要变“穷”。

我向工作的补习班请了长假,他们同意让我过半年闲散的日子,换换心情,充充电。我再欺骗孩子:妈妈身体不好,必须辞职休养,以后靠爸爸一个人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房屋贷款、汽车贷款……重点就是——我们家变穷了,不要说电玩卡带、超人、怪兽买不起,连吃饭都很勉强了。为了“剧情”逼真,我还陆陆续续地向他们兄弟俩借钱——因为妈妈没买菜钱了。

一大早上。大儿子捏着—张黄色的通知单,充满犹豫的眼神说:“妈妈,羊奶不要再订了,一个月要450元,我不想再订了!”我很费了一番唇舌才让他带了钱到学校订羊奶。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听懂“家里虽然很穷,但订羊奶的钱—定会有”的道理。

但家里既然很穷,做母亲的似乎也不应该驻足任何橱窗或框台之前了。偶尔,我会忘形地想看清楚某一件衣服的式样,或是某一项电器的售价。这时,儿子会很好意地大声提醒我:“妈妈走啦,不要看啦,我们家那么穷,等你看了喜欢,又买不起,会很痛苦的。”

我能说什么?我只能在路人的侧目与售货员的注视下仓皇而逃了。最尴尬的一次,是在一家书店里,小儿子取下了货架上一盒最小的乐高玩具,央求我买。大儿子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时,便夺过玩具,放回货架,高声怒斥弟弟:“还敢买玩具,一盒100多块,家里已经没钱买菜了,还要为难妈妈!”我只好牵着正义的哥哥与号啕的弟弟,在众人温暖而同情的注目下离开。

又是一个清晨,但我较平常晚起了半个钟头,狼狈地朝梳洗妥当的大儿子手中塞了50元:“对不起,来不及做便当了,到学校订个便当好了。”儿子迟迟没有动,我正不耐烦地想催他,却发觉他的泪水在眼中打转:“我拿走50元,你今天有钱用吗?”

到这里,我已经有罪恶感,这一段母子受难记,不能再演下去,留个回忆就够了。这一段贫穷的试练,不能说没有效果。起码,这两兄弟见到钱包中的钱,也懂得是种幸福了。眼看着两个儿子都有点守财奴的倾向了,我最近又在想,我是不是该出个点子,让他们知道:

金钱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而且我们也没那么穷。

我们应该从节约每一分钱开始,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无人看见的鞠躬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变通工具,从涩谷车站到居住社区集中的代官山。上车就注意到司机是位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戴着那种很神气的筒帽,还有非常醒目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我立刻就觉得这样的车程是温馨愉快的。路途中我发现这样的司机最忙的可能是嘴。因为她戴着耳麦,时刻都在很轻柔地说着什么。比如“我们马上要转弯了,大家请坐好扶好哦”,“我们首面有车横过,所以要稍等一下”,“变绿灯了,我们要开动了”,“马上要到站,要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

我觉得这样也挺有趣.一边坐车一边还可以猜猜人家说的是什么。到了其中一站的时候,司机讲了很多话。正当我们猜测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车门打开了。上来一个同样打扮的女司机。她朝车里的乘客们深鞠一躬,说:“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服务,请多关照。”

哦!原来她们是要交接班了!然后她下车绕到驾驶位,和之前司机交接工作。她们简单交谈了几句。然后互相深深地鞠躬,接着交换位置。新司机握好方向盘,同样温柔地说:“我们马上要开动了,请大掌注意安全。”这时之前的司机在路边对乘客说:“谢谢大家,祝大家一路平安!”?车开动了。我无意中回头,发现之前的司机静静地在朝我们行驶的方向鞠着90度的躬。许久许久。

我多么多次那次乘车时的细节,重点就在这个无人看见的鞠躬。那天下着小雨,在社区边安静的小路旁,一位娇小的女孩诚心诚意地对着她的乘客离去的方向深深地弯下腰去。这个场面让我当时就相当有感触,平平静静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人的礼数太罗唆。我亲身经历的那次交接班的过程也很可能会让你觉得过分复杂和矫情。我也无意推崇某些具体的做法,我甚至也觉得过多的客套话和没完没了的鞠躬其实已经不太适合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可是我感动于这个无人看见的鞠躬。这让我觉得,职业的操守、行为的准则不是遵守给别人看的。如果你没有从心里理解和接受一种做法,你就没有办法发自内心地把它做得透彻到位。别人监督的时候当然可以很好地表现,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呢?是否也能同样地好自为之?其实,我们的操守教育也好,诚信教育也好,就是期待看到大家在人前人后都能以一贯的标准要求自己吧!

没人看见的时候,你也会鞠躬吗?

场面话

某甲在一公家单位服务,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透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经管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烈,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置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做人需要说场面话,没有场面话,场面就谈不上场面,但是场面话不一定要信,因为那只是应付场面而已。

鞋的由来

这是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了。

那时,有一个国家。因为鞋子还没有产生,所以人们都赤着脚,即使是冰天大雪地也不例外。国王喜欢打猎,他经常出去打猎,但是他进出都骑马,从来不徒步行走。

有一回他在打猎时偶尔走了一段路,可是真倒楣,他的脚让一根刺扎了。他痛得“哇哇”直叫,把身边的侍从大骂了一顿。第二天,他向一个大臣下令:一星期之内,必须把城里的大街小巷统统铺上毛皮。如果不能如期完工,就要把大臣绞死。

一听到国王的命令,那个大臣十分惊讶。可是国王的命令怎么能不执行呢?他只得全力照办。

大臣向自己的下属官吏下达命令,官吏们又向下面的工匠下达命令。很快,往街上铺毛皮的工作就开始了,声势十分浩大。

铺着铺着就出现了问题,所有的毛皮很快就用完了。于是,不得不每天宰杀牲口。一连杀了成千上万的牲口,可是铺好的街还不到百分之一。

离限期只有两天了,急得大臣消瘦了许多。大臣有一个女儿,非常聪明。她对父亲说:“这件事由我来办。”

大臣苦笑了几声,没有说话。可是姑娘坚持要帮父亲解决难题。她向父亲讨了两块皮,按照脚的模样做了两只皮口袋。

第二天,姑娘让父亲带她去见国王。来到王宫,姑娘先向国王请安,然后说:“大王,您下达的任务,我们都完成了。您把这两只皮口袋穿在脚上,走到哪儿去都行。别说小刺,就是钉子也扎不到您的脚上!”

国王把两只皮口袋穿在脚上,然后在地上走了走。他为姑娘的聪明而感到惊奇,穿上这两只口袋走路舒服极了。

国王下令把铺在街上的毛皮全部揭起来。很快,揭起来的毛皮堆成了一大堆,用它们做了成千万双鞋子。

大臣的女儿不但得到了国王的奖赏,而且受到全国老百姓的尊敬。自此后,人们开始穿鞋子,并想出了不同的样式。

需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智慧却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总是一些聪明人,一些先驱在完成这项使命,当人们在铺地的时候,聪明的姑娘却想到把脚包上。许多伟大的发明看起来也许并无甚新奇过人之处,但人的头脑,就不一样了,如果人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潜力,我们的生活条件会更好。

青蛙

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的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现在不是还饿不死么?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把,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死守习惯,不想脱离惯有轨迹的人永远都是狭隘的,他们永远不会有所突破。

米开朗基罗改雕像

有一块上好的雕刻石材却被一名拙劣的雕刻师给凿坏了。他在应该是雕人物腿的部分误凿了一个洞,于是这块不可多得的大理石就被遗弃在一个教堂里了。

有一天,有人请来了米开朗基罗。他们认为,只有他可以运用这块大理石石材,并且能运用地非常出色。米开朗基罗看了看这块石头,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可以雕出美丽的人形,只要调整姿态遮掩住被破坏的部位。

米开朗基罗决定雕刻手上拿着弹弓的年轻大卫。几星期之后,米开朗基罗完成得差不多了,在作最后的修饰。一天,该市的市长进入工作室。他自以为是行家,仔细地品鉴了这项作品,最后他告诉米开朗基罗,虽然这是了不起的杰作,但是鼻子太大了。

米开朗基罗知道市长正好站在大雕像的正下方,因此视角不正确。他不说一句话,只是招呼市长随他爬上鹰架,到达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碎大理石,市长站在下面的鹰架上。米开朗基罗开始用刻刀轻轻敲着,让手上搜集来的石屑一点一点掉下去。

事实上他没有改动鼻子,但是看起来好像在努力修改,几分钟装模作样之后,他站到一边说:“现在看看吧!”

市长回答:“我比较喜欢这样,你让它栩栩如生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活申很多情况下我们很糊涂,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聪明而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自我设定的条条框框,你会发现里面的自己多么幼稚可笑!

做自己的主人

小牛见母牛在农民的皮鞭下汗流浃背地耕地,感到很难过,就问:“妈妈,世界这么大,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受苦,受人折磨呢?”

母牛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无可奈何地回答:“孩子,没办法啊,自从咱们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身不由己了祖祖辈辈都这样啊!”

习惯一开始是你的主人,如果你被它奴役的时间长了 你就会“身不由己”,你就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如果习惯被你奴役惯了,你就成了习惯的主人。拥有好的习惯,就会拥有幸福美好的一生。

聪明的儿子

从前有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富翁,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所剩的日子也不多了,打算把遗产交待给自己的独生子。

然而此时他的儿子在外地做生意,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富翁的仆人很狡滑,他担自己的遗产会落入仆人手中,于是就把仆人叫来。

富翁:“仆人哪,儿子归期未定,但我的身子一天一天恶化,如果有一天,我撑不下去,闭上眼了,但是儿子还没回来,你就把这份东西交给儿子。”

仆人:“这是什么呀?”

富翁:“你别问,只要交给他就行了。”

果然,等不及独生子返乡,大富翁就撒手人寰了,仆人于是把遗嘱转交给独生子。

而仆人早在富翁交遗嘱给他时,见机不可失,就擅自篡改成对自己有利的内容。

等到独生子回来一看,上面竟然写着:“我所有的财产之中,可以由独生子任选其中的一项,其余的则全部送给多年服侍我、陪在我身边的仆人。”

仆人心想自己就要成为大富翁了,得意地问独生子:“这么多的财产,你就好好地挑一样吧,我不会吝啬的!”

独生子想一想之后说:“我决定了。”

仆人:“你尽管说吧!”

独生子大声地说:“我选的就是你!”

于是所有的财产倾刻间又都回来了。

胜利永远属于智者。遇到棘手的问题就看你随机应变的能力了。

青蛙与蝎子

有一天,一只青蛙坐在河边。一只蝎子路过,对他说:“青蛙先生,我想过河,可是我不会游泳。你能不能发发慈悲,让我坐在你背上,把我送过河?”

青蛙说:“可你是蝎子啊,蝎子最喜欢蜇青蛙了”

蝎子说:“我蜇你干什么?我的木笛是到何对岸去”

“好吧”,青蛙说“只要你不蜇我,上来吧,我送你过河”

可是,他们才到河中间,蝎子就不由自主地使劲蜇了青蛙一下。青蛙痛苦挣扎着,奄奄一息地问“你为什么瑶蜇我啊,这下子,我们两个都活不成了。”

蝎子说:“没办法,因为我是蝎子,蝎子就喜欢蜇青蛙,我实在管不住自己。”

对于自己来说,你的罪恶的想法和行为就是你的蝎子,小心蝎子蜇了你。对于别人来说,你要小心你周围的“蝎子”,无论他向你如何承诺,他还是会用他的坏习惯把你拖下水。

五百两黄金买死马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打破既定的习惯,可以使你得到成绩。

逻辑

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修理很旧的烟囟,当他们从烟囟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你们谁会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去洗澡喽!”

爱因斯坦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他觉得从烟囟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干净,就不这么想了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去洗澡?”

有一位学生很兴奋地发现了答案:“噢!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

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爱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只见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错的。。。两个人同时从很旧的烟囟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会是干净的,另一个会是脏的呢?这就叫做“逻辑”

当一个人的思路受到牵绊时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明地找寻到一切事理的根源“逻辑”,要想找到逻辑,就要跳出“习惯上的桎梏”避开“思路上的陷阱”。

草原灭火

有一次,美洲有一处草原上失了火,烈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着草原上的一切。那天刚巧有一群游客在草原上游玩,一见烈火扑来,个个惊慌失措。幸好有一老猎人与他们同行,他一见情势危急,便喊道:“为了我们大家都有救。现在听我的。”老猎人要大家拔掉面前这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

这时大火越来越逼近,情况十分危险,但老猎人胸有成竹,他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靠大火的一边,他见烈火像游龙一样越来越近,便果断地在自己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在老猎人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同时向三个方向蔓延开去。奇迹发生了,老猎人点燃的这道火墙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终于碰到一块时,火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

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向他请教以火灭火的道理,老猎人笑笑说:“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着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是会向火焰那边吹去的。我放的这把火就是抓准时机借这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烧了,这样那边的火就再也烧不过来,于是我们得救了。”

以水灭火是经验,以火灭火就是创新。

机会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的!

每月一份新的乐谱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靡殆尽。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几个星期,第二月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月。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两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绕,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份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分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裁缝与摄影师

英国伦敦的一条街上有三家裁衣店,为了招徕更多的生意,三家裁衣店先后在自己的店铺前立起一块广告牌。其中一家最先挂出一块醒目的广告牌,上写“本店有伦敦最好的裁缝”。另一家见了生怕落后,马上挂出一块同样大小的广告牌,上书“本店有英国最好的裁缝”。人们以为第三家裁衣店一定挂出“本店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缝”的广告牌,然而,第三家栽衣店的老板来了个逆向思维,不但没有再往大吹,而是反往小说,挂出一块极为普通又非常绝妙的广告牌:“本店有这条街最好的裁缝”。此牌一经挂出,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有个摄影师想到这个问题:每次拍集体照都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照片,自然不高兴,心想,我90%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让我照一副没精打采的相?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吗?

拍照时,顾客往往在等摄影师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而闭上眼皮。

这位摄影师换了一个思路。他请顾客们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齐睁眼。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大家皆大欢喜。

要想超过别人不是沿着“原路”返回,而是跳跃到一条新的道路上反向前进,从相反的方面斫抵达同样的目标,或者达到新的目的,或者从相反的万面超越他人。

说明书

有一个老太太用尽心思,想把一件厨房用品拼凑起来,她翻阅着说明书,弄了老半天,徒劳无功,她只好将这堆东西丢在一旁。过了一段时间,她意外的发现家里的女佣,竟然将那件复杂的东西拼装完成,而且使用的极为顺手,惊讶之余,问道:“你是如何完成的?”女佣回答:“我不识字,只好尽量用脑筋了。”

我们太习惯在传统或知识中打转,以致反而失去单纯的想法或意念,结果凡事都太有章法,却无法灵活变通。回到最基本、最单纯的起点,重新思考我们和亲朋好友的关系,不是用外在规范和约束,乃是内心最直接的体认。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

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减少奖金

某公司成立以来,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因受国际上恐怖活动的影响,今年的利润却大幅滑落。

董事长知道,这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的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三个月的工资,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工资做奖金。

“这要是让多年来已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突然,董事长有了主意……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上层正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但是,不久之后,总经理就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新年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取消了奢华的交往和昂贵的旅游计划。

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

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是变了卦!

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

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奏效时,就打破常规,这样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捡废纸的故事

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那时侯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